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連山易網站,連山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干什麼的
連山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為宏揚國學精藝連山易文化成立的組織機構,連三易、連山易的知識產權部分均已在國內外權威部門申請保護,未經本公司許可不可使用。 近年來本門派亦覺中華連山易是華夏源頭文化的發端,把易學界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定律、定理問題明確的寫了出來,並用實踐性的理論佐證。 當然從改革開放以來,易壇間一直認為《連山易》已經失傳,甚至有訛誤之意會而論之,今天為了正本清源,《連山易》宗師韓藝先生已於2010年春把《連山易》真本整理出版,給廣大易學愛好者在一些易理方面的源頭定理問題清楚的論述出來。 在《連山易》的理論指導下,連山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本著,認真嚴謹、求真務實的學術態度,為國內外眾多學易者把一種「全新」的、古樸的原生態理論體系加以延伸和服務,2010年我們還將出版《連山風水》《連山命理推宗》《連山講義》等系列著述。
⑵ 什麼是理學
理學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陸九淵、王守仁以心為本原,認為「心即理也」。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系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來源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系,而心是「主宰」。陸九淵認為,心即是性,即是理。王守仁提出心之本體即是性,即是至善。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陸九淵強調「反觀」;王守仁則提出「致良知」說,認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從而完成由內向外的認識路線 。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陰陽學等等。盡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三大派別 ,即張載為代表的氣一元論哲學;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理一元論哲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一元論哲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⑶ 辯論會基本行形式及技巧,知識產權的
1避免無益的爭辯2弱化我方命題,強化對方命題。3盡量選擇邏輯性強、不易受攻擊的立場。4立意要新奇,要能夠"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5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二移花接木 三順水推舟 四正本清源 五釜底抽薪
⑷ 思科訴華為:中國人如何走出知識產權冬天
我說「情理之中」,並非預見到了這場官司。而是預言「知識產權與知識共享之爭,將是引發未來100年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沖突的總的導火索,是矛盾的靶心中央。」這是中國加入WTO後,第一次在靶心問題上的交火。我感到「意料之外」的,是一上來就是產業的「野戰軍主力」在「擦槍走火」。由此,可以說「驚天地」。 不過,我統計發現,「在以爭奪『土地』為主題的第一波世界范圍沖突的高潮中,成吉思汗曾殺傷2億多人,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以爭奪「資本」為主題的第二波世界范圍沖突的高潮中,通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確切說應是「工業世界大戰」),世界人口被殺傷1億3。」照此推論下去,以爭奪「知識」為主題,不知死傷人數會在6000萬人之上還是之下?按這個標准,這場官司不過小事一樁,「泣鬼神」是無從談起了。 說正經的。思科訴華為知識產權案,從很多意義上說,都具有「第一案」的特徵。對於進攻方來說,我相信有許多「狼」在門外等著,只等思科開個「好」頭,准備隨後一擁而上;對於防守方來說,與其說是考驗華為,不如說是考驗我們長城背後的戰略縱深,考驗我們對整個知識浪潮的應戰程度。 案子本身的是非,要根據法律來做出判斷。但把這個知識產權案子,放在更大的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看,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集中到一點,我在思考,為什麼我們要被逼到知識產權這個轉不開身的小角落裡,跟別人打架?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本是一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而知識產權,不過是這個廣闊天地中的一畝三分地。我正面的意思是想說: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對於知識產權的替代政策。(具體主張,詳見另外一篇文章《奇平視點:對知識產權的替代政策》網上完全版)。這一案不管打成什麼樣,我認為這才是結論。 說實在的,打這類官司,我怕的不是思科。思科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是巨無霸,可放在我上邊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一看,還不跟小螞蟻一樣!我怕的是我們自己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沒有清醒認識,錯過正確的應對機會。 思科表面上氣吞萬里如虎,看那眼神斜斜地瞅的地方,再聽聲音,我怎麼聽怎麼象那首兒歌「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投資者大會上,思科首席執行長錢伯斯並不認為該問題有多嚴重,稱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將充分保護西方企業的知識產權。Chandler稱中國政府官員非常重視思科的顧慮,因此預計該訴訟不會影響到思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各位看官,你看,思科他期待什麼,害怕什麼,自己都說出來了。 我真正擔心的是,我們自己把發展知識經濟的賭注,都押在了知識產權上面。這樣我們就沒有了別的選擇餘地,這樣我們就只能聽別人怎麼說怎麼是。 我更擔心的是,國際社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於知識產權對發展中國家的利弊,早有公論;而我國學者卻持談判桌對方觀點。真如此,則未戰,勝負定矣。不必戰矣。 我還擔心的是,一個月前某省農業廳網路工程項目那樣的招標。據參與的企業反映,技術招標明文規定的技術規格完全是依照思科公司的產品系列描述的。如果中國的技術標准都成了人家的專利,再談產品還有什麼用。如果人家再聲稱擁有網路介面、網路服務標准(如BEPL4WS規格),甚至「超鏈接」和網頁瀏覽基本方法的專利,你還能往哪裡退? 說到底,信息戰爭,是標准之爭,是技術標准之爭,政策標准之爭,真理標准之爭。至於官司,不過是「下兵攻城」而已。 那麼,我們不怕什麼呢? 民不懼死,耐何以死懼之。 華為不怕貼身肉搏,錢伯斯也懼它三分,稱華為是恩科最大的對手。華為人說「我們完全有能力逐鹿國際領域的高端市場,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競爭者」。如果真到市場上公平競爭,我對中國人有信心。 至於辦法,也不怕沒有。只要想一想我們的實力在哪,就會知道辦法在哪。 不信,我舉個例子。 澳大利亞相關國情特點與中國類似,高技術產品市場巨大而復雜,跨國公司對打入市場有強烈興趣。而本國公司希望得到跨國公司知識轉移,以打入國際市場。難題是如何讓跨國公司轉移R&D成果。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巧設一計,提出「信息技術和電子通信領域的夥伴開發計劃」(partnerships for development program)和「固定合約安排計劃」(fixed term arrangements program)。中心聯邦利用市場准入的控制權,鼓勵大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增加R&D和出口活動。這個計謀果然取得了奇效。最初參加夥伴開發計劃的22家合作者,R&D投入竟一舉提高6倍多,年均增長35%;出口增加8倍。參加者越來多,達到60家以上。 反觀「思科訴華為知識產權案」,如果我們沒有一套組合拳,光把挨揍的一面湊過去,讓人家左一拳右一拳地打,不發揮自己市場優勢,中國不成了大傻瓜一個了嗎?這種市場換技術的政策戰術,前有第三代移動通訊標准上的成功運用,後有計委對付微軟的合理選擇,不說「戰無不勝」,至少還沒見特別失敗過。 論起此案的形勢來,我認為綜合的形勢是半斤八兩,但局部和眼下的形勢顯得對我不利;如果我們局限在知識產權上,就事論事,可能會陷入沒完沒了的細節糾纏中。我們一方面要據理力爭,一方面要站在戰略和全局上思考和出手,沒有什麼事件不能通過談判解決。 這件事本身即使能過去,但我想,其中顯現苗頭的那些隱患,比這件事本身還大,而且會長期潛伏下去,等待真正的爆發。中國人如果不想以華為的冬天為起點,走向整個知識經濟的沖突,需要對知識及其經濟,進行正本清源的重新思考。需要練好與知識產權配套的組合拳,再走出知識產權的冬天。編輯:付昱
⑸ 法人財產權包括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嗎
1、法人財產權,與企業財產所有權是一個概念。
2、法人是法律擬制的人,是獨立的法律主體,具有獨立的財產權。法人財產權即法人對其財產擁有的所有權。企業財產所有權,即為法人財產權的一種表述方式。
《公司法》
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⑹ 方傑的打假進行時
《上證人物》:采訪之前做功課,發現你曾經勇斗——或者說是智斗過劫匪?
方傑:呵呵,是有這么回事。
《上證人物》:對手是持利刃的歹徒,能如此鎮定,但現在對這家仿冒杭州奧普的商家,你似乎一直找不到最有效的方式啊。
方傑:這正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打假打了8年,對方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打越大?為什麼各級領導批示了,傍牌者還是有恃無恐?
《上證人物》:這就是一個社會現象啊,很多知名品牌都經歷過,最後實在打累了,也沒辦法杜絕。你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到底?
方傑:自主科技創新的民營企業創一個名牌不容易,傍名牌者無異於罪惡的偷竊者,不僅坑害了消費者,擾亂了市場,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所以公司這么多年來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還是要堅決打擊傍名牌行為。
對於一個鬥士來說,他可以容忍暫時輸給真的強者,但他絕對無法容忍旁門左道暗器傷人之徒,所以,當方傑發現有人冒名頂替,他的心情就跟李逵發現李鬼一樣,發了狠誓要斗下去。
最開始,方傑將奧普的消費對象定位為城市人群,高中文化以上,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人群,主要在國美、蘇寧、百安居等大型的家電賣場銷售。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方傑做了一個考察,「我發現出了很多深圳奧普,香港奧普,最近的,是浙江嘉興的企業搶注奧普的商標,還反過來要求我們不能使用奧普和AUPU的內容,就像我們常看到的聯想和諾基亞合資製造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披著合法外衣的敲詐,在道理上是不容的。」說到這,方傑打了個比方:「就好比一個人取了個和別人一樣的名字,就說別人的老婆是他的一樣,這個在道義上不容的。所以剛開始我覺得很驚恐,怎麼會有這樣的仿冒;第二是寒心,第三個是憤怒;再接下來是反思,因為自己受過完整的中式教育也受過西方教育,有一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很好的國外朋友,他們私下就會問我一些問題,為什麼電視台要舉辦那麼多模仿秀,這些音樂天才為什麼一定要去模仿人家,所以我就在想我們處於這樣的環境已經司空見慣了。」
方傑對於這個「仿」字已經是敏感到極點,他憤憤地說,很多人沒有信仰,不相信因果報應,理所當然地去做無商不奸的事,就像一些人去香港胡亂注冊一個公司就合法化了,還有一些惡意去搶注,這種做法貌似合法,但是我們奧普一定會通過法律的手段追究到底,因為我們相信,中國的法律是以誠信為基礎的。
就像打官司的秋菊,討個說法雖然是正理,但付出的代價卻很可觀,即使只算物質代價。據方傑透露,這8年來,杭州奧普為了打擊傍名牌,已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光公司法務部就有4名律師,僅今年開年到現在,已經用了近500萬,而直接的市場損失則更大。
很多世界名牌在中國屢遭仿冒卻無能為力後,開始自嘲:就當他們在幫我們這個品牌做推廣吧。但方傑不會妥協,大概是因為他的視角更加宏觀:「市場經濟的良好秩序和新的商業文明,都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對於知識產權的維護,對於知名商標的保護,都應該成為企業家、政府職能部門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否則,一個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企業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創建品牌,中國的企業也永遠無法走向世界。」
這正是鬥士和武夫的差別,鬥士的心目中,個人的利益和榮譽自然重要,但他往往還有比自己更大的理想;正如方傑所為,不單是為他自己,或者為奧普,也為了整個市場的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