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知識產權表示,中國專利申請穩居世界第一,哪些科研技術佔比較大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3月2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最新報告。報告稱,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通過世界產權組織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仍保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通過產權組織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後,2020年中國繼續領跑全球專利申請量。 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增長4%,申請量達到27.59萬件,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高數量。中國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6.1%,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專利申請量達59230件。日本、韓國和德國位居三、四、五位。
報告數據反映了全球創新趨勢,亞洲國家和地區10年間專利申請量佔比從35.7%升至53.7%。自1978年世界知識產權《專利合作條約》運行以來,美國一直蟬聯榜首。2019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
⑵ 中國躋身全球創新指數前20說明了什麼
美媒稱,2018全球創新指數10日公布,中國躋身知識性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國家行列。
據報道,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今年的排行榜上,中國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第17位,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專家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新興國家已經崛起為創新世界的真正發展引擎。
此外,報告還指出,到2040年能源需求量將增加30%,因此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依然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戰略不具有可持續性。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認為,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加強在環保技術領域的創新工作成為當務之急。
⑶ 2020中國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14!這具有怎樣的意義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在歷史、整體和格局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鈺,表示,重大創新出現,科技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創新主體活力和能力不斷增強,國家創新體系效率大幅提高。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與之相關的一組數據是,2019年全國新增注冊企業2萬家,市場主體1.2億家;507家中國企業入圍研發,投資2500強,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在無人機、電子商務、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通信等領域不斷地成長壯大。
“中國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規模已躋身世界領先行列,成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技術創新大國。”陳鈺提醒說,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基礎研究水平、關鍵技術研究和吸引全球創新資源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
面向未來,中國需要不斷增加對研發的投資,進一步提高創新成果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朝著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穩步前進。
⑷ 世界主要知識產權組織有哪些
國際上對規范知識產權立法、執法和民事行為影響重大的國際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是通過列舉知識產權應當包括的范圍和權利種類來界定知識產權的。
⑸ 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多少
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合編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15日發布。中國在去年排名第25位,今年排名上升了三位,位居全球第22位。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導的,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一次。這一指數使用從專利申請量到教育支出等數十種指標,對全球大約130個經濟體進行排名。如今,這一排名已經成為全球企業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依據。
⑹ 中國發明專利世界排名
關於專利發明的數據你可以到佰騰網上去找。上面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歷年的統計數字。
⑺ 2013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加快縮小中國與發達
因為中國的領導只對別人好,自己人只會壓榨
⑻ 什麼是「全球創新指數」
全球創新指數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共同發布,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廣泛的經濟創新能力的指標。
全球創新指數在2007年首次推出,每年發布一次。
在全球創新指數評估中,「創新質量」是一個頂層指標,審查的是高校水平、科學出版物和國際專利申請量。中國在「創新質量」的排名中已經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領頭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已成為《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的第二大來源國,僅排在美國之後。
⑼ 2020中國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14,你如何看待這個排名
據媒體報道,在2021年4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位列第14位,是進入前30名的唯一中等收入經濟體。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當前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我國應該繼續推動創新能力的發展;也有部分網民認為,我國當前的創新指數排名與我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對稱,因此我國還應繼續加大投入,提高我國的創新指數。而對於此次中國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十四的成績,筆者有以下的看法。
一、政府背書有一定效用在當前我國的社會之中,可謂有著一種全民創新文化,在我國目前整個社會都在倡導創新,因此公民們也在創新上付出了自身的精力與心血,比如現在部分新興技術其實在民間之中所被創造出來,而這樣的一種全民創新文化,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染缸,它能夠對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工業大國,與我國目前的綜合實力相比,位列第十四的全球創新指數並不能說高。而這些需要補齊的短板,也需要我國未來政府、公民等諸多方面共同助力,促進我國創新能力的發展。
⑽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第幾位
中國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7位。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前十名的國家分別是:瑞士、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美國、芬蘭、丹麥、德國和愛爾蘭。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當中,瑞士蟬聯榜首,其次是瑞典、美國、荷蘭、英國等。亞洲地區名列前茅的有第8名新加坡、第10名以色列、第11名韓國和第13名的中國香港。中國位居第14,首次進入前15名。
2019年7月24日發布《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攀升,從2018年的第十七位升至2019年的第十四位。《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前30名的國家,在多個領域體現出明顯的創新實力,在本國人專利數量、本國人工業品外觀設計數量、本國人商標數量以及高技術出口凈額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項上,中國位居前列。
在創新投入和產出方面,中國表現突出,創新產出與德國、英國、芬蘭、以色列、美國相當,但投入水平遠低於這些國家。報告還介紹了世界上最大的科學技術集群的最新排名,美國、中國和德國占據科學技術集群排名前三。
(1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新排名擴展閱讀
為了支持全球創新辯論、引導各項政策、突出良好作法,需要利用有關指標對創新和相關政策表現進行評估。全球創新指數創造環境,使創新要素得到持續評估,其特色列舉如下:
126個國家/經濟體的情況介紹,包括各種數據、排名和優劣勢情況
根據30多個國際公私部門指標得出的80個數據表,其中57個是可靠數據,18個是綜合指標,5個是調查問卷
透明且可復制的電腦計算方法,其中每個指數排名(全球創新指數、產出和投入次級指數)有90%的置信區間,加上對影響每年排名的要素進行分析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是以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創新投入次級指數衡量的是體現出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這些要素共分為五大類:
(1)制度
(2)人力資本與研究
(3)基礎設施
(4)市場成熟度
(5)商業成熟度。
創新產出次級指數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分為兩大類:
(6)知識與技術產出
(7)創意產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創新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突破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