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曲MTV的版權問題
將MTV放到復網路上使用,制涉及音樂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一首完整的MTV一般包括以後幾部分權利。
1。詞曲著作權的權利。該部分權利可以直接找作者本人或者也可以通過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解決。
2。表演者的權利。該部分權利可以通過唱片公司解決,或者找表演者本人。
3。錄音錄像者的權利,該部分權利需要找唱片公司解決,或者也可以找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解決。
相關法律條文具體查看著作權法第四章第二節第三節。
總體來說,如果你們使用數量少,可以直接找權利人解決,如果你使用數量較大或者找不到相關權利人可以分別與「音著協」和「音集協」溝通解決。
我這回答也僅是從權利完整,避免侵權的角度回答,事實上,目前網路上的MTV,99%的都是沒有解決全部權利的,解決了部分權利的都屬於少數。
2. 視頻/MV版權費用一般是多少
視頻/MV版權費用一般是多少?視頻/MV版權費用一般是由涉事方協商確定,沒有固定數額的。也可能免費使用,也可能多少錢都不能使用,具體版權費有雙方商量後,才能最終確定的。版權費一般是指使用某項電視節目或有關著作應付給權利所有人的一種費用。視頻/MV版權費用一般是多少視頻/MV版權費用一般是多少?版權費多少由涉事方協商確定,沒有固定數額的。也可能免費使用,也可能多少錢都不能使用,具體版權費有雙方商量後,才能最終確定的。俗稱版稅,是指使用某項電視節目或有關著作應付給權利所有人的一種費用。尤其是影視劇作品,在任何公開場合(例如車站候車室,購物超市大廳,禮堂...進行影視劇的放映之前,都應注意它此時是否處於版稅保護范圍內,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商業糾紛。電影版權費怎麼算其一,收費標准和方式是否合理。電影版權收費涉及著作權人、影著協及其合作單位、網吧及長途客車、網民及乘客等多方利益,收費標準的確定需經充分協商和博弈,而不能由影著協單方面說了算。按照影著協制定的收費標准,網吧每台電腦每天收費標准=當地網吧平均每小時上網費用×7.5%,長途客車則每車每年收取電影版權費365至500元。這樣的收費標准據何而定?是不是通過充分協商達成的一致結果?其二,網吧及長途客車是否有消費選擇權。被收取電影版權費的網吧和長途客車猶如消費者,也應該有消費選擇權。網吧可以不購買網路公司的片庫,網吧里的網民可以直接到免費視頻網站看電影,這些視頻網站若已購買電影版權,網民和網吧就無需再次付費,向這些網吧收取電影版權費就相當於二次付費。對於長途客車而言,有些長途客車並沒有電影播放設備,即使有,經營單位也可以選擇不播放,憑什麼要統一繳費呢?其三,正如一些論者所言,電影版權收費會不會重蹈卡拉OK版權收費的覆轍,打著保護著作人權益旗幟的版權收費,所收費用最終有多少流入著作權人的腰包,有多少流入權勢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的腰包,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電影放映權的取得有以下三種方式:1、電影公司直接聯系影院。一般電影拍完後得發行放映,中間有發行公司,一般全國出名的影院都知道,電影發行公司直接聯系影院上映,不過之前影院已有放映基礎(設備、投資、規模)。2、加盟國內某個院線。電影院加盟後直接獲取新片片源,但放映有限制。而且加盟院線也需要資質,包括影院座位規模、設備、投資。放映一部片子需先交電影費給電影公司,無論放映結果如何,多的電影院留,有分成,少了則電影院賠。3、購買放映權。類似於電視台購買電視劇版權進行電視放映。中國電影院一般都加盟某個院線進行電影放映,不過資金和規模非常重要。不能不經電影方允許私自放映,這屬於侵犯版權的違法行為而且會遭到電影公司起訴索賠,除非個人在非公共場合或地下錄像廳欣賞。綜合上面所說的,版權費用對於一個產品權利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我國對於版權費用沒有具體的標准一般是通過雙方來進行收取,只要協商好簽訂了相關的協議,那麼就可以使用該作品了,所以,在使用他人作品的時候一定要給版權費不算別人就會告侵權。
3. 音樂內容形式多樣,如何從版權角度進行基本區分
正確使用音樂版權內容,控製法律風險,首先需要明確其存在的幾種主要形式。
1、音樂作品類內容: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第3項的規定,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最常見的音樂作品表現為曲譜和歌詞,曲譜可以和歌詞分離單獨構成作品,歌詞也可以單獨構成文字作品。
2、音樂錄音製品類內容: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5條第2項的規定,錄音製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製品。音樂錄音製品,因其獨創性不足,無法獲得與音樂作品同等水平的保護,而落入鄰接權保護范疇。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音樂呈現方式,除了現場表演,就是錄音製品。錄音製品通常以黑膠唱片、磁帶、CD、數字版本等多種格式存儲,其承載了音樂作品的具體表達。
3、音樂視聽類內容:包括音樂類電影作品和類電作品、錄像製品等。與錄音製品類似,錄像製品因其獨創性不足,無法獲得與電影作品、類電作品同等水平的保護。例如,KTV播放和演唱用的各種音樂視頻版本(常見的包括音樂MV、Live版、微電影等)即為該類內容;而時下大熱的各種音樂類綜藝節目,通常歸屬於類電作品。
因此,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從版權角度看音樂內容,主要包括音樂作品、電影(類電)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舉例來看,近期某古裝影視劇主題曲《知否知否》廣受好評,片方發布了幾個歌曲版本,包括音頻(Live版、錄音室版、不同歌手版)和主題MV。這一系列音樂內容中,既有音樂作品,又有錄音錄像製品,還有類電作品(製作精良的MV)。
4. 音樂軟體公司如何解決MV和音樂的版權問題。
是的,必須為MV的版權付費。
qq音樂等大站購買版權(包括MV等),一般都是打包專購買,作品版屬權方也一般是採取打包賣的方式。另一方面,qq音樂是流量大戶,很多MV是通過其進行宣傳推廣。這樣,版權方和qq音樂之間,就是相互博弈的利害關系,這個關系你應該懂的。
如果你自己想弄個軟體播放MV,首先確實應該解決版權問題,如果不解決,很容易引起版權糾紛,不解決版權問題很難做大。客觀上,解決版權問題本身就是個麻煩事。音頻形式的音樂,你可以聯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MV你應該聯系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看看他們有沒有解決你版權問題更好的辦法。
5. 音樂作品版權怎麼申請
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音樂作品是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而音樂作品可以分為詞內和曲兩類,音容樂作品的著作權由創作者擁有,創作者可以申請著作權登記,那麼音樂作品版權怎麼申請?音樂作品版權怎麼申請音樂作品版權怎麼申請依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的規定,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可以自行向版權局申請版權登記,但要提供相應的材料。相關法律規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第二條作品實行自願登記。作品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第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負責本轄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負責外國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第八條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申請作品登記應出示身份證明和提供表明作品權利歸屬的證明(如:封面及版權頁的復印件、部分手稿的復印件及照片、樣本等),填寫作品登記表,並交納登記費。其他著作權人申請作品登記還應出示表明著作權人身份的證明(如繼承人應出示繼承人身份證明;委託作品的委託人應出示委託合同)。專有權所有人應出示證明其享有專有權的合同。
6. 我想要錄制音樂視頻也相當於一個mv算侵權嗎
不做商用不要緊(不惡搞原歌手製作人前提ԅ(¯㉨¯ԅ)) 商用可能就得看情況了最好詢問一下
7. 網站音樂,MV版權問題,請指教!!
首先,我告訴你關於版權的問題。任何出版物均有版權,且無論轉載,個人觀看以及用作商業用途無通過版權所有人同意非法用作以上用途這皆為侵犯他人版權,當然其中,以事態的嚴重性劃分,一般來說,個人觀看無人追究,轉載等民不告官不糾。而用作商業用途相對來說風險就比較大。
那麼現在你是想搞一個小型的音樂網站,這個沒什麼太大的關系的。幫你分析一下一般告你的人都是什麼人?一定是你對他造成了威脅或者傷害的人。
那麼你既然是一個小網站,也對別人不構成任何威脅和傷害,所以沒有問題你搞吧,我精神上支持你!
8. 使用別人的歌曲製作MV算侵權嗎
只要不用於商業目的,不故意歪曲其內容,署上原作者之名字,就不算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從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上看,應從「過錯」與,「無過錯」,兩方面來分析,在適用過錯歸納原則的場合,其構成必須同時具備行為的違法性:(加害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與過錯四個要件。就基於無過錯責任原則認定的侵權行為而言,由於不考慮為人是否有過錯,因而過錯不再是該類
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
1、違法性。造成損害事實的行為必須具有違法性質,行為人才負有賠償責任。否則,既使有損害事實,也不能使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無論行為人實施的活動是否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利益還是其實施的活動對著作權的利益構成重大威脅,在將來必然損害著作權人的利益,都構成了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2、損害事實。它通常是指侵權人所實施的行為客觀上給受害方帶來了傷害。如果侵權人的行為給著作權人造成了損害且無法定的負責理由,則侵權人應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侵權人實施了侵權行為而未對著作權人造成實際損害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呢?如某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非法大量復制其作品,但未分行,這是否屬於侵犯版權行為?又如某出版者,未經作者許可擅自出版但支付給作者稿酬的。我認為這些都是侵權行為,因為他們未經作者許可又無法律許可,侵權人行使了本應由著作權人所控制的權利或妨礙了著作權人權利的行使。
3、因果關系。即是只有當侵權人所實施的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系時,侵權人才承擔責任。如果加害人雖然侵權違法行為,但受害人的損害與此無關,就還不能令其承擔賠償責任。
4、主觀過錯。在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中,在適用過錯責任的場合,:主觀上有過錯的要承擔責任。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結果,並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到來的叫故意過錯,例如明知投於人群會傷人而仍然投者屬於故意的侵權行為。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應預見或者能預見但未預見到或雖預見到而輕信不會發生,以致發生損害結果的稱過失過錯。如汽車司機明知車輛剎車不靈,但自信技術好,仍然駕駛出車,途中因剎車不靈而撞傷人的。在適用無過錯的場合,主觀上有無過錯,就不應成為侵權行為構成要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