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作權當中的展覽權,適用於以下哪些作品文字作品 B、美術作品 C、攝影作品 D、音樂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八)項規定:「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答案不言自明,就是「B、美術作品」和「C、攝影作品」了。
2. 「展覽原件」的權利是著作權嗎
我贊同展覽權是一項物權,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mt.sohu.com/20160825/n465884342.shtml
3. 展覽權、發表權的法律問題!
沒有侵犯其發表權。因為發表權是指作者有權決定是否將作品公諸於世,所謂公諸於世就是為他人所知,在發表形式並沒有特赦的要求,只要作者決定將作品交付給第三人就可以認定為發表權的行使。所以一旦作者將畫贈送給了他人,就意味著他發表權的行使,而發表權屬一次性的權利,一旦行使就沒有了。所以,受贈人接受畫以後,就意味著作者已將發表權行使完畢了,既然發表權都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侵犯發表權的可能了。
4. 展覽權表演權攝制權屬於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嗎
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
人身權又稱精神權利,具體包括:
(1)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2)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3)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4)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財產權又稱經濟權利,包括:
(1)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2)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3)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4)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5)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6)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7)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8)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9)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10)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11)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12)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13)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這17項權利都是包括在著作權之內的,只要是著作權人,這些權利都是可以享受的
5. 展覽權屬於著作權嗎
展覽權屬於著作權。展覽權是指公開展出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和復製件的權利。主要是指對美術作品、攝影作品和工藝品的公開陳列和展覽。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又稱精神權利,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
6. 什麼是著作權
著作權亦稱版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屬於無形財產權。
著作權法中的人身權不同於民法概念上的人身權。這種權利是與作者人身密不可分的。中國的著作權法規定,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可以成為著作權的主體,這自然也就承認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可以享有人身權。但這個問題在世界各國的版權法中存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數保護作者人身權的國家,在版權法中規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為作者,也就是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人身權。因為人身權是作者人格的一種反映,而承認法人有意志則是近些年的事情。
(6)展覽權是著作權嗎擴展閱讀:
國內最早由來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清政府解釋為:「有法律不稱為版權律而名之曰著作權律者,蓋版權多於特許,且所保護者在出版,而不及於出版物創作人;又多指書籍圖畫,而不是以賅刻模型等美術物,故自以著作權名之適當也。」
此後中國著作權法律都沿用這個稱呼。如今華人社會通常還是使用版權一詞,不過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對於著作相關權利的正式稱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凡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也依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與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著作權。
7. 著作權與所有權
1 如果你說的是我國大陸地區的規定,那麼正如你所說,展覽權歸原件所有人專所有。這句話有屬兩層含義 其一 原件所有人可以將所持有的作品 進行展覽;其二 作者不能以享有發表權為理由阻止原件所有人展覽。
所以,發表權的確沒有轉移,但是作者的確可以進行展覽,只是一個無法行使的權利實際上已經失去意義而已。
2 請注意, 伯爾尼公約 並沒有約定發表權,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權利內部矛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各國的法律規定留有餘地。
3 世界上,規定作者可以通過發表許可權制原件所有人展覽的國家雖然少,也是有的,例如 德國 法明確規定 發表權可以限制原件所有人展覽或者影響發表權的行為。
所以很明顯,這是我國立法不成熟的表現。
關於公開:
公開是指 讓 不特定多數人,你說的 連續轉讓行為不構成發表。 你應該正確理解 不特定多數的含義。因為很明顯 這個行為時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