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
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對軟體開發者權利的保版護,取得計權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人員對於該知識產權有著所有權、轉讓權以及用於商業途徑以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那麼什麼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根據中國的規定,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便自動獲得著作權,無需登記。中國的著作權法沒有關於作品著作權必須登記的規定。中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針對軟體的特殊性,在第二十四條規定了辦理登記是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和法律訴訟的前提。1993年12月24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其中的第三條規定了凡當事人以計算機軟體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其軟體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登記,人民法院均應予以受理。該規定否定了軟體登記作為提起訴訟的前提。然而,軟體登記對著作權人實際上是很有利的。因為由登記機構出具的登記證明文件是軟體著作權有效的初步證明;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中國的計算機軟體登記機關是國家版權局下屬的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
② 請問一下與計算機,互聯網,軟體版權等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國信息產業部網站:
http://www.mii.gov.cn/col/col521/index.html
據我了解如果未經許可批准放了他人的專利產品或者作品或者軟體,應該是違反了知識產權。。。你可以參考一下。。。
國家知識產權局
http://www.sipo.gov.cn/sipo/flfg/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339號)
現公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朱鎔基
2001年12月20日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
第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
(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條 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
第五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
第六條 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第七條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
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章 軟體著作權
第八條 軟體著作權人享有下列各項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軟體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開發者身份,在軟體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對軟體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
(四)復制權,即將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五)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六)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軟體的權利,但是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七)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軟體,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軟體的權利;
(八)翻譯權,即將原軟體從一種自然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文字的權利;
(九)應當由軟體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軟體著作權,並有權獲得報酬。
第九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無相反證明,在軟體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
第十條 由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作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合作開發者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合作開發的軟體可以分割使用的,開發者對各自開發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行使著作權時,不得擴展到合作開發的軟體整體的著作權。合作開發的軟體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開發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權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開發者。
第十一條 接受他人委託開發的軟體,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與受託人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無書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確約定的,其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第十二條 由國家機關下達任務開發的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與行使由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規定;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確規定的,軟體著作權由接受任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
第十三條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中任職期間所開發的軟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軟體著作權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開發軟體的自然人進行獎勵:
(一)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指定的開發目標所開發的軟體;
(二)開發的軟體是從事本職工作活動所預見的結果或者自然的結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專用設備、未公開的專門信息等物質技術條件所開發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軟體。
第十四條 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
自然人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截止於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軟體是合作開發的,截止於最後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軟體自開發完成之日起50年內未發表的,本條例不再保護。
第十五條 軟體著作權屬於自然人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在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內,軟體著作權的繼承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除署名權以外的其他權利。
軟體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著作權在本條例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第十六條 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十七條 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第三章 軟體著作權的許可使用和轉讓
第十八條 許可他人行使軟體著作權的,應當訂立許可使用合同。
許可使用合同中軟體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被許可人不得行使。
第十九條 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沒有訂立書面合同或者合同中未明確約定為專有許可的,被許可行使的權利應當視為非專有權利。
第二十條 轉讓軟體著作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第二十一條 訂立許可他人專有行使軟體著作權的許可合同,或者訂立轉讓軟體著作權合同,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登記。
第二十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外國人許可或者轉讓軟體著作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或者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發表或者登記其軟體的;
(二)將他人軟體作為自己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三)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作為自己單獨完成的軟體發表或者登記的;
(四)在他人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軟體上的署名的;
(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的;
(六)其他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本條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並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復制或者部分復制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二)向公眾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的;
(三)故意避開或者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其軟體著作權而採取的技術措施的;
(四)故意刪除或者改變軟體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
(五)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人的軟體著作權的。
有前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行為的,可以並處每件100元或者貨值金額5倍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行為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賠償數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 軟體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第二十七條 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軟體著作權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的規定,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第二十八條 軟體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或者軟體復製品的發行者、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軟體開發者開發的軟體,由於可供選用的表達方式有限而與已經存在的軟體相似的,不構成對已經存在的軟體的著作權的侵犯。
第三十條 軟體的復製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該軟體是侵權復製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應當停止使用、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如果停止使用並銷毀該侵權復製品將給復製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復製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軟體著作權人支付合理費用後繼續使用。
第三十一條 軟體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
軟體著作權合同糾紛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http://www.sipo.gov.cn/sipo/flfg/bq/fljxzfg/200704/t20070425_166397.htm
③ 軟體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
軟體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
1、著作品版權:將研發成果中的文檔、程回序或其他媒質視為答作品,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
2、設計專利權:應用端的工程技術、技巧性設計方案,可以申請專利保護;
3、形式表現商標權:產品名稱、軟體界面等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可以申請商標保護。
軟體知識產權的內容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與商標權。
1、著作權指軟體的表達(如程序代碼、文檔等)方面的權利。
2、專利權包括軟體的技術設計,如程序設計方案、處理問題的方法、各項有關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權利。
3、商標權則是指軟體的名稱標識方面的權利。
④ 求網站或軟體知識產權保護,或保密條例的公司具體條例和內容
目前,我國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實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制度。軟體著作權登記申請人通過登記,既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犯,也可以享受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同時也是對企業及個人形象的良好推廣。
1、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司法、科技、稅收、金融、軟體產品和軟體企業認定等諸多領域廣泛使用的知識產權證明文件。
2、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
3、在發生軟體著作權爭議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主張軟體權利的有力武器,同時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保護的前提。
4、在進行軟體版權貿易時,《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作為權利證明,有利於交易的順利完成。同時,國家權威部門的認證將使您的軟體作品價值倍增。
5、申請人可享受《國務院〈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及其他相關產業政策所規定的有關鼓勵政策,國家對已經登記的軟體將會予以重點保護,並享受有關稅收、知識產權、融資、進出口、人才吸引等若乾的優惠政策。
6、對於個人來說,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是對您軟體編程水平的權威認可,將使您在求職應聘時更加自信。
計算機軟體版權登記辦理流程如下:填申請表-然後初審-上報版權局-反饋受理通知單-發放證書
MSN:[email protected] QQ:876921109
⑤ 軟體企業要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一、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財富,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應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
1.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一個軟體企業,往往會面臨軟體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軟體人才的管理、軟體技術的保密以及軟體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僅僅依靠企業的某些領導的行政干預,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才是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從目前我國軟體企業的情況看,因軟體的權利歸屬不清、人才外流、管理不善面導致軟體知識產權泄密和流失的問題比較嚴重,軟體的研發及經營活動中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外的實踐證明,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僅應當形成激勵機制,還應當建立明確的約束機制,並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通過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資料,掌握主動權,以確保企業在技術發展處於不敗的地位。
2.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考察外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機構時,不難發現許多企業特別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參與到軟體立項、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每一環節,並為對外事務提供法律保障;企業不由一名主要負責人專門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事務,以杜絕在管理中出現的缺陷或者將缺陷降到最低的限度。相反,我國有的企業往往是遇到法律糾紛人員參與問題的解決。由於專業知識上的差距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問題涉及范圍大、問題的積累較多,增加了解決問題的復雜性,進而給企業帶來麻煩。
二、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
不可否認,計算機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所引發的法律問題是傳統產業從未遇到過的,並向現行法律體系提出了挑戰。目前國際社會已形成以《著作權法》保護為主,《著作權法》(包括《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實施交叉和重疊保護(如:源程序及設計文檔作為軟體的表現形式用著作權法保護,同時作為技術秘密又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為輔的趨勢。由於軟體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使得對軟體法律保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保護,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切忌對僅依靠某項法律或法規解決軟體的所有知識產權問題抱有幻想。根據多年來我對計算機軟體法律保護問題的研究,在保護企業軟體成果知識產權方面提出以下幾點簡單、實用的途徑供大家參考:
1.首先應當明確軟體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是歸企業還是製作、設計、開發人員所有;
2.軟體技術秘密的認定、保密措施問題。企業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成果中的技術秘密,就當主動採取保密措施,否則無法認定為技術秘密,一旦發生企業「技術秘密」被泄露的情況,很難依法追究泄密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3.專利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科技或者產品構成專利法律要件的,應當盡早辦理申請專利權登記事宜,千萬不要因企業自身的延誤,造成企業軟體成果?quot;新穎性「的喪失,而失去申請專利的時機;
4.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的商標權和商業信息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產品已經冠以商品專用標識或者服務標識,要盡快完成商標或者服務標識的登記注冊,保護軟體產品的商標專用權;
5.最重要的一點是企業的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就進行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要防範被人搶先登記,給自己權益保護帶來麻煩。在申請軟體著作登記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靈活運用三種交存鑒別材料的手段;二是將企業?quot;自有信息(僅自己掌握的信息)「加入到鑒別材料中;三是在軟體鑒別材料中加入版權標識,即:Copyright,首次發表日期,權利人,如」(c),1994.9,王三「,以起到公示的作用;四是切莫等到軟體達到某種技術水平後再進行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只要求軟體的獨創性,並不以軟體的技術水平作為著作權是否有效的條件。
三、軟體企業應當學會按照經濟合同規范調整各種關系
軟體企業需要按照經濟合同規范各種經濟活動,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建立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各種經濟約束機制屬當務之急。從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來看,軟體企業應重點建立以下各項合同規范:
1.勞動關系合同。軟體企業與企業職工、外聘人員之間應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以及應就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的保密事宜進行約定,建立勞動利益關系合同以及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協議。一些目前不宜馬上實行勞動合同的單位,也通過建立或者健全本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的方式進行過渡,以鼓勵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勞動,明確企業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軟體技術成果歸屬關系,以預防企業技術人員流動時造成的技術流失和技術泄密等軟體企業非常「苦惱」的問題。
2.軟體開發合同。軟體企業與外單位合作開發、委託外單位開發軟體時,應建立軟體權利歸屬關系等事宜的協議,可按照有關規定簽訂軟體開發合同,約定軟體開發各方面尚未開發的軟體享有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軟體技術成果開發完成後的權利歸屬關系和經濟利益關系等。如果軟體開發方在合作中發現了合同的缺陷,應及早對合同進行補充。
3.軟體許可使用(或者轉讓)合同。軟體企業在經營本企業的軟體產品時,應當建立「許可證」(或是轉讓合同)制度,用軟體許可合同(授權書)或者轉讓合同的方式,來明確規定軟體使用權的許可(轉讓)方式、條件、范圍、時間等事宜,避免因合同條款的約定不清楚、不明確而導致當事人之間發?quot;扯皮「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因合同條款無法界定而引發的軟體侵權糾紛。
四、軟體企業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積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軟體企業都知道,正版的軟體既可以保證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又能避免計算機病毒的侵擾。將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復制(拷貝)並向他人提供是一種商業性的使用行為。即便從事這種活動的人並沒有獲得經濟收益,但在客觀上影響了正版軟體的銷售量,軟體權利人無法得到應有的報酬和必要的經濟利益,也構成了侵犯軟體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問題上,有的軟體企業往往採取「兩個極端」的態度。一是在軟體侵權糾紛事發前,不聽勸告,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任意使用他人的軟體;二是一旦他人提起侵權訴訟後,又不知所措,要麼將對方指控內容全部承受下來,對方提出的賠償要求一概承擔下來,可謂「不戰而退」。這兩種態度明顯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當是,一旦發生糾紛訴訟,應當正視現實,認真對待。一方面弄清對方是否有權提起訴訟,切勿打了多月的官司,才發現對方根本無權訴訟他人侵犯軟體版權;另一方面,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構成侵權,自己是否就當成為被告,應當依法承擔何種責任。
總之,在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方面,軟體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法律手段,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同時,軟體企業應當自覺依法辦事,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合法使用他人的軟體。
⑥ 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有哪些?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權利 不得不說的是,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在具體應用軟體著作權時一定要注意每一個事件的獨特性,因地制宜的合理適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有關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有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的具體內容軟體著作權保護條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人的權益,調整計算機軟體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鼓勵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體產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以下簡稱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第三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二)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三)軟體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並對開發完成的軟體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體開發,並對軟體承擔責任的自然人。(四)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四條受本條例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第五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的軟體,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軟體,依照其開發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依照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條例保護。第六條本條例對軟體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第七條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體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體登記機構發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辦理軟體登記應當繳納費用。軟體登記的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⑦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是什麼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對軟體開發者權利的保護,取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人員對於該知識產權有著所有權、轉讓權以及用於商業途徑以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我國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對於軟體著作權登記的條件、登記的流程和所需材料都做了明確的說明。下面小編就針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是什麼?這一問題給大家進行詳細解答。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條例是什麼根據中國的規定,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便自動獲得著作權,無需登記。中國的著作權法沒有關於作品著作權必須登記的規定。中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針對軟體的特殊性,在第二十四條規定了辦理登記是提出軟體權利糾紛行政處理和法律訴訟的前提。1993年12月24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其中的第三條規定了……凡當事人以計算機軟體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無論其軟體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登記,人民法院均應予以受理。該規定否定了軟體登記作為提起訴訟的前提。然而,軟體登記對著作權人實際上是很有利的。因為由登記機構出具的登記證明文件是軟體著作權有效的初步證明;通過登記機構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產品。中國的計算機軟體登記機關是國家版權局下屬的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於1992年4月6日發布並施行了《計算機軟體辦法》(以下簡稱《登記辦法》)。根據該辦法,辦理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申請時,需注意下列事項:一、登記申請人資格登記申請人必須是該軟體的著作權人或其繼承人、受讓人。二、申請登記時應提交的文件1.申請表;2.軟體說明書;3.軟體鑒別材料,包括程序鑒別材料和文檔鑒別材料;4.申請人身份證明;5.合作開發和委託開法的軟體應提交的書面協議;6.著作權繼承人、受讓人申請登記時,應提交權利繼承或受讓的證明文件。辦理計算機軟體登記申請可以委託中國代理機構代辦。根據《登記辦法》的規定,中國計算機軟體登記中心收到登記申請後,對符合文件規定要求的,給予受理號,確定受理日,書面通知申請者(或代理人)。登記中心將進行審查,對符合規定要求的,准予登記,發給相應的登記證書,並在中國計算機報上公布;不符合規定條件者,予以駁回。對於已經登記並公布的軟體,任何人均可向登記中心提出異議。登記中心將異議書副本轉送被異議人。被異議人應在規定期限內作出書面答復。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作書面答復的,其登記視為無效,予以公布。登記中心經審查認為異議成立的,撤銷登記,書面通知異議人和被異議人,並予以公布;異議不能成立的,予以駁回。對於駁回登記申請或因異議成立撤銷登記的決定不服的,當事人可在收到有關通知之日起六十天內向軟體登記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復審委員會受理復審請求,作出復審決定後書面通知復審請求者。在軟體登記中心批准後,軟體著作權的有效期內,申請人可隨時要求變更或補充登記文件中允許變更或補充的事項。但軟體鑒別材料的內容不可變更或補充。因繼承、轉讓、許可使用等使軟體著作權發生部分或全部轉移時,繼承人、受讓人或許可人可向軟體登記中心辦理備案手續。任何人經軟體登記中心同意後,均可查閱軟體登記公告,已公布軟體的著作權登記申請表、鑒別材料及軟體登記簿。需要查閱時,需提交查閱申請和查閱費用。有權利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進行登記的人員應該是該軟體的開發者,或者依法取得該軟體使用權的承讓方。符合登記條件的人員必須攜帶登記申請表以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登記,如果因為該軟體的使用許可權等發生糾紛,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將會保護該權利持有者的相關權益。
⑧ 什麼是軟體知識產權
我國對來計算機軟體採取以著作權自加以保護,根據《計算機軟體條例》,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亡後50年。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軟體著作權,保護期為50年。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所稱計算機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文檔,是指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⑨ 軟體知識產權是否侵權如何界定
源代碼僅是相似不能算作侵權。
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主要有:
(1)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內的同意而發表或容者登記其軟體作品。
(2) 將他人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
(3) 未經合作者酌同意將與他人合作開發的軟體當作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發表或者登記。
(4) 在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開發的軟體上的署名。
(5)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修改、翻譯其軟體作品。
(6)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的許可,復制或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
(7)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公眾發行、出租其軟體的復製品。
(8)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其合法受讓者同意,向任何第三方辦理軟體權利許可或轉讓事宜。
(9) 未經軟體著作權人及其合法受讓者同意,通過信息網路傳播著作權人的軟體。
侵權人除了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外,還要承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