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怎樣申請土地初始登記
依法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內件和國有容土地劃撥決定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
新開工的大中型建設項目使用劃撥國有土地的,還應當提供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報告。
Ⅱ 關於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說法,錯誤的有( )。
【答案】A、C
【答案解析】考察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取得劃撥建設版用地使用權時,土地權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費等費用;建設項目竣工後,有土地管理部門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時需要辦理審批手續。答案為ACE。
Ⅲ 什麼是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處置方式
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處置方式 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土地管理部門對內企業原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容權重新辦理供地的處置方式。企業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處置方式有5種:補辦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授權經營和保留劃撥。
國家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指國家以一定年限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作為出資投入改組後的新設企業,該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由新設企業持有,可依照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規定進行轉讓、出租、抵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形成的國家股股權,按照國有資產投資主體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委託有資格的國有股權持股單位統一持有。
Ⅳ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的程序是怎樣的
一、申請
由建設用地單位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初步設計、年度基本建設計劃等有關文件向擬劃撥土地所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
二、審核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核,劃定用地范圍,組織商定用地補償、安置或者拆遷安置方案。
三、批准
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規定的許可權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經批准後,由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給建設用地批准書。
四、劃撥土地
由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有關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的文件所確定的用地面積和范圍,到實地劃撥建設用地。
五、登記
建設項目竣工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查實際用地,經認可後,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證。
Ⅳ 什麼是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補辦出讓
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補辦出讓 原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因發生轉讓、出租、抵押或改變原批準的土地用途等原因,不能再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而按規定重新辦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行為。
Ⅵ 為什麼要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
劃撥:行政行為對建設用地的使用權進行的資源配置。
1、但是,市場經濟下,行政行為只能宏觀調控,不能代替經濟規律;
2、建設用地涉及到國土資源,目前我國人多地少,耕地更少,為國計民生,要嚴格限制,可持續發展;
3、為了更好的發揮行政作用,國家保障行政機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各項公共事業順利進行。給予法律、物資幫助。
所以,嚴格限制劃撥,即保障國家機制順利實施,又體現國計民生,百姓之大計。
洛陽西工區上陽法律服務所
Ⅶ 在什麼情況下,國企改制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
國有企業來改制有下面自4種情況,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①繼續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發生改變的,但改造或改組為公司制企業的除外。②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合並、兼並或合並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③在國有企業兼並、合並中,被兼並的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合並中的一方屬於瀕臨破產的企業。④國有企業改造或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的。
在上述第②、③、④種情形中,雖然企業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國有建設使用權,保留劃撥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能超過5年。
Ⅷ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劃撥與出讓的異同是什麼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異同
相同點:都是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法定方式; 不管是劃撥還是出讓方式取得土地,只要項目依法取得合法證件就能取得房產證。在特殊情況下,國家都有權利收回其建設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都可以出租、抵押其享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都可以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資或作價入股對企業投資。
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權者繳納安置補償等費用後,將相應的地產無償交付給使用者使用或在無須繳納補償安置費的情況下,將相應地產無償交付給使用者使用的行政行為。
性質: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是創設民事情況的行為。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建設用地使用者,由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出讓金的行為。
它是一種創設物權的行為。
主體不同:
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主體:下列土地的使用者可以依法取得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 1、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2、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3、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符合條件的用地。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主體為一般主體,境內外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都可以依法取得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但外商投資成片開發,其取得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前提條件是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取得方式不同:
用地者申請取得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需徵用集體土地或佔用其他用地者正在使用的建設用地的,申請用地者應向集體土地所有者或原建設用地使用者支付土地補償安置費或拆遷補償安置費。申請用地者取得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土地為國有荒山、荒地的,經依法批准後,可無償取得。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一)招標出讓(二)拍賣出讓;(三)掛牌出讓。
法律限制不同:
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
(1)權利人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的用途(經過申請獲得政府許可是允許的),否則政府有權收回(2)權利人有義務服從政府無償收回的決定,但是對於存在該宗地產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附屬設施,政府應給予相應適當的補償。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
1不具備轉讓條件的;2司法機關或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以其他方式限制的;3依法收回的;4共有中未經共有人書面同意的;5權屬不明確的、有爭議的;6未依法登記或依法登記但未領取權屬證書的;7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轉讓條件不同:
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條件:
(1)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時,對符合出讓條件的,應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並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由轉受讓方繳納出讓金;
(2)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時,對不具備出讓條件的土地,可以不辦理出讓手續,但轉讓方應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給國家。
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條件:
(1) 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2) 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
Ⅸ 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出讓金怎麼繳納以評估的劃撥價還是出讓價來計算
國土資發[2004]9號《關於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以劃撥、租賃、入股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必須連同地上建築物一同抵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以劃撥、出租、入股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按不同的用途、性質實行差額抵押,由抵押人委託具有土地估價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經土地管理部門確認,發放確認文件並批准抵押,核定出讓金數額後,由抵押人和抵押權人簽定抵押合同。說白了,他劃撥土地協議出讓的費用很高,但又想貸款,貸幾年就繳納幾年的抵押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