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從知識產權的范圍來理解知識產權的概念是比較容易和正確的方法
關於知識產權概念定義問題在我國一直是眾說紛壇,從范圍來理解概念被稱為范圍說。
因為范圍說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定義通例,所以在通常意義上是比較容易和正確的方法。知識產權概念的范圍說源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2條,又被對世界經貿影響力更大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第一部分第一條所重復。上述兩個國際公約對知識產權劃定的范圍,是當今世界各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為止,多數國家的法理專著、法律,乃至國際條約,都是從劃定范圍出發,來明確知識產權這個概念,或給知識產權下定議的。
② 知識產權的概念什麼
知識產權(法治概念)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
詞源
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者「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為智力成果權。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則通常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直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簽訂以後,該詞才逐漸為國際社會所普遍使用。近年來部分中文媒體頻繁使用IP指代知識產權,這種用法是錯誤的。在一般英文語境中,IP指的是internet protocol即互聯網協議,鮮見把IP和intellectual property聯系起來的用法。
產權概念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知識產權類型
一、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一)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二)工業產權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知識產權權益
個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
(一)人身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二)財產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預防侵權措施
傳統著作權也可以在國家或省市直轄市版權管理部分登記,或選擇學會等第三方平台預選登記備案,新媒體時代,特別是各種包含並不限於傳統意義的各種需要證實某一時刻,某人已經擁有什麼潛在多媒體著作權資源,包括底稿 草稿 完整稿件,等選擇包括並不限於數字指紋技術 數字水印技術,反盜載技術,多媒體展示技術,融合可信時間戳技術 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技術的大眾版權保護平台進行自主存證,進行論文存證時間認證和多緯度智能認證,其科學性 可以自主驗證對證.版權糾紛時,提供初步第三方證據,需要時司法鑒定機構,提高法律證據有效性,這是在歐洲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很多年,與官方人工登記相互補充。
③ 知識產權法簡答題合理使用的范圍包括哪些
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情形在著作權法第22-23條有詳細規定。
主要包括:為學習、研究、欣內賞目的使用;為介容紹、評論某作品引用;為新聞報道引用;媒體刊登其他媒體的文章;媒體播報公眾集會講話;為研究而翻譯、復制;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博物館復制展品;公益表演;對公共場所藝術品進行復制;將原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將原作品改成盲文;用於九年義務教育圖書。供參考。
④ 我國知識產權法的范圍包括哪些
從權利的內容上來看,知源識產權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是與智力活動成果創造人的人身不可分離的專屬權,比如: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則是指享有知識產權的人基於這種智力活動成果而享有的獲得報酬或其他物質利益的權利。按照智力活動成果的不同,知識產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發明權、發現權等。傳統知識產權只要是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類,現在的知識產權一直在擴展中,包括了商業秘密、資料庫、傳統藝術文化、計算機軟體等,有很多還是有爭議的
⑤ 知識產權概念是什麼
知識產權,也稱"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
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一詞是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⑥ 我國知識產權法的范圍包括哪些
專利 商標 版權 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