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義的土地使用權含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等均屬於專物權。
2、實務中屬應注意,基於物權被侵害產生的確認物權、排除妨礙請求權屬於物權請求權,系基於物權為支配權性質產生的,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詳參《最高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軟干問題的規定》
Ⅱ 房屋使用權是不動產嗎
是不動產。
中央對此已有規定,房產自然的落在原房主身上。交1%的土地出讓金,然後續期相應年限。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您應當提前一年向國土資源局申請繼續使用,經批准後交納一定的土地出讓金,房子還是自己的。
2,《物權法》第149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法律沒有對費用的交納作出規定。
3,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土地使用權期滿前,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經批准准於續期的可以重新簽訂出讓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相應土地登記手續。
4,到目前為止,國家尚未明確規定土地延期地價計算方式。
5,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第六次審議的物權法草案五次審議稿規定: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支付土地使用費 。續期的期限、土地使用費支付的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6,住宅建設用地續期後是否支付土地使用費的問題,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認為,這一問題需慎重對待,目前以不作規定為宜。屆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作慎重研究。因此,建議刪去土地使用費的規定。
而對於非住宅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續期問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將草案五次審議稿有關規定修改為:「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Ⅲ 土地使用權,是不是不動產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有形的不動產,並非「權利」。權利指存單、倉單、提單;理
財產品;股票基金;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
Ⅳ 物權法中不動產是否包括土地所有權
不動產是物,指的是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會使其價值發生較大損耗的物,土地也是不動產.
土地所有權是物權的一種,我國的土地搜有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
Ⅳ 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區分的法律意義是什麼
不動產主要指抄土地及土地上的定著物,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
Ⅵ 土地使用權屬不屬於用益物權他到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麼關系請詳細說說,謝謝!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必須符合益物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
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6)土地使用權是否為不動產物權擴展閱讀: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
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
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
《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Ⅶ 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區分的法律意義
不動產主要指抄土地及襲土地上的定著物,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
Ⅷ 地役權是不是不動產物權
地役權是不動產物權。物權分為定限物權和他物權。定限物權也稱所有權,是完整的物權,權利項下包括佔有、使用、受益、處分的權能。一個物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但可以設立多個他物權。他物權又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又包含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擔保物權包含抵押、質押、留置。
Ⅸ 那種物權,既屬於用益物權,又屬於不動產物權
用益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及屬於用益物權有屬於不動產物權的是前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