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擔保法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

擔保法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

發布時間:2021-08-14 22:46:16

A. 擔保法關於擔保物的規定

《擔保法》第三十四條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第三十五條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
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
第三十六條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抵押時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時抵押。
鄉(鎮)、村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第三十七條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B. 我國民法對於擔保物權有哪些規定

您好! 擔保物權是指以擔保債權為目的,即以確保債務的履行為目的的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典當權等。 擔保物權具有以下特徵:1、變價受償性。擔保物權是為主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因此擔保物都應變價受償。2、從屬性。主債權無效,則擔保物權無效;主債權消滅,則擔保物權消滅。擔保物權不能單獨轉讓。3、不可分性。在擔保物權一部分消滅時,其餘部分仍擔保物權的全部。4、物上代位性。擔保物權是在債務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財產上設定的權利。 我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 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可以採用下列
方式擔保債務的履行: (一)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
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
務人追償。 (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
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
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三)當事人一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債務人
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
,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 (四)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
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
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還有我國《擔保法》第三十四條 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可具體參看擔保法網址是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msf/200311/20031110211735-2.htm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追問,謝謝!

C. 物權法規定的擔保物權制度對擔保法中的規定做了哪些方面的修改

一、明確了獨立擔保的約定無效
我國《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通過對比可知,物權法實施後,除非法律對獨立擔保另有規定,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當然還有當事人的約定中有關擔保合同的效力獨立於主合同的條款均屬無效。物權法的立法理由為:擔保物權依附於主債權債務而存在,沒有主債權債務,就沒有擔保物權。法律如允許當事人作出主債權債務無效,擔保合同仍有效的約定,那麼即使不存在主債權債務,擔保人也要承擔擔保責任。這不但對擔保人不公平,而且可能導致欺詐和權利的濫用,還可能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我國擔保法調整的范圍除了包括抵押權等物權性擔保方式外,還包括保證、定金等非物權幸擔保方式,擔保法允許約定的情形是針對國際貿易中通行的見索即付、見單即付的保證合同。物權法只調整抵押權等物權性擔保,因此,不在物權法中作這樣的規定是合適的。
二、明確了擔保合同與擔保物權的效力區分
我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於質權人佔有時生效。」
我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
通過對比可知,我國物權法摒棄了擔保法將「基礎關系(合同)與物權變動的效力混為一談」的觀念,將基礎關系(合同)與物權變動的效力區分開來,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合同另有約定,擔保合同一經成立即生效。合同生效後,如一方不依約辦理抵押登記或者轉移佔有的,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違約責任。
三、抵押物的范圍擴張
我國《擔保法》第三十四條採取列舉加概括方式對抵押物的范圍作了規定:「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也就是說,只有法律明文規定可以抵押的財產才能辦理抵押。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則採取列舉加排除的方式:「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運輸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通過對比可知,較之擔保法,物權法規定,只要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就可以進行抵押,賦予當事人更大的意思自治權,如對動產抵押的范圍不作限制。
四、新增了浮動抵押制度
我國《擔保法》對浮動抵押制度未作規定。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一條對浮動抵押作了明文規定:「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所謂浮動抵押,是指權利人以現有的和將有的全部財產或者部分財產為其債務提供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約定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如企業以將現有的以及將來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抵押權設定後,抵押人仍可以將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產,也可以賣出抵押財產。當發生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務未受清償、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成就或者嚴重影響債權實現的情形時,抵押財產確定,也就是說此時企業有什麼財產,這些財產就是抵押財產。抵押財產確定前企業賣出的財產不追回,買進的財產作為抵押財產。抵押人以其全部財產設定浮動抵押的,只需要在登記時註明全部財產抵押,即對抵押財產作概括性描述,不必詳列抵押財產清單。以部分財產抵押的,則需要列明抵押財產的類別。
浮動抵押具有不同於固定抵押的兩個特徵:一是,浮動抵押設定後,抵押的財產不斷發生變化,直到約定或者法定的事由發生,抵押財產才確定。二是,浮動抵押期間,抵押人處分抵押財產不必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權人對抵押財產無追及的權利,只能就約定或者法定的事由發生後確定的財產優先受償。
五、部分抵押物的抵押登記效力規定不一致
我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以交通運輸工具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因此,自2007年10月1日起,以航空器、船舶、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辦理抵押,,只要簽訂抵押合同,抵押權即成立,只是登記後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六、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先後效力規定不一致
我國《擔保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通過對比可知,物權法沒有採納擔保法關於「物的擔保優於人的擔保」的理論,而堅持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沒有先後之分的原則下,兼顧公平的原則對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與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法律效力作了區分。這既有利於保護債權的實現,也避免了程序的繁瑣和費用的擴大。
七、抵押財產轉讓的限制更加嚴格
我國《擔保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通過對比可知,我國擔保法對抵押財產轉讓的限制採取通知主義,也就是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時只需要通知抵押權人和受讓人即可。而我國物權法對抵押財產轉讓作了更嚴格的限制性規定,即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必須經抵押權人同意,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轉讓抵押財產,必須消除該財產上的抵押權。
八、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規定不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後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我國《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明確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第二百二十條規定:「出質人可以請求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及時行使質權;質權人不行使的,出質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質押財產。出質人請求質權人及時行使質權,因質權人怠於行使權利造成損害的,由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二百三十七條:「債務人可以請求留置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行使留置權;留置權人不行使的,債務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
通過對比可知,較之擔保法,我國物權法縮短了抵押權的存續期間。抵押權的存續期間限制在主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比擔保法的司法解釋減少了兩年,各位抵押權人對此應予以重視,避免抵押權因期間屆滿失權。但與抵押權不同的是,我國物權法並未規定質權、留置權時效,也就是說質權、留置權不受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的限制。但為了避免質權人、留置權人濫用權利、怠於行使權利,物權法賦予了出質人、債務人行使質權、留置權的請求權。
九、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擴大
我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
我國《物權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
通過對比可知,擔保法規定的留置權的適用范圍過分狹窄,只有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和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發生的債權,才能適用留置權,不符合經濟實踐需要,也不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因此,我國物權法擴大了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只規定了法定或約定不得留置這兩種情形,賦予當事人更大的自由。
十、明確了留置財產與債權的關系
我國《擔保法》對留置財產與債權的關系未作明確規定。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通過對比可知,我國物權法明確規定了留置財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同時,考慮到商業實踐的特殊性,企業之間交易頻繁,追求交易效率,講究商業信用,如果嚴格要求留置財產必須與債權的發生具有同一法律關系,有悖交易迅捷和交易安全,因此,我國物權法特別規定,企業之間留置的財產,可以不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這無疑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必將促進我國市場經濟更加快速、健康地向前發展。

D. 物權法與擔保法的規定有哪些區別

物權法與擔保法的十處區別

首先了解一點: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八條 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

1、 擔保物權的定義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條 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法-抵押權:第三十三條 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本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物權法增加了當事人可以約定發生擔保物權的情形的內容,擴展了行使擔保物權的條件,便於債權人行使權利。如此,在製作擔保物權合同時,可以將交叉違約情況列為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

2、 區分物權合同和物權行為

物權法: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四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一百八十七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二百二十七條 以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擔保法: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第七十九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可以看出,在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合同與擔保物權本身的效力已經得到區分,二者可以分離,而非擔保法中的合一。在物權法下,擔保物權合同一般自合同成立時生效,而物權自登記時設立(在需要登記時)。

第二部分

3、 擔保物權與保證

物權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擔保法:
第二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擔保法司法解釋:
第三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擔保法刻板地遵循了物權優先的原則,卻限制了債權人的選擇權,將債權人置於不利地位。擔保法司法解釋試圖彌補這一錯誤,然而這一規定並未能在實踐中得到法院良好的執行。物權法將當事人的約定置於最優先的地位,尊重當事人自治的權利,並再次賦予債權人選擇的權利。

4、 抵押財產的擴展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條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擔保法:
第三十四條 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最顯著的變化是,物權法所允許抵押的財產包括所有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財產,而擔保法所允許抵押的財產是依法可以抵押的財產。法律本身,應該是個自下而上的東西,而非自上而下的玩意。法,總是與自由在一起的。看起來,在對法的本質的理解上,已經進了一大步。

5、 承認浮動擔保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一條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擔保法未承認浮動擔保。物權法在此又是一大進步,並且,未將適用范圍僅僅限定於公司法人上,合夥、個體戶也可以享受。

浮動擔保物權的行使,是以破產清算制度為依靠的。因此,梁慧星教授對物權法此條持有異議。破產法的通過與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彌補,只是仍然有不足之處。

6、 房產地產統一抵押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二條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
擔保法:
第三十六條 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抵押時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時抵押。
鄉(鎮)、村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在集體建設土地使用權上,二者規定一致。在一般的房地產抵押上,物權法的規定比較全面。

物權法的改進體現在兩點:
(1)規定了房地產統一登記制度,見第十條: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
(2)第182條第2款的規定: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

兩個法條相結合,可以杜絕之前房產、土地分開登記造成的混亂。在擔保法下的現實中,房產、土地分別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給債權的行使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7、 行使擔保物權的時限

物權法:
第二百零二條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擔保法
第十二條第二款 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後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物權法所規定的行使擔保物權的期限,為主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亦即債權人應該在對主債權提起訴訟時同時要求實現抵押權。該等規定短於擔保法所規定的主債權訴訟時效結束後兩年內。

8、 最高額抵押主債權的確定

物權法
第二百零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抵押權人的債權確定:
(一)約定的債權確定期間屆滿;
(二)沒有約定債權確定期間或者約定不明確,抵押權人或者抵押人自最高額抵押權設立之日起滿二年後請求確定債權;
(三)新的債權不可能發生;
(四)抵押財產被查封、扣押;
(五)債務人、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
(六)法律規定債權確定的其他情形。

而擔保法對此未涉及及其司法解釋僅有少量涉及。
擔保法司法解釋:
第八十一條 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不包括抵押物因財產保全或者執行程序被查封後或債務人、抵押人破產後發生的債權。

9、 權利質押登記

物權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以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時設立;沒有權利憑證的,質權自有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第二百二十六條 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第二百二十七條 以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徵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擔保法:
第七十八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股票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證券登記機構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適用公司法股份轉讓的有關規定。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於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第七十九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物權法關於權利質押登記的規定遠較擔保法全面。其中,明確了普通公司股權質押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為准,取消了擔保法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規定,在客觀上有公示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物權法對應收帳款出質的登記做了規定,對金融機構開展保理業務大為方便。

10、 關於留置權的范圍

物權法:
第二百三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第二百三十一條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擔保法:
第八十四條 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
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

物權法擴展了留置權的范圍,將其擴展至一切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動產的場合(企業之間),僅在涉及自然人時限定動產與債權應屬於同一法律關系。而在擔保法下,僅保管、運輸、加工承攬三種情況,這與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顯然並不相稱,不利於對債權人的保護。

此外,在登記制度上,物權法比現行制度大為簡化,並限制登記機構利用職權之便設置令當事人十分厭惡卻又無可奈何的障礙,比如不動產評估。在擔保法下,登記機構常引用第三十五條的規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評估報告,並限制登記的債權不得超過不動產的評估價值。而為令債權得到充分的保障,債權人常常不得不設法將抵押物評估價值抬高。物權法在這點上,可謂做了件小功德。

物權法:
第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擔保法:
第三十五條 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
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

E. 擔保物權中的優先原則是怎麼規定的

按相復關法律規定,在擔保制物權中,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十九條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並存時,留置權人優先於抵押權人受償。

F. 擔保法解釋

意思是說: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是登記部分的要求,都不影響擔保物權的存在效力!具體說比如:當事人雙方約定擔保期是1年,那麼一年到期後擔保物權還存在嗎?司法解釋是說仍然存在!即使過期了!同樣,擔保登記部門說只能給你登記一年啊,但一年後擔保物權也還存在!就是說擔保物權的存在不因當事人的約定或者登記部門的規定而受影響!

G. 關於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問題

我國擔保法對保證這一擔保形式規定了約定保證期間與法定保證期間兩種保證期間,盡管理論上至今仍存在爭議,在司法實務中則將保證期間理解為除斥期間。保證債權作為從債權,既受制於除斥期間,又可能罹於訴訟時效。但是,對於擔保物權而言,通說認為因其系物權,不受制於針對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至於是否受制於除斥期間,擔保法未設規定,一度存在較大爭議,實務中亦曾混亂一時。比如,抵押登記機關強制性地登記抵押期間,期滿後必須續登,否則消滅抵押權,人為地增加抵押權設定成本。而在抵押權糾紛發生後,對於超過登記期限的抵押是否予以保護或認定抵押權消滅,各地法院尺度不一。有鑒於此,《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擔保人在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2年內行使權利的,法院應予支持。應該說,該規定缺乏相應的立法依據,只是為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統一裁判尺度,借鑒國外立法例不得已而為之。但問題接踵而至: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債權人喪失勝訴權,債務人則產生訴訟時效抗辯權。而按照擔保法規定,作為從債務人的擔保人享有主債務人的一切抗辯權,當然亦包括訴訟時效抗辯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豈不是剝奪了擔保法賦予的抗辯權,與擔保法之規定相悖?事實上,確有一省法院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保證期間約定過長,在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後保證期間未屆滿,保證人是否仍承擔保證責任。在對該請示的討論中產生極大分歧,其中持肯定觀點者的一個主要理由便是參照《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之規定。
物權法在第202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該規定似乎一目瞭然,但深入考量,仍有幾個問題必須予以注意。
其一,該條僅規定了抵押權的行使期間,質權、留置權等其它擔保物權是否適用?擔保法司法解釋關於擔保物權存續期間之規定,對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均可適用,而物權法沒有在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部分規定擔保物權存續期間,僅在抵押權一章規定了抵押權存續期間,應是有意將抵押權存續期間問題與質權、留置權相區別。參與物權法起草的人士解釋認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如果因質權人、留置權人未行使質權、留置權的,該物權消滅,質權人、留置權人還要向出質人或債務人返回已經實際佔有的財產,實屬不公。該解釋雖非在理論上無懈可擊,但應系對立法原意的權威詮釋,司法實務中似無另作他解之充足理由。為避免質權、留置權因權利人長期不行權利導致出質人、債務人的財產長期被限定,《物權法》第220條、237條作出了出質人、債務人可以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的規定。此條款應是對物權法沒有關於質權、留置權存續期限之規定可能帶來的消極後果,所採取的另類解決措施。
其二,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不行使抵押權,是抵押權消滅,還是喪失勝訴權?從《物權法》第202條關於「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的表述看,類似於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屆滿後的法律後果的表述。而訴訟時效屆滿的法律後果,應系債權人喪失勝訴權,並非實體權利的消滅。但是,抵押權存續期間顯然不是訴訟時效,應屬除斥期間,按除斥期間之法理,在該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導致權利消滅之後果。因此,不應因表述上的巧合而望文生義,得出抵押權期限屆滿抵押權人喪失勝訴權的結論。
六、關於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分別抵押問題
以往之爭議及基本裁判思路。在以往實踐中,存在這樣的情形:抵押人在設定房地產抵押時僅對房產或地產辦理抵押登記手續,而未將房產與地產一並抵押登記,或者抵押人將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並分別辦理抵押登記。於此情形,是否應認定抵押有效?《擔保法》第36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國有土地上房屋同時抵押。」該規定究竟是表明房產與地產必須同時抵押,否則無效,還是表明只要其中之一設定抵押,就當然產生同時抵押的效果?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可歸納為三種觀點:一是認為抵押無效,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7條、第48條等規定,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房屋應當同時抵押。此為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故單獨設定抵押無效;二是認為抵押有效,且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未登記的部分。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規定的是法定抵押權。根據「地隨房走,房隨地走」的原則,抵押權的效力當然及於另一部分;三是認為抵押有效,但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未登記的部分。抵押權人就抵押合同約定並登記的部分享有抵押權。經過一個階段的討論,在審判實務中第三種觀點漸趨主導地位,其法理依據如下。第一,《擔保法》第36條是關於房地產抵押的行為模式的規定,即設定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如何做,而不是對法律結果的規定。不能依據該條得出房產與地產只要有一個辦理抵押登記,就效力當然及於另一個的結論。否則,因房產與地產抵押機關不統一,不同的抵押權人分別在不同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此情形構成法定抵押權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可化解之權利沖突。第二,雖然由土地使用權與建築物所有權一體化規則決定,房產與地產不能分屬兩個民事主體,但抵押權旨在支配抵押物的交換價值,抵押權人從抵押物拍賣或者變賣的價款中優先受償即可實現其抵押權。而無論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單獨抵押或一並抵押,拍賣或變賣抵押物的結果均不違背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一體化的原則: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同時抵押給了一個債權人,形成了概括抵押或共同抵押,經拍賣或變賣抵押物,兩個權利歸屬於同一受讓人,自不待言;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別抵押給了兩個債權人,房產與地產一同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由兩個抵押權人分別按房產與地產的交換價值優先受償,二者的抵押權均得實現,而房產與地產同樣歸屬於同一受讓人;如果僅將房產或地產抵押,仍可對房產與地產同時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相對應部分優先受償,另部分歸屬於其權利人,房產與地產的歸屬仍是一體化。顯然,分別抵押並不必然導致土地使用權與其附著的建築物所有權分別歸屬的結果。對不同物權客體交換價值的分別支配,與其在法律上的統一歸屬,是可以和諧並存的。此外,《擔保法》第55條規定,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物。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該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物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這實際上表明法律所強調的是土地及其附著物的同時轉讓,而對不同物權客體的交換價值的支配,則是完全可以根據經濟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區分不同的法律事實而相互分離的。這樣,就使分別設定的房產抵押權和地產抵押權均有實際實現的可能。
物權法之明確規定。盡管審判實務中形成上述思路,但因對該問題的爭議一直未曾偃旗息鼓,最高人民法院終未下決心形成相關批復,以統一裁判尺度。而物權法正是關注到了實踐中的困惑,在《物權法》第182條第1款基本重述了《擔保法》第36條第1款的規定後,於第2款明確規定,抵押人未將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可謂是開宗明義,畫龍點睛,使久受《擔保法》第36條語焉不詳之困擾的法官們豁然開朗。

H. 擔保物權

物權法202條已修正了擔保法解釋12條的內容
剛我查了你所的87題,C不對的。
根據擔保法解釋第12條的規定,擔保物權不適用擔保期間,在主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兩年內,債權人均有權主張擔保物權。但是應予注意的是,這個規定已經為物權法第202條修正,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內行使抵押權,主債權罹於時效的,抵押權同樣罹於時效。物權法雖然沒有對質權的行使期限進行規定,但是規定了出質人的催告權和對質押財產的拍賣、變賣權,將確定質權行使期限的主動權交給了出質人。所以,在物權法頒布實施之前,C對,應選,但是在物權法頒布實施之後,則C錯,不選。

I. 擔保法是否只保留自己的物權擔保,其他條文應廢除

擔保物權:
為確抄保債務清償的目的,在債務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所屬的權利上設定的,以取得擔保作用的定限物權。擔保物權以取得擔保標的物的交換價值為實質內容。擔保物權具有確保債務履行以及促進資本和物資融通的功能。
法律特徵
擔保物權具有價值權性。
擔保物權具有法定性
擔保物權具有從屬性。一般情況下,擔保物權從屬於債權而存在,擔保物權的成立以債權的成立為前提,而且因債權的轉移而轉,因債權的消滅而消滅。應當注意,擔保物權的從屬性並不是絕對的,如最高額抵押並不以債權的存在為其發生或存在的前提條件。
擔保物權具有不可分性:在所擔保的債權未全部清償前,擔保權人可就擔保物的全部行使權力
擔保物權具有物上代位性。

J. 3.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法規定的,擔保物權包括:

B.留置權、抵押權和質權

擔保物權主要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閱讀全文

與擔保法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