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害著作權案件,由哪個人民法院管轄
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2. 著作權侵權該如何認定
著作權法列舉規定了具體的侵權行為。
《著作權法》
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九)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十)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八)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3. 網路著作權糾紛的幾種常見情況
當前發生的網路著作權糾紛通常為侵權糾紛,也會涉及到權屬糾紛,以及著作權與不正當競爭、與商標權等其他民事權利的糾紛。網路著作權糾紛的幾種常見情況:網路著作權糾紛的幾種常見情況1)將網路上他人作品下載並復制光碟,如有人將某學術網路上電子布告欄他人發表的文章,下載並燒制到隨書附贈的光碟,同雜志一並出賣。2)圖文框(frame)連接,此種行為使他人的網頁出現時,無法呈現原貌,使作品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侵害了著作權。美國Totalnews公司利用圖文框技術,將CNN、華盛頓郵報等網站上的新聞鏈接到自己的網頁,並在其他圖文框保留自己的網址和廣告,謀取廣告利益。3)FTP與BBS的復制行為,行為人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文件上載或下載非法使用;超越授權范圍的使用共享軟體,試用期滿不進行注冊而繼續使用。美國Playboy雜志上170張照片曾被人上載到BBS站等。4)超聯接(Hyperlink),利用HTML語法,將相關網頁的信息連接起來,未經權利人同意超范圍利用。5)在圖象鏈接中侵害某圖象著作權人復制權。6)未經許可將作品原件或復制物提供公眾交易或傳播,或者明知為侵害權利人著作權的復製品仍然網上散布以及擬散布的輸入上載。7)侵害網路作品著作人身權的行為,包括侵害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如將電子郵件轉貼到新聞論壇或BBS站;整理編輯網路信息時刪除作者簽名檔案;整理編輯時,只取作品部分內容以及圖文框鏈接等。8)網路服務商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如BBS站侵害著作權人的復制發行權;網站管理者提供設備,引導並鼓勵用戶將游戲軟體上載BBS以及獲取游戲軟體行為;經著作權人告知侵權事實後,仍拒絕刪除或採取其他合法措施;其他與不法行為人有共同故意的共同侵權行為(引誘、唆使、幫助等行為)。9)違法破譯著作權人利用有效技術手段防止侵權的行為。10)故意刪除、篡改等手段破壞網路作品著作權管理信息,從而使網路作品面臨侵權危險的行為。
4. 著作權侵權案件,網站運營者的侵權責任承擔,法律是什麼規定的
處理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時,在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不相同的情況下,應當根據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准確認定網站運營者對其管理和控制范圍內涉及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責任。
案情
電影《買兇拍人》於2001年8月在香港拍攝完成並公映。原告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優朋普樂公司)通過授權,獲得該電影在中國(香港、台灣和澳門地區除外)境內從2009年2月15日起至2012年2月14日止的專有獨占性信息網路傳播權。2009年9月25日,原告打開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進入「重慶之窗」網站,點擊其中的「酷6高清」鏈接,並點擊「買兇拍人」圖標,在http://cqwin.ku6.com網址對該電影進行了播放。地址為www.cqwin.com的「重慶之窗」網站主辦單位為重慶網通信息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簡稱網通公司)。2009年7月,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甲方,簡稱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乙方,簡稱酷溜網公司)簽訂《寬頻內容合作協議》,約定:甲方提供本次合作中影視內容播放的流媒體播放平台;乙方承諾提供的內容版權是合法的;合作播放頻道位置:http://cqwin.ku6.com等。原告認為,被告重慶博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博廣公司)作為「重慶之窗」網站的運營方,其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將該片通過信息網路進行傳播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對該片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原告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3萬元。
裁判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是關於網站提供電影在線播放服務侵犯電影作品著作權的糾紛,爭議焦點在於被告博廣公司是否侵犯原告依法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是否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本案中,播放涉案電影的網站——「重慶之窗」的所有者是網通公司,該電影是在網址為http://cqwin.ku6.com的酷6網上進行播放。同時,通過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公司簽訂的《寬頻內容合作協議》,可以認定播放涉案電影的網址是兩公司合作提供的,也是由雙方共同控制的。被告博廣公司是「重慶之窗」網站的運營方,其既不是「重慶之窗」網站的所有者,也不是涉案電影的提供者,主要提供該網站的技術支持與維護,對聯通重慶分公司與酷溜網公司合作播放涉案電影的網址不能實際控制或影響。故被告博廣公司並未侵犯原告對電影《買兇拍人》所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不應承擔法律責任。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優朋普樂公司的訴訟請求。
原告優朋普樂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在數字化時代,著作權法將肩負著更為艱巨的任務:既要充分保護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滿足公眾充分享受網路技術給人們帶來的成果,同時也要有利於促進網路本身的健康發展,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利益平衡。如何確定侵權主體,特別是在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不一致的情況下准確認定侵權主體,值得認真探討。
1.網路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侵權主體
網路著作權侵權,是指行為人違反了關於網路版權保護的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規定,在未經著作權利人許可,又缺乏「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抗辯理由的情形下,所實施的受著作權保護的行為。法學理論界對網路著作權糾紛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尚有爭議,筆者認為,著作權侵權的規則原則與我國民法總的原則相一致,即在網路著作權保護領域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根據侵權行為人的行為方式及其在侵權中的作用,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可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在網站所有者與運營者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確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上述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2.網站所有者與網站運營者的侵權責任承擔
網站運營者應當對其管理和控制范圍內涉及的侵權行為承擔相應責任。我們通常所說的網站運營是指網路營銷體系中一切與網站的後期運作有關的工作,是指一切為了提升網站服務於用戶的效率,而從事與網站後期運作、經營有關的工作。不能因為「運營者」的名稱就直接為其扣上侵權行為人的帽子,司法實踐中,應當充分考慮具體案件中網站所有者和網站運營者分別承擔的具體工作或任務,對僅負責網站技術支持和日常維護、不能實際控制或管理網站具體內容的網站運營者,因其對侵犯著作權行為沒有過錯,不應讓其承擔侵犯著作權的責任。正如本案中,法院在查清播放侵權電影的網址是由網站所有者和視頻提供者合作實際控制和管理的情況下,駁回了著作權人要求被告網站運營者承擔侵權責任的訴訟請求。
司法實踐中,法律貓發現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的處理原則應從互聯網的特性出發,更好地實現著作權人的權益與作品傳播者、使用者利益在網路空間的平衡。著作權法既要保障著作權人的私人收益,同時也力圖使其收益與社會收益相當,以免導致社會損失的擴大,不利於新知識在網路信息社會的普及與利用。如果不根據侵權行為方式、過錯責任原則等因素准確認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的侵權行為人,讓其承擔與其行為或能力不相當的法律責任,最終會妨礙互聯網事業的健康發展,反過來又會影響到著作權人在網路空間利益的實現。
5. 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在我國侵害著作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大致可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我們分別來看一下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民事責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3)賠償損失。在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約定賠償數額,但在司法實踐中可參考以下因素酌情處理:1、受害人所受損失後果是否嚴重;2、侵害行為致作品價值降低程度;3、侵害出於牟利或其他不當目的;4、侵害人主觀過錯狀態;5、侵害行為情節惡劣程度;6、侵害人獲利多少;7、侵害行為的社會影響;8、雙方當事人的經濟狀況;行政責任:(1)警告;(2)責令停止製作和發行侵權復製品;(3)沒收非法所得;(4)沒收侵權復製品及製作設備;(5)罰款。刑事責任:(1)侵犯著作權罪。(2)銷售侵權復製品罪。(3)單位犯第217條、218條的犯罪行為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條的規定處罰。(4)查獲的侵權復製品、違法所得和屬本單位或者本人所有的主要用於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材料、工具、設備或者其他財產,一律予以沒收。(5)犯上述規定之罪,造成被侵權人損失的,除追究刑事責任外,應根據情況依法判處賠償損失。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6. 侵害著作權如何賠償
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內應當按照容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7. 網易與多益的著作權糾紛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最後誰贏了
網易與多益的著作權糾紛就是神武到底是不是抄襲夢幻的糾紛,玩過兩款游戲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事實情況是網易贏了多益,但我們大學寢室四個玩了四年夢幻的決定棄坑玩神武了,相信做出這個決定的不在少數
8. 在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中,被告提出原告主體不適格的常見抗辯理由有哪些
您好,首先,原告必須是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享有人,否則無權提起著作權侵權之訴。在這個問題的解析上,著作權侵權案件比合同案件復雜得多,具體分析如下:
1.作者
作者通常是著作權人,有權提起侵權之訴。但是,作者與著作權人身份發生背離的情形也不少見。在這些情形下,如遇著作權侵權發生,作者無權起訴。比如:
(1)委託作品、職務作品等特殊作品。依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由委託人或者作者所在單位享有權利的,作者不是著作權人。
(2)著作權轉讓。著作權人依法轉讓著作權後,其著作權依法由受讓著作權的人享有。如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在轉讓前,則由原著作權人起訴;如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在轉讓後,則由受讓人起訴。值得一提的是,司法實踐中遇到一些未轉讓著作權、只轉讓訴權或維權權利的情形。大陸法系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一般認為,訴權是派生於實體權利的,不轉讓實體權利,只轉讓訴權或維權權利是無效的。
(3)著作權許可使用。根據許可使用的類型不同,有權起訴人的身份相應不同。
《商標司法解釋》第3 條規定,《商標法》第40 條規定的商標使用許可包括以下3類:①獨占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將該注冊商標僅許可一個被許可人使用,商標注冊人依約定不得使用該注冊商標;②排他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將該注冊商標僅許可一個被許可人使用,商標注冊人依約定可以使用該注冊商標,但不得另行許可他人使用該注冊商標;③普通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約定的期間、地域和以約定的方式,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並可自行使用該注冊商標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
第4 條規定,《商標法》第53 條規定的利害關系人,包括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注冊商標財產權利的合法繼承人等。
在發生注冊商標專用權被侵害時,獨占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排他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和商標注冊人共同起訴,也可以提起訴訟;普通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經商標注冊人明確授權,可以提起訴訟。
2.著作權人授權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中國音樂 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中國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等,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和著作權人的授權,以信託方式管理著作權人的權利,有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3.著作權人的繼承人或受遺贈取得著作權的人
著作權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其中的財產權部分可以繼承或者遺贈。在著作權保護期內,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著作權的人有權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提起訴訟。
9. 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呢?版權保護,又稱著作權保護,其最終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版權法的實質是一種控製作品使用的機制。一旦作品使用超過規定范圍,可能會侵害到著作權,所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3)賠償損失。在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約定賠償數額,但在司法實踐中可參考以下因素酌情處理:1、受害人所受損失後果是否嚴重。2、侵害行為致作品價值降低程度。3、侵害出於牟利或其他不當目的。4、侵害人主觀過錯狀態。5、侵害行為情節惡劣程度。6、侵害人獲利多少。7、侵害行為的社會影響。8、雙方當事人的經濟狀況。侵害著作權保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1)警告;(2)責令停止製作和發行侵權復製品;(3)沒收非法所得;(4)沒收侵權復製品及製作設備;(5)罰款
10. 如何處理北京某文化公司訴浙江某光電集團著作權糾紛案
王紅燕周磊
案情簡介
原告:北京某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第一被告:張某某
第二被告:浙江某某光電集團有限公司
代理人: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王紅燕律師
浙江華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周磊
第三被告:某某文化音像出版社
案由:著作權侵權糾紛
原告於2006年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某地發現第一被告銷售由第二被告、第三被告出版、復制、發行的彩封標為「博拉圖的永恆」,盤芯標有「蘇友朋空盪一個人」的VCD光碟。該光碟生產源識別碼(SID碼)為ifpi N207,版號為1SRC CN-E27-03-317-00/V.J6。原告認為,原告享有該節目部分曲目的錄音製作者權,上述光碟的出版者、復制者、發行者未經原告的授權許可,擅自出版、復制、發行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權利,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計37萬元人民幣的民事責任。
原告提交的證據有:
1.正版光碟:欲證明原告對涉案曲目擁有復制權與發行權;2.盜版光碟:欲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3.侵權光碟的銷售票據:欲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4.曲目對照表:欲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5.律師費、查詢費、差旅費等發票:欲證明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的費用。
爭議焦點
本案原告、第一被告、第二被告到庭參加訴訟,原被告及合議庭歸納了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原告是否擁有權利,只有擁有權利才能主張權利;二是被告是否侵權,侵犯的是否原告主張的權利;三是如果原告擁有權利,被告也侵犯了原告所主張的權利,那麼侵權責任該如何承擔的問題。
(一)原告是否擁有權利
作為第二被告的訴訟代理人,我們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擁有錄音製作者權。一個民事主體要對一件錄音製品合法擁有權利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其實際進行了錄制行為;(2)其行為取得了著作權人也就是詞曲作者的授權,除非錄制者就是著作權人;(3)其錄制行為取得了表演者的授權,除非錄制者就是表演者。
當然,錄音製作者權還可以通過受讓方式取得,但原告並未提交證據證明其是通過受讓方式取得的錄音製作者權。
首先,原告不能證明其進行了錄制行為。錄音製作者是指錄音製品的首次製作人。而原告提交的證據光碟彩封面上載明的「文音進字」與「國權音字」,表明該節目是從港台地區或海外引進的,既然是引進的節目,那麼原告肯定不是首次製作人,而原告也未提供其通過受讓方式取得權利的證明文件,故原告不享有錄音製作者權。
其次,原告不享有詞曲作者的授權。《著作權法》第39條第一款規定: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錄制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很顯然,原告不是詞曲作者,原告也未提交任何證據證明其取得了詞曲作者的授權。故原告不享有錄音製作者權。
再次,原告不能證明其取得了表演者的授權。《著作權法》第40條第一款規定:錄音製作者製作錄音製品,還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原告並非表演者,也未提交同表演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的證據。故原告不享有錄音製作者權。
所以,原告提交的錄音製品出版物,其本身不能證明是合法出版物,因為原告缺少權利來源的證據,只是一項「孤證」。
(二)被告是否侵權
對於三被告是否侵權的問題,三被告分別進行了口頭或書面的答辯。
第一被告認為:原告並不能證明第一被告實施了銷售光碟的行為。原告提交的第一被告侵權的證據是一張蓋有第一被告銷售店公章的發票,該發票作為證據,其真實性無問題,但對其關聯性有異議,發票上並無載明銷售的是什麼商品,可以認為和本案無關。若要證明第一被告實施了銷售行為,則必須進行公證。
第二被告認為:原告並不能證明第二被告實施了復制行為。原告認為,涉案光碟是SID碼為ifpi N207為第二被告所有故為原告復制了該光碟。第二被告認為,對於SID碼的歸屬問題,原告應該舉證,原告並未提交該SID碼屬於第二被告的證明,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三被告認為:原告僅僅憑借彩封及印刷面上的版號就認為第三被告實施了出版行為,無任何事實與法律依據。第三被告從未委託任何單位復制加工該產品,亦從未出版、發行過該產品。
(三)如果原告擁有權利,被告也侵犯了原告所主張的權利,那麼侵權責任該如何承擔的問題
對於侵權責任承擔問題,筆者作為第二被告代理人,發表了如下答辯:即使第二被告侵權成立,原告主張的賠償顯然過高,第二被告僅受委託收取有限的加工費,是一種加工承攬關系。
從著作權意義上的復制者是委託方,對外承擔責任的應是第三被告,第二被告僅僅受託生產製品的載體即有形的產品,收取有限的加工費,製成品中的內容對出版社是有意義的,對光碟加工單位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光碟加工企業從來沒有因為哪個光碟內容豐富、哪個光碟暢銷而可以獲取更高的加工費。
光碟加工單位不參與出版、發行銷售,製成品中的內容對出版社是有意義的,對光碟加工單位沒有任何意義,被控侵權物品中只有8首涉案曲目,並非全盤復制。
著作權侵權賠償標准有三:(1)按照原告的實際損失來確定,實際上原告並未提交關於原告實際損失的證據;(2)按照被告的非法獲利來確定;(3)由法院酌情確定。如果法院認定侵權行為成立,賠償標准可以參考以下:對於這種並不暢銷的光碟,復制2000片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數額了,光碟的出廠價也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1元左右一張。
前幾年原材料未漲價時10%是一個很高的利潤率,這樣算下來,一次復制行為光碟廠的實際利潤才200元,應當以這個所謂的「非法所得」為標准來判定賠償數額。
審理判塊
2006年9月20日,河南省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6)駐民一初字第33號裁定書,裁定如下:在審理原告北京某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訴被告張某某、浙江某某光電集團有限公司、某某文化音像出版社著作權糾紛一案中,原告於2006年9月14日向本院提出撤訴申請,本院准許原告北京天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撤回起訴,訴訟費減半收取,由原告北京某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擔。
經典評析
對於作品的權利歸屬,《著作權法》第十一條闡述得非常清楚:「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為作者。」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張光碟,其內容涉及作曲者、作詞者、表演者、錄音製作者等等,該如何認定其著作權的歸屬呢?是否原告拿出所謂的「合法出版物」,而被告無「相反證明」就可以斷定原告享有著作權呢?有一種觀點認為,原告只要拿出所謂的「有原告署名的光碟製品」就能證明其擁有權利。其依據主要是《著作權法》第十一條:「……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為作者。」
本案中原告提供的權利歸屬證據僅有一張署名「錄音製作者是北京天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光碟製品,欲證明其享有錄音製作者權。
筆者認為,僅僅憑藉此證據不能證明原告享有錄音製作者權,而需要更多的旁證。
因為這里涉及一個對於「相反證明」如何來理解的問題,如果涉嫌侵權的光碟上署名「錄音製作者是某某有限公司」,那麼這是否構成「相反證明」呢?筆者認為應該是構成了相反的證明。
所以,原告僅僅拿出所謂的「有原告署名的光碟製品」是無法證明其擁有權利的。
那麼,應該引用哪些旁證來證明呢?筆者認為,可以依據《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來操作。《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該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出版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被許可復制發行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還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支付報酬。」即:原告欲證明其擁有權利,必須提供其已取得詞曲作者許可、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的證據材料才能證明其合法擁有錄音製作者權。
對於侵權的客觀方面:對於原告提供的涉嫌侵權光碟,如何認定光碟是由被告光碟廠所復制生產的呢?實際司法實踐中,原告一般都將涉嫌侵權光碟送到公安部光碟生產源鑒定中心請求鑒定,要求確定送檢光碟的生產來源,鑒定結論會以SID碼與某光碟廠的SID碼一致而確定是由哪家復制單位復制,對於這一條證明侵權的證據,在實際操作中不存在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