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父母去世後的宅基地,城鎮戶口子女能繼承嗎
不能繼承,根據《土地管理法》 規定,宅基地所有權歸村集體,其本身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 所建房屋享有佔有與使用權,而使用權是可以“繼承”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城鎮戶口的子女所繼承的房屋僅限於使用與進行日常維護,不允許進行翻建及新建,將來房子倒塌滅失,宅基地的使用權也就隨之不存在了,由村集體經濟收回。
當然房子有破損可以修復,但是不允許重建,也就是說已經是城市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子,在老房子中居住,直到房子自然消亡。不過有城鎮戶口的子女,如果想要繼承農村父母的房子,最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把房子及時翻新或者維護。這樣就可以延長房屋的使用權。
② 父親去世宅基地怎麼確權
不可以,農村的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是不能繼承的,當事人只能繼承宅基地上的建築物部份
1,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離的,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集體,使用權屬於房屋所有人,農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是基於「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不能隨意對宅基地進行處置。所以宅基地不屬於遺產,不能被繼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屬於公民個人所有,可以繼承。
2,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的「地隨房走」的原則,公民繼承了房屋,當然可以使用房屋所佔的宅基地。
3,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而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 。
③ 戶口,其父母去世後,宅基地使用權怎麼處理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根據土地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非常容易知道,縣政府有權力有職責隨時對宅基地進行重新審批,宅基地使用權就是縣政府批准,談不上處理
④ 房產過戶給子女新規定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是父親的名字,父親去世了,我和弟弟還有母親2016年重新把
這不是過戶,這是家庭延續戶主自動發生變化,家庭延續一般情況下是兒子成為戶主,保持家庭繼續發展,不是一個兒子的,弟兄們分家各自成家立業,組建家庭,常規情況下用不著提及女兒。房屋雖然是花了錢,投了資,但是宅基地上面的房屋不具備財產的定義,不是財產,因為宅基地有一戶一地的政策,符合這個政策,這就是一家人的家,就不要借用其他法律概念了,如果不符合這個政策,就會符合收回規定,政府可以無條件收回宅基地,房子就要放棄了,這更談不上是財產了
⑤ 我父母去世了,我是非農戶口,我怎樣繼承他們農村的宅基地
只能繼承它的使用權,並不是所有權。
宅基地是依法使用,要求群眾必須符合是本村群眾以及一戶一地的規定,繼承不能保證這兩個規定的執行,非常明顯根本就不能繼承,實際上國家對宅基地實行國土部門審批制度,別的任何方式都不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權),也沒有任何理由違反這兩個規定違規違法使用宅基地,即房子也不能繼承,必須隨著宅基地一並發放使用。
不過宅基地方面是根據法定家庭關系認定一個家庭,因此兒子有可能屬於使用這塊宅基地的家庭,那麼本來就可以使用,但是不要深究使用權也不要刻意強調是否是合法的,維持現狀暫時使用才是根本原則,以後適當的時候政府再執行收回規定依法收回宅基地
農村的土地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非農業戶口的按照法律規定是沒有權利繼承土地的使用權的,但是也要看村委會是否收回使用權;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繼承,宅基地非農業戶口也是不能繼承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所以,其繼承的前提必須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個人。」本條例的規定和主旨就是要依法有償使用土地。
如果原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並且向土地所有者繳納了未來若干年土地所有權價款的,在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有效年期內有相對的處置權,其土地使用權是完全可以繼承。
但麻煩的問題在於,中央的政策,宅基地是村集體給農民的福利,是免費給農民用的。而實際操作過程中,農民往往不是無償取得,而是有償獲取。
⑥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其能否像一般的財產那樣繼承,一直是學界和實務界爭議的一個話題。
一種觀點認為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繼承,理由是:1、宅基地不是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不能依據繼承法進行繼承。我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不是一般的「財產」,而屬於「特殊財產」,其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財產,其所有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對於沒有所有權的財產自然不能依法繼承。而且法律規定宅基地由村民按戶申請使用,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權應屬於村民戶內家庭成員共同共有。被繼承人即使是宅基地使用權證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人,其也只是家庭的代表人,其並不能獨占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個人財產,當然不能夠作為遺產繼承。家庭成員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家庭成員之間對宅基地使用權沒有份額的劃分。在以戶為單位的家庭關系存續期間,家庭成員不得請求分割宅基地使用權。家庭個別成員的死亡,並不必然導致戶的消滅,也就不會產生宅基地使用權的分割問題,無法形成死亡人對宅基地使用權的個人份額。被繼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其個人財產。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個人財產,自然不能作為遺產繼承。2、宅基地使用權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其不可繼承性。上已述及,宅基地使用權受到法律嚴格限制,它必須因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取得,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同時,其也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農民一般無償取得宅基地,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享有長期佔有、使用的權利。基於這兩點法律屬性,農村宅基地不能作為一般「財產」進行繼承。
另一種觀點認為可以繼承。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產權屬於公民自有,當然可以繼承。按照「地隨房走」原則及宅基地使用權的從屬性,在繼承人通過繼承獲得房屋所有權的場合,可以取得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繼承人對宅基地上所建造房屋的繼承將導致對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
⑦ 父母死亡後未成年子女對農村宅基地享有使用權嗎
宅基地屬於家庭,未成年孩子還是這個家庭的人,使用權是一家之主以家庭名義行使,隨便脫離家庭論個人是違法的
⑧ 父親去世,農村宅基地繼承問題
1、根據《繼承法》規定,配偶、父母和子女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2、如存在第一順序繼承人,父親的兄弟姐妹沒有繼承權。
⑨ 爸爸去世了
我父親是2012年1月12日凌晨去世的,走的時候他還用最後的力氣睜開他的眼睛看著我、我給他把眼睛閉下來、他又微微睜開、我就在也不去給他閉上了、我知道他這一閉就在也看不見我和媽媽了,我一直和我父親感情似海,他對我十分嚴格、我認為這也是種父愛,他才51歲,走得太年輕了,1月14日我親眼看見父親進了火爐,他這一身都坎坷,命運曲折,我們家窮點、吃得差點但我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我很開心,我是男子漢我在我父親面前他快沒氣哭過一次、進火爐哭過一次、查出他得了肝硬化哭過一次,他叫我不要哭,我很想我父親,無奈、還是無奈。我父親從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12日快沒氣我一直有下了班有空就要去陪他,人年輕了沒為他做什麼,只有陪他,無能沒給他過上較好的生活,他這一輩子捨不得買衣服,就那幾件,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了,只有好好照在媽媽還有我家小狗我們是四口之家現在父親不在了,我們就三口之家了,每年過年、清明、他生日、祭日去看看他,只有這樣了,我唯一的遺憾就是他走得太年輕了,我還沒結婚了就他走了。我願拿10年陽壽換他5年左右的生命。我永遠愛我的父親,劉建清之子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