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哪4招幫你度過這個階段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恐慌害怕,父母要做的是先從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既想要玩具,又害怕上前。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他可能會在以後的類似場合產生恐慌。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靠近就害怕,甚至還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過來就趕緊把自己手裡的玩具扔了。有些父母不僅不支持和理解孩子,反而焦急地催促孩子自己去把玩具要回來。因為他們擔心孩子要是不鍛煉這種勇氣和膽量,他以後就會是個"懦弱的"、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
03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物權敏感期,也是家長建立規則的最好時期,要幫助孩子們明確物權的歸屬,懂得先徵得玩具的主人同意才能玩,捍衛自己物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物權,培養他們的正確意識。
04 培養愛分享的家庭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身教遠勝於言傳,因此家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與其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如父母先做給孩子看。
如果非常熟,關系非常好,我可能會在照顧自家娃的同時,也幫助對方的孩子用語言詢問或者找玩具來交換,甚至會用其它玩具轉移注意力,或者找一個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的,比如泡泡機之類的。當然如果是關系一般的臉熟之人,我還是會做好自己的這部分。
如果對方能主動出來和自己孩子溝通就非常好,如果對方沒有反應,我還是會直接和對方說。 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搶玩具,同樣需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物權意識。
2. 三歲敏感期有哪些
寶寶在出生後到長大,相信父母都會說孩子實在是越來越難管了。畢竟寶寶會長大,自己的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想要去飛,想要掙脫父母的束縛。並且在寶寶3歲的時候,會有一些叛逆。總是會很敏感的面對任何事情。那麼,三周歲敏感期及建議有哪些?
三周歲敏感期及建議有哪些
1、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2、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3、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4、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在寶寶敏感期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1、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2、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3、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4、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5、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6、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其實在寶寶三周歲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至關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首次認知的時候,父母就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教育好孩子會帶孩子以後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教育的理念需要父母多加了解。
3. 寶寶護食不讓別人碰,如何度過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總“護食”,家長很擔憂
你見過小貓咪護食的樣子嗎?即使是一隻孱弱的小貓咪,當面對有可能奪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動物,它都會亮出自己的爪牙,發出威脅的聲音來宣布自己對食物的主權。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頻就是如此,一個在餐廳里吃飯的孩子,每當看到別人企圖夾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時候,都會邊哭邊阻止對方的動作,似乎在他眼裡看在,飯桌上的這道菜就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地”,明明這么大一盤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4. 自我意識敏感期和物權敏感期有什麼區別
自我意識是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內。具體包括認識自容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結構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它有三個敏感期:(1.5—3歲)(5-6)(青春期)
而您說的物權大概是孩子開始區分:「你的,我的 」這樣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中並未有明確的概念也提出,二歲左右大概是這樣一個時期孩子比較在意我的和你的區分,在意自己的東西劃清界限。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特徵在嬰兒期的特殊表現。
5. 一歲以後出現的敏感期有哪些
注意3歲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1、口腔敏感期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
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2、肢體敏感期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3、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
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
「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6.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幼兒的情緒變幻莫測,隨著見識的增長,很多時候都會鑽牛角尖,還愛跟父母鬧別扭、發脾氣。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行為讓爸爸媽媽們難以理解,許多稀奇古怪的行為會讓我們困擾、生氣。同時會讓親子關系產生矛盾,形成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幼兒的敏感期存在於各個階段,並且是充滿彈性,因人而異的。在孩童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如行走敏感期、細節敏感期等等。這是孩子在用一種獨特並且強烈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這一時期孩子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並且會解鎖很多新技能,這也對孩子之後的智力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敏感期
那麼,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呢?
01自由環境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的思想從道德與成見中解放出來,解放他的雙手,從「這兒不許動」、「那兒太臟不要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孩子玩水時,給他們穿上防水服,挽起他們的衣袖,在孩子耳邊告訴他「開心得玩吧!」
02把握敏感期
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任何東西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武斷的認為孩子是自私的。不要不斷到在孩子耳邊嘮叨:「不要那麼自私嘛。」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當孩子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的階段時,最大的表現就是不停的詢問「為什麼」。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煩,甚至會對孩子發火,叫孩子閉嘴。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階段,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並珍惜,因為在邏輯思維敏感期階段,是孩子學習並認知這個世界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
7. 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被破壞了怎麼辦還能補救嗎
我這么看: 1,相對於佔有意識,風度感更難在幼兒期培養,在幼小時植入過這個思想對孩子成長是很有益的。 2,孩子現在對於自己的東西不太會保護,不會強硬的搶回來,這也不是大問題。一方面可以請老師稍為照顧,制止、批評這些爭搶舉動,第二這個意識也好培養,讓孩子選喜愛的玩具,然後告訴他如何愛惜好這些玩具,輕拿...輕放,用心玩,玩過回復原裝放好。然後滲透一些東西是你的,可以給小朋友玩但要記得收回的意識,沒問題的。
8. 孩子頭3年教育影響一生!小朋友的好身體、好性格是怎樣養成的
魯迅曾說過:「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尤其在孩子3歲以前,是性格發展和身體健康奠定基底的關鍵性時期,將影響孩子們的一生,為此父母必須注意頭三年的認真教育精細養。
就像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道:「人類認識論的最初的意識認知,多是建立於嬰幼兒時期」。
所以說,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父母必須正視孩子出生後的頭3年關鍵教育時期,多操心多用心,這樣孩子的未來才能走得更久遠。
9. 在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家長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將逐漸進入一個時期,即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里,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堅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那麼,在這個兒童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我們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讓我們注意一下吧。
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也就是當其他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時,提醒他:小夥伴給你玩具玩,你開心嗎?當他點頭時,告訴他你給別人玩具,他們也很高興。你可以停在這里。不要馬上強迫孩子重復幾次後,讓他試著把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通過實踐,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屬於他的。他會在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後把它們拿回來,並和其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很開心,所以他願意慢慢地分享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