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B. 物權的種類有哪些/
物權法中所規定的物權種類三大類: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所有權是構成物版權的基礎,所有權制權度是物權法的靈魂。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派生出來的。所有權是指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區別於其它權利的重要特徵。所有權包括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並派生出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用益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用益物權就是他物權(限制物權),是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物權法所規定的用益物權種類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擔保物權,是指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設立擔保物權的目的就是為了擔保債權人的債權的實現。擔保分可分為物的擔保和財產權利擔保兩種方式。分為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也即擔保物權的分類。
C. 《物權法》中物權的類型有哪些
一、物權法的性質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
二、物權法的作用和意義
1、《物權法》進一步確認和鞏固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它以基本原則的形式確認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對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權進行了系統規定,強化和完善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物權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它確認了國家、集體以及個人所有權,並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實現了對不同所有制的財產權實行平等保護,使其享有相等的權利,遵守相同的法律規則,承擔相同的法律責任。
3、《物權法》極大地擴大了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范圍,有利於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它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的民事權利更為充分,這既是對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也為中國社會未來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4、《物權法》的制定和頒布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備法律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物權法中的物權類型有哪些
物權分為自物權和他物權。
1、自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權。通常即指所有權,在大陸法物權分類中與物權相對應而存在。但按某些國家的民法理論和實踐,所有權以外的物權也可存在於所有人自己的物上,如土地的所有人可在自己土地上為自己利益而設定地役權或擔保物權。但此類例外並不影響自物權概念在學理上的存在。
2、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源於羅馬法。按羅馬法理論,自物權即所有權以外的一切物權均可納入他物權范疇。此類權利以他人的所有權為前提而存在,通常僅體現為物權的某項權能或某一部份,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學理上往往將他物權稱為「不完全物權」或「限制物權」,並將其具體劃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類。
綜上所述,物權法中的物權類型包括自物權和他物權兩種,自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
D. 物權中的所有權包括什麼
所有權是物權的一種,是財產所有人依法對其物即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和獨立支配的權利。所有權包含了四項權能:
一是佔有,即對財產的實際控制,佔有又可以分為所有人佔有與非所有人佔有兩種情形,如甲將自己的房子租給乙居住,乙對該房子的佔有即為非所有人佔有。在非所有人佔有中,又可分為合法佔有與非法佔有,乙租甲的房子住,乙對甲的房子佔有即為合法佔有,如果租賃期屆滿乙還佔有該房子即為非法佔有。在非法佔有中,又可以分為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如甲將乙的一幅字畫贈送給丙,而丙並不知道字畫不是甲的,此時丙的佔有即為善意佔有。明知沒有法律依據還要佔有他人財產,如將拾得物據為己有即為惡意佔有。區分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的目的在於法律後果不同,善意佔有中,佔有人可以取得物的所有權,而惡意佔有則不但不能取得物的所有權,還應返還原物和由原物所獲得的利益給原所有人,原所有人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給惡意佔有人。
二是使用,即對財產的有效利用或從中獲取經濟上利益。使用權可以由所有人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非所有人行使物的使用權必須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進行。
三是收益,即指利用財產並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的權利。收益權之所以是所有權的一項重要權能,是因為人們擁有某物都希望通過該物獲取新的經濟利益。所有權自身也必須要在經濟上實現自己和增殖自己。
四是處分,即所有人對財產進行消費和轉讓的權利。處分權是財產所有權的核心,在一般情況下,處分權只能由所有權人親自行使。但是,在特定情況下,非所有人也可以根據法律或合同的約定行使對財產的處分權。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構成了所有權完整的四項權能,所有人往往是通過四項權能與自己的分離回復來滿足自己生產生活的需要,充分發揮財產的用途。同時,所有權人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還應履行相應的義務,即不因所有權的行使而妨礙他人和社會的公共利益。
所有權的類型是所有制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根據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的結構,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國家、集體、私人的財產所有權,並對國家、集體、私人財產的主體、范圍、管理體制、行使權利的方式和保護的原則、方法都作出了明確規定。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權,具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無限追及在內的等等權能。是物權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權都是所有權根據權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屬。
E. 物權包括哪些
一、自物權與他物權
根據物權的權利主體是否是財產所有人,可以把物權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這種分類是對物權進行的最基本分類。
自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己所有的物享有的佔有、使用、受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唯一的自物權種類。
他物權,是指非所有人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對他人財產享有的物權,也稱為限制物權。
所有權與他物權的關系是,所有權是一種完全物權,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權利,是他物權的源泉。他物權是一種不完全物權,是以所有權的一定權能為內容而形成的獨立權利,是所有權的派生物。
二、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根據設立的目的不同,他物權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以物的使用、受益為目的而設立的他物權。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
擔保物權,是以保證債務的履行、債權的實現為目的而設立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都是擔保物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能夠明確不同的他物權設立目的的不同,權利內容也就不同。
三、主物權與從物權
根據物權是否從屬於其他物權而存在的不同,物權可分為主物權與從物權。
主物權,是指本身能單獨存在,不需從屬於其他權利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
從物權,是指從屬於其他權利,並為所從屬的權利服務的物權。如抵押權、留置權等。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主物權能夠獨立存在,從物權的存在則須以它所從屬的權利的存在為前提,主物權消滅時,從物權也隨之消滅。
四、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根據物權標的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可以把物權分為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
以動產作為標的的物權是動產物權。如動產所有權、留置權、質權等。
標的是不動產的物權為不動產物權。如不動產所有權、地上權、等。地役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兩者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和效力不同,動產物權一般以標的物的交付為成立要件,不動產物權則是以依法登記為成立要件。
(5)物權的權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物權:
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物權
F. 所有權的權能包括
所有權的權能
所有權是完全物權,所有權人以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和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實現對物的直接支配的權利。
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是所有權的經典的4項權能。
上述4項權能,並不要求所有人一定同時享有。例如所有權人在物上設定抵押等他物權,並不影響其所有權人身份。
佔有權能,事實上管領的權能。
使用權能,加以利用。
收益權能,收取孳息。
處分權能,權屬變化和物理形態變化。
權能詳解
佔有權能與【僅作為事實狀態的佔有】不同,不僅受到佔有制度的保護,而且受到佔有背後的本權保護。
本權:具有法律上或者合同上原因的權利。
收益權能,收取標的物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收益權能是所有權中的財產權內容,也是用益物權的主要內容之一。
例如種果樹,摘下來的果子就是天然孳息。養雞,下的蛋,就是天然孳息。
法定孳息:例如房東收自己房子產生的租金;銀行存款產生的利息等。
處分權能:包括法律上的處分和事實上的處分。
法律上的處分,是對所有權的轉移、消滅等法律行為,例如:買賣、贈予等。
事實上的處分,是對物進行物理上的處理的能力,如銷毀某物品、加工某物品等。例如刪除自己手機的照片等數據。
消極權能
所有權除了以上積極權能,還有消極權能,即在所有權受到妨害或者可能受到妨害時,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干涉,以恢復對物的圓滿支配。
所有權的5大特徵
1、 整體性
2、 社會性
3、 觀念性
4、 彈力性
5、 恆久性
所有權的權能也會時扁時圓滿
特徵詳解
整體性,其實對於所有權4項權能這一制度的再一回復。4項權能把所有權拆開了講,但是整體性又說所有權並不是這個權能的簡單相加。所有權本身就渾然一體。
可以對所有權的標的物設立一個完整獨立的他物權,例如抵押。但是不能在時間和內容上分割所有權。
怎麼理解?抵押權是未來獲得所有權標的物的優先受償權。影響的是現下所有權權的處分權能。
其實用益物權或者擔保物權是對所有權4項權能的限制,從權能角度講,是可以不完整的,就像前面講的,4項權能可以不同時具有。但是這里為什麼講「整體性」?
其實是所有權作為一個整體不可以時有時無,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我們不探討這樣對或者錯,主要解釋前人的理解)。
例如,東北很冷,東北人冬天就想去海南度假。想在海南買個房子,但是其他時間自己不住,也不想打理。能否買房子每年冬天
G. 所有權的權能主要包括什麼和處分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權能是指大陸法民法對所有權內容的一般性概括。學理上認為包括所有權積極權能和消極權能兩方面。
所有權的積極權能。所有權的積極權能是指所有權人為實現其所有權,對於其所有的物可以實施的各種行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積極權能分別為: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
1.佔有。所謂佔有是民事主體對於標的物實際上的佔領、控制。佔有首先是一種事實狀態。所有人可以自己佔有標的物,也可交給他人予以佔有。
2.使用。所謂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質和用途,並不毀損所有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使用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
3.收益。所謂收益是指收取標的物所產生的利益,具體而言是收取所有物的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
前者指依法律關系取得的利益,如銀行利息、租金等;後者指果實、動物的生產物以及其他依物的自然規律和性能收取的利益。收益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行使,但在天然孳息范疇內,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該天然孳息。
4.處分。所謂處分是決定財產事實上和法律上命運的權能,即對所有物依法進行處置的行為。處分分為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前者是在生產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質形態發生變更或消滅;後者指改變標的物法律上的命運,即改變標的物之權利歸屬狀態。
法律上的處分包括:轉讓標的物的所有權、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典權等)、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沒有處分權能而對標的物進行法律上的處分稱之為無權處分,其後果為效力待定。
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是指所有權的妨害排除力,即排除他人干涉的權能。它只在存在他人干涉時才體現出來,故稱之為「消極權能」。消極權能包括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妨害排除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
(7)物權的權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
所有權在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
H. 物權的種類包括哪些
一、自物權與他物權
根據物權的權利主體是否是財產所有人,可以把物權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這種分類是對物權進行的最基本分類。
自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己所有的物享有的佔有、使用、受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唯一的自物權種類。
他物權,是指非所有人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對他人財產享有的物權,也稱為限制物權。
所有權與他物權的關系是,所有權是一種完全物權,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權利,是他物權的源泉。他物權是一種不完全物權,是以所有權的一定權能為內容而形成的獨立權利,是所有權的派生物。
二、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根據設立的目的不同,他物權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以物的使用、受益為目的而設立的他物權。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
擔保物權,是以保證債務的履行、債權的實現為目的而設立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都是擔保物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能夠明確不同的他物權設立目的的不同,權利內容也就不同。
三、主物權與從物權
根據物權是否從屬於其他物權而存在的不同,物權可分為主物權與從物權。
主物權,是指本身能單獨存在,不需從屬於其他權利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
從物權,是指從屬於其他權利,並為所從屬的權利服務的物權。如抵押權、留置權等。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主物權能夠獨立存在,從物權的存在則須以它所從屬的權利的存在為前提,主物權消滅時,從物權也隨之消滅。
四、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根據物權標的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可以把物權分為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
以動產作為標的的物權是動產物權。如動產所有權、留置權、質權等。
標的是不動產的物權為不動產物權。如不動產所有權、地上權、等。地役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兩者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和效力不同,動產物權一般以標的物的交付為成立要件,不動產物權則是以依法登記為成立要件。
I. 所有權的權能有哪些
所有權的權能有哪些?
答:所有權的全能包括兩個方面:積極權能和消極權能、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積極權能分別為: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
(9)物權的權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所有權的全能包含哪些
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兩方面:積極權能與消極權能。
(一)所有權的積極權能
所有權的積極權能是指所有權人為實現其所有權,對於其所有的物可以實施的各種行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積極權能分別為: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
1.佔有
所謂佔有是民事主體對於標的物實際上的佔領、控制。佔有首先是一種事實狀態。所有人可以自己佔有標的物,也可交給他人予以佔有。
2.使用
所謂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質和用途,並不毀損所有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使用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
3.收益
所謂收益是指收取標的物所產生的利益,具體而言是收取所有物的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前者指依法律關系取得的利益,如銀行利息、租金等;後者指果實、動物的生產物以及其他依物的自然規律和性能收取的利益。收益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行使,但在天然孳息范疇內,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該天然孳息。
4.處分
所謂處分是決定財產事實上和法律上命運的權能,即對所有物依法進行處置的行為。處分分為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前者是在生產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質形態發生變更或消滅;後者指改變標的物法律上的命運,即改變標的物之權利歸屬狀態。法律上的處分包括:轉讓標的物的所有權、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典權等)、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沒有處分權能而對標的物進行法律上的處分稱之為無權處分,其後果為效力待定。
(二)所有權的消極權能
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是指所有權的妨害排除力,即排除他人干涉的權能。它只在存在他人干涉時才體現出來,故稱之為「消極權能」。消極權能包括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妨害排除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