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

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

發布時間:2021-08-14 12:24:02

㈠ 中美不正當競爭協議

1992年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有規定。

㈡ 馬來西亞知識產權制度和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區別

二者主要的區別就是他們各自所適用的法律不同,發展歷史也不同,但是其主旨都是為了維護公民的權利——知識產權。
在馬來西亞,有關專利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包括《專利法》(1983) 和《專利規則》(1986)。根據《專利法》和《專利規則》,申請人可以直接在馬來西亞境內申請專利,一經注冊,專利在馬來西亞全國有效。與其他國家立法相似,馬來西亞也立法規定,具有新穎性、創新性和工業適用性的發明才可申請專利。
根據 TRIPS 協議,在強制許可范圍內,《專利法》允許進口已經在其他國家市場投放的專利產品(同類進口)。出於公共秩序或者道德的原因,馬來西亞政府禁止某些專利的商業開發。《專利法》經過修正後,加入了有關《專利合作協議》的條款,並且允許在強制許可范疇內進口專利產品。
根據 TRIPS 協議,《專利法》規定專利的保護期限為 20 年,從申請之日起開始計算。實用新型的保護期限為 10 年,也是從申請之日起開始計算;根據使用情況,可以連續辦理兩次延期,每次延期 5 年。專利所有人享有專利發明開發權,轉讓權或者傳播權,以及許可協議締約權。
在中國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發展歷史悠久:

知識產權制度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各類知識產權中的專利、商標和版權的立法時間最早。其歷史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13世紀至14世紀)
這一階段出現了由封建王室賜予工匠或商人的類似於專利的壟斷特權,它為後來知識產權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2.初創和普遍建立階段(15世紀至19世紀末)
在這個階段,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版權法和商標法相繼誕生,如威尼斯共和國的《專利法》(1474年)、英國的《壟斷法》(1623年)、英國的《版權法》(1710年)、法國的《商標法》(1857年)等。19世紀末絕大多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制度(主要指專利制度、商標制度、版權制度) 。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
知識產權制度在這一階段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縱向發展: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在原有基礎上通過不斷修訂變得更加完善、科學, 尤其是隨著國際知識產權制度(如1883年的《巴黎公約》和1886年的《伯爾尼公約》)的建立,各國知識產權制度呈現從「各自為政」、「 各行其是」到逐步國際化、現代化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各國又簽訂了數量更多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其數量達數十個之多),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對象逐步增多,知識產權的種類也有所增加。至1970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成立時,各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橫向發展:即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資本主義國家外的更多國家得到實行。20世紀後期,社會主義國家開始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廣大已經取得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民族經濟也都實行了專利等知識產權制度。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也開始制定知識產權立法,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制度國家的行列。當然,在許多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及發展中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前蘇聯和大多數東歐國家實行發明人證書制度和專利制度混合的發明保護制度(即所謂的「雙軌制」),規定取得發明人證書後,發明權歸國家所有,發明人只取得一定獎勵,不能拒絕國家批準的其他人使用該發明。又如部分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實行「 輸入專利」(Patent of Impor tation)和「確認專利」(Patent of Confirmation)等制度,由於這類專利是在外國(原宗主國)有效專利的基礎上授予的,本國專利局一經登記即可確認並獲得。這種專利制度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實際上並沒有建立本國完全獨立的專利制度。
4.知識產權制度與貿易掛鉤的階段(20世紀末至今)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際貿易中商品知識、技術含量增加,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了取得和保持市場優勢地位,開始重視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一些國家不僅注意提高本國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水平,同時還設法利用國內立法以及簽訂或修改國際公約和條約來迫使其他國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這一階段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極力推動訂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5年起為世界貿易組織所替代)體系內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TRIPS的誕生,不但進一步擴大了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范圍,而且還提出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必須達到的最低保護要求,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使得原來差異較大的各國知識產權制度統一到了同一個最低保護標准上,它對今後世界知識產權制度乃至各國經濟貿易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㈢ 中美將就知識產權達成協議,這會對各自的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會進一步促進兩國的經濟的發展。中國和美國所達成的知識產權的協議還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兩個國家來說,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科技實力非常的雄厚而中國作為發展的最快的國家,可以實力的發展也是非常的迅速。


對於美國和中國來說兩個國家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國家不僅僅在軍事實力還是在科技實力上。兩個國家都是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如果兩個國家的友好交流合作會促進兩個國家的發展。

㈣ 美國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背後有幾個意思

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大事記 美方: 中方: 1989年,中國被美國列入「觀察國家」名單 1990年,中國被美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1991年4月26日,美國對中國發起「特殊301調查」 1991年12月3日,美國公布價值15億美元的報復清單 1991年12月3日,中國公布對美實施價值12億美元的反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2年1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 1994年6月30日,美國再次把中國列入「重點國家」名單,重新對中國發起「特殊301調查」 1994年12月31日,美國公布價值28億美元的預備性報復清單 1994年12月31日,中國公布對美貿易預備性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5年2月26日, 中美兩國達成了《中美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協議》 1996年4月30日,美國第三次宣布對中國進行特殊301調查 1996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價值3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 1996年5月15日,中國外經貿部發表抗議聲明,並宣布對美實施反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6年6月17日,中美兩國達成協議 雙方和解:1999年3月12日,《中美知識產權協議》正式簽署 2005年4月29日,美國公布2005年度「特殊301」報告,中國再次被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㈤ 美國對中國已發起的前幾次"301調查"結果如何

1、1991年4月,美國政府以中國專利法缺陷,美國作品著作權、商標秘密和商標權保護的缺乏對中國發起了第一次「301調查」,在經歷9個月的商討後,中美雙方達成妥協,中美簽訂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中國對改進知識產權法律作出承諾。

2、1991年10月,美國再對中國發起了市場准入的「301調查」,為期12個月。中美進行了9輪談判後,1992年10月簽署《中美市場准入諒解備忘錄》。

3、1994年6月,美國對中國發起了第三次「301調查」,要求中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對美國知識產權產品開放,歷時8個月。1995年2月,中美達成了第二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4、1996年4月,美國以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為由,對中方發起第四次「301調查」。2月後,1996年6月,中美達成第三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5、2010年10月,美國再次對中國進行第五次「301調查」,2010年12月,中美雙方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得以解決。

6、2017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署發布公告,以「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存在侵犯行為」為由正式對中國發起第六次301調查,根據法律程序,在正式發起調查後,美國將首先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調查程序可能長達一年。

㈥ 知識產權的侵犯各案

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大事記
美方: 中方:
1989年,中國被美國列入「觀察國家」名單
1990年,中國被美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1991年4月26日,美國對中國發起「特殊301調查」
1991年12月3日,美國公布價值15億美元的報復清單 1991年12月3日,中國公布對美實施價值12億美元的反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2年1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
1994年6月30日,美國再次把中國列入「重點國家」名單,重新對中國發起「特殊301調查」
1994年12月31日,美國公布價值28億美元的預備性報復清單 1994年12月31日,中國公布對美貿易預備性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5年2月26日, 中美兩國達成了《中美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協議》
1996年4月30日,美國第三次宣布對中國進行特殊301調查
1996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價值3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 1996年5月15日,中國外經貿部發表抗議聲明,並宣布對美實施反報復清單
雙方和解:1996年6月17日,中美兩國達成協議
雙方和解:1999年3月12日,《中美知識產權協議》正式簽署
2005年4月29日,美國公布2005年度「特殊301」報告,中國再次被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㈦ 中美雙方關於知識產權的官司。勝訴敗訴的均可。

中國企業突破專利壁壘 打贏中美知識產權第一案

中國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陳伍勝內不久前容拿到了美國法院下達的中美知識產權官司勝訴的判決書,雖然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中美知識產權領域拿到勝訴判決書,陳伍勝卻顯得出奇的平靜。
7月11日,也就是陳伍勝拿到勝訴判決書的第二天,他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邀請,出席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的知識產權專題學習會,並作了報告。他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員們詳細介紹了通領科技集團知識產權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相關涉外知識產權訴訟過程。而此次知識產權專題學習會也是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邀企業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做知識產權方面的講解。
打贏中美知識產權第一案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抗爭,就意味著行業的技術制高點和知識產權永遠受制於人,我們只能給人家做低端產業。"陳伍勝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談到三年前開始的那場中美知識產權紛爭,陳伍勝彷彿又回到了那段痛苦的日子。
2004年,由通領科技集團生產的GFCI

㈧ 中美知識產權分歧有哪些

經濟水平和利益的差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與美國有了貿易順差,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不原接受的事實,美國認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應歸功於對外國技術的採用,是侵犯知識產權的結果,所以美國必然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確保他的利益不受侵害.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可是與發達國家比還很貧困.總體技術還很落後,技術還是需要進口.要購買他人的技術必需花大量的外匯.中國當然不願意花那麼多的錢.這種經濟利益的不一致,必然會產生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同.

㈨ 誰有中美知識產權談判達成的協議文本。。。。。

我有~~~你要花錢來買

㈩ 在1992年前美國版權受中國法律保護嘛

受的,我國與美國簽有條約,要相互承擔義務.

閱讀全文

與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