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國外軍工企業集團知識產權

國外軍工企業集團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1-08-12 19:45:13

⑴ 核導彈有沒有專利

我一直搞不懂的就是,國防專利申不申請有什麼意思?除了能用來報獎、評職稱;這個技術又不能推廣,軍工領域內就算用了你的國防專利,也不用特別支付使用費,反正都是系統內的
回到這個問題,導彈類有很多國防專利的,國外也有

⑵ 大學什麼專業可以進軍工單位

軍工單位是指電子工業部、航空工業總公司、航天工業總公司、兵器工業總公司、核工業總公司、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及各省國防工業辦公室所屬的承擔國家下達的軍事裝備、產品研製、生產計劃任務的企、事業單位。

大學涉及的專業有航空宇航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專業。

目前中國十大軍工企業名單如下: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中國核工業建設產業是我國核工業完整體系和國家高科技戰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完成了我國大陸所有的核武器研究生產基地和核燃料生產設施建設,承擔建設了我國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軍工行業的各類國防科技工程,履行了國家賦予的保軍建設責任,為我國核工業的發展和「兩彈一星」的豐功偉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集團公司承擔了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電站和田灣核電站等核電站以及我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的工程建設,積累了多種核反應堆工程的建造經驗,取得了多項建造技術的突破,形成了一批自有知識產權,全面掌握了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建造能力。2005年,集團公司又相繼贏得了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二期工程等核電站工程建造合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還先後在全國26個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個施工基地。承建了遍及石化、能源、交通、紡織、醫葯、冶金、建材等多個行業的大批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擁有全資子公司10家、控股企業5家,參股企業5家,另有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同管理的設計院2家。注冊資本10.5億人民幣,總資產73億人民幣,公司全系統現有正式員工3.4萬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司研製的12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近百次發射,將近百顆衛星送入太空,特別是"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有7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企事業單位180多家,公司目前共有職工10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5萬人,包括1300多名研究員,30多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0多名國家級專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成立於2002年3月1日,是經國家批准組建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在信息產業部直屬的46家電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資或控股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團公司所屬單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四川、陝西等18個省市區。集團公司注冊資本63.5億元,總資產658億元,2001年實現總收入97億元,出口額達到5563萬美元。現有職工5.4萬人,專業技術人員3.3萬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國家級技術、管理專家63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有1357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326人。
公司所屬單位長期服務於國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各行業,開發成功航天測控系統、航天指揮中心安全系統、聯合信息發布系統、導航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鐵路車站信息綜合處理系統、金融網路系統、社會勞動保障系統、城市照明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公共安全報警聯聯網綜合系統、智能建築管理系統、政務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汽車電子系統、能源電子控制系統等,並面向市場提供各類雷達、計算機、通信網路產品、集成電路、數字視頻產品、新型元器件(PDP、液晶顯示等)、專用設備儀器、基礎材料等。現擁有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與9個部級質量檢測機構,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中試線、生產線、裝配線和機加工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及試驗能力體系。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103家企事業單位。集團公司主要承擔軍、民用飛機和相關的發動機、機載設備、武器火控系統以及各種民用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一航」)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47家,科研院所31個,直屬專業公司及事業單位22個;共有員工24萬人,資產總額1000多億元。
集團公司主要承擔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和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武器火控系統的研製生產與銷售。軍用航空產品包括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空中加受油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等。殲擊機有正在成批生產的殲7、殲8系列;殲擊轟炸機有「飛豹」;轟炸機有轟6系列;教練機有殲教7、轟運教等。航空發動機形成了渦噴6、渦噴7、渦噴13、「昆侖」、「秦嶺」等系列;空空導彈形成了霹靂5、霹靂8等系列;航空機載設備基本滿足整機配套需要。民用飛機有中短程運輸機運7及其改進型和新舟60。還有「梟龍」、「山鷹」高級教練機等一大批在研先進航空武器裝備;具有先進水平的ARJ21新型渦扇支線客機已展開研製。非航空產品已形成工業燃氣輪機、汽車和摩托車、機械、材料、IT、製冷與環保設備等7大類共1000多種產品。集團公司還經營飛機租賃、通用勘察設計與承包等業務。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79家企事業單位。包括:研製生產直升機、飛機、發動機、航空機載設備等的工業企業54個,科研院所3個,其它企事業單位22個。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四,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公司注冊資本126億元,總資產780億元。擁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國內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權,持有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供銷總公司50%股份。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和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均誕生於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所屬企業。50年來,所屬企業累計生產各種飛機6250架(其中含直升機708架)、航空發動機23800台、戰術導彈10006發,並生產了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年產汽車數量已達全國汽車總產量十分之一,成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科研生產基地,並開發生產了摩托車以及其它各種民品,為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中國、巴基斯坦合作研製K8飛機,中國、法國、新加坡合作研製EC120直升機,中國、巴西合資生產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項目均獲得成功,K8飛機、Y8飛機、Y12飛機、Z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批量出口多個國家。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英文簡稱CSSC,簡稱中船集團公司)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CSSC是中國船舶工業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江南造船廠等一批中國最具實力的骨幹造修船企業、船舶研究設計院所、船舶配套企業及船舶外貿公司,共有約60家獨資和持股企事業單位。
CSSC研製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我國海軍所有主戰艦艇和軍輔船裝備,是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的骨幹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夠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准和安全公約要求,適航於任一海區的現代船舶。產品種類從普通油船、散貨船到具有當代國際水平的化學品船、客滾船、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液化氣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油輪(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類民用船舶與設施,船舶產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我國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擁有48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15個控股、參股公司,分布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包括馳名中外的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新廠、渤海造船廠、山海關船廠、北海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和中國艦船研究院以及中國船舶貿易公司、中國國際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建國以來先後建造各類船舶2700餘艘,其中艦船43個型號818艘,被譽為「海軍艦艇的搖籃」。八十年代初,在國內船廠中率先打入國際船舶市場,產品遠銷歐、美、亞16 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的三十多個第一。
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擔30萬噸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和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自行設計、建造的上百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機電產品,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利用造船和軍工技術開發的數百種非船舶產品進入國內航天、冶金、輕工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應對挑戰和危機的戰略性團隊,集中了中國兵器工業的骨幹研製和生產能力,代表著中國兵器工業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集團公司擁有研發、貿易和生產企業120多家,並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機構。總資產千億元,員工30餘萬人。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武器裝備製造集團,面向陸、海、空三軍及各軍兵種研製、發展精確打擊、兩棲突擊、遠程壓制、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等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公司注冊資本120億元,員工18萬人。擁有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嘉陵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全資工業企業51家,研究院所4家、研發中心3家,擁有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等多家全資或控股的商貿企業,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或營銷機構,產品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⑶ 軍事武器有知識產權嗎

一樣有知識產權問題,不過這樣的知識產權一般不是個人,都是單位,是研製武器的科研單位。

⑷ 軍工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哪些上市公司

1、大唐電信

國內前三集成電路公司,內部產業整合基本完成:2013年公司集成電路收入僅次於華為海思、展訊和銳迪科。通過將聯芯科技與大唐微電子進行整合,公司基本形成了以聯芯,物聯網,卡為核心的消費事業群和以安全系統類產品為核心的群,覆蓋從消費電子到信息安全的全面晶元布局。

2、振華科技

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振華),是由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國家「三線」建設的083基地不斷發展而來的。初期稱為「貴州省第四機械工業局」和「電子工業部貴州管理局」,之後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稱。

3、歐比特

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從事於核心宇航電子晶元/系統、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人臉識別與智能圖像分析、人工智慧系統、微型飛行器及智能武器系統的自主研製生產,服務於航空航天。

4、同方國芯

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晶元設計開發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是目前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

5、上海貝嶺

上海貝嶺公司創建於1988年9月,在1998年9月改制上市,是中國微電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標志性企業。

⑸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是哪些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分別是: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 行,由中央管理。

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 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 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 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

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 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 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 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 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 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 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 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 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 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 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 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

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 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 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

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 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 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5)國外軍工企業集團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

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

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

⑹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專利成果

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航天科工成立10年來,共申請國內外專專利2498件,其中發明專利佔63%;截至屬2008年12月31日,擁有國內外有效專利717件、注冊商標428件、計算機軟體登記206件。2008年度,航天科工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中,國防專利授權排名第一,發明專利授權排名第三。2009年4月18日,航天科工在各軍工集團公司中率先頒布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航天科工負責研製和參與的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發明獎。航天科工成立以來,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0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00餘項。

⑺ 世界500強之軍工企業我國軍工集團上榜情況

世界500強之軍工企業榜上有名
北京時間2020年8月10日,《財富》雜志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有133家企業榜上有名,相較去年的129家略有上升。今年,美國上榜企業122家,相較去年的121家變化不大。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始於1955年,今年是連續第26年發布全球大公司排行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年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為12家,以後逐年迅速增加。自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或地區的人榜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加。
我國軍工集團上榜情況
從我國軍工央企來看,2020年共有7家軍工集團上榜,分別是兵器工業、航空工業、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國電科、兵器裝備以及中核集團,除中核集團是首次上榜外,其他6家軍工集團均已多次上榜。
國際軍工企業上榜情況
世界500強國際軍工企_是以美國空中客車、雷神技術公司、波音等為首的老牌軍工企業,尤其雷神公司由2019年的排列第460名上升至今年的第119名,營業額由2019年的27058百萬美元上升至77046百萬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上升速度之最。

來源:軍工文化 (2020年08期)

⑻ 中國最早的四大軍工企業什麼

中航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9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200餘家成員單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航空製造企業和中國軍工企業。2011年中航工業第三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310位。截至2011年6月,中航工業資產規模為5000億元。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民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
兵器工業
人民兵器工業是我黨最早創建的軍事工業部門,也是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搖籃。1931年10月,中央軍委在江西興國縣官田創建了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兵工廠—中央軍委兵工廠,由此揭開了人民軍事工業的新篇章。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兵工戰士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涌現出一批以「中國保爾」吳運鐸為代表的英雄模範,為革命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兵器工業抽調了大批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支援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國防工業部門的創建和發展,為新中國國防工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1999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集團公司不僅是我國陸軍武器裝備的主要研製、生產基地,同時也為海軍、空軍、二炮等諸兵種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種武器彈葯和裝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基礎產業。
航天科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擁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以及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等11家專業公司、若干直屬單位以及8個區域性航天產業基地、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發射,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內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積極運用航天技術,大力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空間生物等重點領域,形成了軍民融合的發展格局。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有從業人員1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3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7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培育形成了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20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8個系統級研發中心和30多個重點專業研發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3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專利申請數量從1999年的19項上升到2009年的 1780 項,特別是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比例高達80.7%,位居軍工集團之首。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集團公司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近年來,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目前,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1553億元 。2009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近7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了70億元。在現有的125家中央企業中,集團公司在2008年度、2009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2年進入前十名,穩居央企第一梯隊。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航天科工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現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科工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二十個「第一」,並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國防實力。在國慶60周年閱兵盛典上,集團公司共有11型導彈武器系統、5型裝備底盤和4輛遊行彩車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航天科工著眼於「大防務、大安全」發展理念,努力踐行「放飛神劍、收獲和平」的庄嚴承諾,積極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發展空間,在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自主研製的防偽稅控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南水北調模擬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等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平安奧運」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機初顯,航天科工服務國家經濟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統,並且成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的總承包商以及中國商用大飛機配套供應商。在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中,在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過程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樑柱」的作用。
集團公司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被評為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獲得2009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航天科工緻力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之路,統籌軍民兩業發展,突出「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三大業務板塊,實施軍民融合、創新驅動、人才強企、質量制勝「四大戰略」,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今天,承載著50多年深厚文化積淀的航天科工正滿懷信心,朝著「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的目標闊步邁進。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介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擁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包括: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北京)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四院 西安)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 北京)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航天六院 西安南郊)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航天九院)
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原航天701所)
另外還有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以及若干個直屬研究所、工廠、公司等。14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集團公司共有員工10萬餘人,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領域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產業工人隊伍。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2名。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集團公司以導彈武器系統為基業,以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衛星與衛星應用、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創建46年來,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和部隊裝備水平;以成功發射"航天清華一號"衛星為標志,集團公司在微小衛星、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類性能優良的航天產品成為在長征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航天金稅、金卡和金盾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對推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⑼ 知識產權貫標認證意義、條件、好處和流程【專注魚】

意義:規范企業各項知識產權活動,確保企業在原料及設備采購、產品製造與加工、產品研發與技術改進、技術合作與轉讓、市場營銷與參展、技術與產品進出口貿易等各個生產經營環節中所有涉及知識產權因素的各類活動都處於受控狀態,形成企業持續穩定的系統化、規范化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條件:企業擁有知識產權,原則上至少有一件專利。
好處:需要查詢當地科技政策,各地補貼不一,有0,有50萬的,沒有統一標准。
流程:構建體系,運行,認證。

⑽ 軍工四證指什麼

軍工四證是:

1、國軍標認證: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保密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質認證。

3、許可證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認證。

4、名錄認證:裝備承製單位資格名錄認證。

企業進入軍工就必須要具備以上四個資質。軍工四證由不同部門負責審查、認證 。

1. 「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由具有武器裝備質量體系審核資格的第三方機構或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進行審核檢查。

2. 「保密資格認定」由國家保密局、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共同負責。

3.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由國防科工局負責, 同時需要徵求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意見。

4. 「武器裝備承製單位資格審查」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負責。

(10)國外軍工企業集團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在「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上,軍委裝備發展部科研訂購局的張林副局長明確宣布:關於「裝備承製單位資格審查」與「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兩證合一的工作,裝備發展部目前已經批准,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從2017年10月1日起,裝備承製單位類別由原來的三類簡化為A、B兩類。

A類為軍隊專用裝備承製單位,在進行裝備承製資格審查時,由軍方組織質量體系審核專家,作為裝備承製資格審查的一項內容,與承製資格審查的其它內容綁定在一起進行審查;

B類為軍選民用裝備承製單位,需取得國家質量管理認證證書

閱讀全文

與國外軍工企業集團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