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深圳這邊做知識產權行業的嗎
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知識產權成為下一個風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中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持續增長,行業增加值翻了近兩番,年均增幅15%,超過同期GDP的增速。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早在2015年就突破3萬億元,佔GDP的4.4%。
從2012年開始,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增長速度提高至平均每年新成立100家左右,專利代理機構總量比2005年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同時,專利代理人考試通過人數從2006年的712人增長到2014年4777人。
中國三大知識產權申請量分析預測
我國知識產權產業主要有三大類業務:商標、專利、版權,相應的有三個主要的服務領域—知識產權確權、交易和維權。另外,近幾年又衍生出知識產權金融這一服務,包括質押、融資等等。
2015-2020年中國三大知識產權申請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知識產權申請量逐年遞增。預計到2020年,知識產權確權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760億元,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市場至少有460億元的市場規模,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2萬億元,知識產權融資金額將達到1800億元,知識產權維權業務接近500億元。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整體來看,知識產權行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分散集中度低,整個知識產權行業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
知識產權產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供需矛盾持續激化使得知識產權服務業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目前各家公司正相繼布局,搶奪這「炙手可熱」的蛋糕。
❷ 我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明顯提升了嗎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募資總額超過42億元。全國內布設10個國家容級版權交易中心。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720億元,同比增長65%;商標、版權質押融資金額分別達369億元、59.8億元。專利保險金額99.85億元,同比增長170.6%。
據申長雨介紹,重新組建以後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組織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特別是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負責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的注冊登記和行政裁決;統籌協調涉外知識產權事宜,按照分工開展對外知識產權談判。來源:經濟參考報
❸ 為何我國專利轉化率不高
1、成果本身沒有市場價值;2、科研人員不懂市場運作技巧;3、轉化成功後利潤空間狹窄;4、相關管理者不重視轉化率。
如何提高專利的轉化率:
一、專利轉化難在那裡
1、專利轉化難本身有認識上的誤區
並不是每個專利都是為了轉化的。國內的企業或個人申請專利很多是為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大部分專利都是單個申請的,幾乎沒有策略上的安排和規劃考慮。而成熟的專利申請會有很多策略上的考量,其中有些專利不是為了對該技術進行保護,而是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有些專利是組合申請的,其目的只是為了保護某個核心的專利技術,就像商標有聯合商標和防禦注冊一個道理,真正使用的只有一個核心的專利技術。那麼為了防備他人起訴侵權而申請的專利,以及「眾星捧月」的「星」這些專利都不是為了實施而申請的,因而這些專利是不需要轉化的。
2、專利轉化難,難在有的專利不具有可轉化性
永動機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明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黃維,這位原國軍的悍將在淮海戰役兵敗被俘,經特赦後就醉心於永動機的發明,河南的南街村為永動機的發明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理論上有關永動機的發明不能獲得專利,如果因為其他原因也許僥幸獲得了專利,那麼這樣的專利是不可以轉化的。因為實用新型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致使很多實用新型專利其實是在低層面的重復別人的技術,某專利權人擁有一件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是在圓珠筆上附加一個塗改液裝置,他堅信自己的專利技術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具有很高的價值。其實相同的專利在專利資料庫中可以檢索到很多,這樣低水平重復的專利也不具有轉化的價值。有個老技術人員家裡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但是並沒有捨得將舊的燃氣熱水器丟掉,而當地陰冷多雨的氣候使太陽能熱水器經常不能發揮作用,老技術人員慶幸沒有丟掉舊的燃氣熱水器。老技術人員研製出來了兩個熱水器相互切換的裝置,有效利用了太陽能熱水器中現有的溫水,減少了燃氣的使用,老人申請了專利。現在太陽能熱水器本身自帶電熱功能,更為簡單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這種專利針對太強,專門解決特殊環境條件下的特殊問題,可推廣轉讓性很差。技術人員自我陶醉在技術的創新的標新立異中,不考慮是否適合消費者的使用,不考慮價格是否適應市場的銷售,實用性極差或者不符合市場要求,這類專利技術因為沒有市場價值必然是轉化困難。
3、專利轉化難,因為有些專利轉化風險太大
專利也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比如非職務發明,這些發明人發明的創意大多來自生活實踐,其發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樣的專利可以直接用於現實生活,轉化相對比較容易。有些職務發明直接是為了改進生產工藝,改進現有產品,這樣的專利也容易轉化。但是科研院所前瞻性的發明,比如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發明大量的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始終找不到市場方向而不能轉化。我國在1958年就提出了無線通訊技術(手機通訊技術的前身),但是我們手機相關技術卻靠引進。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高新技術孵化了蘋果、微軟、3com這樣著名的公司,但是該研究中心並沒有自己進行轉化,因為該技術過於前沿,該技術可以生產什麼樣的產品?該技術是不是可以直接生產出產品?從技術到產品還要多少技術配套等等都是未知和不確定的,因而從商業角度而言轉化的風險極大。
1、建交易平台
破解專利轉化難,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為此各地都在建立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其目的在於在專利權人和專利使用人之間建立橋梁,讓需要專利的人找到專利權人,讓專利權人的專利找到買家,但是成效並不大。除了政府建立的產權交易中心或交易平台,很多民間機構也在嘗試建立這樣的交易平台,有的專利代理機構,在為專利權人代理專利申請的同時,也在幫助這些專利尋找買家,這種尋找方式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建立一個網站,將各種專利分門別類放在一個資料庫中,任由需求中從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專利。現在也出現了專門的專利交易網站,這種網路交易平台運行成本很低,有一些盈利就能維持,因此逐漸在活躍起來。
無論是政府建立的交易平台還是民間建立的交易網站,其作用還基本還是展示、檢索專利。專利資料庫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詢,專利權人的信息在專利庫也是公開的,需要專利的人很容易在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的專利,也很容易找到專利權人的信息和專利權人直接聯系,而專利權人同樣可以通過網路找到潛在需求方直接和需求方聯系,花費大量資金建立的交易平台其實在網路上可以免費實現。因而筆者認為破解專利轉化困難不在於買方和賣方的信息溝通,因而解決專利轉化困難並不能依賴簡單建立交易的平台。
2、扶持專業輔助中介機構
去年世界金融危機波及到南方沿海省份,大量的農民工只有返回家鄉,這些農民工有一些資金積累,有一定的見識面,他們不再安分種地的生活。如何讓這些反鄉的農民工留下來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事情,有的地方提出讓這些人創業,而本地的產業基本處於飽和狀態,於是想到了專利,讓這些返鄉農民工用專利技術創造新的產業,這是相當不錯的想法。不過這個想法也有些浪漫,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復雜,比如手機不再是當初移動接打電話的工具,已經集成了照相、錄音、收音機等多種功能,而每一種功能都涉及到許多的專利,一部功能齊全的手機,其包含的專利高達幾千個,涉及到的專利權人數量也相當的龐大。一般的農民工當然不可能有能力和這么多的專利權人談判購買這些專利來生產手機,即便是山寨版也不可能。已經很少有產品只靠一個專利就可以生產,而且生產過程中和可能涉及到生產中的專利也需要取得許可。因而適合農民工購買應當盡可能簡單、實用,單個的專利即可以實現生產,並且可以就地取材生產,就地銷售,這樣的專利並不多。購買專利還需要知道專利的技術含量,哪些技術適合自己購買使用,這需要有一批懂技術的人員對這些專利技術進行遴選。
其實有很多人手頭上有些閑錢,想購買專利做個項目。但是購買專利不像買機器設備那麼簡單,這個專利值多少錢?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都不清楚,在實踐中專利權人總是期望太高,認為其專利至少可以賣幾百萬元以上,這個價格當然沒有人買。那麼應當引進獨立的評估機構對專利的價值進行評估,以免雙方因為價格因素無法達成協議,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還比較空白,尤其是對未經實施的專利進行價值評估,同一個專利不同的人來實施創造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專利的邊際效益對購買成本會有影響。專利的評估不僅要從財務上進行價值評估,還需要從法律上評估。大家普遍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拿到專利證書就是個有效專利,其實並不然,影響專利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專利文書如果撰寫不好,很可能使該專利實際不受保護。即使該專利是有效的,還要看權屬問題,也就是看這個權利人是不是可以對外轉讓或者許可,實踐中專利權屬糾紛並不少,還有很多法律問題需要專業的律師來把關。
購買專利是件很專業的事情,而且還需要技術、評估、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的共同參與才能很好的完成,如果每個產權交易中心或者交易平台都配備這些專門的人才非常的不現實,只有讓這些人才以中介形式參與。
3、對發明人進行指導
以上我們分析了專利轉化難,難在專利本身先天的問題造成轉化困難。因為專利本身實用性差,沒有市場價值,因而註定該專利的轉化困難。實用性差和市場價值低不等於沒有技術含量,這樣的專利可以通過改造而使其具有市場價值。筆者曾經接待一個專利權人,他的發明點很好,可以有效解決了新鮮水果的就地加工問題,避免因為銷售或者氣候等因素造成水果的腐爛,也可以使鮮銷水果保持極高的新鮮度。但是該技術卻無法推廣,筆者幫其分析原因,該技術需要投入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因而該專利的潛在的消費者中,具有加工能力的工廠不需要,因為工廠本身有設備,而水果銷售商也不會買,這個價格難以承受。筆者詢問這個產品是不是可以將價格降低,發明人說很簡單啊,完全可以降到10萬元以下,這個價格農戶也可以購買。同一個技術改變一下消費者的定位,立刻顯現市場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資訊通道對發明人進行恰當的指導,使其發明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具有使用價值,那麼專利轉化也就要容易得多。
4、引進「技術風險投資」
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擁有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技術以及一大堆專利,但是這些技術並沒有為中心的投資方施樂公司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但是卻被從該研究中西分離出去的企業發揮得淋漓盡致,培養出了諸如蘋果、微軟這樣的世界著名的公司,這種牆里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施樂公司不自己使用這些專利技術?非常現實的原因,這些專利技術太前沿,施樂公司不知道市場在那裡,應該用什麼商業模式去發展,巨大的不確定性包含的是巨大的商業風險,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當然不會冒這種商業風險。該中心的科研人員從施樂公司購買了這些專利技術的許可後,為什麼就成功轉化呢?因為這些人背後是強大的風險投資機構,他們以敏銳的市場感覺認為這種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願意投資對該專利技術進行產品改造,對於原來的科研人員來講,巨大的商業風險已經被風險投資機構承擔,又有資金對專利技術進行產品化改進,於是技術與風險資本的結合就成就了這些專利技術的成功轉化。
我國也有風險投資機構,但是風險投資機構一般只對成長性好的公司感興趣,在公司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後在該公司上市後,從股市中套取幾倍、幾十倍的回報。其實風險投資也可以直接從技術投資開始,這樣的投資看起來風險大,時間長,但是回報更高、投資卻非常的少。可能只有區區幾百萬元甚至更少都可以做到。技術創投在我國有成功的案例,清華同方對清華大學的一個即將解散的課題組的一項技術進行投資,目前這項技術生產的產品佔有世界70%的份額,年利潤高達幾個億,這個產品在機場、車站都可以看到,就是檢查包裹的機器,這就是同方威視。目前我國的政策支持直接用專利出資成立公司,有的高新開發區給予一定的孵化資金,由政府進行第一筆的技術創投的天使基金。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應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技術創投才能將整個技術孵化市場做起來。
❹ 發明專利的歷年數據
發明專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日前說:「2014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國內專利申請數量平穩增長,結構明顯優化。」
甘紹寧介紹,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4.9件,比「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提高了1.6件。發明專利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在2014年受理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佔比分別為39.3%、36.8%和23.9%,發明專利位居三種專利之首。
2016年1月7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403.4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21.4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297.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躍居世界首位並保持領先地位。發明專利授權量118.9萬件,比『十一五』增長了1.5倍。」還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11.7萬件,較「十一五」增長2.2倍。
同時,中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快速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明顯提高。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58%,惠及5000餘家企業。120項專利金獎項目新增銷售額6221億元,新增利潤1317億元。專利許可備案量近4萬項,許可金額達257億元。
2016年1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發布了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的有關數據。2015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新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3件,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發明專利年度申請受理量首次超過100萬件。
❺ 去哪了解比較不錯的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內容
版權糾紛不勝枚舉,知識產權產業蓬勃向上發展
近日,愛奇藝將「今日頭條」母公司告上法庭,原來「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便短視頻的方式播放了《延禧攻略》,播放量超過了100億次,目前北京海淀法院正在處理這起上訴。
像這樣的版權糾紛不勝枚舉,如去年B站大規模下架電視劇,《白夜追凶》、《羋月傳》、《港囧》、《宮鎖連城》等等爆火的影視劇作品都遭遇過因為知識產權問題鬧得滿城風雨。糾紛的背後是一個日益龐大的產業——知識產權行業。2018上半年,資本市場整體走弱,而知識產權產業鏈卻蓬勃向上、逆勢上漲,A股、新三板等個股表現優異。
從知識產權大國到知識產權強國
今年的流行詞彙「IP」其實是知識產權的縮寫,是為了保護智力勞動成果,允許創造者專享其智力成果。除了影視小說作品的版權,商標權、專利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等等智力勞動成果都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
提到我國履行知識產權保護承諾,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執法力度不斷增強,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依法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效果明顯。
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國際專利申請的第二大來源國,僅排在美國之後。中國還是唯一申請量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國家。自2008年我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來的十年間,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
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知識產權成為下一個風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中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持續增長,行業增加值翻了近兩番,年均增幅15%,超過同期GDP的增速。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早在2015年就突破3萬億元,佔GDP的4.4%。
從2012年開始,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增長速度提高至平均每年新成立100家左右,專利代理機構總量比2005年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同時,專利代理人考試通過人數從2006年的712人增長到2014年4777人。
中國三大知識產權申請量分析預測
我國知識產權產業主要有三大類業務:商標、專利、版權,相應的有三個主要的服務領域—知識產權確權、交易和維權。另外,近幾年又衍生出知識產權金融這一服務,包括質押、融資等等。
2015-2020年中國三大知識產權申請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知識產權申請量逐年遞增。預計到2020年,知識產權確權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760億元,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市場至少有460億元的市場規模,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2萬億元,知識產權融資金額將達到1800億元,知識產權維權業務接近500億元。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整體來看,知識產權行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分散集中度低,整個知識產權行業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
知識產權產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供需矛盾持續激化使得知識產權服務業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目前各家公司正相繼布局,搶奪這「炙手可熱」的蛋糕。
❻ 2017中國專利統計數據出爐都有哪些企業
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17年主要工作統計數據等有關情況。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胡文輝介紹,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
胡文輝最後表示,我國部分領域專利布局與國外尚存差距。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之中,2017年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外來華發明專利擁有量的達30個,比2016年增加1個,僅在光學、醫學技術、發動機、音像技術、運輸等5個領域與國外存在微弱差距;但從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國內仍在29個技術領域中數量少於國外。因此,我國仍需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
保護專利。
❼ 我國知識產權的范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1967年的《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2條中規定,知識產
權包括的內容有: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權利,表演藝術家的演出、錄音和廣播
的權利,一切領域中的發明的權利,科學發現的權利,工業品外觀設計的權利,商
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和商號的權利,以及禁止不正當的競爭的權利。
1994年4月,國際上宣布要以「世界貿易組織」(WTO)取代原來的「關稅和貿易總
協定」(GATT)。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法律文件中,有一份名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
產權協議》(TRIPS)的文件,它規定了知識產權應當包括下列范圍:著作權與鄰接權
、商標權、地理標記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披
露過的信息專有權。
在我國,按照《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下列內容:著作權
(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明權及其他科技成果權。
1993年,我國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其中一部分屬於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
競爭行為也納入了知識產權的調整范圍。
根據TRIPS協定、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等國際公約和我國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內立法,知識產權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著作權和領接權。
2.專利權。
3.商標權。
4.商業秘密權。
5.植物新品種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7.商號權。
❽ 如何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健全、完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國已經建立了具有專業水準的司法體制和行政執法隊伍,審結和處理了一大批知識產權侵權案件。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308487件,比上一年的252631件增長22.1%,其中國內申請251238件,比上一年的205396件增長22.3%,占總量的81.4%;國外申請57249件,比上一年的47236件增加21.2%,占總量的18.6%.三種專利的申請量分別為,發明105318件,比上一年的80233件增長31.3%,占總量的34.1%;實用新型109115件,比上一年的93139件增長17.2%,占總量的35.4%;外觀設計94054件,比上一年的79260件增長18.7%,占總量的30.5%.自1985年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931125件,其中國內申請1595184件,佔82.6%,國外申請335941件,佔17.4%;發明申請575571件,佔29.8%,實用新型申請876111件,佔45.4%,外觀設計479443件,佔24.8%.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授權專利182226件,比上一年的132399件增長37.6%,其中國內專利149588件,佔82.1%,比上一年的112103件增長33.4%,國外專利32638件,佔17.9%,比上一年的20296件增長60.8%;發明專利37154件,佔20.4%,比上一年的21476件增長73.0%;實用新型68906件,佔37.8%,比上一年的57483件增加19.9%;外觀設計76166件,佔41.8%,比上一年的53442件增長42.5%.到2003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共授予專利權1065264件,其中國內專利941918件,佔88.4%,國外專利123346件,佔11.6%;發明專利136056件,佔12.8%,實用新型580600件,佔54.5%,外觀設計348608件,佔32.7%.2003年專利申請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三種專利申請在數量上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16年來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首次接近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3年發明專利申請較上年增長31.3%,遠高於其它兩類。二是8年來發明專利國內申請數量首次超過國外申請。我國自1994年成為PCT成員國以來,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劇增,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相對較少。2003年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達5.7萬件,國外申請4.9萬件。三是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內外的職務申請首次超過非職務申請。這緣於國內職務申請的迅猛增長(較上年增長26.1%),國內發明專利的職務申請達到34,731件(較上年增長53.2%),超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職務申請增長速度(分別為23.3%和8.8%),使得國內的職務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四成多。截止2003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專利申請1,931,118件,其中:國內申請1,595,415件,國外申請335,703件,分別佔到總量的82.6%和17.4%。累計授權專利總量為1,065,261件,其中:國內941,940件,國外123,321件,分別佔到總量的88.4%和11.6%。200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試點城市28個,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5個,專利產業化工程試點基地6個,企事業專利試點單位60個,專利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73個。2003年,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量為193件,發證204件。自2001年10月1日開始受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登記以來,到200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受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438件,登記公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366件。2003年,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在連續幾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商標局共受理商品和服務商標申請452,095件,比2002年增加8萬多件,增幅為21.6%,其中,國內申請405,620件,比2002年增加26.3%,占總申請量的89.7%;國外申請33,912件,占總申請量的7.5%;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領土延伸申請12,563件,占總申請量的2.8%。是我國歷史上申請量最多的一年。這一商標申請量打破了美國2000年年申請量37.5萬件的世界紀錄。我國的商標年申請量已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從1979年恢復全國商標統一注冊起,中國商標年申請量從2萬件到20萬件用了21年時間,從20萬件到40萬件僅用了短短3年時間。2003年,商標局全年審查商標注冊申請33萬多件,比2002年多審查商標注冊申請8萬件,其中初步審定245737件,駁回或者部分駁回89514件,辦理注冊商標事項變更34,378件,辦理轉讓注冊商標41,366件,辦理續展注冊商標23,184件,注銷、撤銷注冊商標32,653件,辦理商標用許可合同備案12,886件。截至2003年底,我國已累計核准注冊商標197.3萬多件。截至2003年底,全國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商標代理機構已增至840多家。2003年,我國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為48件,較2002年的17件增加了31件,增幅達182%。國外申請量為35件,佔全年申請總量的94.5%,創下了5年來國外申請的歷史新高,佔到過去5年國外申請總量的76.1%。在全年48件申請中,由代理機構代理申請的為37件,占總數的77.1%。2003年授予品種權7件。國家林業局已公布了3批45個屬(種)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繼2000年第一批5家林業植物新品種代理機構設立後,2003年,經過評審,又新批了北京、上海、廣東等13個省市16個單位為林業植物新品種代理機構。2003年,我國受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567件,與2002年相比增長了96%,創下了歷年來申請的最高記錄;農業植物新品種授權261件。截至2003年,農業部共發布了5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除水稻、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外,還有蔬菜、果樹和觀賞類植物。公布保護的屬和種達到41個。我國自1999年4月23日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來,植物新品種權總申請量已突破1000件大關,達到1304件,授予品種權428件。其中包括來自韓國、荷蘭、日本等國外品種權申請13件。改革開放前的30年,全國選育僅5000多個植物新品種,而現在每年選育的新品種就有近千個,其中品種權申請有500多個。2003年,農業部發布了第五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新增保護植物屬、種11個,至此,受保護的農業植物屬(種)達到41個。2003年,中國軟體登記和發證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共受理各類軟體登記申請1.136萬件,審查批准發證量為1.3626萬件。此外,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完成各類登記5000多件,包括作品著作權登記、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和轉讓合同備案、出版境外音像製品合同登記、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等登記工作。2003年,全國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共受理1517件專利糾紛案件、結案1237件,查處冒充專利案件1873件,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64件。2003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37489件,其中商標一般違法案件11001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6488件。在查處商標違法案件的過程中,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收繳和消除違法商標標識8745.50萬件,收繳直接用於商標侵權的模具、印版等工具15597件,銷毀違法物品5754.92噸,罰款2.4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45件、共52人。2003年,國家版權局組織了三次全國性的集中專項治理行動。在治理行動中,版權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檢查市場2萬個、攤點6.7萬個,檢查企業500多家、學校8000所,收繳各類盜版製品1,290萬件(張),共對2,542家侵權單位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281萬元,取締非法商家1,981家。2003年,全國各級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案件23,013件,與上一年相比增長近2.6倍,結案22,429件,結案率為97.46%,其中做出行政處罰21,032起,調解1173起,移送司法機關224起,受理案件並做出行政處罰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為廣東、廣西、河南、江蘇、福建。2003年,全國海關共查獲侵犯知識產權案件756起,案值6,797萬元。其中進口案件9宗,案值27萬元;出口案件747宗,案值6,770萬元。侵犯商標權案件741宗,案值6,693萬元;侵犯專利權案件14宗,案值104萬元;侵犯著作權案件1宗。截止2003年11月底,向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提出的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共123件,其中已經公告批準的原產地域產品有49件,已經公告受理的有41件。截止2004年6月,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為251個,原產國標記保護的產品達217個。截止2003年11月底,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以地理標志作為證明商標申請注冊的有233件,已經核准注冊的有100件。到2004年5月底,核准作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注冊的地理標志有110件。最高人民法院把有關知識產權的案件提到中級人民法院做一審。目前有關商標權和著作權的官司可以在全國400多家中級人民法院和8個區級法院審理,而有關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的案子只授權了3個區級法院、48個中級人民法院及31個高級人民法院受理。中國的31個高級人民法院都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從1998年??2002年的5年間,人民法院相繼開展涉及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計算機軟體、網路環境下侵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案件的審判工作,共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3636萬件,比前5年上升40%。2003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二審和再審案件9271件,同比上升18.86%,審結8978件,上升25.36%.其中:一審收案上升,權屬、侵權糾紛佔七成以上。全年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6983件,同比上升12.61%,其中權屬、侵權案件5534件,佔79.25%.著作權糾紛案件上升幅度最大,已經居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第一位,新收2493件,同比上升36.68%;專利權糾紛案件2110件,同比上升1.39%;技術合同案件1105件,下降16.16%;商標權案件926件,同比上升30.98%;植物新品種案件100件,其他知識產權案件249件。一審結案升幅高於收案。全國法院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6860件,同比上升21.44%,涉案標的金額14.94億元,結案率為74.28%.其中判決2929件,佔42.70%.中級人民法院以上審結的案件佔84.76%.審結涉外案件94件,僅佔1.4%,涉港案件58件,涉台案件42件,總和不到全部案件的3%.受理一審宣告專利權無效和商標異議、爭議行政案件167件(其中專利無效行政案件161件,商標異議、爭議行政案件6件)。截止2004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數已達8700萬,上網計算機總數3630萬台,CN下注冊域名數量達到382216個,WWW站點總數為626600個,網路國際出口帶寬總量53941M,我國大陸IPv4地址總數為49421824個,IPv6地址總數為11/32+/48個。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了日本,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網民數量是衡量互聯網路發展的重要指標,它是客觀衡量深入應用互聯網所必需的基礎。但在衡量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程度時,它是一個必要數據而非充分數據。目前,我國網民的數量約占人口總量的6.7%.而以互聯網發展程度較高的美國和日本為例,同樣的比例項目,美國約為70%,日本約為45%.網民與總人口數量比例的意義在於,只有達到一定程度後,關聯的網路應用才能出現相互促進式的增長,網路經濟才可能繁榮。據專家推算,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的網站占網站總數的50%以上,互聯網出版信息量占互聯網信息總量的40%以上。新聞出版總署審核、考查、批准設立了首批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逐年提高,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