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之所在地的物權

物之所在地的物權

發布時間:2021-08-14 00:10:18

❶ 為什麼對物權關系多主張適用物之所在地法

便於法律適用,便於法院進行調查,以迅速解決問題

❷ 簡述「物之所在地法」原則適用的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❸ 試述物之所在地法的概念、理論依據、以及其適用范圍和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
(一)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的含義和理論依據 (320)

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權關系客體物或標的物之所在地的法律。目前,在物權關系中,物之所在地法是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因此,物之所在地法也成為國際私法上經常用來解決有關的權關系的法律沖突的一項沖突原則。
物權關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首先,從表面上看,物權關系是人對物的關系,但其實,物權關系同其他民商事關系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各國統治者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法律來調整和支配與位於本國境內的物有關的物權關系。其次,物權關系也是一種人對的的直接利用的權利關系,權利人為了最圓滿實現這種權利,謀取經濟上的利益,只有適用標的物所在地的法律最為適當。再次,物權關系的標的只是物,故標的物在物權關系中物的權利,標的物只有置於其所在地的法律控制下,物權才能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再其次,物權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如果物權受到侵犯,或者權利人行使物權本身產生的優先權、追及權和物上請求權,或者其他人對標的物提出請求,也只有在適用標的物所在地法律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最後,對處於某一國家的物去適用其他國家的法律,在技術上有許多困難,會使物權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影響跨國物權關系的穩定和跨國物權交易的安全。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各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得到普遍的支持和肯定。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問題同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問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民法上,物權,作為一個法律范疇,系指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的直接管領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往往是和債權相對而言的。同債權比較起來,物權的權利主體即權利人總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卻是不特定的;物權的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並且具有排他性;由於物權是民事主體之間對物的一種佔有關系,所以,物權的客體只能是物而不是行為。根據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國家法律中,物權的種類是不一樣的。我國現行民事立法沒有使用「物權」一詞,但關於屬於物權的財產權的規定是存在的。根據我國現行民事立法的規定,物權可分為兩類:一是財產所有權,二是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不同於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因為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也就是說,在人們結成的物權法律關系中具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但這並不等於說兩者之間毫無聯系,事實上,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際私法上物權制度的基礎,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內民法上物權制度的延伸和發展。各國國內民法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仍然是有關當事人的行為准則,沒有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也就沒有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正由於國際私法中的物權問題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故國際私法並不討論一般的物權問題,而只討論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所涉及的物權問題。
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的物權關系,是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在這種物權關系中,由於各國關於物權的內容、取得、變更、消滅以及保護的法律規定大不相同,往往會發生法律適用上的沖突,需要解決法律選擇問題。物權的法律沖突主要表現在物權概念本身、對物權客體劃分、物權取得以及物權轉移等幾個方面。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在國際私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 (276)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之所在地法適用於動產與不動產的區分。
在通常意義上講,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別在於物是否能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能移動之物為動產,不能移動之物為不動產。
其次,物權客體的范圍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籠統地講,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在范圍上是十分廣泛的,凡是存在於人身之外、能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並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物,都能夠成為物權的客體。
再次,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根據物權法定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第四,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的方式及條件,一般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是基於一定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而發生的,各國法律對其方式及條件都有自己的規定。對於物權變動的方式及條件,也有主張區別因法律行為而變動和因事實而變動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而發生物權變動時,物權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一般應依物之所在地法。但對當事人行使物權的行為能力,大陸法系各國一般主張適用當事人屬人法。英、美普通法系國家則主張,物權的法律行為方式,如登記或進行處分的法律行為方式(如土地抵押設定方式、房屋讓渡方式、財產租賃方式等),概依行為地法。但也有主張依行為屬於物權行為還是債權行為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以外的事實(例如果實分割)或事實行為(例如無主物的佔有、遺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發現等)而發生物權變動時,一般都主張只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物遭滅失的風險承擔,由於各國均認為應屬所有權人,因而依何種法律確定所有權轉移地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對此,一般主張依物權准據法(即物之所在地法)而不是依債的准據法來判定所有權的轉移時間。但1958年訂於海牙的《國際貨物買賣所有權轉移法律適用公約》第2條主張適用買賣合同的准據法。
最後,物權的保護方法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當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時,他可以依法尋求對其物權的保護。在民法上,物權的保護方法主要有物權人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返還原物、消除危險、確認其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存在、損害賠償等。物權人是否有上述請求權以及如何行使均應依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三)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305)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❹ 8.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 )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在途貨版物的物權、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❺ 【自考國際私法】簡答題:簡述物之所在地法適用范圍的例外。(即不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情形)。

一般采說,物之所在地法通常適用於下列事項:
(1)物為動產或不動產的識別。對動產和不動產作出正確的識剮,在國際私法上有著重要的法律意義。在物權法律關系中,如暴不依物之所在地法的觀點進行識刺,從而導致適用非物之所在地的法律,其判決是很難得到物之所在地法院的承認與執行的。
(2)物權的客體范圍。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各國從自身的主權或經濟利益出發,往往對外國人在本國境內取得的所有權的客體的范圍予以法律上的限制。在一國境內,諸如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廠房等等,哪些財產可以成為外國自然人、法人或外國國家所有權的客體,這當然只能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3)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在處理涉外物權關系時,一國境內的外國人對在該國境內的物是否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對他人佔有的財產能否設置地上權、地役權、抵押權、留置權等,上述權利的內容如何,此類權利能否轉讓給第三人,能否繼承等,也只能由物乏所在地法來決定。
(4)物權的取得、變更和消滅的備件。物權的取得、變更和消滅是基於一定的法律行為或事件而發生的,並與物之所在地的利益密切相關。
(5)物權的保護方法。在通常情況下,物之所在地法還適用於物權的保護方法。如所有權人對無權佔有或侵佔其財物者能否請求返還;所有權行使遭到妨礙時能否請求排除障礙;對被侵佔之物上的孳息,能否請求取得;以及排除他人所有權侵害的請求權如何行使,所有權如何確認,損害賠償如何進行等問題,亦應依物之所在地法。

❻ 物權法律適用新發展給物之所在地法主導地位帶來的好處

帶來了新事物和新觀念可以➕我

❼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哪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回在途貨答物的物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❽ 物適用物之所在地法中連接點的合理性

物之所在地法就是來物權關系客體物自所在地的法律,物之所在地法是各國用來解決物權關系法律沖突的一項基本原則,主要適用於:區分動產與不動產,決定物權客體的范圍,決定物權的各類和內容,決定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的方式及條件。決定物權的保護方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一般認為只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在物適用物之所在地法這一沖突規則中,只是與客體有關,而絕非客體本身;如「行為地」則可能既與主體有關,亦可能與產生或形成某種法律關系的事實發生地有關。其中的連接點正確地導向了從法律體繫到客觀依據,承擔了類似「橋梁」的作用。物權關系的爭議,經過連接點的導向,與物之所在地法相連接,使得物權關系的裁判結果更加公正合理。

❾ 在沖突規范「物權關系依物之所在地法」中,其後一部分「物之所在在法」的法律術語是:A系屬B識別C連接點D范

「物權關系」的法律術語是范圍
「物之所在地法」的法律術語是系屬

閱讀全文

與物之所在地的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