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歌手翻唱歌曲是否需要購買版權
無論是在專輯里還是演唱會上演唱都要付版權費,在專輯里演唱涉及到作者的復制權,在演唱會上演唱涉及到作者的表演權,另外說明一下,只要向作者付費就可以了,作者是權利人,公司不是歌曲的權利人
B. 台灣翻唱日本的歌曲給錢嗎
早期的不知道,因為台灣翻唱抄襲很多,那時候網路不發達,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時候大陸沒開放,後期的肯定給錢的,版權的
C. 翻唱中島美雪的歌給版權費了么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非營利性的翻唱並不涉及版權問題,不用給版權費的,但如果是用於制內作發行等等商業行為容那肯定是不行的,中島美雪大部分作品的版權屬於日本波麗佳唱片公司,必須要取得波麗佳公司和中島美雪本人同意才行。
D. 張學友劉德華等翻唱很多日本的歌曲,他們是不是都給版權費給日本的作曲人
張學友來和劉德華都是有源公司的,他們的翻唱行為,都是需要經過相應權利人授權並支付費用的, 不過這些都由其所在的唱片公司代為處理了。
SHE演唱的歐美歌曲版權大多屬於歐美唱片公司所有,因此SHE所在的華研唱片只要和相關唱片公司聯系許可事宜即可。
E. 中國翻唱日本那麼多歌曲給版權費了嗎
基本上都給了的,香港樂壇鼎盛時期很多著名歌手都是翻唱的日本曲,但是不代表沒給版權費。日本的作曲家如中島美雪等都給中國樂壇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向。
F. 有哪些東西國內外差別特別大翻唱的歌曲需要版權嗎
需要吧,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好。另外有一部分歌在我國是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委託管理著作權,您要是嫌找作者麻煩也可以去找他們看看。
G. 為什麼好多港台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歌曲,比如中島美雪的歌吖,等等···
因為其實香港沒有什麼翻唱,主要是台灣原本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和日本親近,況且日本歌曲確實好聽
H. 為何當年香港樂壇,所有歌曲基本都是翻唱日本的
因為日語樂壇一直來是亞洲樂壇源的風向標那個時代的日語音樂出了許許多多的精品而中國樂壇普遍缺少創造力翻唱日語歌曲成了一種捷徑那時候信息傳播還沒那麼發達 大家都還以為是原創的呢
不僅僅是四大天王,很早的有鄧麗君,張國榮,鄺美雲,陳慧嫻,王菲,梅艷芳,鳳飛飛,徐小鳳,周華健,劉若英,任賢齊,等等等。都翻唱了日本的一些好聽的曲目。
紅日
容易受傷的女人
飄雪
千千闕歌
天上人間(王菲)
花心
雪之華
玉置浩二的很多歌(按30首算吧)
中島美雪的很多(50首吧,似乎還不止)
五輪真弓也有不少
德永英明的也有很多
F4的流星雨(平井堅)
後來
最初的夢想
很愛很愛你
嘻唰唰
天涯
傷心太平洋
月光
陪我看日出
紅蜻蜓
跟往事乾杯
容易受傷的女人
最初的夢想
小手牽大手
等等等,不打了,手都麻了。你去搜索一下,還會有大發現。
香港的創作水平,中國近代的音樂是在日本音樂的基礎上發展的。後來的音樂就算沒有翻唱抄襲,但是都間接的與日本音樂有關,因為我們就在日本藝術影響的這樣的大環境里。日本文化藝術是近代中國的基礎。你再看看近代的日本文學,你還會有更大發現。咱們文化中,有時會強調「紅色」。所以阻礙了某些東西的發展。
I. 現在才知道這么多經典的港台歌曲都是抄襲日本歌的呵呵
轉個我比較認同的文章,當然我肯定沒原作者說得好:
先有好觀眾還是先有好作品貌似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其實不然!國內能人多麼?和美國比很少,和能聽懂他們的國內觀眾比,還是太多。當很多高逼格中國音樂人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時,國內聽眾還一頭霧水(女子十二樂不算,我說的是王羽佳這種級別的)為什麼他們在國內就混不到那個成績,一定都是在國外才行?是他們一到外國就開掛了么?行家都知道,同一套曲目,國外演能炸,國內演一半觀眾能走光。而國內有些曲目拿去國外演能被樂評噴死下半輩子別混了。是,肖邦貝多芬放哪都能演,可哪個演奏家願意一輩子老三樣?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彭飛,音樂製作人、作曲家、編曲家、爵士小提琴演奏家,畢業於荷蘭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代表作《港囧》、《火鍋英雄》、《乘風破浪》等。2012年至2014年,先後加入《聲動亞洲》、《中國夢之聲》、《中國好歌曲》音樂製作團隊,擔任編曲監制。2015年1月9日,發行個人首張創作演奏專輯《第三個月》 ,並憑借該張專輯獲得第26屆台灣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和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爵士/藍調藝人獎。
本文摘自【鄭宇星爵士鋼琴】
J. 怎麼港台這么多歌翻唱日本的
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港台流行樂從業者都是受到日本歌壇的影響,這個不奇怪的,當時的情況是日本歌壇在模仿歐美,港台樂壇在模仿日本,製作人制度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很多唱片公司當時的亞洲總部都在日本的,所以在版權轉讓操作很方便,而且有些日本流行樂確實是很好聽的啊。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