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技術轉讓收入有些什麼稅收優惠政策
與營業稅及「營改增」後的增值稅免稅政策不同,對於技術轉讓收入的所得專稅優惠並不都屬是全部減免。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全能范圍。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權能范圍是指居民企業轉讓技術的所有權或轉讓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的許可使用權。
《小企業會計准則》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置無形資產,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相關稅費等後的凈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前款所稱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無形資產的成本扣減累計攤銷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制定》第四十八條規定,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將所得價款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出租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本制度有關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時,確認出租無形資產的相關費用。
『貳』 「一個該軟體不可轉讓的非獨占的使用許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許可授權,有三層意思:被允許使用,非獨占(不影響其他被授權者)內,該授權不可由被容授權者轉讓給第三方。
「一個」是在修飾「使用許可」,估計是從英文的 the 或 a 直譯過來的,沒有實際意義。該協議的上下文中,應該有關於該軟體的嚴格定義。
但如果有「一次使用」的意思,這個表述就不夠准確,應為「接受該軟體不可轉讓的非獨占的一次使用許可」。軟體使用許可,通常不會限制使用次數。
『叄』 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有什麼稅收優惠政策嗎
簡單說,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肆』 國家對技術合同的認定有哪些優惠政策
是這樣的:
1、稅收優惠
(1)經認定的技術開發合同,免徵增值稅(3%、6%);
(2)經認定的技術轉讓合同,1)免徵增值稅(3%、6%);2)技術轉讓所得額500萬以內(含500萬)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2、有些政策資料中要求提供的合同是經認定的「技術合同」,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或高企申報。
『伍』 單位轉讓專利技術,如何計算技術轉讓所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內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容82號)規定,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技術轉讓收入。
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不屬於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許可使用權轉讓收入,應按轉讓協議約定的許可使用權人應付許可使用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無形資產攤銷費用
是指該無形資產按稅法規定當年計算攤銷的費用。涉及自用和對外許可使用的,應按照受益原則合理劃分。
相關稅費
是指技術轉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關稅費,包括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合同簽訂費用、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應分攤期間費用
(不含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按照當年銷售收入佔比分攤的期間費用。
『陸』 技術轉讓收入和相關稅費,計入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問題
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
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位於某市的一家生產企業,2017年度自會計核算取得主營業務收入68000萬元,其他業務收入6000萬元,營業外收入4500萬元,應扣主營業務成本42000萬元,其他業務成本3500萬元,營業外支出3200萬元,當年實現利潤總額2600萬元。
其中:其他業務收入中含技術轉讓收入2300萬元,與該收入對應成本和稅費共計1400萬元,要求:計算技術轉讓所得的納稅調整
技術轉讓所得2300-1400=900萬元
技術轉讓所得的納稅調減500+200=700萬元(超過500萬元減半徵收)
(6)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計算擴展閱讀
一、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5年(含,下同)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
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所稱技術包括專利(含國防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
二、企業轉讓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的技術,限於其擁有所有權的技術。技術所有權的權屬由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由國家版權局確定權屬;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權屬;植物新品種權由農業部確定權屬;生物醫葯新品種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確定權屬。
三、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
技術轉讓收入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
『柒』 怎麼計算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的技術轉讓所得
比如說,你是商標權人,授權另外一個人使用你的商標,使用時間是5年以上,如果是獨占許可的話,則在這期間只有他能使用,你不能再授權別人使用;因此
非獨占許可
的話,你則除了許可他外,還可以再許可他人使用。
『捌』 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那麼怎麼計算技術轉讓所得
參考來《國家稅務總局自關於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2號):
三、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
技術轉讓收入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不屬於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許可使用權轉讓收入,應按轉讓協議約定的許可使用權人應付許可使用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是指該無形資產按稅法規定當年計算攤銷的費用。涉及自用和對外許可使用的,應按照受益原則合理劃分。
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關稅費,包括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合同簽訂費用、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應分攤期間費用(不含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按照當年銷售收入佔比分攤的期間費用。
『玖』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所說的5年以上獨占許可是如何規定的
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是律師的強項。這也是律師業務區別於會計師輔導的主要內容之一。
如果企業沒有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自主知識產權,這對於企業來說,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是有難度的。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中規定,可以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使用專利,從而認定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所以,專利獨家地授權許可使用,會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過程中起到較為重要作用。
如何操作?首先,找到專利權人,雙方就專利授權許可使用達成一致意見;然後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簽訂不少於5年的獨占使用許可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