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五羊石像著作權論文

五羊石像著作權論文

發布時間:2021-08-16 12:15:47

⑴ 五羊雕像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五羊雕像象徵了嶺南、廣州區域的文化。現代的研究認為五羊雕像可能包括多種史實:

1、楚人把高產的水稻穀種傳入嶺南。楚國王室祖先的族姓是羋,意義同「咩」,是羊叫的象聲詞。

2、西周後期楚國境內漢陽一帶的姬姓部族由於受到楚人的壓迫,帶著羊群和谷種遷移到嶺南,將種植水稻的技術傳播到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

3、依據《廣州記》中「高固為楚威王相時」一句,認為戰國時期的高固之部族帶著稻穀種籽遷移到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高固為齊文公之後,姜姓,而姜從女羊聲,因此以羊象徵。

4、「羊」其實是楚文中「犬」的意思,因此五羊的傳說其實是自壯侗民族和南越民族中共有的「犬取稻種」農業神話故事而來。源自嶺南的神話故事流入楚地以後,被中原文人搜集改編後再次傳入嶺南。其中的「五色羊」其實是五色犬盤瓠。

(1)五羊石像著作權論文擴展閱讀:

五羊雕像的來源:

廣州著名的雕塑家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就是根據這美麗的五羊神話於1960年雕成這五羊石像。藝術家將這個美好的傳說重塑出來。五隻石羊神態各異:站在高處的老羊雄勁,口銜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對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顧盼正在安靜吸乳的幼羊,深厚母愛溢於言表。

五羊石雕建於1959年,位於越秀公園西側木殼崗上,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11米,體積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齣」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戲,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參考資料:網路-五羊

⑵ 關於五羊石雕像的資料

五羊石像」是廣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五羊石雕的構思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二千多年前,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隻羊飛臨廣州,把谷穗留給廣州人,並祝願這里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然後駕雲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從此,廣州成了富繞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廣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六十年代,廣州雕塑院接受市政府的委託,由其職員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根據五羊神話在1960年雕成這五羊石像。1990年,由尹積昌主持創作浮雕兩組,公園在石像旁設亭、廊,景點總名為五羊仙庭。一、案件的背景資料
涉案的「五羊石像」是廣州。五羊石雕的構思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二千多年前,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隻羊飛臨廣州,把谷穗留給廣州人,並祝願這里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然後駕雲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從此,廣州成了富繞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廣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六十年代,廣州雕塑院接受市政府的委託,由其職員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根據五羊神話在1960年雕成這五羊石像。1990年,由尹積昌主持創作浮雕兩組,公園在石像旁設亭、廊,景點總名為五羊仙庭。
作為城市標志性雕塑,五羊雕塑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和中外遊客的喜愛,因此也成了許多商家在推廣產品、樹立品牌時心目中的最佳工具,如用五羊雕塑圖象申請商標,做店面裝潢,在產品外包裝、掛歷、地圖等上使用。盡管侵權現象廣為存在,但直到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民眾維權意識的增強,五羊雕塑的維權問題才凸顯出來,因此,廣州雕塑院和已故尹積昌的女兒尹小艾於2005年6月簽字授權委託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代理「五羊雕塑」案。從而,揭開了國內城市雕塑維權第一案的序幕。
二、焦點問題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著作權人有4項人身權利和12項經濟權利,「五羊雕塑」案中眾多的侵權行為毫無疑問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復制權和發行權,使得著作權人合法的經濟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當然,中間還牽扯到許多法律關系,有許多法律問題,但筆者認為所有的問題的回答都必須首先回答的一個問題是:「誰是真正的著作權人?」
三、五羊雕塑著作權的歸屬
誰才擁有五羊雕塑的著作權?是委託人市政府?接受委託的廣州雕塑院?還是完成作品的三位雕塑家?對這個問題,主張應當歸屬市政府的人認為,五羊雕塑基於市政府的委託,而且一直以來作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築廣為宣傳,早已成為公共資源,是廣州市全體市民的共同財產,應當由市政府代表全市人民來進行佔有和管理;主張應當歸屬於雕塑院或者雕塑家所有的,因為雖然是市政府委託,但《著作權法》規定應當歸受託人或者作品完成人所有。
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要分兩個層次來回答:1、「五羊雕塑」到底姓「公」還是姓「私」?2、如果姓「私」,是歸屬「廣州雕塑院」還是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等三位作者?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委託作品以及《著作權法》如何規定委託作品的權屬。我國《著作權法》中並無「委託作品」這一術語,所謂「委託作品」,是人們對《著作權法》第十七條所規定的「受委託創作的作品」的簡稱。《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這一規定意味著委託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既可以直接適用法律規定,也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並且合同的約定具有優先適用的效力。在本案中,如果市政府未能出示有力的證明,證明當時約定該著作權歸屬市政府所有時,但事實上,因為年代久遠,當時關於該項目的很多資料都缺失了,市政府無法舉證證明當時約定歸市政府所有,而受委託方主張當時沒有做此約定,所以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則應當認為五羊雕塑的著作權歸受託方所有,也就是說「五羊雕塑」姓「私」不姓「公」。盡管這個結論似乎不合一些市民的想法,當作為提倡法治的社會,我們應當在合理使用的同時尊重他人智力創造活動。
既然認定「五羊雕塑」姓「私」,那麼就進入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應該是歸屬「廣州雕塑院」還是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等三位作者所有?
作者是原始的著作權人,它是指直接創作作品的人。所謂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創作出符合法律規定的作品的人就是作者。換言之,只有直接構思並獨立進行和完成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人,才是作者。(王利民主編:《民法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第765頁。)從這看來,似乎五羊雕塑的著作權應當歸屬完成雕塑的三位雕塑家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所有。
但是,《著作權法》還規定了另一類著作權人,雖然它不是直接完成職務的人,但是依法也可以取得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第16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職務作品具有以下特徵:(1)創作職務作品的主體是領取工資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工作人員。職務作品作者與單位之間存在勞動法律關系,他可以是單位在職人員,也可以是臨時借調或者招聘的人員。(2)創作職務作品屬於作者完成單位「工作任務」的范疇。完成工作任務是指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指派或者授權其成員或者雇員進行的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既包括經常性任務,也包括特別指派的任務。完成工作任務的時間也不局限於上班時間。(3)創作作品的思想內容由職務作者決定,職務作品創作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志。(馮曉青 唐超華主編:《知識產權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頁)根據這些特徵判斷,五羊雕塑應當屬於職務作品,但是我國著作權法同時保護單位利益和作者利益,即使是職務作品,如果是一般職務作品,其著作權仍歸完成作品的人享有,只有是特殊職務作品的情況下,著作權才歸單位所有。因此,如何定性五羊雕塑作品對權利歸屬有著重要的決定意義。
《著作權法》第16條第1款和第2款對一般職務作品和特殊職務作品做了區分,第1款規定:「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這是關於一般職務作品的法律規定。此類職務作品,作者享有著作權,享有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權利。但是作者所在的法人或者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該作品。另外,在作品完成後的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本單位相同的使用方式使用該作品;如經單位同意,作者可以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兩年以後,作者可以按照自己意願許可第三人使用其作品,原單位在原來使用范圍內可以繼續使用。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特殊職務作品著作權的歸屬跟一般職務作品相反,特殊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作者只享有署名權、獲得獎勵權。《著作權法》第16條第2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這里說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主要指著作權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合同」一般是指職工與所屬單位之間簽訂的勞動合同。如何理解「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職務作品一般都要用到單位的物質條件,但並非因此就必然變成特殊職務作品,只有該物質技術條件是創作作品所必備,不可或缺的,對作品的創作完成有決定性影響的才可以認定為該條款中的「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而單位如果只是提供了通用的工具,則不可以套用該條規定。再則,「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和「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兩者都是認定特殊職務作品必須同時具備的。
回頭來看「五羊雕塑」案,如果廣州雕塑院跟職員尹積昌、孔凡偉、陳本宗在勞動合同中已經明確約定,廣州雕塑院職員根據單位指示創作的作品著作權全部歸廣州雕塑院所有,那麼我們這里也沒什麼好討論了,自然而然「五羊雕塑」應當看做是特殊職務作品,著作權歸屬廣州雕塑院所有。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單位與其職員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權益歸屬問題上並沒有做出明確約定,本案中,廣州雕塑院和已故尹積昌的女兒尹小艾同時簽字授權,似乎我們也有些看出廣州雕塑院與尹積昌等人當時未做明確的約定,否則就無須這樣作出雙方同時授權的舉動。但不管如何,我們大膽假設廣州雕塑院與尹積昌等人的確未做明確約定,那麼「五羊雕塑」應視為一般職務作品還是特殊職務作品呢?現在,我們用上面關於特殊職務作品的標准來對比看。既然,該項目是市政府委託廣州雕塑院設計建築的,那麼委託合同的當事人就是市政府和廣州雕塑院,雕塑院必然要承擔合同責任,也就是說雕塑院是合同權利和義務的承受人,而尹積昌等三人受所在單位雕塑院的指示進行創作。雖然,五羊雕塑取材於「五羊神話」,是尹積昌等三人創作,匠心獨運,從無到有的創作出五隻羊的形狀、神態、組合布置,但是根據職務作品的第三點特徵來看,職務作品的思想內容由職務作者決定,這樣,作品必然要體現出作品完成者個人的意志。而且,在設計中,三位作者也必然要用到單位的一些物質條件,如畫圖設備,數據材料,在完成雕塑過程也會使用到單位的人力財力,因此,雕塑院的物質條件對五羊雕塑作品的完成是必須的,而且由雕塑院對外承擔責任。因此,筆者認為,「五羊雕塑」案的著作權歸屬應當屬於雕塑院。
跟本案有個相似的案例,是1998年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受理的「第十世班禪大師雕塑頭像著作權糾紛案」,該案上訴人民間泥塑藝人楊松雲主張對第十世班禪大師頭像的著作權,但法院認為該「銀頭像」是受靈塔辦的意志決定,並提供了班禪大師的照片五張和物質上的幫助,並依班禪大師的五官特徵先後多次提出修改意見,應視為法人作品,其所有權及著作權均應歸靈塔辦享有。鑒於楊松雲在試塑第十世班禪大師泥頭像過程中付出了一定智力勞動,靈塔辦應一次性給楊松雲適當經濟補償。
因此,本案五羊雕塑的著作權歸屬於廣州雕塑院更為恰當。但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像雕塑這類藝術類作品是否屬於特殊職務作品在實踐中要個案具體分析,如果在作品的完成過程中,作者的個人技能對完成作品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單位只是提供了一般的條件,就不能把作品看成特殊職務作品。只有在充分符合《著作權法》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時才可以把作品定性為特殊職務作品

⑶ 五羊雕像的來歷(20字左右)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羊城的象徵———五羊雕塑。據說這來自於「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傳說,是古代廣州人民嚮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自落成後的40多年來,五羊石雕被譽為廣州城徽,為越秀公園增色不少。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廣州,有羊城的稱謂,這里有一個家喻戶曉美麗的神話,即流傳甚廣的「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傳說。
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承仙之願,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稱的由來。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人說發生於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說五仙降臨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候,是為戰國時期。還有一說是,晉朝吳修為廣州刺史,有五仙騎五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為祥瑞和紀念。據說今廣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觀就是五仙降臨之地,廣州人在此為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今五仙觀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石,被稱為「仙人拇跡」(拇跡指腳印)。
在廣州越秀山木殼崗上,有建於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這是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根據五羊的傳說創作的。雕像連基座高11米,共用130餘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主羊頭部一塊石料,就重達4 千餘斤。五羊大小不一,主羊頭部高高豎起,口中銜穗,回哞微笑,探視人間,餘四隻羊,環繞其身,或耍戲,或吃草,還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情趣橫溢,令人流連忘返,浮想聯翩。據說當年雕像竣工時,曾有一些議論,有人提出既是五仙人騎的羊,怎會還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實仙人五羊都是美麗的神話,既是仙羊,無論大小,自有仙風仙骨。雕塑家發揮其超群的想像力,匠心獨具。由歷史傳說而創作出來的五羊石雕經過40多年的歷史檢驗,被譽為廣州的城徽,為歷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1999年7月,五羊石雕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細考羊城的得名,我們發現確實很有趣,它起源於五羊降臨的神話,但傳說中的仙人為什麼騎羊而不騎馬、鹿等等呢?五朵彩雲、五位仙人、五色仙羊為什麼是「五」而不是「四」或「六」呢?為什麼羊口銜的是「谷」而不是「草」不是「花」?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究竟記載著上古先人的什麼信息?
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人類告別了野蠻時代進入文明的社會。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離不開物質基礎,在我國原始社會首先是畜牧業發展。從漁獵時代的野生動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到懂得收養獵物有了原始的累積,就慢慢進入畜牧時代。「畜」就是從食物積「蓄」開始的,五畜成為養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為主。據古代文獻記載,中國的養羊歷史很長,傳說伏羲時起,即教民飼養家畜。當時,人們的狩獵工具已有新的發展,發明了網,可以用網來捕獲活的野羊。為了儲備過冬和防止自然災害,將捕來的活野羊等野生動物圈養起來就成為十分自然而然的事。飼養家畜也是早期人類從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的農牧業生活開端。古文字學家認為,「伏」字即是降伏的意思。「伏羲」含有將野生動物降服成為溫順家畜以供享用和供犧牲之意,「羲」字本身又含有羊,即將野羊降伏為家羊的意思。而羊性溫馴,是最早被人類牧養的家畜之一。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已經有了養羊的記載。《楚辭?天問》中雲,夏啟在征服了有扈氏以後,把俘虜罰作「牧豎」,強迫他們「牧夫牛羊」,即成為牧畜的奴隸,這段史料講明,夏朝已出現飼養牛羊的奴隸了。 到了商代,中國的農牧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馬、牛、羊、豬、犬、雞」這個六畜概念已形成。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祭祀用羊,數量較多,奴隸主貴族祭祖,十分鋪張浪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周代的養羊業到了比較發達的水平。產生於周代的《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無羊》篇反映周宣王時期的養羊業相當興盛。春秋戰國時期,對羊的繁殖和經濟價值更為重視了,如《禮記》記載:「大夫無故不殺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鄭玄注曰:「古來殺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做犬羊,是不無故殺之」。可見,羊在當時已是一種財富,多是在祭祀,慶典中用羊,平時就不隨意將羊宰殺,以利於羊群的繁殖壯大。
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高峰。人民積極開墾荒地,耕田植桑,圍欄放牧,農業生產比以前有更大發展。當時的養羊業發展很快,出現了許多養羊、屠羊、賣羊肉為職業的人士。
因此,在中國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食」和「羊」就構成「餋」;「膳」(古為善)是口中有羊,「月」表明當時是以羊肉為主食,「用膳」就是用羊肉來喂飽肚子。由此可見「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從食魚到吃羊,是中華飲食文明進步的物質表現。
同時,羊是游牧文化的表徵,在經歷過畜牧業為主的生活後,我們的祖先又確立了以五穀為飲食養生的物質基礎,我國經歷農業的開創與發展而成為農業大國,五穀就是農業文化的象徵,「谷」也是「禾」和「穗」。
炎黃文化是羌(游牧)文化與農業融合之「和」,五仙人帶來了「羊」和「谷」,意蘊將中原飲食、文化的根本和精華帶來廣州。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秦漢時期就開始與海外進行貿易和文化的交流,蔚藍色的海洋使廣州的發展空間得到無限延伸。廣州文化是土著的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融合之「和」。「五羊」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陰陽五行學說之「五」與「陽」融合之和;廣州之「鮮」又是北方的羊與南方的魚融合之和。
另外,羊是中國傳統的吉祥之物,能給人帶來幸運,也有人認為羊是廣州古越族人的圖騰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國古代的銅器的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漢元嘉刀銘有「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徵、瑞祥之物,自古以來就是六蓄之一。有人認為,漢字的「美」拆開來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漢字的「鮮」,拆開來就是「魚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則用潔白瑩潤的羊膏來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溫馴又富有博愛的精神,自古以來,羊與人類就和睦相處,為人類作出了無私的貢獻。它對人從不要求什麼,吃的是草,奉獻給人的卻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連羊糞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和犧牲的精神。因此,羊是廣州先民十分喜愛而又十分熟悉的動物。從出土文物看,廣州漢代是很重視畜牧業的,在廣州漢墓中,發現了不少豬、羊、牛、雞、鴨、鵝等陶塑,造型生動逼真,形象地反映了漢代廣州六畜興旺的情景。在廣州出土的漢代陶屋中,不少有羊圈欄的設置。麻鷹崗東漢建初元年(公元76)年磚墓,出土一間三合式陶屋,後側廊屋就有一個羊圈,一俑正趕著三隻羊沿屋側斜梯進入羊圈。其它漢墓出土的陶屋也有一側設羊圈,幾只陶羊自己爬上階梯,魚貫式進入圈欄。這就說明漢代廣州,人們喜歡養羊,羊肉是當時人們喜愛的肉食,當時廣州地區養羊成風。
由於有了五羊銜谷這個美麗的傳說,我們這座古老的城市便有了「羊城」、「穗城」、「仙城」等稱謂,後來又有了「廣州」和「花城」的名稱。這五個名字是廣州文化在兩千多年的城市歷史長河中融匯和積淀的產物。廣州瀕臨南海,有人認為,羊城的「羊」,加上三點水,就是「洋」,即三羊。所以廣州文化有很深的海洋文化的背景,廣州市因此又是長盛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而廣州的土著是越族,越族文化長期和漢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交融在一起,三種文化融在一起,三羊開泰,形成了廣州古代文化的特色,即兼容開放的人文意識,富有進取的商業意識和講求實效的務實意識。

⑷ 五羊雕塑的含義

五羊雕塑寓意著廣州關於「羊城」的來歷傳說,其口含飽滿稻穗,喻示羊城人們豐衣足食。回

雕塑之所以會以答「五羊」為主題,其實與廣州又被稱為「羊城」「穗城」的故事有關。相傳,在周夷王時期,廣州人民雖辛勞終日,但總是難以解決溫飽問題。後來,曾有身著五綵衣的五位仙人,乘著五頭山羊降臨廣州。

仙人在體察民眾疾苦後,便駕祥雲而去,口銜稻穗的五羊卻化身巨石留了下來。自此,廣州成為南國富饒之地。而五羊石像就用寫實的手法和集聚概括性的方式將這一傳說雕刻下來,成為廣州的象徵。

(4)五羊石像著作權論文擴展閱讀:

五羊雕塑修建於1960年、由嶺南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造的石質雕塑,早已成為廣州的第一藝術地標,也是不少遊客到廣州後必去景點之一。

從外形來看,《五羊石像》是一隻口銜稻穗的高大母羊,被四隻形態各異的小羊簇擁。它是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達11米的石像再配上底座,更是顯得深沉、威武。

此外,其豐富的含義也讓它深入到廣州群眾的心中,被選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

⑸ 五羊石像的英語簡介

一個韓國留學生對張力尹的看法
張力尹
我記得回來時,有朋友問我張力尹在韓國是不是很紅了?我當時什麼也沒有說,因為覺得很不可思議,她竟然問這么愚蠢的問題。於是我反問一句,難道她在中國很出名嗎?朋友說在中國有很多人力挺她,覺得她那麼小就在異國他鄉,為夢想努力很不容易,而且還有了成就。聽了這些話,我真的很為那些沒有認清她真實一面的人感到惋惜了。
張力尹的出名一是因為出道前打著「中國的BOA」的稱號宣傳造勢,二是因為公司為了讓她出名,不惜出動在韓國最紅的組合之一的成員,還有更多的就是公司的炒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實際上在韓國,張力尹並不紅,韓國人並不是很喜歡張力尹,我們這些在韓國的中國人,不論哈韓與否,幾乎也都不喜歡張力尹。
不知道用不用這樣去解釋:可能是因為她年紀太小,在人生觀、道德觀都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就到了韓國做練習生,所以她在為人處事上都不夠成熟。但不能容忍的是她居然對那些在韓國喜歡她的中國歌迷毫不答理,並且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個韓國人了。更可惡的是她在公眾演出場合的很多行為完全都是看不起中國人的行為。我本人對張力尹並不是很了解,但我的朋友曾經親身經歷過一次。有一次,我的朋友在明洞偶遇張力尹。我的朋友並不是她的歌迷,但是因為她和俊秀的合作也認識了她。我朋友當時用中文給她打招呼,她卻理都不理,相反的是同行的一個韓國朋友用中文跟她打招呼,她卻笑著用韓文回答。我本來對張力尹沒有什麼看法,但經過這件事情以後我是完全不能接受。之後有幾個韓國朋友也都這樣說,他們說他們總覺得張力尹是把自己當成了韓國人而不是中國人。在韓國這個國家觀念很重的國家中,他們是最看不起這樣的人的。有一個韓國同學,她曾經和張力尹一起做過練習生,因為父母的反對,也因為她年齡大的關系而放棄了又回到了學校,她說在做練習生時,因為張力尹是中國人,而且年紀很小,大家都很幫助她。但是她為人很高傲,只願意接受幾個前輩的幫助,其他人她都視而不見,這讓很多練習生對她很不滿。在練習生中她幾乎沒有朋友。一些曾經去參加張力尹TIMELESS的簽售會的韓國朋友說他們只是因為俊秀才去的,而且買這張CD也是因為俊秀的關系。去年她得獎的時候,很多身邊的韓飯都說這個獎是SM公司為了讓她出名用錢買的。不過那些韓飯說他們覺得這個獎是屬於俊秀的
她現場唱歌跑調
整過容卻打死不承認
明明中國人,卻討厭別人這么說
一把年紀啦,偏說自己16歲
自己沒實力,就踩著別人往上爬
不尊重前輩,和長輩拍桌子吵架

⑹ 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200字作文

越秀公園如一艘古老的遊船,承載著悠悠的廣州歷史,從遠古駛到現在。其主山越秀山雖歷經滄桑,但弦歌不輟。自元代以來,其風景在各時期的羊城八景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越發展現出其迷人的風采。
越秀公園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非常豐富,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市級綜合性文化休憩公園。它由7個山崗和3個人工湖組成。公園內林木蒼翠,綠化覆蓋率達83.48%。它不僅保存了鎮海樓、明代古城牆、四方炮台遺址、中山紀念碑等各個歷史時期的遺跡和眾多的古樹名木,還建設了五羊仙庭、成語寓言園、竹林休閑區、韓國海東京畿園及游泳場等。歷史古跡與現代文明齊輝,自然造化與人工巧設共舞,相映成趣。

⑺ 五羊石像的創作過程

五羊石像主體的藝術創作過程和造型特點
五羊石像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始建於1960年04月,位於越秀山木殼崗,如今,已成為海內外賓客到廣州必前往懷古憑吊的著名景點。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53立方米。以四頭形態各異的小羊簇著一頭口銜稻穗的高大母羊為造型,再現了羊化為石,把稻穗贈給廣州人民的傳說。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齣」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頭山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飲水、或嬉戲打鬧,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越秀山以五羊石像為核心將景點拓展為五羊仙庭
五羊石像,1999年07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0周年之際,又將五羊仙故事內容,由五羊石像原作者尹積昌主持創作浮雕兩組,並增設牌坊、亭、台、廊、碑石等景觀,將景區擴大至近萬平方米,景點總稱為五羊仙庭。2001年8月13日,五羊石像被雷電擊去一隻角,後來已修復。
五羊石像代表廣州城市形象笑迎海內外賓客
五羊石像免費向海內外賓客免費開放。

⑻ 五羊石像的深遠影響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屆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舉行「2010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的作品,以柔美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輪廓。作品既象徵了「羊城」廣州,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願望,還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象徵著亞運會的聖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因而成為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

閱讀全文

與五羊石像著作權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