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業管理用房屬於什麼性質
物業管理用房屬於管理區域公共配套性質,其產權屬於全體業主所有。物業管理用房是房地產開發建設中按照有關規定建設的,由開發建設單位以建造成本價一並轉讓給購房業主集體,用作物業管理辦公、工作人員值班以及存放工具材料的用房。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配置必要的物業管理用房。
第三十四條 業主委員會應當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訂立書面的物業服務合同。物業服務合同應當對物業管理事項、服務質量、服務費用、雙方的權利義務、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與使用、物業管理用房、合同期限、違約責任等內容進行約定。
第三十七條 物業管理用房的所有權依法屬於業主。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
(1)物業管理服務配套用房使用權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 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物業管理用房和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資料交還給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業主大會選聘了新的物業服務企業的,物業服務企業之間應當做好交接工作。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B. 物業服務用房屬於配套公建嗎 物業服務用房都包括哪些
1、物業用房不是配套公建,就是單純的物業管理用房。物業用房和配套公建都是服務於小區業主的住戶的。但區別在於物業管理用房其建築面積分攤到業主的住房面積之中;而配套公建有獨立產權,可以注冊開辦商業設施,如洗衣店、理發館、健身房等等。
2、物業用房分三部分:一、物業辦公用房,包括物業各個辦公室、接待業主的服務大廳以及物業工作需要的庫房等等;二、物業設備設施用房,如配電室、污水泵房、高壓水泵房、電梯機房等等;三、物業後勤用房,主要是物業員工的宿舍、食堂等等。
C. 物業用房和社區配套用房享有電梯使用權嗎
首先你要清楚,電梯的使用除了專有性質外,還有它的社會共有屬性,除非該電梯是在回你家別答墅里的私家電梯或特定性質的專用電梯。就像大樓的電梯難道送快餐送快遞的不能用?急救病人醫護人員不能用?警察或政府來人檢查不能用?雖然表面上住宅大樓的電梯使用維護費用都由住戶承擔,但還是改變不了它的社會屬性,也就是其他人在合理的情況下是可以享有電梯的使用權的。
D. 物業用房與物業管理服務用房有區別嗎
物業管理用房配置的規定: (1)建築面積十萬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於總建築面積千分之四配置,但最少不低於五十平方米; (2)建築面積超過十萬平方米的,超過部分按照千分之二配置; (3)建設單位提供的物業管理用房應當為地面以上能夠使用的房屋,並具備水、電等基本使用功能; (4)物業管理用房歸全體業主所有。
E. 物業管理用房、公共設施與市政設施的產權如何界定
物業管理用房和公共設備設施的產權歸屬於全體業主所有。
市政設施分幾種:
1、能源供給,如水、電、燃氣等,在用戶端計量表後的部分,產權歸業主;計量表以前(含表本身),產權歸供給方。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等,入戶埠以內的,產權歸業主;入戶埠以前部分歸供應商。
2、市政供暖或地區集中,供暖入戶節門以後的設備設施歸業主,節門以前(含節門)歸供暖方;小區鍋爐供暖的,節門以前部分歸全體產權人共有,節門以後歸使用業主。
3、市政排污管道等,以小區建築紅線為界,紅線內歸全體產權人;紅線外歸市政部門。
(5)物業管理服務配套用房使用權擴展閱讀: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F. 請問物業用房權屬歸誰。
你好,《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物業管理用房的所有權依法屬於業主。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小區內的全體業主對物業管理用房依法享有所有權,業主對小區內物業管理用房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物業服務企業對物業管理用房只是享有使用權,而且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如果要改變用途則必須經過小區業主大會的同意。
望採納!
G. 物業管理用房和物業經營用房,社區管理用房區別!
區別如下:
1、物業管理用房是房地產開發建設中按照有關規定建設的,由開發建設單位以建造成本價一並轉讓給購房業主集體,用作物業管理辦公、工作人員值班以及存放工具材料的用房。物業經營用房經業主大會批准,某些建築物用作經營,產生的收益按照業主大會決議進行分配
2、物業管理用房在建築面積十萬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於總建築面積千分之四配置,但最少不低於五十平方米;物業營業用房在業主委員會議事活動用房按照不低於30平方米配置。
3、按照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物業用房除放置設備設施外,可用於:物業自身辦公,物業值班室,物業員工宿舍,物業自用的庫房、食堂、廚房等不能用於非物業管理用途,禁止用於對外經營。對於物業經營用房,小區所有的店面或用於經營性的房子,都可以稱之為物業經營用房。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的,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物業經營用房必須用於物業服務使用。除物業辦公室和宿舍值班區域以外,其餘的設備設施用房必須按照規劃用途建設和使用。水泵房就只能用於安裝水泵設備,配電室也只能用於放置配電櫃,電梯機房必須用於安裝電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業管理用房
H. 社區配套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有什麼區別
1、用途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其用途主要是為社區住戶提供飲食、娛樂、購物、文化、交流等方便的服務。物業管理用房,其用途就是物業管理、服務,及社區公共設備設施用房,比如物業辦公室、小區配電室、水泵房等。
2、產權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雖然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的,但是其仍然具備獨立的房產資格。社區配套用房也有業主,也有房產證,可以上市交易。物業管理用房沒有獨立產權,屬於公共場所,其產權歸屬小區的全體業主共有,物業公司在提供小區物業服務期間,擁有無償使用物業管理用房的許可權,物業公司一旦撤離小區,應無條件退出所使用房屋。
3、規劃要求不同
社區配套用房,在小區開發規劃時就有,但沒有強制的面積要求,除教育、衛生設施為強制用途以外,規劃中並不對社區配套用房的具體用途做規定。社區配套用房在售出(或租賃)之後,由業主或使用人來具體安排其用途。只要符合政策要求,業主可以用於餐飲、美容美發、文化娛樂等等方面。
物業配套用房必須用於物業服務使用。除物業辦公室和宿舍值班區域以外,其餘的設備設施用房必須按照規劃用途建設和使用。水泵房就只能用於安裝水泵設備,配電室也只能用於放置配電櫃,電梯機房必須用於安裝電梯。
拓展資料:
社區用房又稱社區公共用房,是社區居民休閑娛樂以及尋求公共服務的地方。
社區有維護社區公共用房合法權益的權力,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將其出租、出賣或收繳,如因工作需要確需改變用途的,需由街道辦事處提出意見報請地區民政部門批准。地區民政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公共用房的使用情況負有監管責任,如發現被損害現象,有權責令其停止損害。
(資料來源:網路:社區用房、網路:物業管理用房)
I. 一個小區的物業商業配套用房是否歸小區業主所有
《物業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07]第504號修訂)第三十八條物業管理用房的所有權專依法屬於業主屬。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的用途。
根據各地方物業管理條例規定小區內的物業管理用房面積,一般是小區建設面積的千分之三到四。
小區規劃建設藍圖中是否有此樓的規劃很重要。如果規劃中沒有,建議向當地規劃部門舉報,由城管部門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