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違章建築是由誰認定的能否推薦一些關於違建的法律法規
根據《城市規劃法》的規定,違章建築的認定,是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職權范圍,判斷某一建築是否屬於違章建築,必須由房屋所在地的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證明。而拆遷人或者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都沒有認定的權利。
違章建築雖然違法,但是違章建築的建造者對違章建築仍享有一定的權利。
1、有權處分建築材料。雖然建造人對該建築物不享有所有權,因此亦不享有處分權,但違章建築物建造人對違章建築物的構築材料享有所有權,對構築材料當然享有處分權。
2、有權佔有建築物。佔有是一種事實而非一種權利,是一種人對物的控制與支配狀態。佔有可因享有所有權、他物權或者其他權利而發生,也可因某種缺乏權利依據的行為以及單純的自然事實而發生。違章建築物盡管不能取得所有權,但因為建造人對該違章建築物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可以成立佔有。這種佔有的事實狀態受法律保護。
3、有權使用建築物。佔有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據為己有,而是按照物的物理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違章建築之上的使用權是一種臨時性使用權。一旦建築物被拆除,使用權隨即消滅;或者違章建築取得合法性之後,該種違章建築之上的使用權也就消滅,轉化為合法建築的使用權(《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理》第32條和第35條)。
4、有權對違章建築收益。違章建築的所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是有權佔有,所以其當然有權收益,只是這種收益權應當受到法律的限制,佔有人只能因本人使用建築物而取得收益,而不能以出租等方式收益。
② 違章建築受物權法保護嗎
律師評論抄: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作為一種事實狀態受法律保護,除執法機關依法處理外,建築人可以對建築物可以自己佔有與一定的使用,禁止他人侵犯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違章建築雖然沒有產權,但是建築人對其佔有受法律保護,我們可以在《物權法》佔有相關規定找出法律支持,所以違章建築受物權法保護。
③ 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違章建築有認定和處理權嗎
違章建築有哪些種類?
(1)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
(2)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
(3)臨時建設超過使用期限的。
(4)非法佔用農用地、耕地進行建設的。
(5)未辦理審批手續,擅自在街道兩側和公共場
地進行建設的。
無證房和證件不齊全的房屋是違章建築嗎?
律師辦案實踐中,經常遇到無證房或證件不齊全的房屋,尤其是十幾二十年前建造的房屋,基本上都存在證件不齊全的情況,這一類房屋,在拆遷中經常面臨違章拆除的威脅,那麼,這類房屋都可以簡單的認定為違章從而被無償拆除掉嗎?
我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建造時的法律規定是認定是否屬於違章建築的依據。《物權法》第三十條:"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這一規定明確規定了建築物權,確立了只有違反了建築時的法律依據,才能確定為違章建築。我們國家的規劃部門,從1974年才開始有,90年代才逐漸完善,2008年1月1日實施《城鄉規劃法》以前,只有城市房屋才需要規劃審批,農村房屋建設根本不需要經規劃部門審批,只要取得村委會的批單就可以
④ 物權法規定存在違法建築的房屋能否設定抵押
根據法律規定,違法建築是禁止對外買賣或租讓的。所以,房產部門連產權登記信息都沒有,所謂抵押也是不可能的。
⑤ 違建城鄉規劃法還是物權法大
物權法大。物權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而城鄉規劃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專定的,前者級別高。
但是屬,在違建的問題上,兩者不發生沖突。物權法規定的是:「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違建物本身是違法的,所以不受物權法保護。
⑥ 違法建築能用物權法第9、30、34條連用嗎
《物權法》第9、30、34條可以連用,但並沒有保護違法建築的內容。
第九條規定所有權可不版登記的,是「依法屬權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違法建築既不是國家所有,也不是自然資源,不屬於「可不登記」的對象;第三十條說的是「合法建造、拆除」,與違法建築沒有關系;第三十四條說的「權利人」是指擁有物權的人,而違法建築還沒有取得物權。
附:《物權法》第9、30、34條摘錄: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以及所有權可不登記的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三十條 因事實行為而設立或者消滅物權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四條 返還原物權請求權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⑦ 誰知道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保護么
後該房被B侵佔。A於是向法院起訴返還,B辯稱:該房為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保護,故而不應返還。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房雖為違章建築,但A經向建造人支付合理價款取得並長期佔用與管理,因而,A對該房享有合法利益,故判決返還。
違章建築是指未能得到法定許可(如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用地許可等)或者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而新建、改建或擴建的建築物。
違章建築佔有人(違章建築的建造者或購買者)對於違章建築是沒有所有權的,因而,佔有人不能依據所有權來主張物上請求權。但這並不等於說:任何人都可以隨意侵奪違章建築,而違章建築佔有人對於該等侵奪無法主張法律上的任何救濟,亦或該等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之任何保護。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礙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賠償損失。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由此可知:(1)佔有不是所有,不是一種權利,而是對物的實際佔有、管控的事實狀態。當佔有人對該物形成佔有之時,那麼,對於他人對於該物的侵奪,佔有人便可擁有請求返還該物的權利,而佔有人是否擁有對該物的所有權,則在所不論;(2)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權利主體是該物的佔有人而非所有權人,雖然,兩者可能會是同一個人;(3)法律承認佔有人對被佔有物一定范圍內的民事利益,其目的是防止他人以私力而非合法途徑來改變佔有物的佔有狀態,即制止一切不合法的方式來侵奪佔有物,從而維護社會財產的事實狀態與秩序。即如同本案所顯示的,如果只要是違章建築(其擁有人並不享有所有權),那麼其他人就可以自行通過私力予以侵奪,那麼,勢必會引起現有財產佔有狀態與秩序的破壞;(4)因為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屬於法律有限度承認的一種請求權,因而與基於所有權的物上請求權相比,具有自身的局限,比如:佔有物受到損害時,只能請求賠償損失而不能要求恢復原狀,其行使具有一年時效(除斥期間)的限制。
所以,違章建築雖然因為違反法律而無法形成合法的所有權,但是並不等於法律對其拒絕提供任何保護,更不等於他人實際佔有的違章建築可以任意的由其他人侵奪。違章建築的違法性在於其違反國家關於房屋建築的法律,因而其去留存廢應由國家專門的行政機關來決定,其是否屬於違章建築的性質也應由法定機關來認定。
⑧ 國家對違章建築如何處理,有規定嗎
有規定。
⑨ 違章建築違反了物權法的哪條
違章來建築不違反《物權法》,是違反了源《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
《物權法》第2條明確規定,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這實際上是向人們明確宣明:物權法所保護的物權應當是權利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法律的明文規定或認可是權利人得以享有並行使物權的前提。反過來說,如果一項對物的權利並沒有被明文規定在相關法律中,也沒有經過法律的認可,那麼它就不會受到物權法的保護;至於說違反法律規定而對物取得的權利,其本質上根本就不是物權,所以就更不會受物權法的保護!判斷違章建築是否會受物權法保護,顯然應當建立在這一基點之上。
⑩ 請問在《物權法》上,違章搭建是否有繼承(或者接手)性
違章搭建已經沒有繼承權,東西都不是你的,所以沒有繼承權。
違章建築處理程序可歸納為以下5點:
1、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城市規劃部門,是處理違章建築的行政主管部門,擁有對違章建築進行行政認定的權力;
2、區分不同情況,對違章建築的處理方式包括:停止建設、限期拆除、予以沒收和補辦手續、並處罰款;
3、在具體適用時,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方式:如果該建設工程處在正在建設過程之中,則應當根據《城市規劃法》第40條的規定,由城市規劃部門責令其停止建設。如果該建設工程已經完工,且嚴重影響城市規劃,則應當根據《城市規劃法》第40條的規定,由城市規劃部門作出: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沒收的處理。如果該建設工程已經完工,雖然「影響城市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補辦手續,並處罰款的處理;
4、在上述法定的處理方式中,可以作以下理解:限期拆除,留給了違章建築業主一定的處理能夠轉移物料的時間;補辦手續,則是對違章建築的事後確認,使之合法化;
5、在違章建築索賠糾紛中,對違章建築的業主來說,既有不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權益,主要表現為由於擅自建設的違法行為而給行為人帶來的利益;又有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權益,依法享有的申請補辦手續、在限期內進行拆除的合法權益。對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權益,應當區別對待,分別作出適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