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破產後之前轉讓的土地合法嗎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通過各種合法方式,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通過出讓方式以外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都屬於劃撥土地使用權,國有企業使用的土地一般都屬於劃撥土地。當國有企業破產時,對其無償取得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當依法進行處置。 1、企業破產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當收回 國有企業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政府無償劃撥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即該國有企業,使用期限是長期的,長期使用通常理解是該國有企業在其存續期間均有權無償使用。劃撥土地使用權沒有出讓,仍然是國有,當國有企業破產時,土地使用權的主體不復存在,土地使用期限自然屆期,政府此時作為土地使用權的擁有者,應當及時收回土地使用權,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但對地面附著物應作適當補償。國務院《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無償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因遷移、解散、撤銷、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無償收回其劃撥土地使用權,並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予以出讓」,當然政府「無償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時,對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2、出讓劃撥土地使用權安置企業職工 根據國家政策,國有企業破產必須妥善安置職工。由於歷史原因,國有企業包袱沉重,一旦破產安置職工就是一件頭等大事,安置費用必須落實。為了解決安置費用的不足,國家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其中出讓劃撥土地使用權,以出讓金優先安置破產企業職工就是籌措安置費用的重要渠道。國務院《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指出:各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積極開拓就業門路,關心破產企業職工生活,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保持社會穩定,並規定「安置破產企業職工的費用,從破產企業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所得中撥付」。 3、安置職工優先劃撥土地的抵押權人 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抵押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當債務人逾期不償還債務時,可以依法拍賣抵押物,從拍賣所得款中優先受到償還。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設置抵押,抵押權人也同樣享有優先受償權。但企業破產時,劃撥土地的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受到了特別法的調整,職工安置成了劃撥土地出讓金的第一順序受償人,抵押權人降為第二順序受償人。國家土地管理局《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第六條規定「國有企業破產或出售的,企業原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當以出讓方式處置」,「破產企業屬國務院確定的企業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范圍內的國有工業企業,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應首先安置破產企業職工,破產企業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抵押的,抵押權實現時土地使用權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所得也應首先用於安置破產企業職工」。
⑵ 破產企業的土地使用權怎樣處理
先要看該塊地使用權的權屬。多數企業(大型國資企業除外)實際並沒土地許可權,甚至連廠房辦公樓都是租來的。大型國企的兼並、破產、重組,遷移,土地的權屬都是上級集團公司或行政局機關的,本質上屬於各級國資委的。上級自然會運作的。例如不少位於上海城市中心地域的鋼鐵、紡織、機械製造企業,因行業調整重組搬遷拆除置換,經商業運作所得的土地收益,部分用於安置企業職工、去外地買地,等等。
⑶ 企業改制和破產,其使用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如何確定
(1)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或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後作回為資產入股的,土答地使用權確定給股份制企業。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的,土地使用權確定給股份制企業。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租賃給股份制企業的,土地使用權確定給股份制企業。企業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或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後,出租給股份制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變。(2)企業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企業破產後,經依法處置,確定給新的受讓人;企業通過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企業破產時,其土地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收回後,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⑷ 國企破產後將劃撥的土地分發給個人,那麼個人是否永久性擁有土地使用權呢
國土使用證上有使用年限的,如果沒有辦理國土使用證,那麼國家可以隨時收回你的土地使用權,如果你在分到的土地上建了房子,有合法的報建手續,那在國家徵收時,就可以得到補償。如果沒有報建手續,那就是違法建築,一般是沒得補的。還有按照土地性質,土地使用權分幾種的,一般常見的工業用地是50年,商業用地(如:商鋪)40年,住宅用地是70年,到期了,使用期到了,是要交錢續期的。
⑸ 企業破產關閉後土地怎麼辦企業關閉拆除後原土地使用證還有法律效力嗎
在司法實踐中,一些破產案件的清算組覺得處理集體土地難度大,法律限制較多,不願在破產程序中處理。筆者認為,對企業破產涉及的集體土地一概不管是不妥的,應該區別情況,依法處理。 對已經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的集體企業,其破產時集體土地使用權應納入破產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清算組處理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未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的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對於條文中的「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應該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以及其他土地管理方面的法規、司法解釋。
建議 去 尋 律師 去 細問 ,例如 網路中 —— 律師貼吧的 律師。
⑹ 國有企業破產後,新承接的企業是否一並轉移國有土地使用權
1、你說的這種情況在全國應該是很常見的,按法律規定,國有土地破產後,土地使用權應該由政府無償收回(或由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收回)。被私營企業佔用,如果沒合法手續那是私下出租的,不允許的。 2、國有企業,土地是應該是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由國家有償徵收,然後變成國有土地。當地農民就沒有了土地收益權。
⑺ 企業破產,佔地工可以要回土地所有權嗎
集體用地:憲法第十條之規定,自留地、自留山屬集體所有為由,將農民自己經營的自留地按集體地計算,承包給農民,並收取一定數額的承包費用.在中國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農民進行家庭副業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八條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即使要征地也只能由政府來收並轉換土地性質,把耕地轉成工業或住宅用地,由國土部門登記,個人不能買賣和租用農耕地。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工業用地可以轉讓,買賣,出租。
⑻ 破產企業的土地使用權如何處理
企業破產、倒閉後,土地資產處置前,我們首先應該實地調查確認權屬,評估地價。對於國有劃撥土地的處置,可採用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方式進行處置,即破產企業清算組對土地資產(連同其它資產一起)進行拍賣或招標,其土地資產拍賣所得款項可首先用於職工安置。
土地出讓後,原破產企業的土地使用權即轉為受讓方,由國土部門辦理過戶手續,向受讓方核發《國家土地使用權證》。第二種處置方式是土地租賃,即新成立的股分制企業每的擬向地方政府交納土地租金。
(8)企業破產後土地使用權個人嗎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清算組處理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未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的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應當在該集體范圍內轉讓。」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一)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四)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的;
(五)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