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樂視足球版權

樂視足球版權

發布時間:2021-08-15 22:29:21

1. 樂視買斷亞冠小組賽直播 球迷會改變看球方式嗎

上港和申花兩場亞冠資格賽日前已落幕,但是圍繞這兩場賽事乃至後續亞冠賽事轉播的話題遠未結束。擁有亞冠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採用獨家全媒體直播方式,不但挑戰著中國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當下,資本的力量是否已經強大到可以犧牲觀眾利益?當某些足球賽事版權成為高價的稀缺資源,中國足球是否會離廣大的球迷越來越遠?
信號中斷一分鍾的尷尬
上港和申花兩支球隊同時在亞冠出戰,對上海足球來說史無前例,很多球迷順理成章地等待五星體育的轉播。然而出於戰略考慮,樂視體育今年並未向各省市電視台體育頻道分銷2017年亞冠賽事版權,這直接導致觀眾無法通過電視收看賽事轉播。國內電視頻道看不到國內球隊的亞冠比賽,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往年,中超各參賽球隊的亞冠主場比賽信號往往由所對應的地方電視台來製作。據了解,今年亞冠樂視體育採取招標形式外包信號製作業務,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製作信號。網路直播對網路環境要求較高,不少觀看亞冠網路直播的觀眾反映,直播過程中多次出現卡頓,甚至出現一分鍾左右的信號中斷,這在以往電視轉播本土的中超和亞冠賽事中極為罕見。此外,現場轉播製作水平也不如人意,無法讓觀眾獲得看傳統電視那般的體驗。
現在,通過網路平台看體育賽事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喜愛某位網路平台的評論員而選擇看網路轉播的,也大有人在。當然,這都是基於觀眾自己的選擇。這次的亞冠賽事則不同,由於轉播網站一家獨大,受眾沒有選擇自由,市場失去多元化競爭,即使用戶在收看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只能默默承受。還有更多50歲以上的老球迷們,因為不擅長使用新媒體,無奈與期盼已久的賽事失之交臂。這樣的現象發生在媒介如此發達的當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獨攬版權任性也有風險
2015年,樂視體育以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分銷給各地方電視台是一種做法。但據稱,樂視體育方面認為,分銷給地方台不但難以實現較高經濟回報,還可能對樂視體育的直播造成較大分流,不利於其聚攏用戶。
樂視體育高層認為,既然把版權抬到了天價,那麼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樂視體育坐擁大量賽事版權,但無論是中超還是英超,均只擁有新媒體PC端的單一播映權。於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業價值的亞足聯賽事上,樂視體育終於出手選擇獨播來遏制競爭對手。
之後,樂視體育是否會有進一步收費觀看模式考量,還是個問號。付費觀看一直是樂視體育期待的盈利增長點,就算想把版權成本分攤到觀眾頭上,也得看中國球迷是否願意買單。天盛傳媒就是前車之鑒。當初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國獨家播放權,借鑒國外的付費模式,但高估了中國球迷的購買力,最終慘淡收場。眾多球迷那幾年無法在電視上看英超,導致英超在中國的熱度大幅下降。如今亞冠賽事的前景也同樣令人擔憂。
獨攬亞冠版權的「任性」背後,樂視體育有著怎樣的得與失?目前2017亞冠中國俱樂部球隊比賽,可以在其平台觀看,如此一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思。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樂視體育希望藉此來證明其信號製作、版權運營的能力,挽回投資方和用戶的信心,同時推動新一輪融資完成。
資本不該損害球迷利益
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之後,各路資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馬圈地的投資大戲,賽事版權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一些非核心賽事的版權報價與其受關注度也不再一致,屢屢出現天價。據了解,2013年—2016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樂視體育買下的價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權費用抬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使得賽事版權淪為資本巨頭間的「壟斷」游戲。
如何收回購買版權的巨額成本,對投資者來說是嚴峻的挑戰。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版權賽事的播出帶動下游產品的售賣,是新媒體平台期待實現盈利的路徑。但全產業鏈體育公司並沒有成功先例可循,變現只是一個存在於預期中的可能。資本市場也有風險,一旦融資速度趕不上版權成本的攀升,公司將面臨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應當腳踏實地為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購買版權的目的應該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來看,否則握著稀缺資源,人為設置觀賽門檻,只會讓觀眾越離越遠。尤其是在中國足球砥節礪行時,讓眾多球迷為看一場球賽而煩惱,實在是太受傷了。

2. 怎麼看待樂視壟斷中超亞冠直播權

上港和申花兩場亞冠資格賽日前已落幕,但是圍繞這兩場賽事乃至後續亞冠賽事轉播的話題遠未結束。擁有亞冠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採用獨家全媒體直播方式,不但挑戰著中國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當下,資本的力量是否已經強大到可以犧牲觀眾利益看當某些足球賽事版權成為高價的稀缺資源,中國足球是否會離廣大的球迷越來越遠看
信號中斷一分鍾的尷尬
上港和申花兩支球隊同時在亞冠出戰,對上海足球來說史無前例,很多球迷順理成章地等待五星體育的轉播。然而出於戰略考慮,樂視體育今年並未向各省市電視台體育頻道分銷2017年亞冠賽事版權,這直接導致觀眾無法通過電視收看賽事轉播。國內電視頻道看不到國內球隊的亞冠比賽,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往年,中超各參賽球隊的亞冠主場比賽信號往往由所對應的地方電視台來製作。據了解,今年亞冠樂視體育採取招標形式外包信號製作業務,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製作信號。網路直播對網路環境要求較高,不少觀看亞冠網路直播的觀眾反映,直播過程中多次出現卡頓,甚至出現一分鍾左右的信號中斷,這在以往電視轉播本土的中超和亞冠賽事中極為罕見。此外,現場轉播製作水平也不如人意,無法讓觀眾獲得看傳統電視那般的體驗。
現在,通過網路平台看體育賽事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喜愛某位網路平台的評論員而選擇看網路轉播的,也大有人在。當然,這都是基於觀眾自己的選擇。這次的亞冠賽事則不同,由於轉播網站一家獨大,受眾沒有選擇自由,市場失去多元化競爭,即使用戶在收看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只能默默承受。還有更多50歲以上的老球迷們,因為不擅長使用新媒體,無奈與期盼已久的賽事失之交臂。這樣的現象發生在媒介如此發達的當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獨攬版權任性也有風險
2015年,樂視體育以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看分銷給各地方電視台是一種做法。但據稱,樂視體育方面認為,分銷給地方台不但難以實現較高經濟回報,還可能對樂視體育的直播造成較大分流,不利於其聚攏用戶。
樂視體育高層認為,既然把版權抬到了天價,那麼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樂視體育坐擁大量賽事版權,但無論是中超還是英超,均只擁有新媒體PC端的單一播映權。於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業價值的亞足聯賽事上,樂視體育終於出手選擇獨播來遏制競爭對手。
之後,樂視體育是否會有進一步收費觀看模式考量,還是個問號。付費觀看一直是樂視體育期待的盈利增長點,就算想把版權成本分攤到觀眾頭上,也得看中國球迷是否願意買單。天盛傳媒就是前車之鑒。當初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國獨家播放權,借鑒國外的付費模式,但高估了中國球迷的購買力,最終慘淡收場。眾多球迷那幾年無法在電視上看英超,導致英超在中國的熱度大幅下降。如今亞冠賽事的前景也同樣令人擔憂。
獨攬亞冠版權的逗任性地背後,樂視體育有著怎樣的得與失看目前2017亞冠中國俱樂部球隊比賽,可以在其平台觀看,如此一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思。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樂視體育希望藉此來證明其信號製作、版權運營的能力,挽回投資方和用戶的信心,同時推動新一輪融資完成。
資本不該損害球迷利益
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之後,各路資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馬圈地的投資大戲,賽事版權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一些非核心賽事的版權報價與其受關注度也不再一致,屢屢出現天價。據了解,2013年—2016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樂視體育買下的價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權費用抬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使得賽事版權淪為資本巨頭間的逗壟斷地游戲。
如何收回購買版權的巨額成本,對投資者來說是嚴峻的挑戰。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版權賽事的播出帶動下游產品的售賣,是新媒體平台期待實現盈利的路徑。但全產業鏈體育公司並沒有成功先例可循,變現只是一個存在於預期中的可能。資本市場也有風險,一旦融資速度趕不上版權成本的攀升,公司將面臨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應當腳踏實地為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購買版權的目的應該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來看,否則握著稀缺資源,人為設置觀賽門檻,只會讓觀眾越離越遠。尤其是在中國足球砥節礪行時,讓眾多球迷為看一場球賽而煩惱,實在是太受傷了。

3. 央視已經沒有西甲轉播權了嗎現在看西甲去哪看

因為pptv用2.5億歐元來買下了直播西甲源的版權,所以,其他任何運營團隊播放西甲比賽或者比賽集錦都是侵權行為,所以,目前如果要看西甲直播,只能在pptv上觀看。至於其他聯賽或者歐冠,很多平台或客戶端都可以觀看,包括樂視、直播吧、騰訊新聞以及風雲直播等等

4. 為什麼樂視不轉播中超和亞冠pptv不收費用

2015年9月25日,體奧動力以年80億的價格,獲得2016-2020賽季的中超版權。對於中超聯賽來講,這無疑是一大天價。這樣的價格也創造了中超版權的新紀錄。體奧動力根據約定將每年支付給中超公司10億元,後三年則以15億元、20億元、25億元的遞增形式支付。中超年均16個億的價格,超越了當時西甲、英超和NBA在華版權價格的總和。在2014年,中超的年均版權價格還只是7000萬左右。

在樂視體育購得2016/2017兩個賽季的中超新媒體獨家版權後,體奧動力2年版權20億轉手即賺7億元。樂視體育當時表示不會繼續往下分銷版權,僅在樂視網及旗下新媒體平台章魚TV進行轉播。

上月28日,亞足聯官方宣布解除與樂視體育為期4年的賽事轉播合同。體奧動力將接盤獲得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為期4年,從2017年到2020年。而隨後,體奧動力就將亞冠版權分銷予了PPTV。

而PPTV聚力今年一開年就在體育方面頻頻發力,背後實際上是蘇寧在體育產業的野心。

蘇寧近兩年在足球版權市場中多次購買版權:2015年8月,斥資2.5億歐元拿下了西甲2015-2020年的5年獨家版權;2016年11月,又斥資7.21億美元搶下2019-2022賽季英超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版權。

也就在2015年7月,PPTV體育成功完成分拆獨立。體育公司將進行獨立公司化運作,下設在線事業中心、賽事運營中心、產業拓展中心、市場營銷中心、體育投資中心和職能管理中心。此前,蘇寧文創互聯網事業部常務副總裁、聚力傳媒高級副總裁曾剛已調至聚力體育,未來將重點發展體育業務。

5. 36家供應商要與樂視死磕到底,樂視的資金鏈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樂視這家企業目前的財務問題確實比較嚴重,這件事情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只是很多人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已,但是今年開始樂視集團已經開始逐步的走向衰落,明顯是資金越來越緊張才會出現的弊端。

樂視集團的產品研發已經很久沒有好消息傳出,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應該是樂視集團已經出現整體經濟問題,所以新產品的出現已經問題很大,現在36家供應商和樂視集團死磕的事情,更證明樂視集團的資金困難。


其實樂視的一百六十八個億的融資,確實讓很多人覺得樂視集團並不缺錢,可是這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如果樂視集團不缺錢的話,就不可能一直拖欠36個供應商的資金,畢竟百億元的資金和幾千萬的資金一筆九牛一毛罷了。


可是奇怪的是樂視集團就是不給這些供銷商錢,這已經很明顯是樂視集團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還錢,或者說如果還錢的話,那麼樂視很可能財務方面會更加的困難,所以樂視集團才會做出現在的事情,這是最正常的分析。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樂視集團的資金相當緊張,已經不能為供應商正常的進行付款。這對於企業來說影響很大,不過樂視集團能夠做的卻是一個拖字罷了!這樣我們可以看出,樂視集團的資金困難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如果樂視集團繼續這樣發展的話,那麼未來半年左右樂視集團就會出現崩潰的跡象,而且那時候要想得到資金會更加困難,最終變成一個死循環,因此可是現在的資金困難程度,可以說是到了破產的臨界點,所以我不能肯定,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分析,確實我的解釋更加的合理一些!

6. 如何看待今年中超轉播樂視一家獨大的狀況

2015年9月,體奧動力以天價80億元拿下中超聯賽五年版權銷售權,吸引了不少眼球。而隨後的冬季轉會,中超各隊更是因總價高達十位數的強勢引援而被稱為「史上最豪中超」。

就在外界紛紛質疑體奧動力如何賺回這每年16億的版權費時,2017年2月便風傳樂視體育斥巨資買下體奧動力新媒體獨家轉播權。

2016年2月23日,樂視體育與體奧動力在北京和香港兩地同時召開發布會,證實兩家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樂視體育以2年27億的價格獨家購得中超全媒體版權。

樂視體育獲中超獨家版權 體育產業最大版權帝國誕生

發布會上,樂視宣布將與體奧動力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資本層面相互戰略投資,聯手獲取未來核心戰略資源,在創新本土IP、開發新形態媒體產品和全方位版權保護等多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樂視體育以2年27億的價格獲得2016、2017兩個賽季中超聯賽在中國大陸、港澳台、美國、東南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

發布會上,樂視體育戰略資源副總裁於航具體闡述了戰略合作的具體內容,雙方將突破賽事媒體版權分銷的傳統模式,以資本、資源和創新為三大基石,提升彼此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堅強紐帶關系。

2016年起,基於樂視全生態、全平台、全終端和樂視體育,以及樂視體育旗下的章魚TV和搜達足球,中超聯賽每賽季240場比賽將全部實現高清網路直播,同時提供前所未有的互動節目與實時數據分析服務,旨在提高新媒體觀看體驗。

發布會上,劉建宏詳細介紹了樂視體育2016賽季中超直播和節目計劃。除了早已在球迷中形成口碑的高清流暢畫面和超級大咖解說團隊以外,樂視體育還首次通過章魚TV平台邀請全國球迷擔任中超主播,實現「讓每一個人更好的參與體育」。而且,為了更好的服務球迷,樂視體育將首次在每周一直播部分中超球隊預備隊的比賽。

回溯樂視體育之前頻繁的動作,不難發現樂視體育的野心。買斷中超後,加上2015年10月以1.1億美元拿下2017-2020亞足聯國內全媒體版權的大動作,樂視幾乎囊括亞洲所有重要比賽。此外,花錢如流水的樂視體育還以約1.1億人民幣的價格向新英體育拿下2016年大陸英超版權九月獲得香港英超2016—2019年三個賽季獨家轉播權益,另與國際著名體育行銷公司MP&Silva合作獲得中國大陸地區意甲、法甲等多項國際重要足球賽事的轉播權——除了西甲,基本上歐洲的重大賽事都全了。

創造生態全新模式 中超將進入收費時代

樂視體育表示,在2018、2019、2020三個賽季中,雙方將共同經營中超版權,並將中超全面帶入收費時代。

發布會的主持人是2014年離開央視、跳槽樂視的名嘴劉建宏。作為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的劉建宏。劉建宏指出,從2016賽季中段開始,在部分全新包裝的賽事場次中試點為球迷提供增值收費服務。而從2018賽季開始,樂視體育將聯合體奧動力將中超聯賽帶入全面付費時代。

在樂視七子生態的助力下,樂視將通過賽事運營、彩票、廣告、體育游戲業、體育電商業、體育培訓業、體育衍生品、體育智能硬體業等全產業鏈體系,整合體育資源。

「中國足球商業未來開發,付費是必由之路,沒有別的捷徑。」於航在發布會上說,「用戶可能很難為一個純粹的播放行為付費。我們要打造全新模式的產品,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服務,希望養成中國球迷付費看的習慣。」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也表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去開拓真正基於互聯網時代的中超模式。我們希望能夠打破時間和區域的空間,把中超帶入互聯網生態,讓樂視把中超的價值擴得更大。」

中超轉播在進行體育傳播同時,對版權保護與公平競爭也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表示,體奧動力將攜手樂視體育肩負起維護中超聯賽權益、推動版權保護,有效解決版權沖突的責任。

同時,在發布會上,樂視亞太區執行總裁莫翠天表示,將通過樂視全生態把中超聯賽完美呈現給世界球迷。2015年10月獲得易到用車70%股權後,樂視將易到用車打造成中超的直播間,在每一個易到用車里都能觀看中超比賽。基於樂視全生態、全平台、全終端和樂視體育,以及樂視體育旗下的章魚TV和搜達足球,中超聯賽每賽季240場比賽將全部實現高清網路直播,這將開辟中超聯賽轉播新時代。

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在發布會上引用了北島的一句詩:「在江河凍結的地方,道路開始流動。」也許,樂視體育在2016的春天,將會好好攪一攪中國體育界的一江春水。

7. 怎麼看樂視壟斷亞冠直播權

上港和申花兩場亞冠資格賽日前已落幕,但是圍繞這兩場賽事乃至後續亞冠賽事轉播的話題遠未結束。擁有亞冠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採用獨家全媒體直播方式,不但挑戰著中國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在中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的當下,資本的力量是否已經強大到可以犧牲觀眾利益?當某些足球賽事版權成為高價的稀缺資源,中國足球是否會離廣大的球迷越來越遠?

信號中斷一分鍾的尷尬

上港和申花兩支球隊同時在亞冠出戰,對上海足球來說史無前例,很多球迷順理成章地等待五星體育的轉播。然而出於戰略考慮,樂視體育今年並未向各省市電視台體育頻道分銷2017年亞冠賽事版權,這直接導致觀眾無法通過電視收看賽事轉播。國內電視頻道看不到國內球隊的亞冠比賽,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往年,中超各參賽球隊的亞冠主場比賽信號往往由所對應的地方電視台來製作。據了解,今年亞冠樂視體育採取招標形式外包信號製作業務,不再依靠前述地方台製作信號。網路直播對網路環境要求較高,不少觀看亞冠網路直播的觀眾反映,直播過程中多次出現卡頓,甚至出現一分鍾左右的信號中斷,這在以往電視轉播本土的中超和亞冠賽事中極為罕見。此外,現場轉播製作水平也不如人意,無法讓觀眾獲得看傳統電視那般的體驗。

現在,通過網路平台看體育賽事並不是新鮮事。因為喜愛某位網路平台的評論員而選擇看網路轉播的,也大有人在。當然,這都是基於觀眾自己的選擇。這次的亞冠賽事則不同,由於轉播網站一家獨大,受眾沒有選擇自由,市場失去多元化競爭,即使用戶在收看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只能默默承受。還有更多50歲以上的老球迷們,因為不擅長使用新媒體,無奈與期盼已久的賽事失之交臂。這樣的現象發生在媒介如此發達的當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獨攬版權任性也有風險

2015年,樂視體育以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如此高昂的成本如何消化?分銷給各地方電視台是一種做法。但據稱,樂視體育方面認為,分銷給地方台不但難以實現較高經濟回報,還可能對樂視體育的直播造成較大分流,不利於其聚攏用戶。

樂視體育高層認為,既然把版權抬到了天價,那麼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樂視體育坐擁大量賽事版權,但無論是中超還是英超,均只擁有新媒體PC端的單一播映權。於是在兼具稀缺性和商業價值的亞足聯賽事上,樂視體育終於出手選擇獨播來遏制競爭對手。

之後,樂視體育是否會有進一步收費觀看模式考量,還是個問號。付費觀看一直是樂視體育期待的盈利增長點,就算想把版權成本分攤到觀眾頭上,也得看中國球迷是否願意買單。天盛傳媒就是前車之鑒。當初天盛以5000萬美元購得2007年—2010年英超在中國獨家播放權,借鑒國外的付費模式,但高估了中國球迷的購買力,最終慘淡收場。眾多球迷那幾年無法在電視上看英超,導致英超在中國的熱度大幅下降。如今亞冠賽事的前景也同樣令人擔憂。

獨攬亞冠版權的「任性」背後,樂視體育有著怎樣的得與失?目前2017亞冠中國俱樂部球隊比賽,可以在其平台免費觀看,如此一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思。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樂視體育希望藉此來證明其信號製作、版權運營的能力,挽回投資方和用戶的信心,同時推動新一輪融資完成。

資本不該損害球迷利益

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之後,各路資本上演了一出出跑馬圈地的投資大戲,賽事版權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一些非核心賽事的版權報價與其受關注度也不再一致,屢屢出現天價。據了解,2013年—2016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而樂視體育買下的價格已近10倍。高昂的版權費用抬高了行業准入門檻,使得賽事版權淪為資本巨頭間的「壟斷」游戲。

如何收回購買版權的巨額成本,對投資者來說是嚴峻的挑戰。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版權賽事的播出帶動下游產品的售賣,是新媒體平台期待實現盈利的路徑。但全產業鏈體育公司並沒有成功先例可循,變現只是一個存在於預期中的可能。資本市場也有風險,一旦融資速度趕不上版權成本的攀升,公司將面臨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進入體育產業,應當腳踏實地為體育人群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去炒作概念。購買版權的目的應該是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來看,否則握著稀缺資源,人為設置觀賽門檻,只會讓觀眾越離越遠。尤其是在中國足球砥節礪行時,讓眾多球迷為看一場球賽而煩惱,實在是太受傷了。

8. 樂視 S50 Air 3D C羅·足球版和普通版有什麼區別,謝謝

S50AIR全配版與S50AIR足球版的區別是:
足球版存儲內存加大到了16G,另外S50AIR足球版增加了內置的20W低音炮的親,內置的喇叭數量也增加到了5個,另外足球版還內置了藍牙4.0的,方便無線連接藍牙耳機,游戲手柄等娛樂設備的,外觀上有了極窄邊框,聚碳酸酯透明後蓋的,外觀非常的高大上。

9. 我在樂視網上看足球直播,每次看完1個小時就只能重播沒法繼續看了,聽說好像是要點什麼按鍵

您好,TV君並沒聽說過這樣的情況呢。您是在樂視網TV版觀看的體育直播嗎?您可掃描下方的微信二維碼,聯系樂視客服團長,團長會為您處理。

感謝您關注樂視的產品,更多超級電視信息,請訪問http://shop.letv.com/index.html

10. 懂球帝拿下中超版權,這對於足球產業、體育媒體會帶來哪些改變

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懂球帝看得很清楚,想以版權作為體育媒體的護城河,在當前國內的環境下絕無可能。而懂球帝作為創業公司,資金實力又遠沒有其他“豪門”雄厚,在這種情況下,以高價買入一個無法成為護城河的賽事版權,不僅得不償失,而且有可能讓公司“過把癮就死”。

筆者反復強調,賽事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如果想用以賽事版權作為自身的護城河,只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要麼自創一個大受歡迎的全新體育賽事IP;要麼長期壟斷包括中超、五大聯賽、NBA和CBA在內的重要賽事版權。

既然懂球帝與B站存在相似性,那麼他們在中超版權價格回歸到相對理性區間後,選擇殺入版權賽道的邏輯,也必然與B站破圈後大量購買經典影視IP資源相類似。

可以注意到,B站最近兩年在獲得大筆融資後,開始在內容方面發力,購買了大量經典影視作品版權。但這不意味著B站要走長視頻平台的老路,想要用獨家內容去留住用戶,畢竟B站的用戶是因B站而來,並不是因內容而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地下交通站》這部老番近些年能夠翻紅,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其版權的B站對前者的傳播。經過B站用戶的UGC鬼畜二度創造,讓更多人對這部老電視劇產生了興趣,從而選擇在B站補作業,從而形成了生態閉環。可是B站的《地下交通站》版權到期後,因為沒有談攏新的合同,因此下線了這部電視劇,然而那些因為B站才了解這部劇從而補作業的用戶,會因此離開B站么?答案是否定的。

閱讀全文

與樂視足球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