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CCTV轉播一年歐冠和NBA的版權費用分別是多少
央視買西甲聯賽的版權一個賽季的價格大約在4000萬人民幣左右,英超聯賽由於轉播回費太高央視放棄答了。
估計歐冠的話不會高於5000萬人民幣這個數。
NBA在中國的轉播費用極低,主要是為了中國市場的開放,而且央視地位比較高,在談判中占優勢,所以NBA把轉播權賤賣給了央視。
❷ 中超版權費按什麼比例分給俱樂部
按照成績分配,平均可以獲得6300萬
❸ 樂視體育再失中超版權費太貴了 付不起了嗎
應該是公司內部戰略調整吧,樂視剛剛才180多億的資金進入呢。
❹ 看黎瑞剛怎麼把80億中超版權費賺回來:好戲
體奧動力以5年80億(合一年16億)的天價拍下了中超媒體版權,想到三年前央視買斷中超電視轉播權的價格僅為一年不足800萬元,這樣的漲幅確實需要點《三體》的想像力。
80億,不需細算就能知道,僅靠版權分銷,無論如何是賺不回來的。但是,如果拿到瞬間就可風起雲涌的資本市場,5年80億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
體奧動力的東家是黎瑞剛任董事長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黎瑞剛也是體奧動力的董事長。作為在掌舵上海文廣時期傳媒界呼風喚雨的人物,黎瑞剛投資過的項目很多,去年操作過大小文廣整合,其資本運作能力值得期待。
從中超版權報價來看,80億確實發力過猛,幾乎是第二報價的兩倍,挺像一貫喜歡大手筆前瞻性投資的黎瑞剛風格。報價可能反映了體奧/CMC對於對手的研判不準,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體奧/CMC的志在必得。畢竟中超版權目前確實是中國體育最稀缺的資源,而黎瑞剛一直強調媒介資產的核心就是品牌和版權資源。如果想布局體育產業,打造傳媒帝國,又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中超確實是必搶之地。
中國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跑馬圈地不僅僅是搶佔先機、爭奪份額的需要,對於資本巨頭來說,應該還存在打壓對手的意思,以圖未來優勢。如此,掌控「食物鏈」頂端資源,即使以高投入為代價,也成為一種選擇。
加上體奧動力此前拿下的中國之隊版權,CMC壟斷了目前中國體育最有價值的兩塊資源,成為阿里巴巴、萬達集團、樂視體育和騰訊之外,體育產業布局中另一備受矚目的巨頭。
同阿里和萬達的出發點一樣,CMC涉足體育是基於整個集團全產業鏈的布局需要。近期華人文化動作很多,在體育娛樂及資本市場頻頻出手,意圖不小。7月,華人文化(CMC)聯手騰訊、香港「殼王」陳國強認購港股美克國際,成為其大股東。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牽頭人華人文化背景和近期在體育產業的動作,美克國際作為港股殼資產,未來可能成為三方打造傳媒、特別是體育娛樂板塊的上市平台。
不論此分析是否正確,至少CMC在資本市場已開始動作,無論是股市融資、增資擴股還是如何,資本運作將必不可少。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雖然認為80億的價格超乎尋常,但也表示,「上市公司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資本運作,說不定會通過市場的方式把這個錢掙回來」。
這個「故事」還包括8月華人文化宣布聯合阿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推出的互聯網電視——微鯨。黎瑞剛表示,包括娛樂體育在內的直播以及自製內容將成為微鯨電視的一大競爭優勢。有直播平台,那麼拿下中超版權就順理成章了。
據報道,CMC投資的項目還包括星空傳媒、東方夢工廠、TVB中國、IMAX中國、財新傳媒、聯眾游戲、格瓦拉、引力影視、盛力世家、IPCN夢中心等等。尤其是娛樂綜藝節目方面,《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中國好歌曲》、《舞林大會》……
體育娛樂不分家,CMC在體育娛樂內容方面的布局,以互聯網電視的平台打通,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再加上與阿里、騰訊等資本報團之後資源共享、分擔壓力,還是會有很大想像空間。
所以僅就中超版權而言,較之相當於2.5個NBA的80億,確實難說物有所值,但通過CMC旗下整體資產的運營,實際版權銷售的缺口(很難說缺口多大)或可以從別的環節賺回來,資金鏈整體不斷就沒有問題。因此,對於這家公司的投資而言,值不值,有沒有泡沫,關鍵看資本運作得好不好。
值得一提,黎瑞剛投資的重點也是體育和娛樂兩個方向,跟馬雲系不約而同。阿里體育成立之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就表示,健康和快樂是未來10年阿里巴巴布局的兩大戰略方向。這也是資本大佬們的共識。體育兼顧健康與娛樂,加上國家利好政策東風,資本自然洶涌而入。
至於外界猜測的付費收看的問題,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明確表示,中超目前不宜付費。由於當年天盛付費看英超以破產清盤告終的前車之鑒,目前業內對於付費收看還是比較謹慎,但像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都在默默地發展付費版塊。
微鯨電視在推出時就需要用戶付一筆199元的會員服務費,對這個不同於互聯網行業現狀的思路,黎瑞剛表示,廣告和付費模式應該並行,但特指在移動端。他認為關鍵在優質內容和用戶體驗,讓用戶買單看優質的內容,內容提供商有收費渠道,然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和服務,互聯網電視產業才能更健康發展。
鑒於中國觀眾和網民的收視習慣,付費觀看短期內雖難有作為,但應該是大勢所趨,也是資本大佬們想突破的重點和盈利模式。中超版權或許還是有這方面的某種考量。
無論如何,對於10年後要實現5萬億目標的體育產業整體而言,資本的強勢介入肯定是個好的信號。體育產業正迎來黃金時代,其大發展需要藉助資本運作開掛前進。
❺ 中超公司一年賺15億 新成立的CBA公司能賺多少
真不是潑冷水,感覺cba公司對於未來的市場前景,還是不要抱有太樂觀的期待,決不能以中超為參照和對比,看到中超版權賣了這么多錢,cba就開始幻想了。畢竟籃球不是足球,cba也不是中超,並且兩者之間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中超是足球比賽,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加上菠菜業發達。在全球有著廣泛的市場,單就這一點而言,中超公司能夠向海外出售轉播權,賺取一筆可觀的海外收益。而這一點恰恰是cba不具備的,很難想像美國人花錢來購買我們cba的版權,而歐洲籃球自成一體,加上又有時差,也不大可能購買cba的版權,亞洲范圍內除了菲律賓,基本上不看籃球,但問題是,就像我們不會購買菲律賓聯賽的轉播權一樣,人家也不大可能購買cba的轉播權,所以單就海外市場這一點來說,cba公司就少一筆收益。
第二,中超是開放的聯賽,橫向上,中超球隊可以和國外同級別球隊交流比賽,縱向上,可以通過升降級制度可以將不同級別的聯賽進行串聯,而cba聯賽剛好相反,完全封閉的聯賽,俱樂部既不能參加亞冠,又沒有升降級制度,全年就38場球,除去3到4支爭冠的球隊,剩下的很難有進取的動力,會造成聯賽的觀賞性和話題性下降,最終影響的是cba的整個收益
第三,中超的市場化程度更高,球員都是是流動性的,球員身份不屬於任何機構或組織,只要球員、俱樂部雙方達成一致,可以簽訂轉會合同,自由轉會,這點,cba又被完爆了,cba很多俱樂部就是有錢買不來好球員,再加上是cba聯賽中俱樂部的所有制,同時有好幾種體制並存,這點一直就是cba最被外界詬病的地方,也是最不職業的地方!
第四,中超賽季長,從3月初到10月底,整個賽季通常持續8個月以上,能夠在相對長的時間里,持續為贊助商帶來廣告效應。另外中超聯賽充分尊重俱樂部、贊助商的利益,絕對不會為了國家隊,而隨意改變或縮水聯賽賽程。所以cba公司或者籃協要清楚的認識到,中超之所以能賣這么高的天價,不是偶然和巧合,而是建立在以恆大為代表的俱樂部持續大手筆投入的基礎之上的,而這些俱樂部贊助商都是商人,他們就是將中超看做是一個平台,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自己企業的利益,但cba一年就只打3到4個月,而且籃協還動不動國家隊集訓,完全不考慮俱樂部的利益,這點是很違背市場規律的,我想沒有多少商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贊助一個一年只打3到4個月,還動不動就改變政策的聯賽的,所以缺少了大的投入,cba很難賣到高價。
大致就這么幾點區別,cba要想賣高價,除去第一點沒辦法改變外,其他幾點是cba或籃協必須要清除認識到和立馬改變的!
所以綜上所述,cba版權費,理性估價,5年40億已經是上限了。
❻ 中超版權賣出天價 中國足球值多少錢
昨日,中超公司宣布,體奧動力公司成為2016-2020年中超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簡單來說,未來5年,中超版權屬於體奧動力,後者將為此付出80億元人民幣。這個價格也創造了中國體育轉播史上新的紀錄。
四家企業競爭
9月2日,中超公司發布了「徵集2016-2020年中超聯賽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的項目公告,共有8家企業提出了申請。
9月21日和24日,中超公司董事會對申請企業進行了資質審核。五星體育傳媒有限公司、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和廣東廣播電視台通過了審核,獲得與中超公司就該項目談判的資格。昨日上午,上述4家企業向中超公司股東代表進行合作方案陳述並現場答疑,最終,體奧動力勝出。
據了解,體奧動力的前身是曾在2007年成為中超合作夥伴的華奧星空,其背後有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身影。這80億元,體奧動力將分批支付,前兩年每年支付10億元,後三年每年支付20億元。
版權費創紀錄
從中超伊始年均的5000萬元到今年的8000萬元,再到未來5年年均16億,中超版權價格暴漲了20倍之多,實在令人咋舌!
在中超的頭三年,外界普遍信心不足,不願在中超版權上投入太多資金,央視甚至一度拒絕轉播中超比賽。最終,上海文廣以3年1.5億的價格獲得了中超版權。這種不溫不火的態勢持續到上賽季,本賽季中超的版權費終於增至了8000萬元,搶得版權正是體奧動力。而這一次,體奧動力的手筆更大:5年80億元的價格不僅超過了英超、西甲、NBA三大頂級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一年版權費用的總和,而且秒殺了日韓等亞洲各國聯賽。
這筆版權費將會為中超注入活力,至少可以讓近年來虧損嚴重的中超諸強分得一杯羹。據了解,中超球隊每年的分紅為版權費用的4%。
分析
有泡沫 更有美好的預期
5年80億元,中超到底值不值這個價?
毋庸諱言,中國球迷尚未養成付費看球的習慣。因此,指望拿到中超版權之後,像英超、NBA以及職業拳擊那樣通過付費電視的手段「賣」給球迷,收回每年16億元的費用,基本上不可能。體奧動力還是只能通過向各大電視台、網站等的分銷,來收回成本。這樣看來,體奧動力是在賭博。
可是,資本所看重的並非當下,而是受眾和預期。近年來,中超聯賽越來越有看頭了,願意走進球場為一場中超掏錢的球迷也越來越多。去年,中超的場均上座率就超過1.8萬人,名列亞洲第一,今年更有望刷新這個紀錄。而在足改方案出台後,中國足球也有了一個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從這個層面上來看,5年80億或許真的不貴。
❼ 中國的綜藝節目很多都是買的國外版權,水平為什麼這么差
對於中國的綜藝節目水平比較差,我也是非常感慨的,因為我們都是在買別的國外的版權,所以使得中國的一些綜藝節目沒有自己國內的一些民族的特色,我們應該抵制這種行為,但是我們也應該反思,首先就是因為我們本身缺乏創新型,我們的綜藝節目應該結合我們的民族特色,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來,其次就是我們應該也向外國學習呀,而不是專門去用別人現成的東西,這樣根本就收不到什麼好的效果。
❽ 我公司向境外客戶需要支付幾筆版權使用費
典型不合理呀
版權使用費 你們有義務帶境外客戶他們扣 營業稅的
外匯超過多少錢 要上報的
你們買他們版權是嗎
❾ 看黎瑞剛怎麼把80億中超版權費賺回來:好戲才剛
體奧動力以5年80億(合一年16億)的天價拍下了中超媒體版權,想到三年前央視買斷中超電視轉播權的價格僅為一年不足800萬元,這樣的漲幅確實需要點《三體》的想像力。
80億,不需細算就能知道,僅靠版權分銷,無論如何是賺不回來的。但是,如果拿到瞬間就可風起雲涌的資本市場,5年80億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
體奧動力的東家是黎瑞剛任董事長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黎瑞剛也是體奧動力的董事長。作為在掌舵上海文廣時期傳媒界呼風喚雨的人物,黎瑞剛投資過的項目很多,去年操作過大小文廣整合,其資本運作能力值得期待。
從中超版權報價來看,80億確實發力過猛,幾乎是第二報價的兩倍,挺像一貫喜歡大手筆前瞻性投資的黎瑞剛風格。報價可能反映了體奧/CMC對於對手的研判不準,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體奧/CMC的志在必得。畢竟中超版權目前確實是中國體育最稀缺的資源,而黎瑞剛一直強調媒介資產的核心就是品牌和版權資源。如果想布局體育產業,打造傳媒帝國,又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中超確實是必搶之地。
中國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跑馬圈地不僅僅是搶佔先機、爭奪份額的需要,對於資本巨頭來說,應該還存在打壓對手的意思,以圖未來優勢。如此,掌控「食物鏈」頂端資源,即使以高投入為代價,也成為一種選擇。
加上體奧動力此前拿下的中國之隊版權,CMC壟斷了目前中國體育最有價值的兩塊資源,成為阿里巴巴、萬達集團、樂視體育和騰訊之外,體育產業布局中另一備受矚目的巨頭。
同阿里和萬達的出發點一樣,CMC涉足體育是基於整個集團全產業鏈的布局需要。近期華人文化動作很多,在體育娛樂及資本市場頻頻出手,意圖不小。7月,華人文化(CMC)聯手騰訊、香港「殼王」陳國強認購港股美克國際,成為其大股東。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牽頭人華人文化背景和近期在體育產業的動作,美克國際作為港股殼資產,未來可能成為三方打造傳媒、特別是體育娛樂板塊的上市平台。
不論此分析是否正確,至少CMC在資本市場已開始動作,無論是股市融資、增資擴股還是如何,資本運作將必不可少。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雖然認為80億的價格超乎尋常,但也表示,「上市公司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資本運作,說不定會通過市場的方式把這個錢掙回來」。
這個「故事」還包括8月華人文化宣布聯合阿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推出的互聯網電視——微鯨。黎瑞剛表示,包括娛樂體育在內的直播以及自製內容將成為微鯨電視的一大競爭優勢。有直播平台,那麼拿下中超版權就順理成章了。
據報道,CMC投資的項目還包括星空傳媒、東方夢工廠、TVB中國、IMAX中國、財新傳媒、聯眾游戲、格瓦拉、引力影視、盛力世家、IPCN夢中心等等。尤其是娛樂綜藝節目方面,《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中國好歌曲》、《舞林大會》……
體育娛樂不分家,CMC在體育娛樂內容方面的布局,以互聯網電視的平台打通,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再加上與阿里、騰訊等資本報團之後資源共享、分擔壓力,還是會有很大想像空間。
所以僅就中超版權而言,較之相當於2.5個NBA的80億,確實難說物有所值,但通過CMC旗下整體資產的運營,實際版權銷售的缺口(很難說缺口多大)或可以從別的環節賺回來,資金鏈整體不斷就沒有問題。因此,對於這家公司的投資而言,值不值,有沒有泡沫,關鍵看資本運作得好不好。
值得一提,黎瑞剛投資的重點也是體育和娛樂兩個方向,跟馬雲系不約而同。阿里體育成立之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就表示,健康和快樂是未來10年阿里巴巴布局的兩大戰略方向。這也是資本大佬們的共識。體育兼顧健康與娛樂,加上國家利好政策東風,資本自然洶涌而入。
至於外界猜測的付費收看的問題,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明確表示,中超目前不宜付費。由於當年天盛付費看英超以破產清盤告終的前車之鑒,目前業內對於付費收看還是比較謹慎,但像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都在默默地發展付費版塊。
微鯨電視在推出時就需要用戶付一筆199元的會員服務費,對這個不同於互聯網行業現狀的思路,黎瑞剛表示,廣告和付費模式應該並行,但特指在移動端。他認為關鍵在優質內容和用戶體驗,讓用戶買單看優質的內容,內容提供商有收費渠道,然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和服務,互聯網電視產業才能更健康發展。
鑒於中國觀眾和網民的收視習慣,付費觀看短期內雖難有作為,但應該是大勢所趨,也是資本大佬們想突破的重點和盈利模式。中超版權或許還是有這方面的某種考量。
無論如何,對於10年後要實現5萬億目標的體育產業整體而言,資本的強勢介入肯定是個好的信號。體育產業正迎來黃金時代,其大發展需要藉助資本運作開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