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著作權 享受哪些權利 如果未與作者簽署任何合同,或授權書,電視台就播放了,他們有什麼法律責任
著作權包括發表、署名、修改獲得報酬權等,電視台播放的一般是錄音錄像製品,如果你授權過其他人 改編過你的作品那麼電視台無需經過你的授權,但是應該給你署名
⑵ 著作權中的廣播權內容及特徵
生活中人們常常收聽廣播節目,廣播節目中的訊多內容的作者都會享有廣播權,但許多人並不了解什麼是廣播權,也不了解我國法律對此的規定。那麼,著作權中的廣播權內容及特徵是怎樣的呢?著作權中的廣播權內容及特徵1、什麼是廣播權廣播權是指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作品的權利。廣播權主要適用於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電影、電視以及錄像作品等。2、廣播權的特徵(1)廣播權主體是作品著作權人;(2)廣播權客體是作品,主要是文字作品,戲劇作品、音樂作品等。我國有線裝置、無線電波的管制決定了很少著作權人能直接行使廣播權,著作權人往往只能通過授權許可廣播電台等行使這項權利。3、廣播權的保護權利保護期:(1)公民的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不再版權保護。(3)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笫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不再保護。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廣播他人作品或廣播他人作品未按規定支付報酬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修改前的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中規定了播放,指的就是作品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本項規定的廣播權,一般也是指作品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但不限於電台、電視台的廣播,還包括其他形式的播放。根據本項的解釋,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公開廣播一般是指通過無線電台、電視台播放。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和其他無線方式傳播,這是廣播權的第一層意思。將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這是廣播權的第二層意思。除有線傳播或者轉播以外,通過擴音器等工具傳播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這是廣播權的第三層意思。廣播權的第一層意思,即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必須是以無線方式。第二層意思是通過有線方式,如通過有線廣播或者有線電視傳播或者轉播無線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而不是直接以有線的方式傳播作品。第三層意思是通過擴音器等工具傳播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也不是直接以擴音器等工具傳播作品。從這幾層意思可以看出,廣播權指以無線的方式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及通過其他有線方式傳播廣播的作品,作者直接以有線的方式傳播作品,並不包括在廣播權之中。由此可見,著作權中的廣播權也是有極高的法律地位,其主體是作品著作權人,受到法律保護,有其固定的保護期,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傳播。
⑶ 著作權的內容包括哪些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根據中國《著作權法》 的規定,著作人身權包括: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布於眾的權利;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又稱著作精神權利,指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種與人身相聯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無直接財產內容的。
(3)著作權中有無播放權擴展閱讀:
著作權的意義
1、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2、著作權調整的范圍很廣,涉及到調整作者、國家、集體之間的利益問題平衡創作者和使用者的關系,即要充分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又必須給作者以限制,滿足公眾的需要。
可以說,著作權(版權)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動每一個角落,但是包括許多人,乃至作者和法官、律師對著作權法存在誤解,更多的老百姓缺乏著作權法律常識和版權意識。
⑷ 著作權中表演權和表演者權的區別
一個是著作權本身的財產權,權利歸著作權人本身。
一個是鄰接權,是靠演員獨特的表演內形成一種獨容特的表現形式,由於表演者是有付出的,所以他享有該作品的鄰接權。
比如說潘金蓮 林志玲演和鳳姐演 那麼無論藝術價值還是社會價值都是不一樣的。
⑸ 著作權法中有關使用權的規定
著作權歸作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有,故著作權的使用權亦歸作者、公民、法人或者組織所有。著作權的使用權指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兩大類。《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使用權可以通過許可使用、繼承和贈與及轉讓的方式取得,使用權人無論用何種方式取得著作使用權,都不得侵犯原作者對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使用人經許可取得使用權作了如下規定:著作權法中有關使用權的規定一、著作權法在有關章節和條款中規定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依著作權法和合同取得著作權使用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並獲取報酬的權利。二、使用人通過許可獲得著作權的專有許可權,使用人如果允許第三人使用該使用權,必須徵得著作權人同意;三、出版社取得使用權,享有專有出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出版社取得的專有出版使用權,是指出版社在合同中約定的有效期間內和使用范圍內,獨占享有使用同種文字的原版、修訂版、縮印版的方式出版圖書的權利,盡管如此,出版社仍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作者)對作品享有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取報酬的權利。
⑹ 在著作權概念體系中引入放映權概念是否具有合理性為什麼
一、判斷「著作權概念體系中引入放映權概念是否具有合理性」應該在理解「根據受控行為界定專有權利」的原理前提下,「根據受控行為界定專有權利」原理主要內容為:著作權的每一項專有權利都是用來控制特定行為的,享有一項專有權利就意味著能夠控制他人利用作品的特定行為。也就是說任何人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實施了受著作權控制的特定行為,又不屬於合理使用或法定許可,均屬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反之,任何人利用作品的行為只要不屬於《著作權法》第10條列舉的行為,就不屬於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增加該項權利也就是增加了權利人的控制特定行為的能力,對更好地維護版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有裨益的,
二、判斷「著作權概念體系中引入放映權概念是否具有合理性」應該限定為制定著作權法當時歷史條件下具有合理性,即在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而增加的,依據當時的技術水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已經是很先進且廣泛的使用著作權的行為了,當時增加該項權利目的在於更好地維護版權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著作權法》第十條有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不過現在網路傳播盛行,對於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情形已經不是特別的普遍,所以在《著作權法》(送審稿)中去除了該項權利並被播放權所吸收,《著作權法》(送審稿)第十三條 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六)播放權,即以無線或者有線方式公開播放作品或者轉播該作品的播放,以及通過技術設備向公眾傳播該作品的播放的權利;
⑺ 著作權有無保留權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
⑻ 著作權中的廣播權是什麼意思
著作權中的廣播權是什麼意思?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收聽廣播節目,廣播節目中的訊多內容的作者都會享有廣播權,但許多人並不了解什麼是廣播權,也不了解我國法律對此的規定。著作權中的廣播權是什麼意思1、什麼是廣播權廣播權是指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作品的權利。廣播權主要適用於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電影、電視以及錄像作品等。2、廣播權的特徵(1)廣播權主體是作品著作權人;(2)廣播權客體是作品,主要是文字作品,戲劇作品、音樂作品等。我國有線裝置、無線電波的管制決定了很少著作權人能直接行使廣播權,著作權人往往只能通過授權許可廣播電台等行使這項權利。3、廣播權的保護權利保護期:(1)公民的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不再保護。(3)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其廣播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笫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不再保護。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廣播他人作品或廣播他人作品未按規定支付報酬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修改前的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中規定了播放,指的就是作品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本項規定的廣播權,一般也是指作品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但不限於電台、電視台的廣播,還包括其他形式的播放。根據本項的解釋,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公開廣播一般是指通過無線電台、電視台播放。通過電台、電視台廣播和其他無線方式傳播,這是廣播權的第一層意思。將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這是廣播權的第二層意思。除有線傳播或者轉播以外,通過擴音器等工具傳播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這是廣播權的第三層意思。廣播權的第一層意思,即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必須是以無線方式。第二層意思是通過有線方式,如通過有線廣播或者有線電視傳播或者轉播無線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而不是直接以有線的方式傳播作品。第三層意思是通過擴音器等工具傳播電台、電視台廣播的作品,也不是直接以擴音器等工具傳播作品。從這幾層意思可以看出,廣播權指以無線的方式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及通過其他有線方式傳播廣播的作品,作者直接以有線的方式傳播作品,並不包括在廣播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