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院拍賣劃撥土地上的房產能過戶嗎
不可以的。
根據國務院1990年5月1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所有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和國家土地管理局1992年2月24日頒布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
(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對於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民法院才能對其採取評估、拍賣等強制措施,否則就不能進行處置。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七條
土地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查閱、復制與土地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
(二)要求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或者報送與監督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及其他必要情況;
(三)責令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土地違法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業務活動的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經濟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從事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活動的,可參照本辦法辦理。
第四十條
以土地使用權作為條件,與他人進行聯建房屋、舉辦聯營企業的,視為土地使用權轉讓行為,按照本辦法辦理。
第四十一條
對《條例》實施後,本辦法實施前發生的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行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組織進行清理,並按《條例》規定處罰後,補辦出讓手續。
❷ 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由誰拍賣
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案件中時常會涉及對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處置問題。由於國家有關法律對這方面沒有嚴格的規定,目前各地法院對國家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拍賣採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委託土地交易中心拍賣,而有的委託社會拍賣機構拍賣。筆者認為,委託社會拍賣機構拍賣國家劃撥土地使用權的方式不妥。理論上,國家劃撥土地使用權不應屬於拍賣對象。劃撥土地未經許可不得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經營活動。因此劃撥土地使用權只能從政府取得,在其性質變為「出讓」之前不應該在土地市場上流通。將劃撥土地變為出讓土地是政府土地主管部門的職能,其他部門無權改變土地的性質。劃撥土地顯然不具備拍賣的條件。操作層面上,司法程序與行政程序矛盾。土地行政管理的程序是先出讓、後過戶。買受人在過戶時取得的是使用條件、規劃設計要求都很完整的土地使用權。但是法院委託社會拍賣機構拍賣,通常是先根據拍賣結果裁定土地使用權過戶,然後再補辦土地出讓手續。這樣在操作上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先拍賣,再確定土地使用條件使得所評估的拍賣保留價和底價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由於土地用途、使用條件、使用年限和土地出讓金等重要因素均未確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土地出讓手續前,必須要按照土地行政管理的有關程序編制、確定出讓方案,然後在政府的土地交易中心進行招標拍賣掛牌交易,這樣既影響司法和行政的效率,也增加了土地的成本。為解決上述問題,法院可以委託土地交易中心拍賣劃撥土地使用權。(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鄒曉雲審計署駐武漢特派員辦事處 劉 琪)摘自《中國土地》2007.12 總第264期
❸ 法院能只拍賣地上建築物而不拍賣土地使用權么
可以拍賣土地使用權。
國有土地使用權作為被執行人的財產應當能夠強制執行:
1、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仍然是被執行人的財產。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出讓土地使用權人一樣,對劃撥土地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盡管這種處分權受到了限制,要經過有關政府批准)的基本權能,具有獨立的財產價值和財產屬性。
2、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不能強制執行損害了債權人的依賴利益。目前,仍然大量存在國有企業以劃撥方式佔用的國有土地,這些劃撥的土地也都登記在使用人名下。
3、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被執行人財產進行執行將造成更多的權利分離情形。按照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和土地管理部門的規定的處置程序,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屬於債務人財產,但是債務人對其上的建築物卻扔有所有權。
4、將劃撥土地作為被執行人財產進行執行不會損害國家的利益。
法律已經規定了國家對劃撥土地所應收取的出讓金享有優先權,在拍賣被執行人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時要首先繳納土地出讓金,在裁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以物抵債時,承受的債權人也要繳納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劃撥土地出讓金優先權制度保證了國家在土地上的經濟收益。
(3)法院拍賣劃撥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1、及時有效的查封。
不論土地使用權被抵押與否,在法院依法處置前,都應進行查封,這是執行的基礎。所謂及時,是指在債務人尚未來得及對其土地使用權進行處分前查封。只要沒有進行訴前保全或訴訟保全,那麼,在執行程序開始就應該對已經掌握的土地使用權進行查封。
2、合法的評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47條的規定,在對土地使用權進行拍賣前,「應當委託依法成立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價格評估」。
3、公正的拍賣。
委託合法的拍賣企業是公開拍賣的前提。應根據《拍賣法》第11條、第12條的規定,對受託企業進行審查,只有符合法定條件的拍賣企業,才有資格成為受託對象;對拍賣依法進行監督是公正拍賣的保證。
❹ 國有劃撥土地,法院能否直接拍賣或變賣
不可以的。
根據國務院1990年5月1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所有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和國家土地管理局1992年2月24日頒布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
(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對於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民法院才能對其採取評估、拍賣等強制措施,否則就不能進行處置。
(4)法院拍賣劃撥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已於2009年8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7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1月20日起施行。
為規范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司法技術管理部門負責本院的委託評估、拍賣和流拍財產的變賣工作,依法對委託評估、拍賣機構的評估、拍賣活動進行監督。
第二條根據工作需要,下級人民法院可將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報請上級人民法院辦理。
第三條人民法院需要對異地的財產進行評估或拍賣時,可以委託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辦理。
第四條人民法院按照公開、公平、擇優的原則編制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
人民法院編制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應當先期公告,明確入冊機構的條件和評審程序等事項。
第五條人民法院在編制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時,由司法技術管理部門、審判部門、執行部門組成評審委員會,必要時可邀請評估、拍賣行業的專家參加評審。
第六條評審委員會對申請加入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名冊的機構,應當從資質等級、職業信譽、經營業績、執業人員情況等方面進行審查、打分,按分數高低經過初審、公示、復審後確定進入名冊的機構,並對名冊進行動態管理。
第七條人民法院選擇評估、拍賣機構,應當在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內採取公開隨機的方式選定。
第八條人民法院選擇評估、拍賣機構,應當通知審判、執行人員到場,視情況可邀請社會有關人員到場監督。
參考資料:網路--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❺ 法院拍賣國有劃撥土地怎樣過戶
根據國務院1990年5月1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所有權出讓和轉讓暫行內條例》和國家土地管容理局1992年2月24日頒布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對於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民法院才能對其採取評估、拍賣等強制措施,否則就不能進行處置。
❻ 法院拍賣房屋時,原劃撥土地使用權是否應一同拍賣,如果一同拍賣,法院有權組織拍賣嗎,法律依據時什麼
按法律規定,法院是有權進行拍賣的。
相關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回國擔保法》
答第五十六條拍賣劃撥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得的價款,在依法繳納相當於應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後,抵押權人有優先受償權。
❼ 國有劃撥土地的使用權是否可以拍賣
第一,國有劃撥土地的使用權原則上是不能拍賣的,是屬於違法的,土地屬於國家回,個人禁止交易,答轉讓。
第二,可以先上繳土地,由土地資源管理局來進行重新劃撥。
第三,程序要先申請,需要有充足合適理由,並繳納一定費用.
涉及拍賣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事宜,必須由國土資源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