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沈從文都有什麼作品啊
他的作品 是 同時代作家中 出品最多的人
沈從文小說目錄
(1)人與地 (2)新與舊 (3)傳奇不奇 (4)上城裡來的人 (5)衣冠中人 (6)看虹摘星
(1)柏子 阿黑小史(秋) 邊城 雪晴
(2)蕭蕭 丈夫 新與舊 摘橘子 鄉城
(3)月下小景 龍朱 媚金·豹子·與那羊 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
(4)公寓中 白丁 棉鞋 爐邊 怯漢 元宵
(5)顧問官 大小阮 八駿圖 紳士的太太
(6)羊羔 鴨子 一個農夫的故事 看虹錄 虹橋 青色魘
沈從文散文目錄
從文自傳 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7月版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
一個老戰兵
清鄉所見
女難
一個大王
湘行散記 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版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老伴
湘行書簡 《沈從文別集·湘行集》,嶽麓書社1992年5月版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水手們
夜泊鴨窠圍
橫石與九溪
湘西 一名《沅水流域識小錄》,開明書店1944年4月版
一封未曾付郵的書信 1924年12月22日《晨報副刊》,署名休芸芸
市集(附「志摩的欣賞」) 1925年11月11日《晨報副刊》,署名沈從文
LAOMEI,ZUOHEN(苗語「妹子,真美呀!」) 1926年8月30日《晨報副刊》,署名懋琳
筸人謠曲 1926年12月25日、27日、29日《晨報副刊》第1498、1499、1500號,署名懋琳
南行雜記 1928年2月1~4日《晨報副刊》,署名璇若
由達園給張兆和 以《廢郵存底(一)》為題,1931年6月30日《文藝月刊》第2卷5、6號,署名甲辰
甲辰閑話 1931年7月1日《創作月刊》第1卷第3期,署名沈從文
街 1931年7月15日《文藝月刊》2卷7號,署名沈從文
論「海派」 1934年1月10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署名從文
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 《文學》一周年紀念特輯,收入《我與文學》,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7月版,署名沈從文
情緒的體操 1934年11月10日《水星》第1卷第2期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1934年11月21日《大公報·文藝副刊》,署名沈從文
北平的市民 1935年6月2日北平《實報》,署名沈從文
習作選集代序 1936年1月1日《國聞周報》13卷1期,署名濃從文
致施蟄存函四通 寫於1933~1935年,收入孔令境編《現代作家書簡》,上海生活書店1936年5月版
文學作家中的胖子 1937年1月1日《宇宙風》第32期新年特刊,署名上官碧
燭虛 之一、之二載1940年4月1日《戰國策》第1期,署名沈從文;之三載1939年10月28日昆明《中央日報》;之四載1940年7月15日《戰國策》第8期;之五載1940年9月14日香港《大公報·文藝》,均署名上官碧
談英雄崇拜 1940年6月1日《戰國策》第5期,署名沈從文
見微齋筆談 1943年6月1日《文學創作》第2卷第2期,署名沈從文
吃大餅 1945年6月15日《宇宙風》第139期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1946年9月22日《經世日報·文藝》第6期,1946年10月《上海文化》第9期,署名沈從文
一個傳奇的本事 1947年3月23日天津《大公報·星期文藝》,署名從文
啟事 1947年9月20日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第58期,署名沈從文
芷江縣的熊公館 1948年1月3日天津《大公報》,為紀念熊希齡逝世十周年而作,署名沈從文
蘇格拉底談北平所需 1948年1月3日、10日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第72、73期,署名王運通
參加北京市文代會籌備會以後我的感想——我的檢討 1950年6月12日《光明日報》,署名沈從文
一點回憶、一點感想 1957年8月《人民文學》第8期,署名沈從文
我怎麼就寫起小說來 作者遺稿
B. 沈從文作品一般涉及哪兩方面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
C. 沈從文寫過那些書分別是什麼出版社的
沈從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漢族,祖母劉氏是苗族,母親黃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應是漢族,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於苗族風情的描述。
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代表作品 《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
《邊城》:
2014北嶽文藝出版社
2014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4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4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武漢出版社
2013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2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1嶽麓書社
2011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11譯林出版社
2010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0嶽麓書社
2009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9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8花城出版社
2006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4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3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0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8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1江西人民出版社
1949開明書店
1948開明書店
1934生活書店
《中國絲綢圖案》:
《中國絲綢圖案》是1957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從文、王家樹。
沈從文、王家樹編。1957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該書選編了自戰國至清末的絲綢圖案共27幅。後記部分簡述了歷代絲綢發展的歷史,和各個時期絲綢圖案的藝術風格。
《唐宋銅鏡》是1958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編者是沈從文。
沈從文編。1958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出版。圖冊選編了唐、宋兩代比較有代表性的銅鏡圖片931幅,同時,自戰國到隋代有代表性的銅鏡和唐、宋各代銅鏡的摹繪圖與拓片,也選編了72幅,作為附錄。書前有《題記》一篇。
《龍鳳藝術》
沈從文著。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該書匯集了作者有關古代工藝美術及其它的論文共14篇,內容有織金錦、染纈、明錦、傳統裝飾紋樣、民族工藝、銅鏡、瓷器等。
D. 沈從文的作品中哪些不是屬於都市小說的
很多啊,沈從文寫的大多都是湘西為背景吧,似乎沒什麼都市小說的。你若要看沈從文的小說,必然看過邊城吧,最經典的。再除了長河是長篇,其他都是短篇了。很不錯的,推薦去看。如果你喜歡沈從文,給你推薦汪曾祺,風格很清新的,他算是師從沈從文。
E. 沈從文的代表作
《邊城》是他的代表作 。
沈從文的主要作品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沈從文,苗族,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出生於湘西鳳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從文一生為人樸厚、治學嚴謹,著述甚豐。
他的作品被譯成40多個國家出版,並被10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沈從文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是蜚聲文壇的巨星。有人說:「沈從文是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
(5)沈從文作品版權歸屬擴展閱讀:
1902年12月28日出生於湖南鳳凰,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小學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北京大學旁聽。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邊城》 、《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F. 沈從文的所有作品
有沈從文文集
沈從文集外集
等等
G. 沈從文的小說取材范圍有哪些
沈從文的小說取材范圍很廣,有描寫舊軍隊生活的,如《入伍後》、《會明》、《傳事兵》等;有描繪城市世態人情的,如《紳士的太太》、《八駿圖》、《某夫婦》等;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則是反映湘黔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民情,如《旅店》、《夜》、《還鄉》、《邊城》等。
H. 沈從文有哪些著作
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
沈從文簡介: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鳳凰縣沱江鎮人。1902年12月28日生。從小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強。6歲入私塾,12歲入模範國民學校(今文昌閣小學)。因愛逃學,小學剛畢業,就被送到當地預備兵技術班,當補充兵。
15歲就離開家鄉,跟隨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那時正是中國最黑暗的軍閥統治時代,他同士兵、農民、小手工業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在一起,親身體驗到他們悲慘的生活,親眼看到軍隊殺害無辜的百姓。過著難以設想的痛苦怕人的生活,認識了中國一小角的好壞人事、風土民情,為後來的創作打下了豐富的生活基礎。
I. 關於沈從文的作品
福生》乃沈從文散文中的一篇,篇幅不長。實際上就是描寫了一個孩子——福生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展示了一個普通孩子的性格和周遭環境,文章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實際上本文並沒有什麼主題的。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有著「不變的人性」,而「不變的人性乃一切偉大作品之基礎」(梁實秋語)。而我們傳統作文要求的「主題」在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中並不明顯。
http://..com/question/56324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