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內出租用於非農業建容設才旦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轉移的除外。」根據這一規定,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原則上不允許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只有一種情形可以例外,就是對於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原因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情形。這種情形是指鄉鎮企業破產、兼並,企業的資產(包括廠房等)發生轉移而導致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如果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等設施,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將不允許轉讓,也不得轉讓用於非農業建設。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8條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
依據規定,土地的所有權是不能轉讓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2. 發現他人私自把自留地轉讓給其它人進行舉報有效嗎
自留地是不可以私下進行轉讓的你發現了舉報會有部門處理的,舉報肯定是有效的。
3. 村委會有權出售村民的自留地嗎
除非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同意,否則,村委會無權自行決定通過「出售」等方式進行處分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自留地」。
你所說的自留地是指農戶享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村土地。根據物權法第三編「用益物權」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物權性質的用益物權,農戶有權依法流轉此土地,任何人不得干涉或者侵害其依法流轉土地的權利。村委會無權自行處分該土地使用權,除非徵得農戶的同意或者委託,否則就是侵權或者違約行為,農戶有權村委會返還土地並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第一百二十八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二)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
(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4. 農村自留地,村裡可以收回嗎,收回後轉讓給其他用戶可以嗎還有就是到底規定自留地的使用年限是多久呢
1、農村自留地村裡不能收回,承包地可以收回。
2、自留地如果改變,必須得通過村民自治委員會,群眾大會討論,絕大多數同意改變,才可以改變調整,但只能根據現有人口進行調整,不能收回。
3、根據國家政策,使用年限應該是三十年。
4、中國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政策規定分配給成員長期使用的土地。
自留地、自留山和自留草場均屬於集體所有,其成員只有使用權,不得出租、轉讓或買賣,也不得擅自用於建房等非農業生產用途。自留地生產的產品歸農民自己支配,國家不征農業稅。自留畜也歸牧民所有和支配,在各地規定的免徵點以內不征稅、不派購。自留地、自留山、自留草場的經營權受國家保護,不得隨意侵佔。
5.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個人合法嗎
呵呵,不合法的話你也不是會變通出租?
農村集體用地也分好幾種吧!版
肯定要審批的,呵呵鎮里權批了市裡說你不合法你就不合法。
省里批了國家說不合法。
去年想發展農場時思考過這個問題,土地性質很關鍵。
未來主要看土地扭轉的政策怎麼安排,這是最新的議題了。也是農村城鎮化里關鍵的一環。
手打的,初中畢業,語句不通還請見諒!
6. 村委會有權將海塘使用權轉讓給個人50年合法嗎
村委會有權將海棠使用權轉讓給個人50年合法嗎?村委會只要是通過了村民代表的會議也是經過鄉鎮一級的政府批評是可以將使用權轉讓承包給個人的。
7. 農村集體土地經村民小組同意轉讓給個人為菜地使用合法嗎
農村土地屬於集體土地,不可以轉讓,如果是承包土地,可以轉讓承包的使版用權。
第八權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十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8. 農戶私下轉讓自留地使用權合法嗎
農戶私下轉讓自留地 承包經營權不合法。
所謂農戶自留地,是農業合作化和集體化時期的產物,是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政策規定分配給成員長期使用的小塊土地。
農戶經營自留地是一項家庭副業,是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可以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和勞動時間,生產各種農副產品,滿足家庭生活和市場需要,增加收入,活躍農村經濟。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集體土地一律採取了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個人原有的自留地全部納入實行承包經營的土地范圍。
(8)村委會自留地使用權轉讓給個人擴展閱讀:
法律性質:
農村自留地法律性質的規定,散見於建國後全國人大、黨中央、國務院、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規范性文件。
1955年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草案》首次對自留地的法律性質作出規定:自留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給成員長期使用的土地,是一項家庭副業,可以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和勞動時間,生產各種農副產品,是農村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
同時規定,每人自留地最多不超過當地人均耕地的5%。1956年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第16條、1957年《關於增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自留地的決定》、1981年《關於積極發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分別擴大了自留地的規模,從最初的5%提高到15%。
之後的2002年《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了農村土地由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對自留地未單獨提及。2004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將自留地、自留山仍規定為農民集體所有。
9. 農民自留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怎麼寫
自留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
甲方 :(以下簡稱甲方)
乙方版 :(以下簡稱乙方)
一、甲方自願將自留權地位於XXXXXX轉讓給乙方使用,經雙方 充分協商並達成如下協議。
二、甲方轉讓給乙方的自留地四界為:西XXX,東XXX,北XXX,南XXXX。
三、自留地的面積為:XXXX
三、乙方一次性支付費給甲方為:XXXX元。
五、此自留地使用權如有第三方糾紛,一切由甲方負責。
附:此協議一經簽字立即生效。此協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簽字): 身份證號碼為:
乙方(簽字):身份證號碼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