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離婚協議中確定的物權效力問題。 甲和乙自動達成離婚協議,向民政部門辦理的離婚登記,離婚協議中約定:兩
1、歸乙。不動產登記確認所有權。
2、判決歸甲。法院確認協議效力,判決歸甲。此時,判決確定權屬歸甲具有公示效力。不需要登記也歸甲所有。
B. 簡述物權法中所有權取得的幾種情形
所有權:
(1)動產:法律行為+交付取得所有權。(輪船汽車飛機這類回也是交付生效,不答登記不能對抗)
(2)不動產:法律行為+登記,登記後才有所有權。
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2)繼承/遺囑:繼承or遺囑開始時就發生所有權變動了。
(3)建造、拆除房屋的: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4)善意取得:上面略說了一下,細看也會考的。
(5)先佔、添附、取得孳息。
C. 懂物權法的進!!離婚的事。
沒給分啊,哥們。
我國物權法規定,房產證上是誰的名字,房子就是誰的。所以,房產證是父母的名字,那麼這個房子就沒媳婦啥事。
D. 看《物權法》的最新司法解釋 離婚時房子該歸誰
1、婚前歸個人,婚後歸共同,
2、婚前財產在婚後增值部分歸共同。
不清楚就舉栗子:
前提條件:
婚前男房子一套市值100W,房產證為男方名字。婚前女無財產,
結婚3年後離婚,離婚時房產估值為300W(婚內增值200W)。
情況1:
婚內3年,房產權證所有人無改變。
則離婚分割如下:
男:房屋產權人,100W+200/2=200W
女:非房屋產權人,200/2=100W
情況2:
婚內3年,房產證上名字變更為追加女方名字,或者只為女方名字。
則房屋產權權屬發生改變,產權由男方變更為共同所有。
則離婚分割如下:
男女各占房產權益的1/2.
E. 離婚後房產怎麼分配
關於這兩套房子,首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嚴格意義上講是平均分配的。基本上是獲得房產價值高的一方補償另一獲得房產價值低的一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婚前或者是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對財產沒有進行約定,應該按照夫妻共有財產進行分割。因此這兩套房產應該按照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在對這兩套房產進行分割的時候,按照公平的原則進行分割。可以一人一套,由擁有價值較大的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如果兩人都想要價值較大的房產,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進行競價,房產歸出價高的一方。另一方可以得到相應的貨幣補償。
F. 物權法可用於離婚案中產權分割嗎
可以,所有的動產與不動產財產都有屬於其的物權,分割財產即確定物權的歸屬問題。
G. 物權法與離婚適用么
如果3月16日簽訂購房合同並支付了全部購房款,或者婚後用一方個人財產支付餘款,那麼屬於婚前財產。如果只是支付了首付款,婚後用共同財產支付餘款,那麼該房產權利分成兩部分,婚前支付首付款部分的房產價值屬於婚前財產,婚後支付的款項取得的房產價值屬於共同財產。
H. 離婚時沒有取得產權的房屋怎麼分割
夫妻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一般來說,夫妻雙方通過法院訴訟離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財產分割上達不成一致的意見,尤其是對房屋的分割有爭議,在房價持續攀升的城市裡,房屋問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此,在離婚時,房屋如何分割就成為離婚時焦點問題。在實踐中,離婚時房屋分割的情況相當復雜。分述如下:
(一)夫妻一方婚前購買的房屋,且付清全部房款,應屬於一方的婚前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
1、婚前取得產權證的。
《婚姻法》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司法解釋(一)同時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既然夫妻一方婚前付清了全部房款,並取得了房產證,那麼該房屋無疑是婚前財產。所以,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
2、婚後取得產權證的
還是屬於一方的婚前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產權證雖然是物權憑證,但並不意味婚後取得產權證的房屋就應當是婚後財產,關鍵看出資情況,既夫妻一方在婚前是否已付清全部房款,既對房屋權利是在婚前取得的。
(二)婚後夫妻一方以個人婚前財產購買的房屋,應屬於一方的婚前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
這涉及夫妻一方用婚前個人積蓄或資金來源於個人婚前財產購買的房屋的歸屬問題,由於這只是原有財產價值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其價值取得始於婚前,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故應當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
(三)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現實生活中主要集中在房改房等帶有福利政策性質的房屋上,這些房屋的取得往往是由一方婚前承租或與職務、級別、工作年限等掛鉤,所花費的費用要遠遠低於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且當初分得房屋的情況又有許多具體情況,使得處理此類房屋爭議相當棘手,而產權證往往由單位直接辦在本單位職工名下,這在我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以前爭議較大,現在有了明確的「說法」。按《婚姻法》的基本原理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這一類的房屋還是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且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四)夫妻雙方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包括貸款)房屋,應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一般均等分割
不論房產證上是一方的名字,還是雙方的名字,均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一般均等分割,分割時應按房屋的市場價(評估價)計算,而不是按購房合同金額計算,取得房屋的一方要支付對方半價。如果涉及貸款,要先將貸款部分減去。比如,一套房子購買價是50萬元,首付15萬元,貸款35萬元,現值60萬元(評估價),未還貸款30萬元。按以下公式分割,60萬元的現值減去30萬元貸款等於30萬元,30萬元為可分割部分,每人可分得15萬元。也就是說,由取得房屋的一方付給另一方15萬元,取得房屋的一方單獨償還剩餘的貸款本金及利息。
I. 離婚後房產《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在網上查物權法。
在新的物權法沒有出來前在婚姻續存期間的房產歸夫妻雙方所有。新的物權法出來以後實際操作是按照持證人所有。房產證上是那個的名字就是那個的。
J. 離婚後房產應該歸誰
根據最新《婚姻法》,對離婚後的房產有如下規定:
一、婚前購買的商品房,此處商品房指已經在婚前付清購房款,該房屋屬於婚前購買房屋的一方所有;
二、使用權性質的房屋由一方在婚前承租的、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不論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夫妻哪方名下的,都是夫妻共同財產。
三、對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處理:
1、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在婚前子女名下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父母將房屋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一人名下的,是單獨贈與給子女,屬於子女的婚前財產,將房屋產權登記在子女及未來媳/婿共同名下的,視為對雙方的贈與。
2、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四、婚前以一方名義購買的按揭商品房,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歸還貸款的,在離婚時已經取得房屋完全產權的:
1、婚前簽訂的商品房買賣買賣合同的那方是合同的當事人,合同的權利義務由該方承擔;
2、婚前由一方名義支付的首期屬於支付方個人財產;
3、該房屋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增值部分屬於夫妻雙方共同共有;
4、由取得該房屋產權的購房一方按照①-③的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五、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的,法院不對房屋的所有權作出判決,只能判決房屋由誰使用,等到取得所有權後另行起訴,解決最終的所有權歸屬問題。
六、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處理為:
1、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
2、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3、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房產分割。
(10)離婚物權取得擴展閱讀:
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
(五)、其他應當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因這種約定如果是口頭的,具有不確定性,極易發生糾紛,所以法律規定,該約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參考資料:離婚財產分割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