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排他效力一物一權原則

物權排他效力一物一權原則

發布時間:2021-08-14 10:51:00

A. 何謂物權法定一物一權原則具體有哪些內容

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專設立兩個以上屬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
一般來說包括四種含義:
a)一物上惟有一所有權之成立。
b)一物一權主義系指一物上僅能成立一所有權,一所有權之客體,以一物為限而言。
c)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以及不相容的他物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之上。
d)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設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

B. 物權的共有與物權的一物一權原則是否有矛盾

是不矛盾的。
物權的共有是指對該物權的物權人有多少 ,這些人一起對物權享有的權利
而一物一權是指該物只有一個所有權 ,而非兩個或者更多 ,這個是對物的權利的描述。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輛汽車, 該汽車的所有全只有一個,而享有該物權的人可能有兩個三個 甚至更多。

C. 物權的排他性、獨占性、追及力,分別怎麼體現出來的急!在線等!

一、物權的排他效力
物權的排他效力是一物之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和一物內之上不得設立兩容個以上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主要表現一物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同一物上不得設立兩個以上用益物權、同一物上設立兩個以上擔保物權時依先後順序確定效力。
二、物權的優先效力
物權優先原則,即指同一物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內容或性質的物權存在,或者該物權的標的物也為債權給付的標的物時,成立在先的物權有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權的效力,物權則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物權優先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同一物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內容或性質的物權存在時,成立在先的物權有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權的效力。
第二、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也有債權時,無論物權成立於債權之前或之後,它均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三、物權的追及效力
追及效力是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行使物權的法律效力。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也要保護善意第三人。
四、物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是物權人對物的支配因受到他人妨礙而出現缺陷時,為回復其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而產生的請求權。包括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礙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

D. 物權的排他效力的概念和表現

所謂物權,是指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受其利益的權利,其特徵包括直接支配性、排他性和優先性。

物權的優先效力分為兩種:一是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二是物權和債權的優先效力
物權之間的優先效力判斷以成立在先,權利在先為原則,以定限物權優於所有權,法定物權優於約定物權為例外.

表現:買賣不破租賃。

一、承租人對租賃物的權利具有直接支配性 承租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無須他人的意思或行為介入,對租賃物即可行使管領處分的行為,實現其權利。具體表現為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權利,對租賃物的改良權和轉租權。我國合同法第217條、225條規定了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使用收益,第223條、224條作了有關改良和轉租的規定。承租人享有的用益權、改良權和轉租權,能夠體現承租人對租賃物權利的物權特徵。 二、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佔有具有排他性 承租人依租賃合同的約定佔有租賃物,是承租人支配租賃物的前提和基礎。佔有是對租賃物事實上的管領,佔有租賃物也為承租人支配租賃物提供了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可能。佔有一旦存在,就應受到保護。所以出租人已經將租賃物依約轉移給承租人佔有後,就不得在租賃物上設立以佔有為權能的其他權利,這也表明該權利具有排他性。 三、承租人對租賃物的權利具有優先性。

E. 幫忙舉例說物權的一物一權原則

物權法原則的重新審視
劉凱湘: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物一權原則首先需要討論的問題是:一物一權究竟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還是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物權?這個問題似乎已有定論,即指前者而非指後者。例如,有的學者非常明確地指出:「一物上惟有一所有權之成立,此為一物一權主義。」;或曰:「一物一權主義系指一物上僅能成立一所有權,一所有權之客體,以一物為限而言。」但其實不然,有的學者認為一物一權「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以及不相容的他物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之上。」,或者說,「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設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由此可以看出,一物一權原則中的「權」到底為何種權利亦即僅指所有權還是指所有物權尚存較大的爭議。

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所有權,這是既符合財產的私有屬性又符合法律的邏輯安排的。因為所有權最主要的制度功能就是確立社會財富的歸屬關系,定紛止爭。若允一物之上存在兩個相互獨立的所有權,這比沒有確定一物的所有權還易引發人們之間的紛爭和矛盾,不利於物的利用。這就是早在羅馬法時期就已經存在的「所有權遍及全部,不得屬於二人」規則。至於共有,則是二人以上對一物共同地或者按份地享有所有權,而不是分別獨立地對一物享有所有權,並不與一物一權原則相悖。但是一物之上存在兩個甚或兩個以上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情形則是在不違背財產的私有屬性的前提下,允許所有權人在自己所有的物之上設定或以使用為目的的用益物權或以擔保為目的的擔保物權,正是所有權人行使所有權的方式和實現所有權價值的途徑。一物之上存在數個他物權是普遍的情形,所以一物一權的「權」並不包含他物權,而應當僅指所有權。

那麼,何以學者們都認為一物一權原則同時也包含一物之上不得存在兩個以上性質上互相排斥或者說內容上互不相容的他物權之義?進一步推敲,何謂「性質上相互排斥或者內容上互不相容」?舉例來說,甲將自己的房屋設定抵押於債權人乙,乙取得抵押權,甲旋又將該房屋設定抵押於丙,丙亦取得抵押權,兩個抵押權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它們的性質相互排斥嗎?它們在內容上互不相容嗎?互相排斥和互不相容的確切含義是什麼?以什麼為性質上相互排斥或內容上互不相容的判斷標准?難道乙的抵押權和丙的抵押權是互相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嗎?假若該房屋的價值小於其所擔保的債務總額,兩個抵押權就是相互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嗎?其實若發生此種情形,法律的處理規則很簡單也很清晰:已登記的抵押權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先登記的抵押權先於後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同時登記的按債權比例同時實現。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此二抵押權是不能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的,即使是按照不動產物權的登記生效主義的立法例,若未經登記則抵押權不生效,那也是物權法定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要解決的問題,與一物一權並無關系。

有學者舉下列之例欲說明同一物之上不能存在兩個以上互相矛盾或排斥的他物權:某開發商將一棟房屋的不同單元分別售給各買受人,買受人以其所購買的商品房作抵押向銀行借款,同時開發商又以整個房屋向另一銀行作抵押借款,這兩項抵押權就會形成矛盾和沖突。其實,所謂矛盾和沖突是指權利實現後果上的矛盾和沖突,而非指權利性質和效力上的矛盾和沖突。兩項抵押權都是合法有效的,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設若全部的單元套間都辦理了抵押,則仍依前述已登記的抵押權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先登記的先於後登記的實現、同時登記的同時按債權比例實現的規則處理;設若只有一部分單元套間辦理了抵押,則未辦理抵押的部分由後一銀行行使抵押權,已辦理抵押的部分按上述沖突規則處理,問題都可得到解決。

又例:甲將自己所有的土地設定土地使用權(地上權)於乙,乙取得他物權,則非經地上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在土地之上設定抵押權,若土地所有權人未經地上權人同意設定了抵押權,抵押權應屬無效,但此時導致抵押權無效的原因並非一物一權,而是對已設定權利負擔的物權在為處分行為或為再負擔行為時的一種限制,目的在於保護他物權人的利益。所以,若他物權人同意所有權人在同一物上再設定抵押,並辦理了抵押登記,則此時的抵押權仍為有效,一物一權原則不能適用。不僅如此,若是他物權人自己在土地上設定抵押,則毫無問題,此時,一物之上也是合法地存在數個物權:所有權人的所有權,地上權人的地上權,抵押權人的抵押權,這些權利「和平共處」於一物之上,有何沖突與矛盾呢?!至於實現程序時的順位屬於權利行使的後果問題,而與權利的效力即有效或無效是無涉的。

再例,我國《合同法》第286條規定了工程承包人(即施工人)對建築工程的優先權(或如有的學者稱之為法定抵押權),設若發包方此前已將該建築工程設定抵押權於甲,此時也不存在施工人的優先權(法定抵押權)與甲的約定抵押權這兩個他物權相互沖突或矛盾的問題,更不存在因一物一權原則的適用而導致甲的抵押權無效的問題,而僅僅是一個權利實現的順位效果問題。

其實,在他物權的場合,根本不存在適用一物一權的可能性,無論是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中,地上權人可以在土地上再設定地上權,在同一物之上形成兩個性質相同的他物權,例如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包,在轉包的場合,原承包人並不喪失承包經營權(承包經營權的性質即屬於用益物權,地上權),而轉承包人也取得了承包經營權;地上權人也可以在土地上再設定抵押權。又如,在房屋出典的場合,承典人可以將承典的房屋轉典,其自身仍為典權人,而轉承典人也取得典權,一物之上同時存在數個用益物權。一物之上同時存在數個擔保物權的例子上面已經說明。我們無法找出一個實例來說明一物之上設定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他物權,而這幾個他物權卻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因而不能同時成立並受到法律保護,所謂的「一物之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互相排斥、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他物權」的命題在邏輯上是無法解釋的,在實證分析上是無法找到注釋的。

即便能夠證明實踐中有個別情形在一物之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他物權,也只說明一物可以存在數個他物權為常態,一物只能存在一個他物權為異態、為例外。而將異態或例外作為原則顯然是十分不妥的。何況,事實上連這種例外情形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一物一權原則是物權法中一項僅適用於所有權的原則,一物一權中的「權」僅指所有權而言,不包括任何他物權。有學者正確地指出了這一點,盡管未對其理由進行充分的說明。一物一權的准確說法應當是「一物一所有權」,但為稱呼上的簡潔及尊重約定俗成起見,仍舊稱為一物一權無妨。

F. 物權效力的排他效力


物權的排他效力指物權人對其公示的物權享有對抗一切第三人的絕對性權利,因此又稱排他權效力。前面講過物權與債權的性質不同,物權具有排他性,而債權不具有排他性,物權的排他性是物權與債權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之一。物權的排他效力的基本含義是在同一物之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性質相互矛盾的物權。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基本含義:(1)同一物之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所有權,無論該物被何人佔有,物之所有權只有一個。如有數個主體主張各自享有獨立所有權,則需通過一定法律程序確認所有權人。物之所有權只有一個,但同一所有權可為多個主體共有。在共有狀態下,亦只有一個所有權。(2)同一物之上不能設定兩種互相沖突的他物權。某些他物權彼此相容,可同時存在,如同一物之上可設定數個抵押權,也可設一抵押權,再設質權。某些則不相容,如同一物之上不能設定兩種皆以直接佔有為內容的他物權,又如不可在同一塊土地之上設定兩個土地承包經營權,亦不可在同一器物之上設定兩個質權。因此類物權,皆以佔有為內容,必產生排他性佔有。(3)物權人有權排出其他一切人對其物權的干涉妨礙。物權是對世權、絕對權,權利人之外的一切人都是義務主體,負有尊重他人物權,不幹涉不妨礙物權人自主行使物權的義務。物權人有權禁止和排除他人的任何方式的不當干預和妨礙並可請求法律的救助。

G.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有哪些

一、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這一原則要求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效力,以及創設的方式,都由法律直接規定,不能由當事人任意創設。

2、公示、公信原則。

公示就是物權的設立、轉移必須公開、透明。公示原則就是要求將物權設立、轉移的事實通過一定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使其他人知道物權變動的狀況,以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公示的方法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就是到特定的國家機關進行登記。

3、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是一個立法理念的進步,也是對憲法規定的公民財產權利的民法化和有力確認。「私人」與國家、集體、其他權利人並列相提。

4、維護公共利益與物權之恰當平衡

權利之行使皆有界限,不得越界,否則必然侵入他人的權利領域,釀致侵權責任。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概莫能外。在這里,「他人」包括單個的人和作為社會整體之人的群體,謂之公眾。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和其他個人利益之間需要作出恰當的平衡。所以,我國物權法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5、一物一權原則。

一物就是指的一個完整的、獨立物而不是指它的某一部分,一權就是在這個物上只能設一個所有權,也就是一物不能有二主。

6、特別法優先原則

為了融洽和調和物權法和其他與對物權相關的法律對同一事項的規定,我國物權法遵循「特別法優先」的原理,規定說,「相關法律對物權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我國物權法並非調整物權關系的唯一法律依據。

二、物權法民法總則哪個優先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等。

這不是誰權威的問題,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則,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物權法相對於民法通則而言是屬於特別法,因此,優先適用。

H. 物權的排他效力與優先效力的區別及聯系。 求助法律高手,我希望能有人快速給我解答

排他復效力是指一物之上不得成制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或不得成立兩個以上內容相互矛盾的物權,必須要排除一方的物權。優先效力判斷以成立在先,權利在先為原則。兩者區別在於優先權能排除多方面的物權相互矛盾,排他則要排除多方的物權矛盾,從而使得個人獲得物權最終權利

I. 物權法上關於一物一權原則有哪體現

一物一權原則是相當債權而設立的。物權法規定物權不具有相容性(債權有回相容性)。也就是答說在一個物上,不能設立性質相同的多個物權。比如甲已經有了對a的質權,那麼乙就不能享有對a的質權。只能對a享有其他性質的權利,如抵押權。而在同一物上可有多個債權。比如,先將衣服賣給甲,又賣給乙賣給丁,3份合同都生效。盡管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實現債權

J. 誰能舉例說明物權的排他效力

物權排他效力是指同一標的物上,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不相容的物權同內時存在,已容存在的物權,具有排斥互不相容物權再行成立的效力。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同一標的物上,已有所有權存在的,不得再成立所有權。

2.同一標的物上不得有兩個以上都以佔有為內容的他物權存在。

例如,同一標的物之上只能成立一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不得同時成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過,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一般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標的物上。用益物權一般是不動產物權,故其與擔保物權的沖突只能發生在不動產之上,而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擔保物權,如抵押權,一般都不以佔有為內容。

閱讀全文

與物權排他效力一物一權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