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省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怎麼收取土地管理費
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所需材料及收費標准
1、申請(或土地登記申請書版)
2、土地登記審批權表
3、徵用土地批准材料和紅線圖
4、地籍圖或地形圖(委託常州市土地勘察中心測繪,收費按國家規定收費標准收取)
5、出讓金收據、契稅(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總額的4%)和土地出讓業務管理費交付憑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總額的2%)(復印件)
6、法人資格證明(或個人身份證明)
7、需提供的其他證明材料(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項目批文、營業執照等復印件)
服務收費:土地登記費(企業1000平方米以下110元,每超過500平方米內加收40元,最高不超過4萬元);土地用途變更費(2元/平方米)
Ⅱ 湖北省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的介紹
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湖北省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的第294號令,並從2007年1月1日起試行。
Ⅲ 請問湖北省第三次土地確權是不是所有農村戶口都能分到土地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熱火朝天的進行土地確權,目的是為了明晰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土地所有權肯定是歸集體所有,是不可動搖的。
隨著土地確權的持續進展,有新問題產生了,那就是由於新生兒沒有分地,或者土地被徵收等等原因,手裡已經沒有土地了,那該怎麼確權,難道和確權就沒關系了嗎?
沒有土地的農民將不會確權。
農民沒有土地存在很多原因。自實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以來,都是以集體決策進行分配的。就目前情況,很少再有村集體組織對新增人口進行分田地了,即曾經以戶為單位分配的天地已固定化,誰家新田人口則從自家責任田裡分。
而且國家明確提出「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具體的意思就是家裡有新生人口的,不再分土地,家裡有老人去世的,所分土地也不收回,還在原來家庭中自行分配。
其實看似不太公平,人去世了土地還依舊在,新生的孩童卻沒有土地,這要考慮現實執行問題,如果誰家的老人去世了,把土地收回,估計都不太好執行,沒人願意把土地給別人,所以才導致這種狀況產生。
當然還有那些已經因征地喪失土地的農民,農村土地確權已經與他們關系不大。
前面已經說了,這次土地確權就是明確土地的使用權是誰的,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手裡沒有土地,這次確權對你來說就沒有關系了。
沒有土地哪來的使用權?
Ⅳ 湖北省政府徵收土地補償標準是多少
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
1.土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投人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補償的對象包括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被徵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比原《土地管理法》規定的三至六倍有所提高,至於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計算方法與原《土地管理法》基本相同。
2.安置補助費是為了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並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的生活所給予的補助費用。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就目前來講;主要安置的應當是耕地的土地使用者或承包經營者,因征地使之終止了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或土地使用權,應當由國家予以安置或發給安置補助費。其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為該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即按人均耕地產值的四至六倍。
3.地上物的補償費,包括地土地下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如房屋、水井、道路、地土地下管線、水渠的拆遷和恢復費用,被徵用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砍伐費等,其具體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制定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時將予以明確規定。
4.青苗補償費,是指農作物正處於生長階段而未能收獲的,因徵用土地需要及時讓出土地而致使農作物不能收獲而使農民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土地承包者或土地使用者以經濟補償。青苗補償費的補償標准,一般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期按一季的產值予以計算,或按一季作物產值的一定比例予以補償。具體的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Ⅳ 湖北省咸豐縣為什麼私人修建的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地不能出售嗎
國家賦予的 是使用權 歸屬權是國家 私人沒有處理權
Ⅵ 湖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在認真執行《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貫徹落實國務院兩個28號文件的有關精神,有力地規范和加強了全省國土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轉變。
2006年,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取得以下進展:①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一定進展,新發現礦產地6處;②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的關系,連續 8 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③2006 年末全省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 025 838.73 公頃,比國家規劃下達的基本農田面積多16 738.73 公頃;④圓滿完成「移土培肥」工程一期項目建設,取土及覆土培肥量219萬平方米,取土面積906公頃,總投資1.58億元;⑤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積極申報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7個,經審查正式確定6個;⑥完成《湖北省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並報省政府審批;⑦初步完成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圖件及數據製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土地利用戰略研究等工作;⑧初步完成全省500 個示範村莊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任務;⑨創新土地利用計劃台賬管理辦法,將計劃管理台賬與用地審批批文掛鉤,加強對計劃執行的監督和檢查;⑩完成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石油、省高速公路和國家、省重點工程等國有大、中型改制企業的土地登記發證工作;⑪啟動了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前期准備工作,並配套編制《湖北省鄂西寧鄉式鐵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岩鹽、鹵水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水泥用灰岩、石膏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等3 個優勢礦產資源專項規劃;⑫完成《湖北省地質勘查規劃》編制工作,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初審;⑬完成《2006~2015 年湖北省煤炭資源勘查與開發規劃》和全省磷礦資源整合方案編制工作;⑭礦產資源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整頓規范第一階段工作通過國家9 部委檢查驗收;⑮開展15 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項目經費共計300 萬元;⑯成功預報21 起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916 人,避免財產損失2 653 萬元;⑰開展三峽庫區3 期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項目80 個,概算投資5.498 億元;⑱三峽庫區3 期搬遷避讓137 處9 738 人,庫岸15 處1 070 人,另外,經各縣(區)申報,新增搬遷避讓應急項目12 個。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湖北省主要地類情況見表1。與2005年相比,耕地凈減少9798.14公頃;園地凈增加268.90公頃;林地凈增加2648.60公頃;牧草地凈減少73.70公頃;其他農用地凈增加4844.96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凈增加7584.20 公頃;交通用地凈增加2752.15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凈增加391.61公頃;未利用地凈減少7086.32公頃,其他土地凈減少1536.17公頃。各地類構成見圖1。
表1 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現狀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系統接受培訓及學歷教育人數分別為2200人和836人。
2.經費來源與使用情況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基本經費實行屬地化,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日常工作經費由財政根據預算編制人數按規定的預算標准進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預算外資金彌補;專項項目經費主要來源於專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專項收入等。其使用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並於每年定期制定下年度資金使用計劃、每月限期制定下月資金使用計劃,報財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其實行監督管理。
七、問題和建議
1.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經費不足,體制不順,職能沒有完全到位
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未設置礦政管理科室,相應的管理職能未到位;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定人員編制過緊,預算經費不足,運轉困難,特別是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無法實行專人負責制,極大地影響綜合統計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建議組織開展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到位情況大檢查,促進礦政管理和國土資源綜合統計職能到位。
2.國土資源管理存在「執法難、難執法」的問題
應大力改革現行的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尤其是土地監察體制。強化國土資源監督管理和部門間的聯合執法,不斷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積極推行大要案交叉查處辦案的方法和措施。
3.國土資源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難度較大
由於缺乏統一的、相對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制度,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和土地利用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舉報渠道單一或不暢通,致使現有的國土資源監督體系,特別是礦政監督體制不能適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後續監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效果評估機制。
4.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強化
雖然全省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和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但是,由於各地規劃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使得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和指導作用未能充分體現,特別是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未能延伸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規劃的約束力和權威性。
5.國土資源市場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①土地出讓中協議出讓多,招標拍賣少,土地資產顯化程度不夠;②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用過低,利潤大,不能充分體現「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礦業活動中的違規操作現象比較嚴重,加之礦業活動監督體系不完善,查處難度較大;③現有《礦產資源法》不能適應礦業市場的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礦政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約束力不強,嚴重阻礙了礦業權市場的有償有序發展。
建議加大國土資源資產化管理力度,積極促進《礦產資源法》的修改工作,頒布和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比較明細的處罰措施,逐步完善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同時,大力培育國土資源市場,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監督有償舉報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公示舉報電話、舉報渠道等,確保國土資源有序有償、合理開發。
Ⅶ 國家給農民土地每畝地的補貼是多少啊湖北省的
2005年湖北省發布《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征地管理切實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中規定了基本的補償標准:
一、依法確定征地補償標准
根據《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綜合考慮全省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位條件和土地價值,決定將全省劃分為六類地區(見附件),分類制定全省統一的最低年產值標准和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各類非農業建設項目征地補償不得低於相應的征地補償標准。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8至10倍。一、二、三、四、五、六類地區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最低標准分別為每畝1800元、1200元、1000元、900元、800元、700元。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一、二、三、四、五、六類地區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分別為18000元、10000元、8500元、7600元、6800元、6000元。
徵收其它無收益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徵收其它有收益的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最低標准,參照上述標准執行。
國家和省確定的公路、鐵路交通建設項目;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建設項目等重點線性工程的建設用地,其征地補償最低標准採用該線性工程所經過的各市、州、縣(市、區)最低補償標準的平均值。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的補償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執行。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和上述規定,組織國土、統計、財政、農業等部門,綜合考慮地類、產值、城鄉差異、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依法、科學地擬訂本地區的區域性徵地補償標准。各市、州對本轄區內各縣(市、區)擬定的征地補償標准要做好平衡和銜接工作,經平衡之後擬定的征地補償標准,必須按規定組織聽證,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公布執行,並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各市、州區域性徵地補償標準的制定工作,必須在2005年3月31日以前完成,逾期未完成的,暫緩下達2005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停止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報批。
經依法審批使用國有農用地進行非農業項目建設的補償標准按照徵收集體土地的補償標准執行。
依法合理確定具體建設項目征地補償標准。對征地後人均耕地面積在0.8畝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補償費取法律法規規定的8-10倍;征地後人均耕地面積在0.8畝以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補償費必須取法律法規規定的10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不得低於16倍。依照現行法律法規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的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應當提高補償倍數、增加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經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費按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標准執行。
上述新的征地補償標准,自2005年4月1日起實行。在此之前批準的征地項目,按經批準的原征地補償標准執行。各級政府不得以會議紀要、政府文件等形式出台違反上述規定的具體建設項目征地補償標准。
2009年,湖北省又針對土地補償問題發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湖北省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區片綜合地價的通知》,其中規定:
二、認真做好新征地補償標准實施工作
新征地補償標準是徵收農民集體土地的綜合補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構成,不包含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新征地補償標准公布後,各地要按照同地同價、協調平衡、公開透明的原則實施征地補償。各地應當根據地類、質量、區位、社會保障水平等實際情況,向省國土資源廳提供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的倍數、青苗和地上附作物的補償標准以及補償標準的修正系數的基礎數據,由省國土資源廳匯總後制定相關具體標准,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土地補償費倍數和安置補助費倍數,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並考慮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合理確定,原則上安置補助費倍數高於土地補償費倍數。
青苗補償標准一般為統一年產值的1倍,大棚蔬菜可適當提高標准。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范圍應以征地調查確認結果為依據,依法告知後,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青苗和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徵收菜地、園地、林地、未利用地等其他土地,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征地補償標准修正系數,菜地、果園、茶園、精養魚池等(搶栽、搶種、搶挖的除外)一般要高於1.0,林地一般為0.7,未利用地一般為0.3。
國有農用地補償參照此次公布的標准執行;涉及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對國有土地使用權人予以合理經濟補償,具體辦法由各地制定。
至於你們那裡的具體補償標准,建議你到當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去具體咨詢一下,他們對當地最新的政策掌握要更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