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mp3與mpeg有什麼關系,還有mp4與mpeg有什麼關系
MP3是應用於MPEG-1的一項音頻壓縮技術標准,英文全稱是MPEG-1 Audio Layer3。我們做出這個定義的依據是:第一,MPEG官方已經明確表示,MP3和MPEG-1 Audio Layer3是指同一件事情(詳細請參考MPEG Audio問答集)。第二、Layer技術的發布者Fraunhofer IIS-A〔注1〕官方技術文檔中也提到過,MP3就是MPEG-1 Audio Layer3(請參考Layer3問答集)。此外,在很多知名廠商比如SONY、Philips的一些相關技術文檔中也直接說明了MP3是MPEG-1 Audio Layer3的問題(參考相應技術部分)。 〔注1〕作為國際性的研究實驗室,Fraunhofer IIS-A(後綴-A是指Audio即音頻部分)是高質量、低比特率音頻編碼領域的領導者之一。Fraunhofer IIS-A是MPEG Layer3以及MPEG-2 ACC的主要發展者。同時,Fraunhofer IIS-A也在MPEG-4的標准化構架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想了解Fraunhofer IIS這個設立在德國的研究室,請訪問http://www.iis.fhg.de/amm/。 小問題:那麼有沒有MPEG-2 Audio Layer3呢? 根據Layer的應用環境和開發目的(應用於MPEG-1 Audio和MPEG-2 Audio)〔關於Layer,我們會在以後講到。〕,可以說答案是肯定的(MPEG-2 BC,ISO/IEC 13818-3)。但是就目前來看,關於MPEG-2 Audio討論最多的是MPEG-2已經發展出的改進型技術MPEG-2 AAC(ISO/IEC 13818-7)即「高級音頻編碼」(Avanced Audio Coding)〔注2〕。 〔注2〕所謂的MP4就是利用了MPEG-2 AAC技術的產物。關於MPEG-2 AAC,詳情請見www.mpeg.org的MPEG Audio FAQ問答集。 問題的延伸:MP3是Layer3或者Layer3是MPEG3? 絕對不是!作為一種極其有效的音頻編碼方案,Layer-3隻是MPEG標準的一部分。Layer-3被定義在MPEG-1和MPEG-2這兩種已經存在的國際標準的音頻部分中。定義在MPEG-1 Audio中就是MP3,但是不要忘了LAuyer-3還可以定義在MPEG-2 Audio中。此外,Layer-3僅僅用於MPEG-1和MPEG-2中,根據前幾篇我們論述的家族關系,作為某個子家族(MPEG-1或MPEG-2)的成員(Layer-3)怎麼能和這個子家族相提並論呢?況且,目前還沒有發展出MPEG-3的定義
音樂的魅力是永恆的,沉醉於優美的旋律中,倘佯在流行的大潮里,音樂帶給人們太多的享受和夢想。數字時代,數字音樂早已悄然滲入我們的生活,從最早出現的CD唱機到現今流行的MP3隨身聽和網路音樂等,都是數字音樂逐漸演變出來的各種形式和內容。MP3問世不久,就憑著較高的壓縮比和較好的音質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就在MP3日益成為一種主流的音樂格式之際,忽然間冒出個MP4。令很多人不得其詳。MP4究竟是什麼?它與MP3之間有什麼關系?它的出現對MP3有什麼影響?MP3或者MP4的未來將會怎樣?下面將針對以上問題展開敘述。
MP4的由來
與早已眾所周知的MP3相比,人們對MP4的了解還不多。盡管從邏輯上來說,當我們聽到或看到MP4時,會推斷這是MP3的後繼格式,事實卻要復雜得多。實際上,MP4與MP3有著太多的不同。MP3是一種音頻壓縮的國際標准,而MP4卻是一個商標的名稱。雖然兩者都屬於網路音樂格式的范疇,但也代表著完全不同的兩種音頻壓縮技術和格式。
MP4的出現,使原來就容易混淆的MPEG標准系列變得更加難以分辨了。MP3並不是指MPEG-3標准,而是MPEG Layer 3的簡稱,這是個ISO/IEC國際標准,是一種完全公開的音頻壓縮技術。而MP4既不是MPEG Layer 4的簡稱,更不是MPEG-4標准。它是GMO公司針對MP3侵犯音樂出版物的版權,採用了AT&T授權的基於MPEG-2AAC(Advanced Audio Coding)的A2B音樂,並將其命名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繼MP3之後的一種升級換代技術,這正好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A2B技術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AT&T的音頻壓縮技術專利,以「知覺編碼」為關鍵技術可以將AAC壓縮比提高到20:1而不損失音質:第二,安全資料庫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這種密鑰的音樂;第三,協議認證,這個認證包含了復制許可、允許復制副本數量、歌曲總時間、歌曲可以播放時間以及經營銷售許可等信息。
相對MP3等以往的音樂格式,MP4具有如下特點:
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其內嵌播放器,操作簡便,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於採用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使MP4文件的大小僅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質,更大的壓縮比,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音質也更勝一籌;
3.獨特的數字水印技術,可方便的追蹤和發現盜版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
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內置了包括與作品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即可說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5.較為完整的功能,MP4可獨立調節左右聲道的音量大小,內置的波形/分頻動態音頻顯示和音樂管理器可支持多種彩色圖像、網站鏈接及無限制的滾動顯示文本。
由此可知,MP4是一種商品,它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 AAC技術對音頻進行壓縮處理,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後形成一個全新形式的數字音樂標准。
MPEG-2 AAC
MPEG-2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在1997年由以Bosi、Brandenburg、Johnston等為首的音頻編碼研究提出的,它總結了MPEG-1、MPEG-2和AC-3等的長處,在MPEG系統上進一步改進了很多新的功能,大大增強了編碼的靈活度,在保證音質的同時,MPEG-2 AAC已經成為MPEG-4標准中高質量音頻編碼的核心,是下一代音頻壓縮標准。
為了能夠適應於不同的應用場合,在AAC標准中定義了三種不同復雜度的框架(Profile)。分別為:
Main Profile(主框架):在這種框架具有最高的復雜度,可以用於存儲量和計算能力都很充足的場合。在這種框架中,利用了除增益控制以外的所有編碼工具來提高壓縮效率。
Low Complexity Profile(低復雜框架):這種框架用於要求在有限的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的條件下進行壓縮的場合。在這種框架中,沒有預測和增益控制這兩種工具,TNS的階數比較低。
SSR(Scalable Sample Rate)Profile(采樣率可分級框架):在這種框架中,使用增益控制工具,但是預測和耦合工具是不被允許的,具有較低的帶寬和TNS階數。對於最低的一個PQF子帶不使用增益控制工具。當帶寬降低時,SSR框架的復雜度也可降低,特別適應於網路帶寬變化的場合。
MPEG-2 AAC編解碼
編碼時,時域信號先經增益控制模塊(只在可分級檔次使用),把信號分成4個頻帶,對信號的幅度進行增益控制,在由濾波器組分解成為1024條頻域譜線。同時根據輸入的時域信號進行心理學模型分析,計算當前的掩蔽域值。另外,心理聲學模型還輸出M/S立體聲和強度立體聲處理所需的控制信息。TNS模塊對濾波器輸出的部分譜線進行線性預測以殘差信號代替原譜線,強度立體聲模塊提取信號高頻成分的包絡。M/S立體聲模塊以和信號M和差信號S代替左右聲道信號。量化模塊進行比特分配,盡量使量化雜訊小於掩蔽域值。量化後的信號與比例因子進行哈夫曼編碼,最後進行AAC組碼。把上述過程逆過來就是解碼。
MPEG-2 AAC把高解析度的濾波器組、預測技術、哭聲整形技術、聯合立體聲編碼、非均勻量化和哈夫曼編碼結合在一起,可以滿足如下的要求:
1.支持8KHz~96 KHz的采樣頻率
2.支持輸入通道配置為1/0(單聲道)、2/0(雙聲道立體聲)和3/2+1(左/中/右、左環繞/右環繞、低頻增強通道)等的不同的多通道配置;
3.在比特流語法中為更大數目和更小數目的通道配置留有餘地;
4.在384Kb/s的數據率和3/2通道配置中,可以獲得「不可分辨的」音質;
5.為了改善誤碼的消除,支持在存在誤碼的情況下維持碼流同步的機制和某種誤碼消除機制。
總結
MP3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音樂格式,已經占據了大量的網路資源,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因此,GMO MP4的推廣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MP4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其壓縮技術優於MP3,音質好於MP3;從維護版權的角度看,會得到出版界的歡迎。尤其是和A2B壓縮技術相同的AAC格式、編/解碼器、音樂已經在網路上出現,正在被大眾接受並獲得發展。而且MPEG-2 AAC已經成為MPEG-4標准中高質量音頻編碼的核心,是下一代音頻壓縮標准。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MPEG-4標準的推廣,作為MPEG-4音頻之一的MPEG-2 AAC必將受到重視而廣泛應用。
❷ 什麼是MEPG壓縮標准
MPEG-1制定於1992年,是為工業級標准而設計,可適用於不同帶寬的設備,如CD-ROM、Video-CD、CD-R等。主要針對1.5Mbps以下數據傳輸率的數字存儲媒質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編碼的國際標准,它用於在CD—ROM上存儲同步和彩色運動視頻信號,可以優化為中等解析度,並在其優化模式下,採用所謂的SIF標准交換格式(對於NTSC制式為352X240,對於PAL制式為352X288)的圖像進行壓縮,傳輸速率為1.5Mbits/sec,每秒能夠播放30幀,具有CD(指激光唱盤)音質,質量級別基本與VHS相當。MPEG-1的編碼速率最高可達4-5Mbits/sec,但隨著速率的提高,其解碼後的圖象質量有所降低。MPEG-1對色差分量採用4∶1∶1的二次采樣率,旨在達到VRC質量,其視頻壓縮率為26∶1。
MPEG-1現已成為常規視頻標準的一個子集,該子集稱為CPB流。同時它也被用於數字電話網路上的視頻傳輸,如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ADSL),視頻點播(VOD),以及教育網路等,因此MPEG-1可被用做記錄媒體或是在INTERNET上傳輸音頻。
2、MPEG-2和MPEG-AAC
MPEG-2標准制定於1994年,設計目標是高級工業標準的圖象質量以及更高的傳輸率,它追求的是CCIR601建議的圖象質量DVB、HDTV和DVD等制定的3Mbps~10Mbps的運動圖象及其伴音的編碼標准。該標准最初的目的是在與MPEG-1兼容的基礎上實現低碼率和多聲道擴展,後來為了適應演播電視的要求開始致力於定義一個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多聲道音頻標准。這個標准不和MPEG-1兼容,定名為MPEG-2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
AAC標准完成於1997年,經BBC(U.K.)和NHK(Japan)使用、測試表明已達到最優化ITU—R601推薦的解析度,並且對於低比特率的多聲道編碼能提供相當高的聲音質量。由於它不向後兼容,故具有更高的壓縮效果。據測試它以320Kbps傳送的音頻信號比MPEG-2以640Kbps傳送的音質還略好些。AAC標準的發展標志著標准化工作向著模塊化方向演變的趨勢。MPEG-2所能提供的傳輸率在3-10Mbits/sec間,在NTSC制式下的解析度可達720X486,MPEG-2也可提供並能夠提供廣播級的視像和CD級的音質。MPEG-2的音頻編碼可提供左右中及兩個環繞聲道,以及一個加重低音聲道,和多達7個伴音聲道(DVD可有8種語言配音的原因)。由於MPEG-2在設計時的巧妙處理,使得大多數MPEG-2解碼器也可播放MPEG-1格式的數據(如VCD等)。
因為MPEG-2可以提供CD和DVD的指定標准外,MPEG-2還可用於為廣播、有線電視網、電纜網路以及衛星直播(DirectBroadcastSatellite)提供廣播級的數字視頻。但是對於最終用戶來說,由於現在電視機解析度的限制,MPEG-2所帶來的高清晰度畫面質量(如DVD畫面)在電視上效果並不明顯,反倒是其音頻特性(如加重低音、多伴音聲道等)更加引人注目。
3、MPEG-3
MPEG-3是ISO/IEC最初為HDTV開發的編碼和壓縮標准,它要求傳輸速率在20Mbits/sev-40Mbits/sec間,但這將使畫面有輕度扭曲。不過由於MPEG-2的出色性能表現,已能適用於HDTV,使得原打算為HDTV設計的MPEG-3,還沒出世就被扼殺在搖籃中了。
二、MPEG的今天
當前主要使用的是MPEG-2標准和MPEG-4標准,其中MPEG-4標准主要應用於視頻電話(VideoPhone),視頻郵件(VideoEmail)和電子新聞(ElectronicNews)等。與MPEG-1和MPEG-2相比,它對於傳輸速率要求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間,解析度為176X144。MPEG-4就利用很窄的帶寬,通過幀重建技術來壓縮和傳輸數據,以求利用最少的數據獲得最佳的圖象質量。
MPEG-4的一個特點是更適於交互AV服務以及遠程監控,這是第一個使你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再只是觀看,允許你加入其中,即有交互性)的動態圖象標准。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綜合性,從根源上說,MPEG-4試圖將視覺效果意義上的自然物體與人造物體相溶合,所以它的設計目標還有更廣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與前兩者不同,MPEG-4不僅是針對一定比特率下的視頻、音頻編碼,更加註重多媒體系統的交互性和靈活性。
MPEG-4引入了AVO(Audio/Visaul Objects)的概念,使得更多的交互操作成為可能。AVO的基本單位是原始「AVO」,它可能是一個沒有背景的說話的人,也可能是這個人的語音或一段背景音樂等。它具有高效編碼、高效存儲與傳播及可交互操作的特性。在MPEG-4中AVO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MPEG-4採用AVO來表示聽覺、視覺或者視聽組合內容,允許組合已有的AVO來生成復合的AVO,由此生成AV場景,並採用SNHC的方法來組織這些AVO。對於AVO的數據還能靈活地多路合成與同步,以便選擇合適的網路來傳輸這些AVO數據,並允許接收端的用戶在AV場景中對AVO進行交互操作。
為了達到低比特率下的多媒體通信和多工業的多媒體通信的綜合這兩個目標,MPEG-4標準的構成也有所更新。
1、DMIF(The Dellivery Multimedia Integration Framework)
DMIF即多媒體傳送整體框架,它主要解決交互網路中、廣播環境下以及磁碟應用中多媒體應用的操作問題。通過傳輸多路合成比特信息來建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握手和傳輸。通過DMIF,MPEG-4可以建立起具有特殊品質服務(QoS)的信道和面向每個基本流的帶寬。
2、數據平面 MPEG-4中的數據平面可以分為兩部分:傳輸關系部分和媒體關系部分。為了使基本流和AVO在同一場景中出現,MPEG-4引用了對象描述(OD)和流圖桌面(SMT)的概念。OD傳輸與特殊AVO相關的基本流的信息流圖。桌面把每一個流與一個CAT(Channel Assosiation Tag)相連CAT可實現該流的順利傳輸。
3、緩沖區管理和實時識別 MPEG-4定義了一個系統解碼模式(SDM),該解碼模式描述了一種理想的處理比特流句法語義的解碼裝置,它要求特殊的緩沖區和實時模式。通過有效地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緩沖區空間。
4、音頻編碼 MPEG-4的優越之處在於,它不僅支持自然聲音,而且支持合成聲音。MPEG-4的音頻部分將音頻的合成編碼和自然聲音的編碼相結合,並支持音頻的對象特徵。
5、視頻編碼 與音頻編碼類似,MPEG-4也支持對自然和合成的視覺對象的編碼。合成的視覺對象包括2D、3D動畫和人面部表情動畫等。
6、場景描述 MPEG-4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用於組成場景中的一組對象。一些必要的合成信息就組成了場景描述,這些場景描述以二進制格式BIFS(Binary Format for Scene description)表示,BIFS與AVO一同傳輸、編碼。場景描述主要用於描述各AVO在一具體AV場景坐標下,如何組織與同步等問題。同時還有AVO與AV場景的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MPEG-4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AV場景。
MPEG-4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的,它的出現將對以下各方面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數字電視、動態圖象、網際網路(Internet)、實時多媒體監控、低比特率下的移動多媒體通信、於內容存儲和檢索多媒系統、Internet/Intranet上的視頻流與可視游戲、基於面部表情模擬的虛擬會議、DVD上的交互多媒體應用、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可視化合作實驗室場景應用、演播電視等等,對於計算機愛好者來說,表現最為直接的一點就是讓你的媒體播放機可以播放MPEG-4格式的超清晰視頻文件。因為市面上已經出現這種格式的碟片,而MPEG-4壓縮一部DVD只需要2張CDROM!這樣就意味著,你不需要買DVD ROM也可以得到和它差不多的視頻質量了,而這一切只需要你有CDROM。雖然SVCD和它有點距離,但勝在已經有很多廠商支持,MINI-DVD圖象質量比它好點,可是又需要DVD ROM來播放,看來又有一場龍爭虎鬥要上演了。
三、MPEG的明天
今後網路應用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進行多媒體通信,多媒體信息主要包括圖像、聲音和文本三大類,其中視頻、音頻等信號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這些信息的表達方式、輸入、輸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多媒體通信中,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的表達和適當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多媒體信息的壓縮技術是多媒體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
所以繼MPEG-4之後,要解決的矛盾就是對日漸龐大的圖像、聲音信息的管理和迅速搜索。針對這個矛盾MPEG提出了解決方案MPEG-7,以便能夠快速且有效地搜索出用戶所需的不同類型的多媒體。MPEG-7將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多媒體信息進行標准化的描述,並將該描述與所描述的內容相聯系,以實現快速有效的搜索。這個標准不包括對描述特徵的自動提取,它也沒有規定利用描述進行搜索的工具或任何程序,它正式的稱謂是「多媒體內容描述介面」。MPEG-7可獨立於其它MPEG標准使用,但MPEG-4中所定義的音頻、視頻對象的描述適用於MPEG-7,因此可以利用MPEG-7的描述來增強其它MPEG標準的功能。
MPEG-7的應用范圍很廣泛,既可應用於存儲(在線或離線),也可用於流式應用(如廣播、將模型加入Internet等),還可以在實時或非實時環境下應用,如:數字圖書館(圖象目錄,音樂字典等)、多媒體名錄服務(如黃頁)、廣播媒體選擇(無線電信道,TV信道等)、多媒體編輯(個人電子新聞業務,媒體寫作)等。另外MPEG-7在教育、新聞、導游信息、娛樂、研究業務、地理信息系統、醫學、購物、建築等各方面均有較深的應用潛力。
與同樣是音頻壓縮標準的杜比公司的AC系列標准相比,MPEG標准系列由於存在專利權的問題,所以更適合於我國國情。MPEG-1使得VCD取代了傳統的錄像帶,MPEG-2將使數字電視最終完全取代現有的模擬電視,而高畫質和音質的DVD也將取代現有的VCD。隨著MPEG-4和MPEG-7新標準的不斷推出,數據壓縮和傳輸的技術必將趨向更加規范化。
❸ HDV 和HVD分別是什麼,詳細一點,包括他們的公司都解釋一下,謝謝了!
[轉貼]解析DVD、HDV、EVD、HVD的編碼技術
一、國際音頻編碼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目前,國際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已經推出了幾種音頻編碼技術。其中MPEG-1(ISO/IEC11172-3)按照編碼復雜度分三層編碼機制,支持采樣率為32、44.1和48KHz的單聲道(mono)及雙聲道(stereo或Dual mono)編碼。第3層(MP3)在對雙聲道立體聲編碼時,在128Kbit/s對絕大多數音樂編碼可達到接近CD的音質效果,成為網路音樂和便攜電子設備的首選標准。MPEG-2BC(ISO/IEC13818-3)則是對MPEG-1的向後兼容多聲道擴展方案,並增加了一個「低頻效果」聲道從而提升至5.1個聲道編碼,且支持16、22.5和24KHz采樣音頻信號編碼。標志MPEG的最高技術水平的MPEG-2 Advanced Audio Coding (ISO/IEC13818-7AAC)在采樣率為8~96KHz下提供了1~48個聲道可選范圍的高質量音頻編碼。它適用於從比特率在8kbit/s單聲道的電話音質到160kbit/s多聲道高質量音頻編碼。用AAC對單聲道音頻編碼,在64Kbit/s下對絕大多數音樂編碼可達到接近CD的音質效果。因此和MP3的單聲道96Kbit/s相比,編碼效率已經有了很大提高,被認為是下一代音頻編碼標准。
在多聲道環繞立體聲編碼方面,美國杜比實驗室的AC-3提供對32、44.1和48KHz采樣,從單聲道到5.1環繞立體聲的音頻信號的編碼,並支持碼率范圍從32kbit/s的單聲道碼流到640kbit/s的多聲道高質量音頻碼流。目前,DolbyAC-3已經憑借其良好的聲場和聲像重現能力,贏得了電影、家庭影院、DVD和數字電視伴音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准。
其他優秀的音頻編碼技術,如索尼的ATARC、貝爾實驗室的PAC和微軟的WMA等,都獲得了相當廣泛的應用。
目前,從國際數字音頻應用的發展來看,數字音頻編碼技術已經在互聯網、廣播、個人消費電子產品和數字影視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隨著3G技術的興起,正在進入移動通信領域。因此,新一代的數字音頻編碼技術在傳輸的可靠性、對帶寬的要求和版權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中國在數字音頻編碼領域起步較晚,目前已經開展數字音頻編碼技術研究的大學有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等,還沒獲得較成熟和完整的成果。
二、圖像視頻編碼的國際標准及技術特點
近10年來,圖像編碼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關且日臻成熟,其標志就是幾個關於圖像編碼的國際標準的制定,即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關於靜止圖像的編碼標准JPEG、國際電信聯盟ITU-T關於電視電話/會議電視的視頻編碼標准H261,H.263和ISO/IEC關於活動圖像的編碼標准MPEG-1,MPEG-2和MPEG-4等。這些標准圖像編碼演算法融合了各種性能優良的圖像編碼方法,代表了目前圖像編碼的發展水平。
1、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
JPEG是ISO/IEC聯合圖像專家組制定的靜止圖像壓縮標准,是適用於連續色調(包括灰度和彩色)靜止圖像壓縮演算法的國際標准。JPEC演算法共有4種運行模式,其中一種是基於空間預測(DPCM)的無損壓縮演算法,另外3種是基於DCT的有損壓縮演算法。
1)無損壓縮演算法,可以保證無失真地重建原始圖像。
2)基於DCT的順序模式,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對圖像進行編碼,稱為基本系統。
3)基於DCT的遞進模式,指對一幅圖像按由粗到細對圖像進行編碼。
4)分層模式。以各種解析度對圖像進行編碼,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獲得不同解析度的圖像。
JEPG對圖像的壓縮有很大的伸縮性,圖像質量與比特率的關系如下:
a)1.5~2.0比特/像素:與原始圖像基本沒有區別(transparent quality)。
b)0.75~1.5比特/像素:極好(excellent quality),滿足大多數應用。
c)0.5~0.75比特/像素:好至很好(good to very good quality),滿足多數應用。
d)0.25~0.5比特/像素:中至好(moderate to very good quality),滿足某些應用。
2、JPEG-2000
與以往的JPEG標准相比,JPEG-2000壓縮率比JPEG高約30%,它有許多原先的標准所不可比擬的優點。JPEG-2000與傳統JPEG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放棄了JPEG所採用的以DCT變換為主的分塊編碼方式,而改為以小波變換為主的多解析度編碼方式。
首先,JPEG-2000能實現無損壓縮(lossless compression)。在實際應用中,有一些重要的圖像,如衛星遙感圖像、醫學圖像、文物照片等,通常需要進行無損壓縮。對圖像進行無損編碼的經典方法——預測法已經發展成熟,並作為一個標准寫入了JPEG-2000中。
JPEG-2000還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誤碼魯棒性(robustness to bi terror)好。因此使用JPEG-2000的系統穩定性好,運行平穩,抗干擾性好,易於操作。
JPEG-2000能實現漸進運輸(progressive trans mission),這是JPEG-2000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徵。它可以先傳輸圖像的輪廓,然後逐步傳輸數據,不斷提高圖像質量,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這在網路傳輸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使用JPEG-2000下載一個圖片,用戶可先看到這個圖片的輪廓或縮影,然後再決定是否下載。而且,下載時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和帶寬來決定下載圖像質量的好壞,從而控制數據量的大小。
JPEG-2000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優點就是感興趣區(ROI,Region Of Interest)特性。用戶在處理的圖像中可以指定感興趣區,對這些區域進行壓縮時可以指定特定的壓縮質量,或在恢復時指定特定的解壓縮要求,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有些情況下,圖像中只有一小塊區域對用戶是有用的,對這些區域採用高壓縮比。在保證不丟失重要信息的同時,又能有效地壓縮數據量,這就是感興趣區的編碼方案所採取的壓縮策略。基於感興趣區壓縮方法的優點,在於它結合了接收方對壓縮的主觀要求,實現了互動式壓縮。
3、MPEG-1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的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一直致力於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編碼標准化工作,並制定了一系列關於一般活動圖像的國際標准。1993年制定的MPEG-1標準是針對1.5Mbit/s速率的數字存儲媒體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編碼制定的國際標准,該標準的制定使得基於CD-ROM的數字視頻以及MP3等產品成為可能。MPEG-1的帶寬最多為1.5Mbit/s,其中11Mbit/s用於視頻,128Kbit/s用於音頻,其餘帶寬用於MPEG系統本身。
為了追求高的壓縮效率,去除圖像序列的時間冗餘度,同時滿足多媒體等應用所必須的隨機存取要求,MPEG-1視頻把圖像編碼分成I幀、P幀、B幀和D幀共4種類型。I幀為幀內編碼幀(intra coded frame),編碼時採用類似JPEG的幀內DCT編碼,I幀的壓縮率是幾種編碼類型中最低的。P幀為預測編碼幀(predictive coded frame),採用前向運動補償預測和誤差的DCT編碼,由其前面的I或P幀進行預測。B幀為雙向預測編碼幀(bi-directionally predictive coded frame),採用雙向運動補償預測和誤差的DCT編碼,由前面和後面的I或P幀進行預測,所以B幀的壓縮效率最高。D幀為直流編碼幀(Dc coded frame),只包含每個塊的直流分量。MPEG-1採用運動補償支除圖像序列時間軸上的冗餘度,可使對P幀和B幀圖像的壓縮倍數比I幀提高很多。
4、MPEG-2
MPEG組織1995年推出的MPEG-2標準是在MPEG-1標准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和改進,主要是針對數字視頻廣播、高清晰度電視和數字視盤等制定的4~9Mbit/s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的編碼標准,MPEG-2是數字電視機頂盒與DVD等產品的基礎。MPEG-2系統要求必須與MPEG-l系統向下兼容,因此其語法的最大特點在於兼容性好並可擴展。MPEG-2的目標與MPEG-1相同,仍然是提高壓縮比,改善音頻、視頻質量,採用的核心技術還是分塊DCT和幀間運動補償預測技術。MPEG-2視頻允許數據速率高達100Mbit/s,支持隔行掃描視頻格式和許多高級性能。考慮到視頻信號隔行掃描的特點,MPEG-2專門設置了「按幀編碼」和「按場編碼」兩種模式,並相應地對運動補償和DCT方法進行了擴展,從而顯著提高了壓縮編碼的效率。考慮到標準的通用性,增大了重要的參數值,允許有更大的畫面格式、比特率和運動矢量長度。除此之外,MPEG-2視頻壓縮編碼還進行了以下擴展:
1)輸入/輸出圖像彩色分量之比可以是4∶2∶0,4∶2∶2,4∶4∶4。
2)輸入/輸出圖像格式不限定。
3)可以直接對隔行掃描視頻信號進行處理。
4)在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信噪比方面的可分級性適合於不同用途的解碼圖像要求,並可給出傳輸上不同等級的優先順序。
5)碼流結構的可分級性,比如頭部信息、運動矢量等部分可以給予較高的優先順序,而對於DCT系數的高頻分量部分則給予較低的優先順序。
6)輸出碼率可以是恆定的也可以是變化的,以適應同步和非同步傳輸。
MPEG-2視頻是一系列的系統,每一個系統具有安排好的共性和兼容程度。它允許對四種源格式或者級別進行編碼,從簡單清晰度(CIF格式)到完全的高清晰度電視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除了源格式的這種靈活性外,MPEG-2還規定了解析度從低到高的4級5類共11種單獨的技術規范,同一種類不同級別間的圖像解析度和編碼速率相差甚遠。表2給出了MPEG-2允許的級別和類的組合。
5、MPEG-3
MPEG-3是ISO/IEC最初為HDTV開發的編碼和壓縮標准,它要求傳輸速率在20Mbits/sev-40Mbits/sec間,但這將使畫面有輕度扭曲。不過由於MPEG-2的出色性能表現,已能適用於HDTV,使得原打算為HDTV設計的MPEG-3,還沒出世就被扼殺在搖籃中了。
6、MPEG-4
1992年11月,MPEG專家組決定開發新的適應於極低碼率的音頻/視頻(AV,Audio-Visual)編碼的國際標准,即MPEG-4。對於學術界來說,極低碼率(即小於64Kbit/s)是視頻編碼標準的最後一個比特率范圍。
MPEG-4專家組深入分析了AV領域中電視(television)、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以及其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後,認為MPEG-4應該提供用於通信的新方式,其核心是基於內容content-based)的AV信息存儲、處理與操作,支持交互性、高壓縮比以及通用存儲性等功能。同時在其結構上應具有適應性與可擴展性,以適應硬、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便於及時融合新的技術。
相對於MPEG的前兩個壓縮標准,MPEG-4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視頻音頻編解碼標准,它將內容與交互性作為核心,從而為多媒體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它更多定義的是一種格式和框架,而不是具體的演算法,這樣人們可以在系統中加入許多新的演算法。除了一些壓縮工具和演算法外,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技術如圖像分析與合成、計算機視覺、語音合成等也可以充分應用於編碼中。
H.261是ITU-T針對可視電話和會議電視、窄帶ISDN等要求實時編解碼和低延時應用提出的一個編碼標准。該標准包含的比特率為p*64Kbit/s,其中p是一個整數,取值范圍為1~30,對應比特率為64Kbit/s~92Mbit/s。
7、H.261
H.261標准大體上分為兩種編碼模式:幀內模式和幀間模式。對於緩和運動的人頭肩像,幀間編碼模式將佔主導位置;而對畫面切換頻繁或運動劇烈的序列圖像,則幀間編碼模式要頻繁地向幀內編碼模式切換。
為了減少信道誤碼,採用一種叫做BCH(511,493)的糾錯編碼方式。這種糾錯碼可以在493比特中自動糾正2比特的錯誤。按H261規定,源編碼器必須具備糾錯編碼的功能,而糾錯編碼是選用的。
8、H.263
1995年,ITU-T總結當時國際上視頻圖像編碼的最新進展,針對低比特率視頻應用制定了H.263標准,該標准被公認為是以像素為基礎的採用第一代編碼技術的混合編碼方案所能達到的最佳結果。隨後幾年中,ITU-T又對其進行了多次補充,以提高編碼效率,增強編碼功能。補充修訂的版本有1998年的H.263+,2000年的H263++。H.263系列標准特別適合於PSTN網路、無線網路與網際網路等環境下的視頻傳輸。
H.263已被幾種可視電話採納為終端標准,如支持PSTN與無線網的H.324,支持N-ISDN的H.320,支持B-ISDN的H.310等。H.263信源編碼演算法的核心仍然是H.261標准中採用的DPCM/DCT混和編碼演算法,原理框圖也和H.261十分相似。
9、MPEG-7與MPEG-21
MPEG-7是為「多媒體內容描述介面」,是用於信息表示的,MPEG-7是「基於語義的表示」。MPEG-7定義了一個描述符標准集,用於描述各種類型的多媒體信息,與之相應的描述方案可以用於規范多媒體描述符的生成和不同描述符之間的有機聯系。
這些描述符與指定的多媒體對象的內容緊密聯系,採用提取對象特徵的方法為實現基於內容和語義的准確檢索提供介面。在此基礎上,MPEG-7定義了一種描述定義語言(DDL,Description Definition Language)用於指定和生成描述方案,即希望提出新的視頻、音頻信息表示方式,它既不同於基於波形和基於壓縮的表示方式(如MPEG-1和MPEG-2),又不同於基於對象的表示方式(MPEG-4)。這一表示方式允許對信息的含義進行一定程度的解釋,它可以被一個設備或計算機解碼器存取。MPEG-7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標准化的核心技,以便描述多媒環境下的視頻和音頻內容,最終使視頻和音頻搜集像文本搜集一樣簡單方便。
MPEG-7可以描述的多媒體對象范圍極其廣泛,其核心部分DDL語言將充分吸收現有的各種媒體描述語言的特點,以達到對多媒體數據的普遍適應性。MPEG-4中提出的基於對象編碼的思想將成為對多媒體資料庫中的視頻、音頻對象進行處理(包括特徵提取、壓縮編碼等)的基本手段。而MPEG-7的多媒體內容描述功能對MPEG-1,MPEG-2,MPEG-4起到性能提高和功能擴展的作用。
最後,MPEG-7將提供內容的描述而不是內容本身,它將不能替代已有的MPEG標准(MPEG-1,MPEG-2,MPEG-4),僅僅是已有3個標準的補充。
正在研製的新標准MPEG-21是一個支持通過異構網路和設備,使用戶透明方便地使用多媒體資源的標准,其目的是建立一個交互的多媒體對象,實現多種業務模型,包括對版權和交易的自動管理,對內容使用者隱私的尊重等。
三、國內現有碟機的使用的技術
1、DVD技術
據調查,不少DVD影碟機不能實現真正的AC-3解碼功能,而分別採用以下一些方式來代替:
1)、簡單的兩聲道。不管碟片上音頻數據是否按照AC-3進行編碼,均以兩路混合音頻輸出。由於省略了其餘四個聲道的音頻輸出,在硬體成本上大大降低,且向Dobly公司外納交專利費用比真杜比AC-3解碼大為減少,是DVD影碟機的低價位方案。在這種方式下,用戶僅僅只能聽到簡單的左右兩路聲道效果。如果要欣賞真正的杜比AC-35.1聲道環繞聲效果,還需外接一台帶同軸或光纖輸入端子且具有AC-3解碼功放,其市場價格約2000元,即另購一台DVD影碟機的價格。
2)、有六路輸出端子的兩聲道。這種方式又稱「假六聲道」,它實際上只有3組相同的兩聲道輸出,是雙聲道機的簡單復制,根本無法實現真正的杜比AC-35.1聲道的機器類似,往往容易成炒正當利益的來源。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加以甄別。
3)、虛擬模擬AC-3聲道。該方式通過一顆聲場處理晶元將兩聲道音頻經過疊加、相消等軟體演算法模擬出一種類似於AC-35.1聲道解碼輸出呢?杜比AC-35.1聲道的效果,但由於其音源全部來自於兩路主聲道,聲場的表現力、層次感較真正AC-3解碼都要遜色得多,且極易混淆視聽,侵害消費者利益。
那麼,什麼是真正杜比AC-35.1聲道解碼輸出呢?杜比AC-3是一種專門為多聲道數字式音響設計的感性編碼技術,它將音質學和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結合在一起,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效率、高質量和多面性。按多聲道的形式,杜比AC-3提供了五個全音頻聲道,其排列方法通常稱為3/2結構:三個前排聲道(左、中、右)加上兩個環繞聲道,還有一個低音頻效應的聲道。通俗地說,就是前置左、前置右、中置、環繞左、環繞右及重低音,也就是所謂「5.1」聲道。相對於模擬式的AC-2(杜比Prologic),杜比AC-3具有兩個完全獨立的環繞聲道,每一聲道都能提供於前排三個聲道完全相同的全頻帶保真音響。因而真實再現上述效應的解碼就是真正意義的杜比AC-35.1聲道解碼。
2、HDV技術
HD12壓縮編碼系統是北京凱誠高清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針對HDV高清數字電影格式激光多媒體碟片的壓縮編碼系統。該系統採用優化的MPEG2視頻編碼格式,在原來MPEG2的基礎上,採用重新定義宏塊大小、重新設定量化長度、優化熵編碼和優化運動補償的方式,利用目前在半導體領域中取得的最新進展,憑借半導體晶元的強大處理能力,實現了更高的壓縮比和更好的還原效果。
HD12壓縮編碼系統依託北京凱誠高清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多年的技術積累,歷時2年多的時間才開發完成。該系統不僅具有高效的實時壓縮功能,而且還能夠完成圖像的清晰化處理和修補,字幕和配音的生成疊加等其他各種編輯功能。
利用凱誠高清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HD12壓縮編碼系統能夠實現對高清視頻流的高效壓縮,對於目前高清視頻節目匱乏的現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技術平台,能夠充分滿足目前高清視頻節目的壓縮需求,從而可以讓廣大消費者能夠欣賞到更多更好的高清視頻節目。
HDV播放機可以兼容CD、VCD、DVD等光碟,但是HDV光碟在普通的VCD、DVD等影碟機上看不了。也就是說,HDV光碟只能與HDV高清數字電影播放機相匹配,如果沒有機器,買回的光碟只能等於是一張廢碟。
據凱誠高清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人員說:「因為HDV碟片使用的是超強壓縮技術,可以在一張盤上存放3-5部高畫質的電影節目,這種技術目前在國內只有他們的生產廠商掌握,而且技術都設有加密,外人根本無法竊取。」
3、EVD技術
阜國的音頻壓縮技術始於公司成立之初(2000年3月),並作為「新一代高密度數字激光視盤系統EVD®」項目中的子課題,經過了起步、發展和成熟幾個階段,目前已經申請了近二十項核心專利技術。這些專利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多解析度分析的音頻編碼技術方案EAC,在2001年7月江蘇省電子產品監督檢驗所組織的主觀音質評價實驗中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的評價。
目前,EAC編碼技術可以提供單聲道、雙聲道立體聲、5.1環繞立體聲、多采樣率和多碼率下的編解碼方案,編碼效率進一步提高,並已經成為EVD®規范的音頻編碼技術標准。
為了進一步提高編碼效率,特別是在極低碼率下的音頻質量,在自主研發的同時,我們也加強了和國外掌握最先進音頻編碼技術企業的技術合作。經過長期的技術合作,北京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將和擁有世界最先進水平帶寬擴展技術的瑞典-德國Coding Technologies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並推廣EAC Plus技術。EAC Plus技術將在EAC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中國的音頻編碼技術水平,使中國音頻編碼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們知道,音頻編碼技術分可以從很多角度去分類:有損和無損、波形和參數、窄帶和寬頻,以及恆定碼率和變率等等。但是,音頻編碼所處理的信號類型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類:緩變成分和瞬變成分。當然,從模型的角度可分成弦類成分、瞬變成分和雜訊成分,由於我們目前集中於波形編碼技術研究,故不做如此劃分。可以說,所有的波形編碼技術都在努力尋求在一種對緩變成分和瞬變成分都有盡可能高的效率的編碼技術,同時保證可以接受的編碼復雜度。問題的原因在於人耳對不同信號的聽覺特性。雖然從理論上講,人耳對信號的響應是非常復雜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但在編碼的過程中,突出的體現為兩個矛盾。對緩變成分,人耳響應的頻率解析度較高,而時間解析度較低;對瞬變成分則表現為較低的頻率解析度和較高的時域解析度;且這種特性隨信號的不同而不同。較高的頻率解析度對應著較高的編碼效率,但同時有較差的預回聲抑制能力;較高的時間解析度則有較好的預回聲抑制能力,但編碼效率較低。
EAC在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一直在努力通過一種更自然的處理方式,來處理/編碼各種音頻信號,這是EAC設計的基本技術路線。並具體表現在EAC一直遵循了多解析度的分析機制,努力追求在一個統一的濾波框架中更高效的編碼各種類型的音頻信號。
4、HVD技術
4月28日,國內首個高清晰度視頻光碟產業聯盟(簡稱HVD聯盟)在上海隆重成立。作為國內新一代高清晰視盤機的重要生產開發商,基於其在高清DVD領域的巨大影響力,清華同方順利成為該聯盟的首批成員單位。
HVD聯盟是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C等核心關鍵件、自主開發的整機系統及技術為紐帶,由整機製造商、內容提供商、出版發行商、核心晶元等廠商以及相關的大學、研究所自願組成的產業聯合體。聯盟的奮斗目標是:通過產業鏈的有效整合,有序、高效、持續地推進HVD技術標准、市場和產業的發展,為我國影碟機行業從「製造大國」邁向「技術強國」做出貢獻。
聯盟的近期目標是發展、推進具有「高清」水平的利用紅光物理格式的HVD整機內容和碟片產業,讓HVD成為DVD的升級換代產品。「HVD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有18家,主要任務是:建立、保護「HVD」知識產權機制;聯盟內部實行知識產權共享;開展「HVD」標識授權和格式驗證工作,保證HVD整機和碟片的統一性;做好碟片的加密和防拷貝工作;組織召開各類技術介紹會、產品推廣會、格式標准發布會等
依託著自身強大的科研實力,經過三年多來的不斷探索,目前清華同方已經成為國內掌握高清影碟機技術的極少數的幾家生產商之一。作為清華同方影碟機產品的最新科技代表,不久前,清華同方已經推出了具有最高科技含量的DVP-i919高清DVD,可實現480P、720P逐行掃描,並可實現1920*1080i隔行掃描。同時作為目前DVD的替代產品,i919還支持MPEG4影片播放,同時設置USB1.1介面,可直接同諸多數碼產品進行數據交換和查看。從近期該公司的銷售數據看,清華同方高清產品市場反應不俗,目前已與市場上同期推出的EVD、HDV等換代產品並駕齊驅。
此次清華同方成功加入「HVD聯盟」,相信這將為其引領高清DVD時代贏得更多先機,並將對今後的高清DVD行業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HVD是英文High-definition Versatile Disc的縮寫。HVD集強大的功能、清晰的圖像、低廉的價格、優越的向下兼容能力、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於一身,HVD技術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6項發明專利。
HVD支持多種輸入格式的介面:1080i/720p/576p/576i/480i/VGA/SVGA,符合視頻、Y/C、YPbPr.HVD的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均達到720線的高清標准。
一張DVD9一樣容量的大小光碟中,HVD可以存放150分鍾的高清晰度電影。
5、FVD技術
目前版本的FVD規格是使用650nm紅光雷射;NA0.6~0.65,其物理規格比DVD容量提升;單面單層的FVD碟片容量可達5.4GB~6GB;編碼方式第一代初期先用8/16編碼,未來第二代則採用效率較高的8/15編碼方式及提高糾錯(ECC)的能力。在邏輯規格部份,採用微軟WindowMediaVideo-9(WMV-9)視頻壓縮技術可容納135分鍾1280x720p的高畫質節目,其中新開發的高畫質影音技術如:Menu動態&動態含背景,Program playback, Menu playback, Sub-picture-playback, Master-Slave playback等。此外,為達到保護智能財產的目的,亦將提供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防拷機制。
❹ 請問MP4=MPEG4嗎
MP4使用的是MPEG-2 AAC技術,也就是簡稱為A2B或AAC的技術。它的特點是音質更加完美而壓縮比更大(15:1-20:1)。MPEG-2 AAC在采樣頻率為8~96KHz時可提供1~48個聲道可選范圍的高質量音頻編碼。AAC就是Advanced Audio Coding(先進音頻編碼)的縮寫,它適用於從比特率為8kbps單聲道的電話語音音質到160kbps多聲道超高質量音頻信號范圍內的編碼,並且允許對多媒體進行編碼/解碼。它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比特流效果音掃瞄、多媒體控制、降噪等MP3沒有的特性,使得在音頻壓縮後仍能完美的再現CD的音質。
MP4並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MPEG-4或者MPEG-1 Layer 4格式。MP4名稱的由來與其本身的技術含義是沒有直接聯系的,否則它應該叫做MPEG-2 AAC了。MP4真正的含義由來是因為版權問題,對唱片公司來說,MP3的缺陷就是忽視了著作者和出版者應享有的版權待遇。於是,GMO(Global music one)公司針對MP3提出了基於AT&T公司授權的AAC改良技術-A2B的音頻壓縮方法和應用,並將其命名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繼MP3之後的一種升級換代技術,這正好可以契合了人們的習慣思維。
A2B技術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AT&T的音頻壓縮技術專利,它可以將AAC壓縮比提高到20:1而不損失音質;第二,安全資料庫,它可以為你的A2B音樂文件創建一個特定的密鑰,並將此密鑰置於其資料庫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這種密鑰的音樂;第三,協議認證,這個認證包含了復制許可、允許復制副本數量、歌曲總時間、歌曲可以播放時間以及經營銷售許可等信息。
由此可知,MP4是一種商品,它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 AAC技術對音頻進行壓縮處理,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後形成一個全新形式的數字音樂標准。
(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其內嵌播放器,操作簡便,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於採用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使MP4文件的大小僅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質,更大的壓縮比,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音質也更勝一籌;
(3)獨特的數字水印,MP4採用了名為「SOLANA」的數字水印技術,可方便的追蹤和發現盜版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
(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內置了包括與作品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即可說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5)較為完善的功能,MP4可獨立調節左右聲道的音量大小、內置的波形/分頻動態音頻顯示和音樂管理器可支持多種彩色圖像、網站鏈接及無限制的滾動顯示文本。
❺ MPEG4是不是就是MP4格式
NONO,不一樣的。
MP4使用的是MPEG-2 AAC技術,也就是簡稱為A2B或AAC的技術。它的特點是音質更加完美而壓縮比更大(15:1-20:1)。MPEG-2 AAC在采樣頻率為8~96KHz時可提供1~48個聲道可選范圍的高質量音頻編碼。AAC就是Advanced Audio Coding(先進音頻編碼)的縮寫,它適用於從比特率為8kbps單聲道的電話語音音質到160kbps多聲道超高質量音頻信號范圍內的編碼,並且允許對多媒體進行編碼/解碼。它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比特流效果音掃瞄、多媒體控制、降噪等MP3沒有的特性,使得在音頻壓縮後仍能完美的再現CD的音質。
MP4並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MPEG-4或者MPEG-1 Layer 4格式。MP4名稱的由來與其本身的技術含義是沒有直接聯系的,否則它應該叫做MPEG-2 AAC了。MP4真正的含義由來是因為版權問題,對唱片公司來說,MP3的缺陷就是忽視了著作者和出版者應享有的版權待遇。於是,GMO(Global music one)公司針對MP3提出了基於AT&T公司授權的AAC改良技術-A2B的音頻壓縮方法和應用,並將其命名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繼MP3之後的一種升級換代技術,這正好可以契合了人們的習慣思維。
A2B技術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AT&T的音頻壓縮技術專利,它可以將AAC壓縮比提高到20:1而不損失音質;第二,安全資料庫,它可以為你的A2B音樂文件創建一個特定的密鑰,並將此密鑰置於其資料庫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這種密鑰的音樂;第三,協議認證,這個認證包含了復制許可、允許復制副本數量、歌曲總時間、歌曲可以播放時間以及經營銷售許可等信息。
由此可知,MP4是一種商品,它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 AAC技術對音頻進行壓縮處理,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後形成一個全新形式的數字音樂標准。
(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其內嵌播放器,自己的作簡便,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於採用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使MP4文件的大小僅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質,更大的壓縮比,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音質也更勝一籌;
(3)獨特的數字水印,MP4採用了名為「SOLANA」的數字水印技術,可方便的追蹤和發現盜版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
(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內置了包括與作品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即可說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5)較為完善的功能,MP4可獨立調節左右聲道的音量大小、內置的波形/分頻動態音頻顯示和音樂管理器可支持多種彩色圖像、網站鏈接及無限制的滾動顯示文本。
很多AVI後綴的片子是MPEG4編碼的,我家的DVD機就能播。
反正MP4≠MPEG4
❻ mp4的簡介
何謂MP4音樂
在MP3日益成為一種主流的音樂格式之後,忽然間冒出個MP4。令很多人不得其詳。MP4究竟是什麼?它與MP3之間有什麼關系?它的出現究竟對MP3有什麼影響?MP3或者MP4的未來將會怎樣?……。
從技術層面講,MP4使用的是MPEG-2 AAC技術,也就是簡稱為A2B或AAC的技術。它的特點是音質更加完美而壓縮比更大(15:1-20:1)。MPEG-2 AAC在采樣頻率為8~96KHz時可提供1~48個聲道可選范圍的高質量音頻編碼。AAC就是Advanced Audio Coding(先進音頻編碼)的縮寫,它適用於從比特率為8kbps單聲道的電話語音音質到160kbps多聲道超高質量音頻信號范圍內的編碼,並且允許對多媒體進行編碼/解碼。它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比特流效果音掃描、多媒體控制、降噪等MP3沒有的特性,使得在音頻壓縮後仍能完美的再現CD的音質。
MP4並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MPEG-4或者MPEG-1 Layer 4格式。MP4名稱的由來與其本身的技術含義是沒有直接聯系的,否則它應該叫做MPEG-2 AAC了。MP4真正的含義由來是因為版權問題,對唱片公司來說,MP3的缺陷就是忽視了著作者和出版者應享有的版權待遇。於是,GMO(Global music one)公司針對MP3提出了基於AT&T公司授權的AAC改良技術—A2B的音頻壓縮方法和應用,並將其命名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繼MP3之後的一種升級換代技術,這正好可以契合了人們的習慣思維。
A2B技術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AT&T的音頻壓縮技術專利,它可以將AAC壓縮比提高到20:1而不損失音質;第二,安全資料庫,它可以為你的A2B音樂文件創建一個特定的密鑰,並將此密鑰置於其資料庫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這種密鑰的音樂;第三,協議認證,這個認證包含了復制許可、允許復制副本數量、歌曲總時間、歌曲可以播放時間以及經營銷售許可等信息。
由此可知,MP4是一種商品,它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 AAC技術對音頻進行壓縮處理,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後形成一個全新形式的數字音樂標准。
MP4的優勢和前景
MP4技術的優越性要遠遠勝過MP3,因為它更適合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視聽欣賞的需求,它的特別之處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 AAC技術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作為新的標准。MP4在加密和授權方面做了特別設計,它有如下特點:
(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其內嵌播放器,操作簡便,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於採用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使MP4文件的大小僅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質,更大的壓縮比,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音質也更勝一籌;
(3)獨特的數字水印,MP4採用了名為「SOLANA」的數字水印技術,可方便的追蹤和發現盜版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
(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內置了包括與作品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即可說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❼ 什麼是MP4
從技術層面講,MP4使用的是MPEG-2AAC技術,也就是簡稱為A2B或AAC的技術。它的特點是音質更加完美而壓縮比更大(15:1-20:1)。MPEG-2AAC在采樣頻率為8~96KHz時可提供1~48個聲道可選范圍的高質量音頻編碼。AAC就是AdvancedAudioCoding(先進音頻編碼)的縮寫,它適用於從比特率為8kbps單聲道的電話語音音質到160kbps多聲道超高質量音頻信號范圍內的編碼,並且允許對多媒體進行編碼/解碼。它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比特流效果音掃描、多媒體控制、降噪等MP3沒有的特性,使得在音頻壓縮後仍能完美的再現CD的音質。
MP4並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MPEG-4或者MPEG-1Layer4格式。MP4名稱的由來與其本身的技術含義是沒有直接聯系的,否則它應該叫做MPEG-2AAC了。MP4真正的含義由來是因為版權問題,對唱片公司來說,MP3的缺陷就是忽視了著作者和出版者應享有的版權待遇。於是,GMO(Globalmusicone)公司針對MP3提出了基於AT&T公司授權的AAC改良技術—A2B的音頻壓縮方法和應用,並將其命名為MP4,其用意大概是想表明MP4是繼MP3之後的一種升級換代技術,這正好可以契合了人們的習慣思維。
A2B技術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AT&T的音頻壓縮技術專利,它可以將AAC壓縮比提高到20:1而不損失音質;第二,安全資料庫,它可以為你的A2B音樂文件創建一個特定的密鑰,並將此密鑰置於其資料庫中,只有A2B的播放器才能播放含有這種密鑰的音樂;第三,協議認證,這個認證包含了復制許可、允許復制副本數量、歌曲總時間、歌曲可以播放時間以及經營銷售許可等信息。
由此可知,MP4是一種商品,它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AAC技術對音頻進行壓縮處理,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後形成一個全新形式的數字音樂標准。
MP4的優勢和前景
MP4技術的優越性要遠遠勝過MP3,因為它更適合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視聽欣賞的需求,它的特別之處是利用改進後的MPEG-2AAC技術並加上由出版公司直接授權的知識產權協議作為新的標准。MP4在加密和授權方面做了特別設計,它有如下特點:
(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其內嵌播放器,操作簡便,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
(2)由於採用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使MP4文件的大小僅為MP3的四分之三左右,更好的音質,更大的壓縮比,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音質也更勝一籌;
(3)獨特的數字水印,MP4採用了名為「SOLANA」的數字水印技術,可方便的追蹤和發現盜版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
(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內置了包括與作品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即可說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曲家和演唱(奏)者的尊重;
(5)較為完善的功能,MP4可獨立調節左右聲道的音量大小、內置的波形/分頻動態音頻顯示和音樂管理器可支持多種彩色圖像、網站鏈接及無限制的滾動顯示文本。
雖然MP4有很多先進的優點,但在與MP3競爭的過程中究竟鹿死誰手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關鍵原因是MP3的使用沒有任何限制,這種特性在本來就沒有限制的網路上得到充分體現。相反的是雖然AAC技術是公開的,但MP4本身卻是受到嚴格的專利和使用許可證保護。毫無疑問這肯定使得MP4的應用范圍顯得非常狹窄。而且,現在網路上應用了AAC技術的聲音格式、編碼器、播放器等由於最終文件格式的原因短時間內難以相互兼容,這使得MP4的推廣難度大大增加。
MP4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其壓縮技術優於MP3,音質好於MP3;從維護版權的角度看,得到出版界的歡迎。但是,MP3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音樂格式,已經占據著大量的網路資源,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MP3使用簡單、靈活,甚至已經有了可以自由選擇MP3曲目的「隨身聽」產品。GMOMP4的推廣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和A2B壓縮技術相同的AAC格式、其編/解碼器、音樂已經在網路上出現,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並獲得發展的可能會是AAC。
看上去MP4似乎很好,不過旨在和無法無天、無版權的MP3一較高低,雖然受到很多尊重版權人士的歡迎,同時還要獲得全球社會的廣泛支持和擁護才能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MP4的前景可能正像一句古詩所描述的那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你要買的話,沈陽的三好街就有,便宜不貴200,300百元就能買個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