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產權房,產權房,使用權房這三種房產有何區別
房屋的產權,包括地權和房權,地權就是土地使用權,房權就是房屋所有權;
大產權即完全產權,包括房產使用權證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大產權的房屋在進入二級市場時,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和收益收成。小產權即不完全產權,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權,它與大產權的本質區別在於土地使用權。
通俗的解釋,買的房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再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
所謂的「大產權」和「小產權」只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是房地產業內從業人員約定俗成的一種稱呼。但目前關於大產權與小產權的說法並不一樣,大致有三種解釋:
第一,是把開發商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為「大產權」,把買房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之為「小產權」,或者說「大產權」是指整棟樓的產權,而「小產權」是指大產權分割後過戶到業主手中的產權,在實際的權利行使上,兩者是沒有質的區別。
第二,是把國家發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國家不發產權證的,由鄉鎮政府發證書的叫小產權。購房人要注意的是鄉鎮政府發證書的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
第三,買房後如想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在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對這個區別購房人可從合同第一條「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形式」中加以確認。房地產商提供的土地證明如果是通過「劃撥」得來,就是這里說的「小產權」;如果是通過「出讓」或「轉讓」得來,就是這里所說的「大產權」。
『貳』 小產權房子和使用權房子的區別在哪裡
這個我來給你復解釋一下制吧:小產權就是使用權
目前北京市的房產從房源所有性質分類可以分為兩類:
1、 產權房
2、 使用權房
現在從法律角度來說,使用權房交易是違法的(按目前使用權房的交易方式),因此我們先討論產權房。
產權房從房產性質上來細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房源:
1、 商品房
2、 已購公房(含央產房)
3、 經濟適用住房
使用權就是一個租賃行為。只不過因為某些歷史原因導致該種房產固定由某個人承租(從使用權證上可以看的很清楚,就是承租關系)。因此說使用權不能交易,如果交易就是違法行為。舉個例子,如果**人承租了某處房產,然後將該房產的承租權轉讓(在租賃協議中明確規定不得轉租)並獲取利益,這時**人的行為是合法的嗎?顯然是違法的,因為他沒有獲得轉租委託權。同時就算他獲得了轉租委託權,其中的收益在沒有明確標示的時候也應該歸屬原產權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是在操作使用權房的,但是注意,我們在這種交易過程中使用的交易手法是:『房產交換』,這種行為是國家房地產交易法所允許的
『叄』 房子使用權的。小產權有什麼不同
房子的大產權與小產權的使用權沒有不同,關鍵是性質不同。
1、國家發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如開發商辦理合法的立項開發手續後,辦理土地出讓手續並按規定上交給國家土地出讓金和使用稅(費),由國家發放給開發商土地使用證和房屋預售許可證,這樣的房屋稱為大產權房屋。
2、國家不發產權證的,由鄉鎮政府發證書的叫小產權,也就是說在農民的集體土地上,僅有鄉(鎮)政府或村委會的蓋章以證明其權屬,並沒有國家房管部門的蓋章,這種房屋被視為鄉產權,即小產權房屋。
3、大產權即完全產權,包括房產使用權證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大產權的房屋在進入二級市場時,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和收益收成。小產權即不完全產權,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權,它與大產權的本質區別在於土地使用權。通俗的解釋,買的房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再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小產權二手房包括:已購公房,鄉產房和使用權房。
4、根據這些房屋性質的不同,在房產轉讓時也會區別對待。「已購公房」,購房人只要補齊土地出讓金,也就是購買房款的1%,就可以等同為商品房上市出售。「鄉產權」,歸農村集體所有,產權關系很難改變,很難過渡為完全產權,否則將會動搖國家的土地制度。
『肆』 無產權房屋轉讓協議,小產權房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小產權房轉讓合同各地的法院判決不一,參考如下
(一)合法小產權房買賣合同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合法的小產權房,指擁有宅基地使用權證,取得規劃許可、施工許可證,並辦理了房屋產權證的村民自住房。
1、這類小產權房,具備合法的產權證明,法律規定可以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即同村村民)之間轉讓。
2、對於向外村村民以及城鎮居民出售的行為,分析參考如下: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與非農業建設」、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地產,不得轉讓」、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等現行法規仍做出禁止性規定,但這些規定並不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范,不能以此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伍』 小產權房買賣合同和轉讓協議有什麼區別
買賣合同與轉讓協議,從合同的角度說實際上就是一回事。都是雙方真實意思的書面表現形式。
小產權房的買賣合同與轉讓協議,因為涉及到的都是房屋產權的轉移,所以在擬寫的時候,應當將轉讓的房產情況描述清楚,把雙方的責任分清楚。其他的內容則是根據雙方協商一致就可以了。
小產權房與房地產商開發的商品房,除了在產權,也就是土地的權力方面有差距以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樣的。所以,小產權房的買賣或者轉讓,合同的內容與商品房轉讓應當是一樣的。
『陸』 買小產權房,我可以在房屋轉讓協議上寫上70年使用權嗎
不可以,當然你寫了也沒有說明實際的意義,只能是自我安慰,小產權房本身就不是國有土地性質的,辦理不出房產證的!
『柒』 請問,只有使用權的房子和小產權房有什麼區別,如果房子拆遷,補償款是否會落到購房者名下
使用權房是指房子的產權屬於單位、集體或者市區,居住人是租用房產,有居住權,但沒有所有權——只能住,不能抵押、不能出賣;居住人要每個月向房子的產權單位繳納每平米3.05的房費;這種房子的房本是一個租賃合同。
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小產權房」一般都是指鄉產。這種鄉產房的建築用地是集體所有(就是鄉鎮政府),但是建設時很少上報市土地管理局,也沒有向國家繳納相應的土地使用費用。名義上這種房是只能供戶口在本鄉鎮的人居住的,但是現在已經放開,很多鄉產小區甚至可以讓外地人購入房子後居住。這種房子對於國家來說屬於違章建築,說拆就拆,國家不會給住戶補償,但是有些開發了這種小區的鄉政府承諾如果拆遷,鄉政府會給住戶補償,只是具體數額就說不準了,因為到現在還沒聽說過有哪個鄉產小區被拆掉。
還有一種「小產權房」,是相對於商品房而言的,指成本價房和優惠價房(也稱為標准價房)。成本價房即已購公房。是指在房改過程中,已經購買為私人產權的原公有房屋,購買價格一般為每平米1560。此類房屋的建設用地大多以國家劃撥的形式獲得,原產權單位沒有支付土地出讓金,個人在購買後,房產內也不包括。如再轉讓,則必須繳納土地出讓金,交了土地出讓金,就等同於商品房的大產權了。現在二手房市場上大多數房子都是這種成本價房。優惠價房指第一批房改的已購公房,這一批房的價格是1400多,不到1560,因此優惠價房屋再次進行買賣時要繳清6%的差價,繳清這部分差價後就等同於成本價房。這種房子已經買成了私產(在房產證上一般寫為「海私成XXXX號」——這里的『海』指海淀區,若是豐台區就寫成「豐私成XXXX號」),在拆遷時國家給的補償直接交給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