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是無償的嗎
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
1990年5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暫行條例」)頒布以前,國家建設用地,包括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要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使用國有土地的,都是採取無償劃撥的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
無償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因遷移、解散、撤銷、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收回無償劃撥的土地。
對無償劃撥土地使用權,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發展需要和城市規劃的要求,可以無償收回。無償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時,對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償。
(1)廣州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擴展閱讀
無償劃撥的土地類型
1、國家投資的黨政軍機關、行政事業辦公用地、住宅建設用地以及軍事用地;
2、城市公共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3、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
4、國辦大專院校和中小學的建設用地;
5、國營工業建設用地,包括新建國營工業企業,以及各類工業企業(不含外商投資企業)在劃撥用地的廠區內新建、改擴建與原用地性質相同生產型項目和建設與生產有關的輔助設施(如辦公室、化驗室、展銷室、倒班宿舍、職工浴池、食堂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劃撥土地使用權
B. 廣州劃撥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及附屬房產可以抵押嗎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權連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房地產抵押,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房屋所有權證書辦理。房地產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應當簽訂書面抵押合同。 設定房地產抵押權的土地使用權是以劃撥方式取得的,依法拍賣該房地產後,應當從拍賣所得的價款中繳納相當於應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優先受償。 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C. 關於廣州市二手房屋交易的土地出讓金徵收標准
國有土地劃撥性質如果需要買賣的話,就要把劃撥土地轉為出讓土地性質。當中就需要補出讓金。而出讓金就是有到當地國土資源局備案的土地評估公司,評估出來的評估報告,報告中就有劃撥價和出讓價,這兩個價的差就是需要補的出讓金。
D. 國有企業能否轉讓願行政劃撥土地,為什麼
國有企業改革中涉及到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應區別情況作如下處理:
1、國有企業合並、兼並,且合並、兼並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經批准可以保留劃撥土地使用權,但保留劃撥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能超過5年。在國有企業合並、兼並中,如合並、兼並後的企業不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但被兼並方或合並中的一方屬於瀕臨破產的企業的,其擁有的劃撥土地使用權也可以按上述方式處置。
2、非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企業的,應當採取出讓或租賃方式處置。
3、須由國家控股的關系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基礎性行業企業或大型骨幹企業,改造或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組建企業集團的,涉及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可以採用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這里應注意的是,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形成的國家股股權,不應由原劃撥土地使用企業持有,而應按照國有資產投資主體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委託有資格的國有股權持股單位統一持有。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鑒於市政府《關於加強國有企業改革轉制中原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的通知》(穗府〔2000〕25號)第一項第四款(「除按規定可保留劃撥用地方式外,採取其他方式處置的,企業應委託廣州市房地產估價管理所等A級土地評估機構進行土地資產評估,出具土地資產評估報告,並報市以上國土部門審核確認」)的表述與國土資源部《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44號)、《關於改革土地估價人員和機構監督管理方式的通知》(國土資發〔2002〕237號)的規定不符,現將該款修改為:「除按規定可保留劃撥用地方式外,採用其他方式處置的,企業應委託有土地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出具土地資產評估報告,並報市以上國土部門備案」。請遵照執行。
E.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收取標準是什麼
1、個人住房土地使用權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30%收取;1990年5月19日(含當日,下同)以後取得的,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60%收取。
2、已購公有住房(含集資建房)、經濟適用房按規定允許轉讓的,以及紅梅新村、金山新村、小山新村、刺桐新村及西郊新村等五個國有房地產公司開發的劃撥商品房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10%收取。已購房改房、經濟適用房以市場價購買的部分在進入市場時,不再補繳土地出讓金。
3、由政府統一實施的拆遷安置房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
(1)被拆遷戶原土地使用權為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申辦轉讓手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30%收取;被拆遷戶原土地使用權為1990年5月19日以後取得的,按申辦轉讓手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60%收取。
(2)被拆遷戶原土地如屬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或拆遷安置房按市場價購買的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讓金。
4、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工業用地補辦出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標定地價的30%收取;1990年5月19日以後取得的,按標定地價的50%收取。
(5)廣州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擴展閱讀
一、具體范圍
1、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確定的總成交價款;
2、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3、變現處置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4、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按照規定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5、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以及其他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收入等。
6、按照土地出讓合同規定依法向受讓人收取的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在土地出讓合同生效後可以抵作土地價款。
7、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出租國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出租劃撥土地上的房屋應當上繳的土地收益;土地使用者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依法向市、縣人民政府繳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等費用(不含征地管理費),一並納入土地出讓收入管理。
二、使用范圍
1、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
2、土地開發支出。包括前期土地開發性支出以及按照財政部門規定與前期土地開發相關的費用等。
3、支農支出。包括計提農業土地開發資金、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
4、城市建設支出。包括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設施建設支出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
5、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出讓業務費、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支出等。
6、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要確保足額支付征地和拆遷補償費、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納入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和被拆遷居民的合法利益。
7、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要重點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逐步提高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要重點安排農村飲水、沼氣、道路、環境、衛生、教育以及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逐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努力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8、土地前期開發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嚴格控制支出,通過政府采購招投標方式選擇評估、拆遷、工程施工、監理等單位,努力降低開發成本。城市建設支出和其他支出要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應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執行。
9、為加強土地調控,由財政部門從繳入地方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實行分賬核算,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報送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備案。國有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於土地收購儲備。
F. 廣州明確土地閑置1年按20%出讓金計費,2年將無償收回
為加強全市土地管理,依法處理和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日前,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廣州市閑置土地處理辦法》(下稱《辦法》),其中所涉及閑置土地包括已完善建設用地手續的閑置土地和未完善建設用地手續的閑置土地。
《辦法》強調,閑置土地臨時使用期限一般不得超過2年。臨時使用期限屆滿,用地單位應當在30日內清理場地、完善開工相關手續並動工開發建設。已完善建設用地手續的閑置土地,閑置期間累計滿2年的,政府可以無償收回。
《辦法》明確,經認定土地閑置滿1年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下列標准計收土地閑置費:
用地單位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按出讓土地價款的20%計收土地閑置費;
用地單位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有劃撥土地價款的,按劃撥土地價款的20%計收土地閑置費;無劃撥土地價款的,按劃撥土地時土地使用權價格的20%計收土地閑置費。
這意味著如無不可抗力因素,開發商拿到地之後一年之內,必須開工,否則將交納罰款。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動工開發遲延的除外。
針對因不可抗力、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行為或者動工開發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閑置,且已完善建設用地手續的閑置土地,《辦法》提出的處置方法包括:
延長開發建設時間,但自閑置土地處置方案批准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1年;
改變土地用途,辦理有關手續後繼續開發建設;
安排臨時使用,待原項目開發建設條件具備後,重新批准開發;
有償收回閑置土地;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規定的其他處置方式。
對於已領取國有土地使用證的閑置土地,用地單位提出申請的,《辦法》提出可以臨時用作停車場,或由用地單位負責建設、養護臨時綠地、廣場等。
G. 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
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是有償的,而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這是長期以來的通說,我們尚未發現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但是,這一命題卻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國有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這一規定是迄今為止在立法層面上對土地使用權劃撥這一概念所作的最權威的定義。根據這一定義,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實際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土地使用者先繳納對原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國家將土地交付其使用;另一種情況是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人。對第一種情況而言,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顯然不能說是無償的。 其次,在現實中,絕大多數土地使用者都是在交納了補償、安置費用後才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無償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情況越來越少。例如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1988年頒布的《廣州市市區劃撥建設用地拆遷房屋動遷工作管理規定》,劃撥建設用地拆遷房屋,由建設單位(用地單位)負責搬遷、安置、補償。根據該規定,在廣州市區取得劃撥用地使用權都必須支付土地開發成本。 最後,通過比較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費用與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費用,可以發現兩者在某些情況下非常接近甚至完全相等。根據財政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暫行辦法》第六條的規定,土地出讓金的構成包括土地開發費用、業務費用和土地凈收益。土地開發費用就是由對原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補償、安置費用構成;業務費用即進行土地開發的業務性支出,主要包括勘探設計費、廣告費、咨詢費、辦公費等;土地凈收益就是政府通過土地開發所獲得的收益。土地出讓金通過協商或市場競價確定,不同的地塊土地開發費用在出讓金中所佔的比重有較大的差別,如果地段較差(比如偏遠的郊區)或土地開發費用很高(比如舊城改造項目),出讓金非常接近甚至等於土地開發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以出讓方式和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費用相差無幾。 有學者認為,即使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支付了征地補償費用(土地開發費用),該費用也不屬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範疇,因而劃撥土地使用權仍然屬於無償取得。但該種觀點迴避了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土地開發費用到底屬於什麼范疇這一最核心的問題,因而難以令人信服。對於劃撥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土地開發費用的性質,本文將在後面加以分析。 之所以長期存在「劃撥土地是無償取得的」這種認識,北京專業房產律師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改革開放之前,確實存在大量無償提供劃撥土地的情況;另一方面是長期的計劃經濟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思維定式,認為在國家、個體之間,總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而漠視個體(用地單位)的利益。造成的後果是:國家無償收回土地變得順理成章,而土地使用人在支付了巨額的土地開發費用後,自身的權利卻難以得到保障。
H. 為什麼買的二手房還要交土地出讓金
分析如下:
1、當土地性質為「劃撥」時,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劃撥地:指該宗土地建造房屋時,土地使用權是由國家行政劃撥的,劃撥地在發生交易時每交易一次都需要向國土部門支付土地收益金,也叫土地出讓金。
3、土地出讓金是買房的時候需要繳納的一種費用,是指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或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價款。
4、二手房是已經在房地產交易備過案、完成初始登記和總登記的、再次上市進行交易的房產。它是相對開發商手裡的商品房而言,是房地產產權交易三級市場的俗稱,包括商品房、允許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房改房)、解困房、拆遷房、自建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
(8)廣州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計算方式:
1、有實際成交價的,且不低於所在級別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按成交價不低於40%的標准計算出讓金,若成交價低於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則依照全部地價40%計算。
2、發生轉讓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時,按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40%計算。
3、通過以上方式計算的土地出讓金數額,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有異議的,由受讓人委託有資質的土地估價機構進行評估,按評估價的40%計算土地出讓金。
4、劃撥土地使用權成本價格占土地價格的最高比例不得高於60%,在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計算出讓金時,必須將成本價格換算成市場土地價格,再按不低於40%的標准計算土地出讓金。
I. 關於土地出讓金
還是要的
土地出讓金是指國土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土地出讓價款,使用期滿後需續期的應按照規定續交土地出讓金。對於原先通過劃撥等方式拿到土地的使用者後期如進行有償轉讓、出租、抵押時須按規定補交土地出讓金。由於土地出讓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土地出讓金也不盡相同。最普遍的通過招拍掛拿地的價格就是土地出讓金,而對於經適房、已購公房等特殊產權房子,土地出讓金則有點類似於「稅費」。
(9)廣州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擴展閱讀:
1、7月1日起,廣州市將執行新的土地出讓金(即「地價」)計收標准,開發商和市民補地價的標准將大幅度提高。在昨日舉行的在線交流活動中,不少網友質疑,地價新計收標准將推高房價。對此,市國土房管局回應「政策僅是把補地價標准與市場價格掛鉤,不存在推高房價」。已售土地不需補繳出讓金。
2、在線交流中,開發商網友提問:根據補地價新標准,協議出讓項目(工業項目除外)建築面積或建築用途調整的,經營性用途按調整前後用途的當前基準地價標准計算總價差調整土地出讓金。「若地塊用途不變,竣工面積增加1平方米該如何補地價?」有網友舉例,某宗土地被規劃部門批復容積率為2.5,即可建25000㎡,現已建22000㎡並獲准預(銷)售,如在7月1日後申辦剩餘的3000㎡的預售手續,應補繳多少面積的出讓金?之前已獲預售的22000㎡是否也需要補繳?
3、市房管局房地產估價管理所所長華而實回應,政策實施之後,土地出讓金只需按照未預售的土地面積補繳。上述案例中,應按3000㎡計收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