A. 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有哪些互聯網平台,做的比較成功的有哪些呢
鄙人本以為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只是換了種營銷模式,賣的產品還是知識產權服務,所以本質上還是知識產權企業。以為,只要通過前端引入流量,透明化的報價體系,將商機轉化為了案源,細化並做好內部流轉、撰寫、提交等各個環節的優化,服務效率是可以提高的,那這就是節省的成本,這也是互聯網模式的競爭力。後來發現,太天真。
真正要服務好知識產權保護這個行業,靠單純的互聯網+ 是很難服務好的,因為知識產權領域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服務性行業,想要簡單的標准化是非常困難的,市面上也有不少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互聯網平台,但是真的做好做的專的並不多,比如豬八戒、匯桔網、麥知網、權大師等等,鄙人認為做得真正專注且成規模的是安盾網,安盾網成立於2015年,雖然創立時間年份不長,但是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安盾網在全國設立了500餘家「安盾律師團」,吸納近5000名執業律師組成打假維權「天團」。目前,安盾網處理維權案件總量超過10萬宗,累計線索超100萬條,涉案標的超過100億元;服務於華為、騰訊、小米、OPPO、VIVO、萬達、華潤、格力、海爾、TCL、創維、大疆、蘇泊爾、徐福記、喜之郎、富安娜、全棉時代、波司登、哥弟、藍月亮、泡泡瑪特、奧飛動漫、韓國自然樂園等多家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並獲得高度認可。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能幫上您,很高興的
B. 請問知識產權都包含哪些方面啊
請問知識產權方面的職稱考試有 1、專利代理人考試; 2、司法考試; 3、IPMS審核員=外審員等
C. 國內唯一一家擁有MDI製造技術知識產權、亞太地區最大的MDI供應商、全球第三大異氰酸酯製造商的企業
你說的應該是萬華化學,全名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煙台、寧波、匈回牙利BC等多個MDI生產基地。
MDI行業非常答特殊,拜耳,巴斯夫,陶氏,亨斯曼,萬華,5大廠家的產能佔世界總產能90%以上,屬於寡頭企業。萬華是國內唯一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製造企業,國企底子。
我供職於該企業。這種宣傳一般都是假的,但是這個,真不是。
希望能夠採納。
D. 知識產權侵權案件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3)大民四終字第50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大連某某大學,住所地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凌水街道凌海路1號。
法定代表人王祖某,校長。
委託代理人劉接某,男,1971年5月25日生,漢族,該校教師,住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凌水路清恬園14號2-2-1。
委託代理人吳珊某,遼寧斐然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北京某某方舟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車公庄西路甲19號華通大廈A座六層。
法定代表人田某,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李某,女,1979年1月11日生,漢族,該公司部門經理,住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錦霞北園18號4-4-1。
委託代理人胡建某,北京市中創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大連某某大學因與被上訴人北京某某方舟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某方舟公司)計算機軟體開發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2011)西民初字第21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13年5月29日立案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大連某某大學的委託代理人劉接某、吳珊某,被上訴人某某方舟公司的委託代理人李某、胡建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某某方舟公司原審訴稱,我公司與大連某某大學於2007年10月10日簽訂《合作協議》,大連某某大學委託我公司完成航道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開發等工作。我公司按約定完成了軟體開發並將成果交付給大連某某大學,該軟體已於2010年9月20日通過驗收。大連某某大學未按約定付款,應承擔違約責任。請求判令大連某某大學支付軟體開發費用20萬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損失(2010年9月20日起計算至付款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貸款的同期利率計算)。
大連某某大學原審辯稱,不同意某某方舟公司的訴訟請求。一、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的附件技術規格書第5條約定「系統驗收時某某方舟公司應提交完整的系統功能軟體及其源代碼」,但某某方舟公司至今未履行該項合同義務,我校不得已自行組織工作人員完成相關工作,故我校無義務支付剩餘款項。二、2010年9月20日的驗收是對我校負責的整個項目的驗收,而非對某某方舟公司開發軟體的驗收,通過驗收不等於其交付的軟體合格。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7年9月30日,大連某某大學作為受託方之一與案外人長江南京航道局簽訂《技術開發(委託)合同》,接受該航道局的委託對長江南京至瀏河口段某某航道與智能航運建設示範工程網路設備購置、集成與應用軟體開發標段施工。2007年10月10日,大連某某大學作為甲方、某某方舟公司作為乙方,就乙方協助甲方開發上述標段(簡稱SZHD-04標段)的部分項目一事簽訂《合作協議》。該協議約定:1、甲方同意與乙方相互協作完成SZHD-04標段合同文件中的以下主要內容:(1)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開發;(2)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安裝、調試;(3)航標遙測遙控標準的編制;(4)對用戶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2、甲方的權利和義務:(1)負責整個項目以及與業主、關聯單位的協調和管理工作;(2)負責向乙方提供SZHD-04標段合同中與協作項目有關的內容;(3)負責向乙方提供項目開發過程中所需的關聯單位的技術資料和測試產品;(4)負責向乙方提供詳細、准確的協作項目的技術規格書,並經雙方簽署;(5)負責向乙方提供項目協作開發費用40萬元整,並在甲方驗收合格後支付。3、乙方的權利和義務:(1)乙方應嚴格按照甲方的要求組織人員進行研發協助工作;(2)乙方應統一服從甲方的項目管理和調度;(3)乙方保證協作項目要完全達到SZHD-04標段合同和雙方簽署的技術規格書的要求;(4)乙方保證在本協議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協作項目。4、甲、乙方協作完成本協議規定項目內容的時間為SZHD-04標段合同開工後的三個月。5、協作項目的驗收標准為SZHD-04標段合同和雙方簽署的技術規格書。6、違約責任:(1)乙方如未按照本協議的約定完成協作項目,甲方可不予支付本協議所規定的款項……(3)甲方如未按照本協議規定支付協作費用的,乙方有權按實際損失向甲方追索違約金。……10、本協議自甲乙雙方代表簽字之日起生效。該協議的附件技術規格書第5條「系統開發計劃」規定「系統開發周期為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系統採用分階段驗收與竣工驗收相結合的方式。……(5)1月10日前,完成系統全部功能。(6)2月10日前,完成系統全部功能的現場測試工作,階段驗收,交付使用。(7)2月20日,系統驗收。驗收時提交如下材料與文檔:a、完整的系統功能軟體及其源代碼;b、系統開發文檔,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測試計劃及測試報告等;c、使用手冊(含聯機幫助)。(8)2月28日,系統竣工驗收。」甲、乙雙方代表均在協議上簽字。2008年1月10日,某某方舟公司按照約定完成了系統全部功能。2008年1月15日,大連某某大學向某某方舟公司支付項目協作開發費用20萬元。大連某某大學以「某某方舟公司未提供系統功能軟體的源代碼」為由未按照約定於2008年2月28日進行竣工驗收,並至今未付剩餘20萬元開發費用。
2008年12月31日,某某方舟公司的職員王勇給大連某某大學項目負責人王德強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王老師:您好,這是南京項目的最新源碼,請查收……」,該郵件的附件是一個名為「航標業務系統(源碼)081230.rar(4.7M)」的壓縮包。2010年1月19日,王德強給王勇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王經理:您好。交通部擬在2月末或3月初進行長江南京某某航道項目的竣工驗收,現楊老師已到南京准備驗收材料。因貴公司所承擔的航標通信模塊和業務管理系統的源代碼一直沒有提交給我方,給我方和貴方的信譽造成了影響。希望貴司能夠按照我們雙方的協議提交全部源代碼,以免影響項目的竣工驗收和付款。」次日,王勇給王德強回復郵件一封,內容為「1、關於源碼,我們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16:19發到了您在雅虎的郵箱中,當時的原因是交通部驗收工作,之後驗收成功。2、2009年每次詢問關於20萬餘款回款的問題,您都說驗收結束,等待南京的審計工作,對於我們來講,在該項目上的培訓、驗收工作已經結束。3、我們目前在堅持做售後服務工作……4、請貴方將項目餘款20萬元結賬,以支持我方在該項目上的售後服務工作,不然我方將無力支持該項目的售後服務工作,屆時後果自負。5、關於20萬項目餘款的結賬日期,請給我方一個明確的答復。」2010年2月2日,王德強給王勇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王經理:您好。南京某某航道項目將於2月28日完成交工驗收並運行一周年,交通部擬在三月初舉行南京某某航道項目的竣工驗收會。特此告知。」在該封郵件中,大連某某大學未再提到源代碼一事。訴訟中,大連某某大學不認可某某方舟公司職員王勇於2008年12月31日發送給王德強的「航標業務系統(源碼)081230.rar(4.7M)」系雙方合同約定的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源代碼。
另查,2010年9月20日,長江南京至瀏河口段某某航道與智能航運示範工程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的竣工驗收。
原審法院認定的上述事實,有《技術開發(委託)合同》、《合作協議》及其附件技術規格書、(2011)京中信內經證字20678號公證書、銀行電匯憑證、記賬憑證及當事人陳述筆錄等證據材料在案為憑。
原審法院認為,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一方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本案中,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某某方舟公司已經完成開發任務,大連某某大學理應按照約定履行支付開發費用的義務。雙方約定的開發費用為40萬元,大連某某大學在支付20萬元之後,剩餘的開發費用至今未付,已經構成違約,應當按照約定繼續履行支付剩餘20萬元開發費用的義務。大連某某大學逾期付款還給某某方舟公司帶來了相應的利息損失,故某某方舟公司要求大連某某大學支付軟體開發費用20萬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損失(2010年9月20日起計算至付款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予以支持。大連某某大學提出「某某方舟公司至今未履行合同約定的『系統驗收時某某方舟公司應提交完整的系統功能軟體及其源代碼』義務,其自行組織工作人員完成相關工作」以及「2010年9月20日的驗收是對其負責的整個項目的驗收,而非對某某方舟公司開發的軟體的驗收。驗收通過不等於某某方舟公司交付的軟體合格」的抗辯意見,因大連某某大學委託某某方舟公司完成的航道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開發屬於其負責的整個項目的組成部分,如果該部分未通過驗收,整體工程也不可能通過驗收。某某方舟公司也已舉證證明其向大連某某大學提供了項目的源代碼,而大連某某大學並未提供相反證據證明某某方舟公司交付的軟體不合格、源代碼非合同約定的源代碼,也未提供證據證明自行組織工作完成相關工作,故對大連某某大學的上述抗辯意見,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大連某某大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北京某某方舟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軟體開發費用20萬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損失(自2010年9月20日起計算至被告付款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貸款的同期利率計算)。如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7 370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大連某某大學負擔4 300元,由原告北京某某方舟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擔3 070元。」
宣判後,大連某某大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或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首先,某某方舟公司的合同義務包括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的開發、安裝、調試、編制和技術培訓,其應在2008年2月20日交付完整的系統功能軟體及其源代碼,其交付的技術成果必須經第三方的功能和技術指標測試並由雙方在系統驗收單上簽字確認。某某方舟公司既沒有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交付功能軟體和源代碼等文檔,也未通過第三方的功能和技術指標測試。原審法院僅查明某某方舟公司以郵件方式遞交源代碼的事實,而沒有審查某某方舟公司是否履行了其他合同義務,並就此認定其履行了全部合同義務並判令大連某某大學支付款項證據不足,且與事實不符。其次,某某方舟公司交付的源代碼並不符合要求。某某方舟公司僅提供電子郵件證明其交付源代碼,並未證明附件中的內容是否為合同約定的源代碼以及該源代碼是否符合技術指標和功能指標,也未證明驗收合格,且大連某某大學對其交付的源代碼並未認可。最後,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原審法院認為大連某某大學不認可某某方舟公司提供的源代碼系合法源代碼但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屬適用法律錯誤。
某某方舟公司答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准確,判決正確,應當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具體理由如下:一、大連某某大學稱某某方舟公司開發的軟體不合要求,採用了他人開發的軟體,卻未提交任何證據,也與其在電子郵件中的表述相矛盾。二、大連某某大學否認收到了源代碼是為其賴掉20萬元後期款製造借口,某某方舟公司已經完全履行合同義務。三、原審判決對雙方舉證責任的分配合法。被上訴人的證據已經足夠,無需進一步舉證,大連某某大學應當舉出足以推翻現有證據的相反證據,否則應承擔不利後果。四、原審判決對雙方公平合理,可以實現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
本院經審理對原審判決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二審審理過程中,上訴人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材料:
證據1、技術開發(委託)合同,證明整個項目的金額是1192萬元,某某方舟公司負責的部分僅佔全部項目的3.3%,整個項目的驗收合格不代表某某方舟公司負責的項目合格,而且大連某某大學有能力自行完成案涉軟體的開發;
證據2、源程序光碟,系大連某某大學自身完成,證明驗收項目並未採用某某方舟公司提供的源程序,整個項目的驗收通過並不證明某某方舟公司交付的源程序驗收合格;
證據3、(2013)大證民字第41591號公證書,內容為2008年11月25日大連某某大學已經明確要求某某方舟公司提交由其負責的通信和業務系統源代碼,2009年2月15日再次要求其提交源代碼,證明大連某某大學不認可某某方舟公司提交的源代碼;
證據4、司法鑒定意見書,證明某某方舟公司提交的源代碼不符合合同要求。
某某方舟公司對上述證據的質證意見如下:不同意對大連某某大學二審開庭後提交的所謂新證據進行質證。一、上述證據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不符,也與其之前的說法相互矛盾,是偽造的證據;二、這些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是大連某某大學單方的事情,與雙方合同履行與否無關;三、上述證據已超過了舉證期限,且不屬於法律規定的新證據。
本院對上述證據的認證意見如下:證據1系大連某某大學與長江南京航道局簽訂的《技術開發(委託)合同》,大連某某大學在一審中已經提交該證據並被原審法院採信,不應在二審中再次提交,故本院對該證據不予重復認定。證據2系本院在二審庭審過程中為查明案件事實要求大連某某大學在指定期限內提交的關於其自行研發案涉軟體的相關證據,但由於該證據為電子數據光碟,具有容易修改且無痕跡的特點,無法核實其真實性,某某方舟公司對該證據不予認可,而且該軟體成果本身不能證明其研發主體情況,故本院對該證據不予採信。證據3中的郵件已經履行了公證程序,其真實性應予認定,郵件內容系案件雙方當事人關於案涉軟體交付問題的溝通,與本案具有關聯性,故本院予以採信。證據4雖系二審庭審結束後提交,但大連某某大學在一審審理過程中已經提交鑒定申請書,後被本院司法技術處以沒有適格鑒定機構為由拒收,由於該司法鑒定意見書系大連某某大學自行委託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在鑒定過程中對於鑒定材料即王德強電子郵箱於2008年12月31日收到的「航標業務系統源碼」電子文件的輸出電腦未做過清潔度檢查,無法認定該檢材來源的客觀真實性,故本院對該證據亦不予採信。
本院另查明,2008年11月25日,大連某某大學的王德強給某某方舟公司的王勇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您好。前期發來的(通信和業務系統)源代碼不完整,缺工程文件、解決方案文件等,請王經理與今天中午前發給我,以便提交給用戶。現在驗收材料就差這兩部分源代碼沒有提交,這樣勢必要影響驗收前的軟體系統專家測評會的召開,從而影響驗收進程。請王經理配合做好源代碼的提交。」2009年2月15日,王德強給王勇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王經理:您好。南京航道局已定在2月26、27日召開某某航道項目的專家評審會和進行工程驗收,通知已發。請王經理將航標業務和通信最新完整的源代碼於17日前發給我,以供用戶(監理)驗收。另請王經理安排汪波於25日到南京報道。謝謝。」2009年2月23日,王德強給王勇發送電子郵件一封,內容為「王經理,您好,附件是26日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質量測評會議程,27日交工驗收議程,請王經理收悉。此次驗收關系重大,請王經理以大局為重,出現差錯你我都承擔不起。希望我們都善始善終,盡快安排汪波到現場,把此次驗收工作做好。」
本院於2013年7月15日向大連某某大學的項目負責人王德強進行了詢問。王德強認可通過驗收的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使用了某某方舟公司開發的界面,且其從未將自行研發案涉軟體的相關情況告知某某方舟公司。
本院認為,某某方舟公司與大連某某大學就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開發事宜簽訂的《合作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雙方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某某方舟公司是否已經全面履行了案涉軟體開發義務,某某方舟公司對該節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根據某某方舟公司提交的雙方往來電子郵件公證書的內容,其已於2008年12月31日將最新的「航標業務系統源碼」電子文件發送給大連某某大學的項目負責人,直至2010年1月還在堅持做售後服務工作,大連某某大學的項目負責人於2009年9月23日要求某某方舟公司安排人員參加26日的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質量測評會和次日的交工驗收,並於2010年2月2日邀請某某方舟公司的王經理參加南京某某航道項目的竣工驗收會,結合2010年9月20日長江南京至瀏河口段某某航道與智能航運示範工程通過交通部竣工驗收的事實,可以認定某某方舟公司已經交付了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並通過驗收,已經完成了合同項下的主要義務。然而,舉證責任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某某方舟公司已初步完成了己方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大連某某大學主張某某方舟公司未能全面履行合同義務,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後果。原審法院對舉證責任的分配並無不當,上訴人大連某某大學關於原審法院舉證責任分配屬適用法律錯誤的抗辯意見,本院不予採納。
大連某某大學主張某某方舟公司未能全面履行合同義務,主要理由是某某方舟公司既沒有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交付功能軟體和源代碼等文檔,也未通過第三方的功能和技術指標測試。關於項目交付時間問題,盡管《合作協議》附件《技術規格書》中規定於2008年2月20日進行系統驗收,但《合作協議》約定某某方舟完成項目完成時間為SZHD-04標段合同開工後三個月。鑒於案涉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為長江南京至瀏河口段某某航道與智能航運示範工程整體工程的一個子項目,項目完成時間受到整體項目進展程度的約束,某某方舟公司完成軟體開發工作需要大連某某大學提供所需的技術資料並服從大連某某大學的項目管理和調度,而且某某方舟公司提交最新源代碼的時間是2008年12月31日,其最初提交源代碼的時間早於這一時間,大連某某大學在2008年11月25日的郵件中亦予以認可。同時,大連某某大學在與某某方舟公司工作人員的溝通中從未對交付時間問題提出過異議,應當認定其對某某方舟公司履行期限予以認可,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大連某某大學不得再以該理由拒絕支付開發費用。關於驗收問題,《合作協議》附件《技術規格書》中規定「由用戶指定的第三方對系統軟體的功能及技術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和檢查結果符合驗收條款要求時,雙方在系統驗收單上簽字確認」,盡管雙方當事人沒有在系統驗收單上簽字確認,但大連某某大學的代理人在二審庭審中明確表示只要第三方用戶滿意就認為驗收合格。而且,根據大連某某大學2009年2月15日和2009年2月23日的電子郵件內容,大連某某大學已經通知某某方舟公司派員參加南京航道局組織的整體項目驗收。因此,某某方舟公司承擔的子項目未經過簽字驗收的責任並不在於某某方舟公司,而整體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可以認定該子項目的驗收合格。
大連某某大學抗辯稱通過驗收的項目系其自行組織人員研發的,但並未提供足夠證據予以證明。且從案件事實來看,《合作協議》約定大連某某大學在驗收合格後支付40萬元開發費用,而大連某某大學於2008年1月15日即某某方舟公司依約完成系統全部功能時已支付20萬元開發費用,在某某方舟公司反復催要剩餘開發費用時其從未提出過已放棄某某方舟公司開發的軟體而由其自行研發,也沒有向某某方舟公司提出終止或者解除合同的要求,反而於2009年和2010年仍然向某某方舟公司的工作人員發送電子郵件邀請其參加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質量測評會及南京某某航道項目的竣工驗收會,顯然有悖常理。並且,大連某某大學的項目負責人亦認可通過交通部驗收的案涉航標遙測遙控系統應用軟體使用了某某方舟公司設計的界面。因此,大連某某大學對於其主張的驗收項目系其自行研發的抗辯意見舉證不能,本院不予採納。
綜上所述,某某方舟公司依約履行了合同項下的義務,大連某某大學未支付剩餘費用的行為已構成違約,應當承擔支付價款並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大連某某大學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採納。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 300元(上訴人已預交),由上訴人大連某某大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E. 常州申請專利流程是怎樣的
一、發明專利授予程序
申請——受理(申請號、申請日)——初步審查——公布——實質審查——授權發證(公告,專利有效期20年)六個階段。
二、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授予程序
申請——受理(申請號、申請日)——初步審查——授權發證(公告,專利有效期10年)四個階段。
各階段具體情況為:
1、申請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應當提交的文件有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摘要以及其他文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應當提交的文件有請求書、圖片或照片、簡要說明等相關文件。
2、受理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到專利申請文件後,發出受理通知書,確定專利申請日,給予專利申請號。對於缺少必要申請文件或者其他違反法律要求的情形的,不予受理。
3、初步審查
專利局收到申請文件後,首先對申請文件、費用繳納等情況作形式審查。初審不合格的,申請人要根據通知進行補正或陳述意見;如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駁回。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審合格,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直接進入授權程序予以授權。
4、公布(發明專利申請特有)
發明專利申請經初審合格的,進入此階段。專利局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在《發明專利公報》上。 專利局也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5、實質審查(發明專利申請特有)
自申請日起3年內,專利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如果申請人在此期間沒有提出請求,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但由於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沒有及時提出請求的,可以出具證明,再提出請求。 專利局認為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6、授權
發明專利申請經過實審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在經過初審後,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將授予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對授權及頒發專利證書的專利,在《發明專利公報》上予以公告和登記,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三、各流程具體工作、時段
1、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個月-8個月)
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需准備好產品的六個面的外觀視圖,並填寫《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書》連同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文件。提交申請後,一個星期左右可以拿到《專利受理通知書》;六個月左右知識產權局發出《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通知書》及《辦理登記手續通知書》;繳納專利登記費及年費後,兩個月左右發證。因此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一般在6個月-一年不等,具體要看專利局的審查情況。
2、實用新型專利(10個月-1年)
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都需要撰寫好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等專利申請文件一同向專利局提交,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過程最復雜。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是在申請的說明書公開後才進行實質審查,提交提前公開聲明是為了盡快進入實質審查,以縮短專利申請的周期。所以如需縮短申請周期,發明專利申請時最好同時提交《請求提前公開聲明》和《實質審查請求書》兩份文件。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授權期間一般是1年左右。提交申請後,兩個星期左右可以拿《專利受理通知書》;六至八個月左右專利局發出《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通知書》及《辦理登記手續通知書》;繳納專利登記費及年費後,兩個月左右發證。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如果在提出申請之日1個月後辦理「加快審查申請」,順利的話一般大約再過6個月可獲授權。
3、發明專利(2年-3年)
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期間一般是3--5年左右,法律上沒有明確的審批期限限制。提交申請後,一個星期左右可以拿到《專利受理通知書》;進行初步審查階段,審查合格,如果按照提前公開聲明公開所申請專利的說明書,即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實審合格即發出《授予發明專利權通知書》及《辦理登記手續通知書》;及時繳納費用後,兩個月左右即發證,這樣發明專利申請流程順利一般需要三年左右。
F. 為什麼你說那個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是騙子公司呢
騙子公司常見的四種商標注冊代理騙局有:
商標注冊代理騙局一:謊稱能「保證成功注冊」,「加急」,「優先」辦理商標注冊。商標注冊要經過商標局形式審查、實質審查、初步審定公告、核准注冊公告等一系列法定程序,商標代理組織的上述承諾系無效承諾。「熟人好辦事」是人們的習慣思維,某些商標代理機構就利用這一點,會經常告知或暗示申請人, 代理機構與「商標局有關系」。
商標局有5個審查處,每個審查處有對應的審查類別,每一份商標注冊申請,都是按照審查進程隨機 分配的,商標注冊申請自受理後,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才會被送到審查員手中,每個商標的審查都要經過各審 查處的多個工作環節的審查和復核。
盡管商標局一直在努力解決待審商標積壓的問題,商標注冊周期有望縮短,但這「周期縮短」並不是 商標代理機構所能夠承諾的,即使作出承諾,要麼是騙人,要麼是屬於無效承諾。對於這點,企業在申請商標注冊時,一定要考慮清楚,切勿上當受騙。
商標注冊代理騙局二:謊稱「收到商標局發出的《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就等於取得了商標專用權」。《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只是表明注冊申請已經被商標局受理,商標核准注冊應以《商標公告》為准。成功注冊一件商標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商標注冊代理騙局三:謊稱是「商標局或地方工商局的注冊中心、直屬機構、授權機構的工作人員」,要求企業申請商標注冊。申請商標注冊是企業的自主選擇,工商部門不會要求企業申請注冊商標,更不會招攬商標注冊代理業務。
商標注冊代理騙局四:謊稱「有人慾將你的企業字型大小申請商標注冊,我們可為你公司保留優先申請權,如你公司不需將企業字型大小申請注冊商標,我們將提交對方的申請」,「搶注商標」情節實屬捏造,保留「優先權」子虛烏有,廣大企業謹防上當。
基本上常見的代理騙局就是這些,在注冊商標的時候一定找知名代理公司,謹防上當受騙。
G. 有名知識產權平台知名度如何
18產權保護肯定很難好的,如果是有的話,
H. 請教知識產權的問題
你的問題比較多,偶簡單回答下。
1、著作權保護的客體有哪些?
我們可以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是否屬於著作權保護的客體。 獨創性 可復制性 不屬於法律明文列舉的不受著作權法律保護的對象。
2、常見的網路侵犯著作權行為的類型?
發表權等著作人身權;向公眾傳播作品侵害使用權;獲得報酬權;故意去除或改變著作權管理信息而導致侵權後果的行為;認定剽竊、抄襲他人作品
3、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哪些網路鄰接權?
著作權法保護的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即鄰接權,是指作品的傳播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組織以及出版者的權利。
4、簡述著作保護期的規定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電影、電視、錄像和攝影作品的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不再受著作權法保護。
5、對各項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二是刑事責任。詳細的就不寫了,具體可以問我也可以上網搜。
6、出版社可否以所出之書被抄襲為由提起著作權侵權訴訟?
可以
7、電視台可否將其錄制的節目許可他人復制錄象帶並發行?
電視台沒這個權利的。
8、可否一稿兩投?
規定是不可以一稿多投,但是現在中國報刊雜志那麼多,不可能都查出來,所以這主要是個道德問題:)以至於很多雜志社只能採用封殺或停止發放稿費等方式禁止那些一稿多投的人。
9、網上免費音樂——MP3現象的法律分析。給出網上免費和收費音樂的實例,分析起版權問題。
免費音樂可以到的MP3找,雖然是連接的別人的,去年不是還引起了官司,你可以搜下相關資料,這里空間少,就不帖了。雖然有的已經開始收費,但是個人認為網路還是免費的應該多點。
10、對軟體的版權保護能否涉及到屏幕顯示?
沒看明白這個問題,如果你說的是屏幕保護程序,當然也涉及。
11、網路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確定有哪幾種?|
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602217097.html這個問題這個文章很詳細,你可以看看。
12、如何有效防止軟體售出後的非法擴散?
WINDOWS是銷售最多的D版,只有政府嚴格起來,這是最根源的問題。一是價格放低,二是增加打擊D版的成本。
13、軟體盜版的社會成因分析及有效制止辦法
中國人窮的多,正版意識不強,聽日本回來的朋友說日本買D版就很難。把定價平民化。
14、盜版書的購買者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不承擔。由於盜版書便宜,許多購買者不理解盜版圖書帶來的巨大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幫了盜版的忙/使用盜版產品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問題主要涉及到侵權作品最終用戶的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和其他法規規定,書籍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對於購買了盜版產品的最終用戶,則應當區別對待。如果盜版產品的製造、銷售者系與最終用戶串通,有預謀地實施侵權行為,則購買者應當與製造、銷售者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共同賠償權利人損失。 如果不屬於共謀串通的情形,則最終用戶無論是對所購買的盜版產品的侵權狀況是明知的還是不明知的,《著作權法》等法律並不追究其賠償責任。但是,盜版作為一種社會公害,購買者和最終用戶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道德責任。
15、資料庫的法律保護
我國現行的著作權法,並未明確地將「資料庫」列入著作權保護的客體。http://www.fjinfo.gov.cn/publicat/qbts/021/4.htm這個問題這個論文很詳細,請參考。
16、作品數字化的版權問題
我國現在已經開始注意網路版權的問題了。相信以後會是重中之重/
I. 知識產權代理比較好的第三方機構介紹
你好,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版權登記、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您還可以詢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