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卞之琳 《斷章》 擴寫
早已算不清,它伴了人們多少的夢幻;而那個昏黃的下午,我猛然從夢中驚醒的一刻,詩人已去,白雲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斷章》中的一些短短的語句,可以發現作者寫的該是自己的情感投入,但是這四句足以為詩,猜想下,便是「無心插柳」之舉。
《斷章》是一首愛情詩歌:我(作者),深深愛戀著「你」(戀人),你自己卻不知道;然而,當你在橋上嘆息過去的往事時,我正在想念著你。最後,我在某一天的傍晚看到了你。我不能說出來,因為那些將自己捆在屋裡的理由,我只能默默地看著你,然後又偷偷地想念你。當太陽下山,你家的窗戶像畫的邊框,鑲嵌於明月之夜,慢慢地睡了,你知道么?有人(也許吧,就是樓頭望你的人),正夢著你。
(1)卞之琳作品還受版權保護嗎擴展閱讀:
《斷章》是「新月派」詩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為作者抽出長詩的一節。該作品含蓄蘊藉,但語言卻極樸素、平實,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斷章》原是作者一首長詩中的一個段落。它表現了詩人從剎那的感覺中提升起的哲理與智慧。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
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像,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繫上。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折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
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誼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里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盪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⑵ 卞之琳的《斷章》取之於他的哪部作品
卞之琳的短詩《斷章》,選之於他的詩集《漢園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卞之琳的主要作品: 著有詩集《三秋草》(1933)、《魚目集》(1935)、《數行集》(收入《漢園集》1936)、《慰勞信集》(1940)、《十年詩草》(1942)、《雕蟲紀歷1930-1958》(1979)等。 《斷章》原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簡介: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於江蘇海門湯門鎮,祖籍江蘇溧水,曾用筆名季陵,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學生。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對莎士比亞很有研究,西語教授,並且在現代詩壇上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漢園集》簡介: 詩集於1936年出版,是三位青年詩人的合集,內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廣田的《行雲集》、卞之琳的《數行集》,收何其芳詩作十七首,李廣田詩作十七首,卞之琳詩作三十四首。何詩多吟詠愛情和自然,格調寧靜而柔美;李詩多表現生活中的靜態美和對人生的思考,風格朴實淳厚;卞詩或展現舊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寫人生的孤寂,風格凝練含蓄他們沿著戴望舒開辟的詩歌道路繼續摸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是更加註重將東、西方詩學融合的新一代詩人。
⑶ 關於卞之琳的「斷章」怎麼簡析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像,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繫上。
「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里忘情於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於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麼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艷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麼神秘,那麼奇妙,那麼甜蜜,那麼愜意。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鍾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答案補充 從相對論的角度來看:
萬物雖有各其位置,但還是相互依存,相互參照,因而世界是一種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關系。 。
從主客關系看——
人的主體角色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可以因情形的不同而成為客體角色,因而主客是可以互換的。
從交流關系看——
人際之間有一定的阻隔與障礙,因而各自是一種孤獨、零碎的存在,是令人傷感的;但同時他們又不是真正對立而是相互成全,相互融合,因而又是令人欣慰的。
(《斷章》)說是情詩也可以,但決不是對什麼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
⑷ 卞之琳對詩歌創作有什麼影響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於江蘇海門湯家鎮,祖籍南京市溧水區,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曾用筆名季陵。
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學生。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詩《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對莎士比亞很有研究,西語教授,並且在現代詩壇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社主編、詩人高洪波說:「卞之琳先生是中國詩壇的琢玉者。他一生寫的詩歌沒有超過五千行,惜墨如金,是個很特殊的例子,真有點兒像當年唐代的孟郊、賈島這樣的苦吟詩人,『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詩的寫法有兩種,一種是才華橫溢式的,寫得很多,像龔自珍:另一種是披沙揀金式的,拙於言語,但有耐心和耐力,寫得持久,不以數量取勝,如卞之琳。他把詩當成一塊玉來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詩作錚錚然有金玉之聲。卞之琳長於內心思考,短於社會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絕對不是公眾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眾人物,就像孫犁,是遠距離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卻是文化和精神意義上的真正的公眾人物。其詩,表現了人生深層次的痛苦、孤獨、命運和思索,博採中西各家之所長,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層挖掘,沉著、大氣、精光內蘊同時也靜氣內斂,並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九葉詩人等詩作者。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
⑸ 卞之琳有哪些作品
1、《魚目集》
《魚目集》的產生時逢「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在此期間產生了大量現代意義上的新文學。在這個時期文學與人民和時代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適應了社會變革的需要,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創作了自身的輝煌。《魚目集》無疑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作品之一。
2、《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
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的《前言》中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把它歸入什麼類。」現在看來,把這本書視作中篇報告文學是比較妥當的。在書中,卞之琳以飽滿的激情、獨特的視角,引人入勝地記述了七七二團抗戰初期與日本侵略軍浴血苦戰的歷程。他不僅敘寫了長生口、七亘村、響堂鋪、長樂村等戰斗的經過,更著重把筆觸放在寫「人」上,從指揮員———旅長陳賡、團長葉成煥到普通戰士,他用一個個生動的細節讓他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讀者面前。
3、《三秋草》
《三秋草》收入其詩作88首,散文8篇,小說4篇,評論7篇。所選詩作代表了卞之琳詩歌創作的zui高成就,除繼承古詩傳統外,也借鑒西方現代詩,出「新月」而入「現代」,獨成一家,自創高格,作為中國現代詩歌先驅其之一,其影響流布當時,下及40年代「九葉」詩派,遠至海外,甚至對新時期以來的詩歌也產生一定影響,受到海內外著名詩人、作家的高度評價。
百年新詩史上的技術「第一人」
「從技術上來說,卞之琳是中國新詩百年來的第一人!」在講座中,江弱水分別以卞之琳翻譯的《哈姆雷特》選段以及詩歌《白螺殼》《尺八》《斷章》《無題五》舉例,在動情朗讀的基礎上,生動詮釋了卞先生詩歌語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樣、技巧的變化多端、意義的繁雜多歧以及多重的復雜來源。
有意思的是,關於卞之琳藝術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論文不是出自中國,而是來自荷蘭萊登大學的漢樂逸;關於卞之琳詩藝剖析最早的書,也不是出自大陸,而是香港中文大學張曼儀教授的《卞之琳著譯研究》。
「在那個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數人欣賞不了卞之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藝術趣味的變化,拋開藝術形態的干擾,卞之琳的名字將越發響亮!」江弱水透露,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卞之琳就名聲在外,在台灣,餘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絲」。
⑹ 卞之琳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3人出版了他們的詩合集《漢園集》。卞之琳原是新月派詩人,這之前已出過《三秋草》、《魚目集》兩個詩集。他與何、李當時都是大學生,年紀雖輕,但同樣經歷著大革命失敗後的悲憤與幻滅。卞之琳自述此時「我彷徨,我苦悶。有一陣我就悄悄發而為詩。」在這種情緒下,20世紀20年代西方現代派的詩引起了他的共鳴。這時他的詩中有以北京生活為題材的,如《酸梅湯》、《幾個人》(寫賣冰糖葫蘆、賣蘿卜的人)、《路過居》(寫茶館)等。有的則表現對貧苦者的同情,如《苦雨》寫雨中賣燒餅的老人。更多的則表現自己的憂郁、惆悵、空虛、悲哀。《記錄》中說「一天的記錄」就是「一片皺折的白紙」。《奈何》表現了一種落寞而不知所從的情緒。《一個和尚》借描寫和尚來表示人生也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更灰色的還有《投》,似乎人來到世間是莫名其妙的。也有表現在彷徨中不甘淪落,堅持前行的精神,如《長途》。卞之琳的詩根據漢語的特點,講「頓」或「音組」的整齊,這方面與新月派的詩有共同性。但他更多從形式上學西方現代派,有意模仿波特萊爾、艾略特、魏爾倫等的詩。有的詩晦澀難解,如《距離的組織》,雖然詩人自己做了許多註解,他人仍然不可能全部准確解釋詩人的原意;即使考索通了,也並不能從中得到藝術美的感受。但也有一些詩卻運用得好,如1937年的十四行詩《淘氣》,是用各種暗喻來表現愛情的,寫得活潑而有生趣,人們撥開那朦朧的迷霧時,能夠感到藝術手法上的獨到之處。
⑺ 卞之琳有過哪些作品
斷章 是最有名的了
你直接問網路不行嗎?
著有詩集《三秋草》(1933)、《魚目集》(1935)、《數行集》(收入《漢園集》1936)、《慰勞信集》(1940)、《十年詩草》(1942)、《雕蟲紀歷1930-1958》(1979)等。
ps:原來他是男人。。。
⑻ 卞之琳詩歌特點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響,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現代詩風。 其前期詩作,內容多寫下層社會生活,並探索宇宙與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為主,將傳統的「意境」與西方的小說化、典型化、非個人化的「戲劇性處境」融匯在一起,並將傳統的「含蓄」與西方的「重暗示性」和「親切感」融匯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摯,從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風格。他的詩顯示出一種著意剋制感情的自我表現,追求思辨美的「非個性」傾向的特色。在語言上,他則追求在口語基礎上實現歐化詞彙、句法與中國文言詞彙、句法的雜糅。另外,他的詩由於重意象創造而省略聯絡,因而詩意大多晦澀。
卞之琳的新詩廣泛地從中國古詩和西方現代派詩吸取營養,自成一格,充滿智慧的閃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國文壇「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戰爭期間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區訪問,詩風有所轉變,歌唱人民的戰斗生活。詩作講究音節的整飭,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現出當時青年知識份子對現實的不滿與思考。 詩人主張「未經過藝術過程者不能成為藝術品,我們相信內容與外形不可分離」。卞之琳創作態度嚴謹,孜孜不倦地探索「藝術過程」中的轉化與表現,即使對新詩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變化和創新,更不用說在詩的意象、內容方面。有些詩作被譯成多種文字,並成為海外學者專題研究的物件。在半個多世紀中,詩人堅持不懈地進行詩歌創作和理論研究,成功地實驗和引進了西方多種現代詩歌形式,對中國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詩歌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景觀,有著很大的啟蒙意義和重要的貢獻,並取得了相當的藝術成就。
⑼ 如果在投稿中引用別人的詩歌,有版權問題么
引用一般沒有商業侵權問題,比如你寫了一篇文章,中間引用了一首別人的詩歌來表達某種感情,這個一般不叫做侵權;
⑽ 《卞之琳詩集》最新txt全集下載
卞之琳詩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卞之琳詩集最新章節。
溫馨提示:滑鼠雙擊滾屏,方向鍵左右(←→)前後翻頁,上下(↑↓)上下滾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大小:font1font2font3
牆頭草
小說名:卞之琳詩集 作者: 卞之琳
牆頭草
五點鍾貼一角夕陽
六點鍾掛半輪燈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過在做做夢,看看牆
牆頭草長了又黃了
關於本站 | 加入收藏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傾國小說網提供卞之琳創作的卞之琳詩集免費在線閱讀,卞之琳詩集最新章節,卞之琳詩集在線閱讀就在傾國小說網,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卞之琳詩集最新章節。
本站部分作品收集於網路,僅供原創作者,讀者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如有不妥,請來信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進行處理。
本站努力為大家創造一個優秀的小說閱讀網路平台。
傾國小說網和您一起繼續關注卞之琳詩集最新章節。
溫馨提示:滑鼠雙擊滾屏,方向鍵……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