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應對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訴訟
在我國,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是知識產權訴訟領域的一種新型訴訟。它顛覆了在普通侵權訴訟中權利人作為原告的傳統,為被控侵權人提供了一種主動防禦的武器,這反映了在我國司法實務中已經開始逐漸重視保護義務人的權利。但是由於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在我國出現較晚,其制度發展並不是很成熟,我國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對其規定也不盡完善。對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性質、受理條件、管轄法院、合並審理等問題,理論界和司法界都頗有爭論。本文通過對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性質、大陸法系的確認之訴及英美法系的宣告判決的剖析,闡述了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訴之利益及其受理、管轄、合並審理、反訴、裁判文書的表達等問題,並提出了作者的一點建議,力圖明晰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全貌。
全文除引言和結語外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了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概況,主要明確了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概念,明晰了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的性質,並介紹了國外的相關理論,在借鑒大陸法系的確認之訴和英美法系的宣告判決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明晰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在我國存在的現實意義。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訴之利益問題,訴之利益是訴存在的前提,明確訴之利益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之訴。這一部分主要是在訴之利益的基礎理論之上,借鑒訴訟法學家谷口安平教授關於保險欺詐訴訟的論述,提出了實體意義上的訴之利益及程序上的訴之利益的看法,並結合目前我國理論與實務界的判斷標准提出相關建議。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受理與管轄問題,對於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起訴條件主要從形式和實質兩個方面論述,關於管轄則主要論述的是地域管轄的相關問題,主要探討侵權行為地的具體所指。
第四部分討論的是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訴之合並與反訴問題。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訴——消極確認之訴與侵權給付之訴,是相互獨立的訴,從民事訴訟兩便原則及法官不能拒絕審判的原則來說,法律並不禁止在同一訴訟中解決不同法律關系所涉及的問題,將消極確認之訴與侵權給付之訴合並審理,符合司法效益原則。准許權利人或其利害關系人在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中提起反訴,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可以節約司法資源,避免重復裁判、矛盾裁判的出現,有利於提高審判效率,符合民事訴訟「兩便」原則。文章建議引進美國的強制反訴制度。
第五部分主要論述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訴訟的舉證與判決問題。主要從證明具有訴之利益及證明行為不侵權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同時簡單闡述了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訴訟的判決形式問題。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對於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訴訟的分析和討論還不夠深入,還需繼續加強。
②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介紹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一種確認之訴,要求法院確認實體法律關系。
③ 什麼是確認不侵害商標權糾紛
確認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訴訟屬於侵權類糾紛,還是請求人對於其某一行為是否侵犯他人權利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一種確認請求?其管轄法院又應如何來確定?在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漢高公司)與賀定高、湖南華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騰公司)之間展開的確認不侵犯注冊商標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用一份裁定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 3月24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的(2016)京73民轄終1120號民事裁定認為,確認不侵權訴訟,就其內容實質上是對請求人對於其實施的某一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依法享有的某項權利的侵犯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一種確認請求,確認不侵權之訴的管轄應當比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侵權之訴的規定來確定。據此,法院終審裁定駁回漢高公司的上訴,維持原裁定,即將該案移送湖南省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處理,並駁回漢高公司對華騰公司的起訴。 漢高公司訴稱,2015年12月,華騰公司受賀定高委託向該公司發出警告函,稱漢高公司在京東商城、亞馬遜電子商務平台銷售的「光明染發霜奢韻系列--深檀褐棕」商品包裝上突出使用了「奢韻」商標,侵犯了賀定高對第14044379 號「奢韻」商標享有的專用權。 對此,漢高公司隨後以京東商城的開辦者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住所地為侵權行為地,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 據悉,該案中漢高公司與賀定高、華騰公司所爭議的確認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糾紛的涉案侵權行為之一,為京東商城上銷售的「光明染發霜奢韻系列--深檀褐棕」商品。在該商品的銷售網頁上顯示為「京東自營」,服務一欄顯示為「由京東發貨並提供售後服務」。 經審理,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一審裁定該案移送湖南省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處理,並裁定駁回漢高公司對華騰公司的起訴。漢高公司不服上述一審裁定,隨後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漢高公司主張一審法院具有管轄權所依據的事實系京東商城銷售「光明染發霜奢韻系列--深檀褐棕」產品的行為。但是按照現有證據來看,該產品顯示為「京東自營」,並不能證明該產品由漢高公司直接銷售。因此,漢高公司不能以他人實施的行為來主張本案確認不侵權之訴的管轄依據。同時,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並未規定人民法院處理管轄權異議為裁定駁回起訴或其他程序事項的前置程序。 綜上,法院裁定駁回漢高公司上訴,維持原裁定。 (王國浩) 行家點評: 湯學麗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律師:「侵權之訴」是權利人基於已有的合法權利對他人對其侵權行為向法院提起的訴,請求法院作出侵權認定從而對侵權行為進行賠償的裁判;而「確認之訴」則是一方當事人要求法院明確某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具體狀態,法院在審理後做出的判決並沒有給付內容,不具執行性。知識產權中的「確認不侵權之訴」一般是在當事人接到知識產權權利人向其發布的「侵權警告」但又遲遲不採取正式的起訴程序或者肆意發布其侵權的消息給其生產經營與商譽造成嚴重損害而主動向法院提起的訴,以求法院對其不侵權行為予以確認。該案中,法院將案件定為確認之訴,顯然是並非僅從其審理的是「侵權與否」來簡單將其認定為侵權之訴,而是從其本質進行了確認。在此基礎上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關於民事案件的管轄的相關規定作出了本裁定。 在知識產權訴訟實務中,確認管轄法院是當事人及代理人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在多個法院均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如何選擇管轄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當事人的應訴、質證與判決後的執行。當出現知識產權權利人與侵權人不在同一管轄區域,而權利人通常更願意在當地法院管轄的意向來看,權利人可採取在其當地向侵權人直接購買或侵權人的代理商購買進而依據「侵權行為地」進行管轄,或者也可通過向侵權人發起警告函等催告程序待侵權人發起訴訟而參訴。另外,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關於「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並已分別立案的,後立案的人民法院得知有關法院先立案的情況後,應當在七日內裁定將案件移送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的規定,當事人也可通過此種「以退為進」的方式確定管轄法院。 王宏濤 北京羅傑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律師:該案爭議焦點主要涉及移送管轄和確認不侵權之訴的管轄問題。 移送管轄的實質是對案件進行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進行移送。它是對管轄發生錯誤所採用的一種糾正措施。鑒於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僅規定當事人可以針對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和駁回起訴3種裁定提起上訴,該情形並不包括法院依職權移送管轄的情形,故漢高公司認為「一審法院依職權將案件移送至湖南省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屬於適用法律錯誤」的上訴理由於法無據,二審法院未支持漢高公司的該項上訴理由。 針對確認不侵權之訴的管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多次通過司法答復、司法解釋和指導案例等司法政策作出相關規定和指引,並先後指出,確認不侵犯訴訟屬於侵權類糾紛,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地域管轄;涉及同一事實的確認不侵權之訴和侵權訴訟均屬獨立的訴訟;確認不侵權糾紛應當具有特有的受理條件;確認不侵權之訴是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糾紛領域特有的民事訴訟制度,本質上屬於侵權之訴。據此,二審法院根據前述司法規則針對本案進行審查是符合相關司法邏輯和司法政策的。 需要指出的是,鑒於確認不侵權之訴案件屬於新類型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亦曾在相關確認不侵權糾紛案中針對涉案當事人行使訴權的情形行使了法官釋名權並依職權要求原告提交相關證據。具體到該案,鑒於當前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並未限定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的原告必須是自己獨立實施了被控行為的民事主體,而是明確、清楚地規定涉訴行為的行為人(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均有權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該案一審法院與二審法院將享有訴權的主體進行嚴格限定,並直接排除了利害關系人,這種司法裁量值得進一步探討。
④ 著作權案件中可以把確認之訴和侵權之訴分別起訴嗎
知識產權中的所謂確認之訴一般指確認不侵權之訴。在侵權訴訟中,判斷侵權與否本身就是一個必要的前提,無須另行主張所謂確認之訴。
⑤ 確認商標不侵權起訴對象是誰
一、確認商標不侵權起訴對象是誰?
使用注冊商標行為人起訴商標權人,確認自己沒有侵犯商標權的確認之訴。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與傳統的、常見的商標侵權訴訟不同。商標侵權訴訟的原告是注冊商標權利人,被告是涉嫌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之人、銷售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銷售商;訴訟的目的在於商標專用權人制止侵害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向侵權人索要賠償。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案件的原、被告與商標侵權訴訟的原被告正好相反,其原告是涉嫌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之人,被告是注冊商標專用權人;訴訟的目的在於確認原告使用注冊商標的行為不構成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二、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的意義何在?
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是一種新型的訴訟類型,其性質屬於確認之訴。與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確認不侵犯著作權訴訟共同構成了知識產權類訴訟案件的一大特色。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的產生可以說是知識經濟繁榮的必然結果。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逐漸成為公司企業的核心戰略和重要武器。公司企業通過商標權利的戰略布局,充分發揮品牌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於優勢地位。然而,在市場環境的激烈競爭下,一些商標權利人通過惡意搶注商標行為,超出正當使用權利的界限,炒作自身、貶損他人、利用商標權利敲詐、威脅,對競爭企業造成惡劣影響,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尤其是對一些即將要上市的企業而言,在上市的關鍵時刻成為知識產權訴訟案件的被告,會嚴重拖慢甚至停止上市的步伐。這些企業往往為了大局考慮,會向商標權人妥協,支付原本無需的巨額補償費。在這樣的情勢下,確認不侵犯商標權訴訟應勢而生。
綜上所述,商標對於企業來說十分重要,現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作為商標的正常使用方,可以向法院發起確定商標不侵權之訴,作為原告,准備好訴訟狀,將商標權利人列為被告,在庭審的時候用事實和法律依據闡述自己使用商標的合法性。
延伸閱讀:
簡述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有哪些
著名商標復審的流程
商標侵權訴訟時效是多久
⑥ 中國法院可以對美國專利做出不侵權確認之訴嗎
可以申請美國專利,但是按照中國專利法的規定,你首先要申請中國專利,然後才能申請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專利。
美國專利分為發明和外觀,沒有新型。
申請方式有兩種:1 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委託其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並要依專利法4辦理;2 向提出國際申請,指定進入美國。 PS:在美國申請專利與中國大相徑庭,不僅僅是一個語言翻譯的問題,而是兩種制度的不同,其重要的差異在於分類和撰寫方式的不同。 (一)申請流程
申請日期:即為向美國專利局提交申請的日期,交文後2周內可知;
申請號;審查員審查該專利後才給;
申請提交後,需向美國專利局提供其他在先近似權利的信息;
申請提交後,18個月左右接收到第一次官方意見。
審查時間:2.5-3年
保護期限:自申請日起20年
(二)申請資料
美國專利申請所需資料:
申請人名稱,地址(居住地址以及郵寄地址),國籍。
發明人名稱,地址(居住地址以及郵寄地址),國籍。
說明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摘要,附圖。
專利申請聲明及委託書,發明人權利聲明(需簽字或蓋章)
如果要求優先權,需提供優先權文件副本(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
其他在先近似權利的信息
(三)申請注冊費用(供參考)
費用(USD) 代理費(RMB)
申請費 2000 1500
獨立權利要求>3每項收費 100 100
權利要求>20項 每項收費 350 100
證書費 1900 800
年費
(USD) 1-3年半 1075 800
3年半-7年半 2075 800
7年半-11年半 3115 800
⑦ 收到知識產權投訴怎麼辦
1、確認本身產品是否已經侵權。
2、如果沒有侵權可以通過不侵權之訴,控訴警告方;如果確實侵權,請詳細調查對方知識產權,聯系專業知產律所,對對方的專利進行調查,通過無效的方式使對方專利無效。
3、如果對方專利保護到位無法無效,可通過己方與對方產品有關的知識產權與對方進行談判,要求其和解,並相互授權實施。
4、和解談判,最低的賠償獲得對方的專利許可。
⑧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概念
因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侵權警告函,他與不特定的義務人之間,原本存在的正常法律關系,處於不明確狀態。在快速化、復雜化、高度化的現代社會中,法律關系的不明確,將導致經濟、社會的重大損害。所以企業在收到侵權警告函時,就應當靈活運用確認訴訟的預防性機能,先請求法院進行不侵權的確認,盡量減少損失。[1]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在我國是一種新興的訴訟類型,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人們認知它需要一個過程。 2002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作出的《關於蘇州龍寶生物工程實業公司與蘇州郎力福公司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案的批復》,被認為是我國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最早法律依據。但是,該批復並沒明確表示出不侵權之訴制度設計的目的,這也導致後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處理產生了分歧。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案由規定》,其中的第152個案由確定為確認不侵權糾紛,而且最高法院將此類糾紛定義為「利益受到特定知識產權影響的行為人,以該知識產權權利人為被告提起的,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該知識產權的訴訟。」至此,確認不侵權糾紛才作為三級案由正式被最高人民法院所認可。[2]
在國際上,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應對侵權亂訴的普遍手段,是侵權警告函收受方,進行主動反擊的有利武器。發達國家制定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法保護其企業的知識產權,企圖以此壟斷市場,遏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並從中牟取利益。而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在現實生活中,權利人還經常發出侵權警告函,意圖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不正當競爭,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該如何應對?大多數時候企業只是想到進行不正當競爭之訴,而不正當競爭需以主觀上故意、行為上捏造和散布虛偽事實、結果上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為條件,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侵權警告函都不符合該條件。而這個時候,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是防止權利人濫用知識產權的重要手段。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除了與知識產權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還與很多其他的法律法規息息相關。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壟斷市場,與反壟斷法有關。為了防止其他企業搶占市場,隨意發出侵權警告函,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進行不正當競爭,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企業為了利益,任意排放污染物,與環境保護法有關;不善待勞動者,與勞動法有關。有時候需要跨國訴訟,與國際法和國際條約有關。
[1]張衛平:《訴訟架構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42
[2]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M],法律出版社,2005
⑨ 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的受理條件
作為侵權之訴的延伸,確認不侵犯知識產權之訴在地域管轄方面仍然適用侵內權之訴的相關容規定,即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除此之外,還須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的規定的前提條件,即「權利人向他人發出侵犯專利權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經書面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自權利人收到該書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出之日起二個月內,權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訴訟,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此原則目前在受理商標、著作權等其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也普遍參考適用。
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提起的確認不侵權之訴,應以利害關系人收到警告,而權利人未在合理期限內依法啟動糾紛解決程序為前提」。
⑩ 知識產權不侵權之訴與不侵權確認之訴的區分
「知識產權不侵權之訴」應當等同於「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
本來就只有三種民事訴訟:請求之訴、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
你之所以找到這兩種稱呼,可能是由於翻譯的原因。
最高院用的是「確認不侵權之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