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產權共有的知識產權共有的法律特徵
知識產權共有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第一,主體的復合性。知識產權共有的主體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
第二,權利的單一性。在知識產權共有關系中,數人就同一知識財產享有同一個知識產權。雖然權利人是多數的,但知識產權只有一個。如果數人對同一知識財產享有不同的知識產權,則不構成知識產權共有,如完全知識產權人和定限知識產權並存的情況。
第三,客體的特定性。知識產權共有的客體,即共有知識財產必須是特定的。但是並不要求客體單一,因為在共同集成的場合下,客體就不是一個,而是多個知識財產的集合。共有關系存續期問,共有知識財產不能分割,共有人也不能約定由各個共有人分別就知識財產的某一部分享有知識產權,如對一幅畫的不同部分,對一曲音樂的某個創作片段。每個共有人的權利及於整個知識財產。
第四,內部關系的可分性。在知識產權共有人的內部關系中,如共有關系終止後變價分割共有財產,或者對共有財產獲得的收益的分享方面,是按照一定的份額進行的。也就說,無論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從內部關系看,共有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可分的。而在外部關繫上,因各共有人享有一個知識產權,因此表現出來是不可分的。知識產權共有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個現象,一個復雜的創造性智力勞動,往往並非單個個體或者組織可以完成,需要多個個體和組織的聯合,於是就產生了知識產權共有。知識產權法需要確認和規范知識財產共有關系,確立知識產權共有制度,正確解決共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
2. 知識產權共有的知識產權共有的取得與效力
(一)知識產權共有的取得方式
在理論上,知識產權共有的取得方式可以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大類。
1.原始取得。知識產權共有的原始取得,即共有之知識產權系首次形成,不依靠任何原知識產權人的權利而取得的方式。對知識產權的原始取得,我國《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合同法》都有明確的規定。
2.繼受取得。知識產權共有的繼受取得,即共有的知識產權以原權利人的知識產權為依據,通過某種法律事實而取得的方式。知識產權共有的繼受取得主要包括三種方式:
(1)轉讓取得。即通過交易或者其他合法途徑(如贈與或遺贈),取得共有知識產權。具體又可以分為三種情形:第一,通過合同的方式取得共有知識產權份額;第二,兩個以上主體約定,作為共同受讓人受讓知識產權;第三,從單一主體的知識產權人處取得一定的知識產權份額。
(2)繼承取得。即自然人通過繼承遺產的方式取得共有知識產權。具體又可以分為兩種情形:第一,多數繼承人繼承同一知識產權;第二,繼承已經死亡的共有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份額。
(3)承繼取得。即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通過合並、分立的方式取得共有知識產權。《民法通則》第44條第2款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這里的「權利」,當然包含知識產權,尤其是對科技企業和品牌企業而言。因此,當一個企業分立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企業時,可以形成知識產權共有。當一個企業吸收或者合並其他企業,被合並的企業是知識產權共有人的,則合並後的企業取代原共有人的地位成為新的知識產權共有人。
(二)知識產權共有的效力與法律適用
1.知識產權共有的效力。知識產權共有的效力及於客體的全部,而不是份額。《日本民法典》第249條規定:「各共有人,可以按其共有部分,使用全部共有物。」知識財產的利用,並不需要對物質實體的佔有,這為共有人自由獨立地使用共有知識財產提供了可能。因此,知識產權共有人的權利效力與共有人所持份額無關。在沒有合同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共有人使用共有知識財產不必徵得其他共有人同意。但是,由於著作權的行使與權利人的人格利益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日本著作權法》第65條第27項規定,著作權共有利用作品應徵得各個共有人的同意。但該條第3項和第4項同時也規定,共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整體同意,如在1人反對的情況下,不能妨礙合意的成立,並且可以為權利的行使而設立代表人。
在知識產權共有的權利行使方面,知識產權共有人可自行實施知識財產,不必徵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但是知識產權共有人為份額轉讓、權利轉讓、利用知識財產進行擔保和進行許可等行為的,須徵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為了便於權利的行使,日本知識產權法,如著作權法、專利法等均主張設立代表人制度,由選定的代表人決定權利是否可以行使。
2.知識產權共有的法律適用。知識產權共有的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則為:知識產權法有特別規定的,適用知識產權法的特別規定;知識產權法無特別規定的,適用民法物權編關於共有的規定。鑒於知識產權法與公共利益的密切關系,對共有往往有特別的規定。當知識產權法對知識產權的共有有特別規定的時候,優先適用這些規定。《日本民法典》第264條規定了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的共有及其法律適用。該條規定:「本節規定,准用於數人有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