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我國《物權法》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規定了兩種,即出讓和劃專撥。出讓是指國有屬土地的出讓方通過一定的形式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給特定的使用者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設立方式。出讓是有償取得使用權的方式,國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國有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建設用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劃撥是無償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方式,因此法律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如我國《物權法》第137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者劃撥等方式。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採取劃撥方式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
Ⅱ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出讓和劃撥。那我國現在的城市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是什麼呢
我國現在的城市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一般是出讓。
建設用內地使用權容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者通過這種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即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有三種形式:協議、招標和拍賣。協議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作為出讓方),與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協商一致後,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招標和拍賣,應當先由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發出招標、拍賣公告,通過招標、拍賣程序,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拍賣、招標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採取拍賣、招標、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Ⅲ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其出讓原則和出讓方式如何
您好,出讓來方式。建設用源地使用權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者通過這種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即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有三種形式:協議、招標和拍賣。協議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作為出讓方),與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協商一致後,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招標和拍賣,應當先由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發出招標、拍賣公告,通過招標、拍賣程序,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拍賣、招標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採取拍賣、招標、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望採納謝謝
Ⅳ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和期限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
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十三條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下列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依照前款規定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具體程序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Ⅳ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您好!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即出讓和劃撥。謝謝閱讀!
Ⅵ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和變動的基本規則是什麼
登記為准。不動產登記條例第四條 國家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Ⅶ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其出讓原則和出讓方式如何
1、含來義
建設用地使用權自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者通過這種出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即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
2、方式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有三種形式:協議、招標和拍賣。
協議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作為出讓方),與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協商一致後,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招標和拍賣,應當先由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發出招標、拍賣公告,通過招標、拍賣程序,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拍賣、招標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採取拍賣、招標、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Ⅷ 建設用地管理的原則
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要對建設用地實行嚴格控制的管理方法。 對建設用地實行統一管理是指國家在管理建設用地上實行統一的法律和政策,由統一的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採取統一的措施,制定統一的規劃、計劃和建設用地標准。
1986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土地管理法》,並成立了統一管理土地的部門,實行了城鄉地政、全國土地的統一管理。
目前,國家成立了國土資源部,進一步強化了土地管理的職能。 建設用地供應是指國家將土地使用權提供給建設單位使用的過程。根據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我國建設用地的供應方式主要有兩大類:有償使用與行政劃撥。有償方式又分為三種: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人股與土地使用權租賃。
出讓可按形式不同分為拍賣、招標和協議出讓。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對於不同類別的項目,有不同的供地政策。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1)國家鼓勵類項目—可以供地,甚至要積極供地。
(2)國家限制類項目—限制供地。
凡列入《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屬於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劃布點、生產能力過剩需總量控制和涉及國防安全、重要國家利益的建設項目,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提供建設用地前,須先取得國土資源部許可證,再履行批准手續。
凡列入《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屬於大量損毀土地資源或以土壤為生產料的,需要低於國家規定地價出讓、出租土地的,按照法律法規限制的其它建設項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對其供地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和指導。
對限制供地項目用地,必須根據建設用地標准和設計規范進行嚴格審查,對超過用地標准,違反集約用地原則的,要堅決予以核減用地面積。由於限制供地項目多為競爭性項目,要盡量採取招標、拍賣方式提供建設用地。
對未經國土資源部許可或不符合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向限制供地項目提供建設用地的,國土資源部可責成地方政府收回批准文件;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也可根據有關限制供地條件作出相應規定。
(3)國家禁止類項目—禁止供地。按照《禁止供地項目目錄》,禁止提供建設用地的是: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生產方式、產品和工藝所涉及
的,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禁止投資的,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建設項目。
凡列入《禁止供地項目目錄》的建設用地,在禁止期限內,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其建設項目用地報件,各級人民政府不得批准提供建設用地。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經貿委將根據經濟技術進步、社會發展、集約用地和保護環境的要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建設用地狀況,不定期組織編制、發布和調整《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和《禁止供地項目目錄》。 (1)劃撥方式供地。
(2)有償使用方式供地。有償使用的形式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和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3)依法使用集體土地。可以使用集體土地的建設項目包括:
①農民個人建房,但在兩處建住宅是禁止的。
②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可以使用本集體的或者使用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
③鄉(鎮)企業: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鄉(鎮)企業使用本鄉(鎮)集體所有的土地;二是村辦企業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鄉(鎮)企業。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將農用地轉用及征地審批權上收至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中省會城市等部分城市的審批權全部上收至國務院。農村村民申請使用宅基地的,改為由鄉(鎮)人民政府審
核,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宅基地使用涉及農用地的,也要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審批權同樣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中,部分城市的審批權在國務院。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243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122033390 第一章 建設用地管理概述
第二章 建設用地的宏觀調控
第三章 農用地轉用管理
第四章 土地徵收管理
第五章 國有建設用地管理
第六章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管理
第七章 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管理
第八章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
第九章 外商投資企業用地管理
第十章 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管理
第十一章 專項建設用地的管理
附錄
@參考文獻
Ⅸ 建設用地取得方式以及向誰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
城鎮土地屬國有土地,而國有土地使用權類型包括劃撥和出讓,現在多數情況下,開發專商用於住宅建屬設性用地都是通過土地出讓方式(掛牌出讓、協議出讓或招標出讓)獲得的;當然像政府行為的經濟適用房或一些解困房的用地一般都是劃撥類型的,另外有些用於市政工程建設拆遷安置的用地,也是劃撥類型的,從目前的法規政策來講,作為住宅用地劃撥和出讓區別並不大
Ⅹ 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取得
建設用地是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按其利用方式,可分為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等。按權屬,建設用地分為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管理法》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採取出讓、轉讓、租賃或者劃撥等方式取得。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涉及佔用集體所有土地,應當辦理徵收的,要先辦理土地徵收審批;涉及佔用農用地的,須同時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
依法開展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用,要按規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如果不按國家規定繳納,則一律不能下發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否則以違法批地處理。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3條、第59條等條款的規定,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可以按規定申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分別按照如下方式取得:
國土資源管理實用手冊
鄉鎮企業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申請農民宅基地的,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上述建設佔用土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相關鏈接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的含義
鄉鎮企業必須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企業
鄉(鎮)村公共設施包括鄉村級道路、鄉村級行政辦公、農技推廣、供水排水、電力、電訊、公安、郵電等行政辦公、文化科學、生產服務和公用事業設施等
鄉(鎮)村公益事業包括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院(所)、敬老院等教育、醫療衛生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