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美國知識產權保護壁壘

美國知識產權保護壁壘

發布時間:2021-08-12 23:19:01

① 有關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

在美復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制保護由來已久。1789年開始實施的《憲法》第一章第八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保障著作家和發明人對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的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的進步」。此後,美國又先後制訂了《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互聯網法》和《軟體專利》。為了全面執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各項義務,1994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制訂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對知識產權法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② 美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

美國聯邦政府擁有涉及多機構的管理體系,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知識產權的事務性工作以及新技術的推廣和轉讓。如按照功能分類,聯邦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分兩類,第一類是行政主管機關。如美國專利商標局負責專利和商標的受理、審查、注冊或授權、公開等;美國著作權局負責著作權的登記和管理;美國商務部負責國有專利的推廣。其他政府機構也擁有各自的專利管理部門,有權以本機構的名義從事專利的申請、維護以及許可轉讓等工作。此外,國家技術轉讓中心作為聯邦政府支持的、規模最大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機構,負責協調知識產權的相關資訊和促進技術轉讓事務。第二類是特別設立的、與科技法律有關的機構,如國會研究服務署、會計署、科技評估室、國會預算室。另外,美國目前全國大概有3000多專利代理人,約佔美國人口的萬分之一,他們對新技術進行認證並將潛在的買賣雙方之間充當橋梁作用,以促進技術轉讓。

③ 我國遭遇知識產權壁壘的現狀是怎樣的是現狀,現象,不是影響~

知識產權壁抄壘已經成為關襲稅壁壘之外的又一國際貿易壁壘。
例如著名的美國337調查。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規定,337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
2006年至2010年,共有56起中國企業遭遇美國337調查的案例,這5年間的案例數超過前20年的總和。2010年,美國共發起56起337調查,其中涉及中國的案例共18起,佔比近三成,位居首位。

④ 美國、日本、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方面的差異是什麼

與西方發達國家知識產權走過了幾百年不同,專利制度在我國只有20多年的歷史,卻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外專利申請總量達到350萬件左右專利受權總量達到187萬件左右。世界各國專利制度的實踐表明,專利是推動經濟、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美國前總統林肯稱贊專利制度是「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它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發明創造熱情,有力地推動著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專利制度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和實施,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

⑤ 美國知識產權戰略的專利戰略

1.美國專利制度是條文法與判例法的混合體
專利制度通過對發明人提供獨占權,使創新產品具有獲得高額利潤的可能。美國專利法屬聯邦法,由國會制定。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由專利商標局制定。專利法的規定比較寬泛而涉及具體內容(包括專利保護的范圍)往往在細則中予以規定。專利商標局通常根據美國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草擬實施細則並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以便征詢公眾、專業律師、代理人的意見,從而確定實施細則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在較大程度上使美國專利制度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2.強調把專利頒給第一個專利發明人
強調把專利頒給第一個專利發明人,而不是給第一個專利申請人,也就是說即使你專利搶注的時間在先,也不能保證你能得到專利權,充分體現了公平的原則。美國對專利的保護范圍不斷拓寬。例如,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與地區還在就基因技術能否申請專利進行激烈爭論的情況下,美國已進入了怎樣才能授予專利權的階段,提出對網路商業方法、基因技術給予充分的專利保護。美國專利訴訟費昂貴,但對專利侵權者的處罰力度也非常大。嚴格的法律規定與嚴格的司法制度有效地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也充分體現了專利制度的本質是激勵創新,促進技術進步。
3.強調專利與標準的結合
標准本來屬於技術的標准化領域范疇,但是美國將專利制度與技術標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其利用其技術優勢進而占居知識產權的有力地位。誰掌握了技術標準的制定權,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因此,美國一些高技術公司常常先把規則性的東西做成國際標准,然後把這種標准性的路徑全部設定成專利進行注冊,最終佔領市場。不僅如此,由於專利與標準的聯系日益密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在力求將專利變為標准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因此,標准化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形式。而且,發達國家通過控制國際化標准為他國產品的進入設置技術貿易壁壘。
4.將專利與貿易掛鉤
專利貿易在美國的對外貿易中占的比重相當大,而且在阻礙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利保護范圍實際上是壟斷市場的問題。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公司正在取得專利的優勢地位,給新的公司與研究者的進入造成困難,尤其扼制了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空間。為此,美國大力發展專利貿易,並以此戰略來阻礙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並為美國商品佔領國外市場提供方便。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統計,專利轉讓收入一直是IBM公司增長最快的利潤來源之一。2000年IBM的總利潤為81億美元,而專利轉讓就佔了17億美元。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專利已經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出現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特別是某些發達國家近年來極力推行專利審查的國際化,打破專利審查的地域性限制,由少數幾個國家負責專利審查並授予專利權,其他國家只需承認審查結果即可。這種狀況將極大扼制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能力,甚至由於過度依賴外國專利技術而對其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5.採取誰投資誰受益原則
美國允許為遺傳信息和企業軟體申請專利,以前不被專利保護的領域如數學題解法、計算機軟體、密碼和破譯人的遺傳基因等正在陸續成為專利。知識產權管理有助於鼓勵私營企業增加對研究與開發和創新的投入,但負面影響同樣存在。短期看,研究與開發可能被用於社會效益較低的項目,從而降低其生產力影響研發的投資效率;長期看,即使強化知識產權管理不會降低研究與開發的生產力,但過於廣泛的知識產權可能扼殺下一個商業創新潮。例如基因技術專利權基本屬於基礎科學知識專利權,雖然這一知識也許能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但是最初專利持有者的權利將阻礙對這一技術的進一步使用。
美國的專利制度強調激勵創新和促進技術進步,認為過度的專利保護會產生壟斷,所以美國在設立保護制度的時候,在立法上就給予了限制。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就規定「國會有權利通過賦予作者在有限期間內對其作品和發明以專有權利,以此來促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這說明美國憲法在起草時就考慮到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但其目的不是為保護而保護,而是為了促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且這種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被不斷強化著。對專利的保護也出現了一種現象:一方面知識被侵權的現象比較嚴重,另外一方面壟斷的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嚴重,壟斷專利就像壟斷商品一樣。比如微軟公司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壟斷地位,這個現象表明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在知識領域激化了。美國在強調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也強調對濫用專利戰略的限制。1998年5月,美國政府將微軟告到了被告席上就是一個範例。美國政府認為:如果一個成功者濫用其權利,國家的法律就應當介入,捍衛公共的、社會的、消費者的利益。

⑥ 美國是如何對文化產品的版權進行保護的

轉篇文了解下:
在美國,知識產權意識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它源於美國人從小就有敢於想像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就是自己財產一部分的價值觀

美國知識產權分為四類: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美國專利法早在1790年就寫入國家憲法。

這種對知識保護的意識和法律,有助於激勵和保護發明者,使個人、公司和國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比如,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美國應用分子基因公司(AMGEN),起初並不起眼。後來它研發出兩種葯品E-POGEN和NEUPOGEN並獲專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獨銷權,公司資產從最初不到2000萬美元,到去年超過600億美元。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僅靠銷售兒童玩具等產品的品牌和專利使用權就獲得巨額收入。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許多公司技術翻新快,專利多,像IBM一年獲得的專利就有3000多個。專利權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

美國是知識產權大國,也捨得在這方面花大錢,因為這可以一本萬利。這不僅是美國成為技術和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要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原因

美國霍根與哈特森律師事務所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律師楊衛寧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許多獨特之處。比如美國的專利法規定,誰先發明誰就有專利權,而歐洲國家是誰先申請誰就有專利權。另一方面,歐洲國家規定,在申請專利前,你的產品不能銷售,專利不能發表和使用。在美國可以在申請專利之前的一年時間里,允許銷售、使用和發表。她說,這是因為它要鼓勵和保護發明者和創業者,許多發明者和小的創業公司開始沒有錢,同時也需要時間。有的先要市場實驗才去籌資申請專利權和投入生產。所以,在美國發明者從剛剛有創意和想法時就開始記錄,公司也有一套體制,研究發展的每一進展和日期都有表格記錄在案,並有證人簽字。

為了加強對本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盡量與世界接軌,美國前幾年已對部分法律進行修改,比如專利權的有效期從批准日始算的17年,改為從申請日開始延長到20年;《版權法》也從團體著作權保護期的75年和個人終身享有及去世後的50年分別延長了20年。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美國還有一條跟歐洲等其他國家不同,就是原告訴被告侵犯他的專利權,如果輸了,在歐洲國家原告必須賠償被告的律師費。但在美國如果原告輸了,不用作任何賠償,這實際上也是對專利人的一種支持。還有,專利人如果告別人侵權,可以先不付任何律師費,贏了官司,再從被告賠償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輸了,可不付律師費。這是鼓勵訴訟以保護專利。

負責高科技知識產權保護的陳英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高科技的發展使知識產權變得更加復雜,美國的法律內容也在不斷修改和增加。

高科技的發展和使用,使專利相互扯在一起,官司越來越多。陳律師舉例說,比如現在美國市場上的數字相機很熱門。多數產品出自日本公司,但裡面用的零件技術專利很多是美國人發明的。前段時間,一家美國公司說日本索尼相機里的零件有一項是它的專利,雖然不是關鍵性的零件,但它告索尼侵犯了它的專利權,要索尼將這項產品銷售額的5.7%賠償給它。索尼輸了官司,幸運的是,陪審團裁決只賠償2500萬美元,相當於它銷售額的0.8%。

美國對侵權的懲罰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侵權,即在你銷售產品時,不知道此產品別人早有了專利權。人家告你,你只要賠償對方的損失費。另一種是故意侵權,要3倍賠償對方損失。所以,美國人在申請專利前通常都請律師幫其調查,並有調查報告。如遇問題,憑當時律師的調查報告,可以避免3倍罰款。

在美國,專利和商標的注冊由聯邦政府專利局負責,版權在國會圖書館注冊,版權沒有太多的國界性。比如你的著作只要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登了記,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版權,根據美國版權法,侵權者必須按銷售的件(次)賠償你。沒有登記,也可告他侵權,但須證明損失數量。

商標的權利關鍵在使用。在美國你注冊了商標,可以得到保護,但長期不用,權利就會消失。

商業秘密保護比較復雜,但有些規定是很明確的。比如你在一家公司搞研究,後來你離開了,雖然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成功,但仍是商業秘密。你到別的公司不能繼續這項研究,因為法律規定,你在前一家公司所搞的研究,屬於前公司所有。

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很大好處。比如專利權是有國界的。也就是說,如果外國產品到美國銷售,必須在美國申請專利,或擁有美國專利,否則就不能銷售。如果美國的某項產品在別的國家也注冊了專利,那你在那個國家也不能銷售屬於它的專利的同類產品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取消了配額等貿易壁壘,但知識產權的國界性「技術壁壘」依然存在。這將嚴重影響技術專利比較少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出口。

事實上,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壟斷問題,這種壟斷不僅影響美國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其他同類公司的發展,對國際貿易中的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影響。

比如美國有家電力公司,發明了一種節省電力和能源的技術產品,並申請了專利,但為了多賣電,它把這個專利束之高閣,自己不用,別人也不能用。又比如微軟公司,不僅進行技術壟斷,還將產品進行捆綁式銷售,引起消費者的反感,也影響了別的公司的發展。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美國政府解決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限制;二是用《反壟斷法》來對知識產權濫用者加以制裁,以促進社會的發明創造和有序競爭。

⑦ 國際知識產權壁壘具體指什麼

就是通過申請大量的專利,達到在相同領域佔有大份額的市場的目的。

⑧ 為什麼知識產權保護會成為中美兩國間的一個焦點話題

中國的科技發展相對西方國家的發展起步很晚,發展的速度卻大大超出了美國政府的版預期。這是美國政府及西權方列強所難以接受的,遏制、打壓、封鎖……手段阻止中國的發展,是他們常用的手段。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借口對中國科技交流設限也是其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手段之一。

⑨ 為什麼發達國家要推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我國如何應對

因為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成熟,知識產權的成果也多。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國際化的進程,如果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同時跟進的話,那麼在國外知識產權的成果就得不到保護,在一些發展中國國家就可以肆意濫用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成果省去了前期開發研究的巨額成本,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所有者的產品中要攤入研發成本反而競爭不過。

中國直面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的應對
之策知識產權壁壘形式復雜多樣, 在國際貿易中的活動領域逐漸擴大, 涉及的商品逐步增多, 對有關國家進出口貿易影響也逐步加深。我國是發展中國家, 需要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知識產權技術, 也需要鼓勵出口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我國在發展貿易的同時, 必然會遭遇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壁壘。針對不同的知識產權壁壘, 我國應採取不同的對策。
(一) 樹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企業是我國市
場經濟的主體, 也是利用知識產權的主戰場。20世紀90年代以來, 外國公司針對我國提出的5年計劃大量申請專利, 在我國很多產業的未來發展領域設置了專利陷阱, 封殺了我國企業自主開發技術, 控制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對此, 我國企業及政府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及民族工業受到的危機與挑戰, 真正樹立起知識產權意識。既重視外國人的知識產權, 又要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開發, 實施專利權部署戰略。我國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迫切需要, 知識產權戰略是指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為充分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獲得與保持競爭優勢並遏制競爭對手, 謀求最佳經濟效益而進行的整體性籌劃和採取的一系列的策略與手段。 [6]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指企業為獲取與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謀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就我國企業而言, 許多企業由於忽視技術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方面的運用, 許多產品技術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這種狀況只有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進步運行機制、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策略性運用, 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缺陷, 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企業的經濟績效, 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我國企業面臨
的知識產權壁壘困境, 從根本上說是中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 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結果。因此, 企業應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 認識到在世界市場全球化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 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企業間, 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合作, 以聯合開發、聯合投入、聯合保護等形式來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共享。企業應加大科研經費投入, 國家也應選擇戰略性產業支持企業進行技術開發。
(三)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我國企業, 特別是外貿企業要轉變觀念, 改變以往消極對待知識產權糾紛的態度,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有不少中國企業, 自身並沒有侵權行為, 但由於害怕訴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 白白失去維護自身權益的機會, 而有過侵權行為的企業, 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消極應訴而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侵權費用; 同時, 我國企業界還應注重商會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 這樣將有利於增強尋求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支持的力量。
(四) 深入了解研究國際規則及主要國家知識
產權法的立法及實踐。我國是WTO成員, 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應注意WTO, TR IPS對知識產權的規定, 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識產權壁壘。如對知識產權權利窮竭原則, 要把握當前主要貿易國所採取的原則。如果對象國採用地域性原則, 企業在進行外貿活動時, 應特別注意知識產權問題。

⑩ 知識產權壁壘產生的原因

知識產權壁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004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又一個快速增長年, 在2002年增長2118%、2003年增長3711%的基礎上, 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了3517%。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 達到11548億美元, 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進出口增量在2002 年超過1000 億美元、2003年超過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 超過了300O億美元。 以上數據反映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態勢, 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消息此起彼伏, 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無法迴避的焦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 各國在大力鼓勵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 十分關注出口商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 在一些企業看來已成為不可觸摸的禁區, 而在一般民眾眼裡, 則成為一種壟斷, 一種現代文明下的「弱肉強食」。但是, 不管怎樣, 國內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蒙受經濟、名譽雙重損失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重視「知識產權」的警鍾已在我們耳邊敲響。 當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卻給我們亮起了紅燈。2005 年1 月, 中國步入WTO後保護期不久, 國際巨頭英特爾起訴中國某企業生產的語音卡侵犯其專利, 間隔不久日本三洋開始了與深圳比亞迪關於電池專利的糾紛。在2 月, 美國電子娛樂協會( ESA) 向美國商務代表提交了一份來自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IntelllectualProperly A lliance簡稱IIPA) 的報告指出: 中國與馬來西亞、俄羅斯一道成為全球游戲軟體盜版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偽正版製造地, 消費國和輸出國。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專利大國的知識產權壓力已經對中國構築了一道高高的門檻。通過知識產權來打壓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 使中國企業進入一種國際化的怪圈循環: 生產———跨國公司專利限制———巨額專利許可費以及侵權費的支付———再生產。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影響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 是因為中國企業缺乏自主擁有的知識產權而必須支付的巨額專利費用, 或者因為知識產權訴訟所產生的巨額費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各種成本, 使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降低,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生產也受到影響。在微觀層面, 知識產權壁壘通過企業付出巨額專利使用費以及侵權費用, 降低其產品市場競爭力, 減少市場份額並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就是知識產權的短期效應; 而從長期來看, 由於企業利潤降低而減少的資本積累將導致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的不足, 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 這在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將使企業不可避免地走上絕境。在宏觀層面, 整個相關產業將會因為知識產權壁壘而在短期內減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數量。在以市場為命脈的營銷時代, 該產業將無法抵制因為市場縮小而導致的產業萎縮, 如果這種局面持續較長時間, 產業將最終在競爭中消亡。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國際經濟主權以及未來中國科技的世界地位問題都產生重大影響。毫無疑問, 在全球經濟進入產業結構重構的時代, 缺乏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將無力改變自己處在產業鏈末端和價值鏈下游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化中受制於別人。 參考資料: http://www.wxlawyer.com/ReadNews.asp?NewsID=2874

閱讀全文

與美國知識產權保護壁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