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應該做些什麼工作
專利管理工程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月07日11:18 大洋網
「我」是誰?即使是國內一些高科技公司的研發骨幹也不知道。這得去問專門竊取別人專利的無恥之徒,當然,知識產權局也能具體定義「我」的身份。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幫助過許多研發人員將其研發成果申請為專利,有時,「我」也會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保護屬於公司的專利。這就是「我」,捍衛知識產權的戰將——專利 管理工程師!(有些也稱「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
「專利」,較為文雅的說法就是知識產權,這可是企業稱霸市場的「硬通貨」。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希望為自主研發的成果申請專利。華為則是大陸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絕對老大,其2005年專利申請量達三千多件(日均近10件)。而「我」正是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幫助企業把技術發明轉化為專利。此外,外企在中國申請專利必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這也給「我」的職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去年,中國的知識產權申請是47萬起,而和「我」一直捍衛知識產權的隊伍只有3000人,在廣東,「我」這支隊伍則顯得力量不足,僅有300人。有關專家說,在廣東,「我」這個行業1000人都不夠用!
在國內,專利行業被《中國知識產權報》稱作為我國專利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在上海及武漢,「我」還可以申請專業技術職稱系列,這樣,各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工作人員均可申報,從而成為「我」的兄弟姐妹。而由於「我」在市場上正逐漸變得緊俏,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如果你問起「我」在國內的出場費?一年最起碼也得要十萬元左右吧!
目前,科技廠商、律師事務所或專利代理機構都需要「我」擔任研發工程師與法務人員或律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在知識與能力結構上,「我」必須具備「技術背景+法律功底+外語水平+管理才能」。一般而言,理工科畢業的人較有機會加入「我」這行,經過培訓,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專業的專利管理人員。
與過去相比,「我」們已不僅僅從事幕後輔助、咨詢工作,當面對專利訴訟時,「我」有時也必須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因此除了法律、研發的專業,談判技巧亦不可少。而隨著經驗與歷練的累積,並且在工作過程中,「我」始終與最先進的技術接觸,一點也不擔心年老體邁——知識結構老化、技術跟不上時代而被淘汰。相反,「我」這行是愈老愈吃香。
企業專利工程師一般是在企業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技術人員。
企業專利工程師不需要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當然也有一些是有資格的。
主要工作是負責企業內部的專利檢索、專利申請、專利管理、專利戰略的制定和檢測專利是否被侵權。
『貳』 知識產權工程師的知識產權工程師
英文名稱:Intellectual Property(IP) Engineer 通曉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商業秘密法、國際知識產權法的知識和技術,運用知識產權專門知識和技術方法為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提供知識產權綜合性管理服務。具體要求:
1.具備知識產權專業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企業管理知識;
2.了解知識產權發展的前沿和知識產權發展的趨勢;
3.熟悉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和相關政策體系及普通法律體系和政策;
4.掌握專利和商標檢索、資料查詢的技能和方法,同時具有一般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盡快解決文獻檢索和查詢的問題。
5.運用知識產權知識解決和處理知識產權代訴訟和管理問題的能力; 主要幫助企業制定知識產權戰略體系,主要包括專利體系、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體系。
1、制定知識產權各類管理規定,協調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劃分各崗位的管理范圍與職責,指導、監督、檢查其他部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2、審核業務部門的申請,組織和建立知識產權檔案管理;
3、負責知識產權的申請等對外工作;
4、負責知識產權糾紛處理、訴訟等對外工作;
5、參與簽訂或審核涉及本專業知識產權內容的各類合同、協議,建立知識產權合同檔案;
6、組織宣傳和學習有關知識產權的知識,促進和協助研發人員完成技術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