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威尼斯的著作權發展

威尼斯的著作權發展

發布時間:2021-08-11 10:04:36

著作權的由來

著作權的產生與發展,與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事實上,著作權制度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自著作權制度產生後,它依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或者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對著作權制度不斷提出挑戰,而著作權制度也在應戰之中不斷發展完善。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受保護客體,著作權制度逐漸將它們納入了受保護的范圍之中;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對於作品的利用方式,著作權制度逐漸將這些新的利用方式納入了著作權的范圍之內。談及起源,因其與「印刷」、「出版」的密切,我們首先稱其為版權(著作權)。在其權利的演化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版權由實物到權利的過渡,由載體到權利的強化,由特權到私權的演化。
1. 中國。至於版權的起源,東西方知識產權法學者無一例外地認為,版權是隨著印刷術的應用而產生的。早先,正如對印刷術的發明的認識一樣,大多數西方的知識產權學者認為,15世紀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在歐洲對活字印刷術的應用是版權保護的開始;直到20世紀中後期,西方版權法相關的著述中,才漸漸對於版權起源於歐洲發生了疑問。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在該組織出版的著作中指出:「有人把版權的起因與15世紀歐洲印刷術的發明聯系在一起。但是,印刷術在更早的很多世紀之前就已在中國和朝鮮存在,只不過歐洲人還不知道而已。」綜觀版權的歷史,更多地體現在物質性產品的特權與私權上,並非簡單起於一種民事權利,更不是起源於財產權,而是更多是一種「行政特權」,而類似於15世紀威尼斯、法國、英國頒布的禁止他人隨便翻印的特許令,在中國的宋代就已出現。晚清的版本、目錄學家葉德輝在他的代表作《書林清話》中就有明確的記載:「書籍翻板,宋以來即有禁例。吾藏五松閣仿宋程舍人宅刻本王偁《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目錄後有長方牌記雲:『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板。』」書中還記錄了一項宋代國子監禁止翻板的「公據」。宋國子監屬禮部,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為學生,系宋朝最高學府。國子監還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出售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所以,國子監有官辦出版社的職能。在古代出版史上,無論官刻、坊刻、私刻,均有牌記表明刻書、藏版之所外,有的還有禁止原刻印出版者之外的其他人翻板的內容。類似的禁例,已經或多或少反映出版權保護中對經濟權利為以保護的因素,雖我國古代並沒有對版權形成制度化的保護機制,但這種低層次的非法律制度規范性的權利狀卻是客觀存在的。
2.歐洲。在歐洲,有人考證,第一個對印刷商無償地佔有並使用作者的精神創作成果謀利提出抗議的是德國的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題為《對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冊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盜用他的手稿,指責這些印刷商的行為與攔路搶劫的強盜毫無二致,直到今天,西方國家仍舊把盜印他人作品的圖書版本稱為「海盜版」,這可能也是與我們把盜印的書稱為「盜版書」的暗合吧。1709年,英國議會通過《為鼓勵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經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之內享有權利的法》,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由於名字太長,為了方便記憶,就用當時在位的英國女王的名字命名為《安娜法》。該法注重作者享有的財產權利及出版商對於作品利用的相關權利,這對美國版權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廢除了原有的各種特許權,包括出版者的特許權後,在新的著作權制度中突出了作者和作者的權利。在18世紀的德國,以康德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作品不僅能給作者帶來經濟利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格,是作者精神的外延的觀點,導致了作者精神權利的產生和發展,把版權保護制度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隨後,強調作者的精神權利就成了大陸法系著作權制度中的一個基本特點,與強調版權的作者財產權利且兼顧出版者利益的英美法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美國。美國版權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承接了英國的傳統。這可以從美國表述法律的語言、獲得版權的機制,以及美國法庭在定義版權時所做的法律決定中看到。除了特拉華州,美國其他12個州在1783年至1786年之間通過了版權法。這些法案均是以《安娜法》為基礎的。
這些法案立法目的依次為:
(1)保護作者的權利;
(2)促進學習的研究;
(3)為圖書貿易提供秩序;
(4)防止壟斷。所有這些法案都需要作者和出版商在當地的登記處進行版權注冊,其實際並無法成功的實行。1790年5月3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個聯邦版權法,此法案依然遵從著英國的先例。在該法案通過後的19世紀初,作者的自然權利漸漸失去了它的潛在意義,從而使得出版商從作者的版權中獲得了大部分的利潤。美國現行的版權法是1976年通過197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隨經數十次修改,卻依然承襲了注意版權的「商業性」和「登記注冊」制度的傳統。
雖然英美法系的代表國家英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在20世紀中後期將「修改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這兩項精神權利,增加為版權法的兩項重要內容,但作為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的美國的聯邦版權法中,仍沒有保護精神權利的內容。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締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中也沒有對作者的精神權利予以保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主要是知識產權中的經濟權利便不足為怪了。
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立法問題,通過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識產權所有者以專有權,促使知識產權進入商品貿易中,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成為各項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也已成為某個或某些經濟大國保護本國利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出現了重大意義的突破和發展。就著作權而言,我國現行的著作權起草於1979年,由於牽涉面較為廣泛,起草時間長達11年之久。直到1990年9月7日,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於1991年6月1日起實施。著作權法實施之前,又頒布了由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隨著我國加入了陸續《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日內瓦公約》等,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締結Trips協議,我國先後於2001年及2010年對著作權法進行了兩次修訂工作,體現了中國對WTO規則的遵守,也表明了對著作權的保護態度更加明確、意識更加強化。

② 1747,威尼斯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專利法為什麼錯了

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專利制度的國家是當時的威尼斯。1474年威尼斯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這部專利法雖具有現代專利法的某些特點和因素,但相當簡單和粗糙,且帶有濃厚的封建特權色彩,保障效能甚低。真正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專利制度是從17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牢固確立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1624年英國頒布了「壟斷法」,被人們稱之為現代專利法之始。它的基本原則和某些具體規定被許多國家制定專利法時仿效和借鑒。進入18世紀以後,歐美各國相繼頒布了專利法。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實行專利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70多個。

③ 著作權與版權有哪些相同點及不同點

導讀:本文為您提供著作權制度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著作權」和「版權」在我國的起源,並對從「版權」到「著作權」反映著作權立法的轉變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解讀,歡迎瀏覽。蘇州律師將為大家介紹「著作權」和「版權」怎麼是一回事,「著作權」是作者基於其創作的作品而享有的權利,而「版權」是出版社享有的相關權利。對於「著作權」和「版權」這樣的看法我覺得非常的奇怪,那麼是不是有人還有另外的看法呢?如果您遇到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可以進行免費法律咨詢。 一、著作權制度發展的歷史沿革 著作權法是隨印刷技術的推廣而出現的,所以早期法律更多保護的是出版商的利益。15世紀末,威尼斯共和國授予出版商為期5年的印刷出版專有權,這被認為是西方第一個由政府頒發的保護翻印權( right)的特許令。後來,羅馬教皇、法國、英國都先後為出版商頒發過禁止他人隨便翻印其書籍的特許令。隨著印刷技術的普及,出版商的印刷出版特權在政府的法令下盛極一時,而作者的權利完全處於被漠視的境地。 德國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對出版商無償佔有作者的精神創作成果提出抗議,是歐洲第一個要求享有「作者權」的人。他揭露出版商盜用他的手稿,指責出版商的行為與攔路搶劫的強盜一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要求保護作者權的呼聲越來越高,認為作者創作作品要花費時間和勞動,作品也應當像其他勞動成果一樣獲得應有的報酬。與此同時,出版商也感到特許的弊害,要求通過一部長期有效的成文法以保護他們的翻印專有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的推動下,1709,英國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安娜法》,這部法律從主要保護出版商轉為主要保護作者,這是著作權制度發展的飛躍。《安娜法》的立足點是在維護作者的經濟權利,保護的重點仍然是翻印權( right),只是首肯作者也享有翻印權( right)。《安娜法》對英美法系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了「天賦人權」的口號,這些都反映在隨後頒布的法律中,1793年法國頒布了《作者權法》,這部法律強調作者個人的權利,這部法律提出,版權法所保護的不僅是作者的經濟權利,而且是作者的精神權利。同時,從理論上把作者的精神權利放在首要的位置。這部法律後來成為許多大陸法系國家的樣板。大陸法系國家的著作權制度都沿用了法國的「著作人的權利」(即著作權)概念。

④ 水為威尼斯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機遇:威尼斯人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城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或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
挑戰:海水倒灌與水位上漲經常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侵蝕著建築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

⑤ 描述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威尼斯的發展情況

佛市的歷史雖可追溯到遙遠的埃特魯斯時代,但直到10世紀它仍只是一個農業小鎮。從11世紀開始,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這里的紀念建築日益興盛;12世紀這里的職業行會就已產生,被稱為「一個有條理的社會團體」;13世紀這里的經濟和人文發展進入一個鼎盛時期,不僅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工業,而且宗教文化空前繁榮。僧侶們整天或是在修道院里吟詠贊美詩,或是在迴廊里不停地兜圈子,思考《聖經》上的故事。歷史已經證明,世界不可能沒有14—16世紀,14—16世紀不可能沒有佛羅倫薩。因為這個世紀是歐洲沖破最黑暗的中世紀封建禁錮走向資本主義民主自由的世紀,是佛羅倫薩引領席捲整個歐洲影響整個世界的文藝復興運動的世紀,是佛羅倫薩如日中天,光芒四射的世紀。
14世紀後半葉,資本主義工業的初級形態——手工業在佛羅倫薩出現。新興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沖破封建制度對生產力的束縛,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學對人們精神的禁錮;1492年哥侖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8年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開辟東方航線,中國、印度、阿拉伯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中國的火 葯、指南針、造紙、印刷技術傳到歐洲,1453年土耳其攻佔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滅亡,一大批學者攜古希臘學術成果逃到義大利,考古發掘出的許多古羅馬時期的藝術品,都證明了科學與人文主義真理。終於,一場不可避免的思想文化革命到來了。站在這種革命的前頭,首先站出來發難的便是佛羅倫薩人但丁。
在義大利,13世紀被稱為但丁的世紀。這位令佛羅倫薩人永遠驕傲的偉大詩人,從誕生的時代到家庭都註定了他命運多舛。他出生貴族,卻年幼喪母;他作戰英勇,卻在軍中難成大志;他自幼鍾情於青梅竹馬的貝亞德麗采,心愛的戀人卻匆匆早逝;他以滿腔熱血投入政治活動,卻不明不白地被掌權敵黨判終身流放,直到客死異鄉。飽經憂患和人世的倉桑無奈,促使但丁畢其14年精力,寫成了集中世紀神學、哲學和科學思想大成的文化巨著《神曲》。《神曲》不僅使但丁成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語);甚至使得佛羅倫薩語由一種不起眼的地方語發展成為義大利的國語。然後是一大批耀眼的文化巨匠——卜伽丘、喬托、米開郎基羅、達芬奇和那菲爾等,在佛羅倫薩的涌現,請出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足可以照亮世界藝術聖殿。他們的出現,使得佛羅倫薩像一顆耀眼的明珠,瞬間照亮了古老的羅馬帝國,照亮了歐洲,照亮了世界。
夕陽正漸漸向西邊的地平線靠近,眼前的佛羅倫薩漸漸變得朦朧。也許是夜幕將至,也許是導游講述的佛羅倫薩由倡盛到衰微的倉桑變遷,令我的心也不知不覺中變得沉甸灰暗起來。
在經歷了一段繁榮後,佛羅倫薩便走向衰微,其標志為瘟疫流行、經濟困難及原制衡政體的解體和被稱為SIGNORIA的梅家王朝的專政,以及後來極權王朝的被推翻,國家進入極端的平民專政。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和作家馬基雅維里在他寫的《佛羅倫薩史》中,對佛市的衰微原因作了歷史的、客觀的、深入的剖析。他指出:內部分裂和喪失自由,是佛羅倫薩乃至整個義大利由盛及衰的根源。他認為,貴族與平民之間毫無節制的斗爭,並不斷衍生新的宗派;雙方總是走極端,破壞政治力量的均衡;法律不是在這種均衡中,在雙方爭吵基礎上制定出來的,而是勝利者單方面制定,淪為了幫派工具,犯輕罪的受到重處,犯重罪的得到獎勵;政治權力由一方獨占而不是各階層共享,社會失去公正。如此等等,社會的動盪和失敗者的鋌而走險就在所難免了。可以說,直到如今,佛市仍難恢復當初的興盛。

⑥ 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怎樣建成的

威尼斯建築的方法,先將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後再鋪上一層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這種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極好,是從亞德拉亞海的伊斯特拉運來的。

然後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磚,建成一座座建築。由於磚比伊斯特拉石輕的很多,所以不會出現房子嚴重下沉的問題。

有人說,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


(6)威尼斯的著作權發展擴展閱讀:

威尼斯的發展歷程

從166-168年開始,誇迪人和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壞了這個區域的主中心——Oderzo。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奴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

在帕底西巴扎公爵的統治期間(811年-827年),總督所在地從馬拉莫科遷移到高度防禦的里奧多島,也就是威尼斯的所在地。聖匝加修道院、最初的總督府與聖馬可教堂在這里陸續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這個新城市的威望因為聖馬爾谷的遺物從亞歷山卓被帶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這個地區持續發展,當拜占庭的勢力消退之後,威尼斯對抗東方的本質漸漸浮現出來,最後導致威尼斯朝向自治與獨立的發展。

⑦ 水為威尼斯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機遇:水為威尼斯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和貿易,還發展了旅遊業。
挑戰:在多雨季節會漲大水,需要進行繁雜的應對措施;因為地下水在早期的過度開發而造成了地層下陷,聖馬可大教堂的廣場危在旦夕。
(此為初中一年級水平,高年級人士切勿使用!可作為初一社會作業本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水上都市」第六題第三小問答案)

⑧ 威尼斯是怎樣逐步發展起來的

作為瀕臨地中海的城市,在新航路開辟前,地中海地區曾是歐洲的商業中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造成了人文主義的覺醒,古羅馬帝國與古希臘城邦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諸多學者,以及城市的自治。但這一切也註定了新航路開辟後再不復昔日的繁華。

⑨ 威尼斯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發展

威尼斯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一個富足的商業和手工業城市,威尼斯人的享樂主義傾向在工藝美術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木工藝也同樣如此,就總的樣式而言,它是哥特式窗格裝飾與文藝復興式裝飾的結合,而其特色則是各種裝飾手法的廣泛運用。常見的有石膏浮雕、貼金、漆繪、骨片和象牙的鑲嵌、嵌木細工以及天鵝絨襯墊等,從而形成了一種豪華精美的風格。

⑩ 為什麼獨立審計出現在16世紀的威尼斯而發展在英國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義大利合夥企業制度,形成於英國股份制企業制度,發展和完善於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它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一)起源

CPA審計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合夥企業制度,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已經比較繁榮,「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國家航海貿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東西方貿易的QUNIU,企業規模需擴大,需大量資金,合夥制企業應運產生,提出了會計主體的概念 ——出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參與經營管理者的合夥人有責任向不參與經營管理者的合夥人證明合夥契約得到了認真履行,利潤的計算與分配是正確、合理的,不參與經營管理者的合夥人也希望監督企業經營情況,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對CPA審計的最初要求。

在16世紀義大利的商業城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會計知識、專門從事這種查賬和公證的專業人員——他們所進行的查賬與公證,就是CPA審計的起源。

1581年在威尼斯創立了威尼斯會計協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職業團體。

(二)形成——18世紀下半葉,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1)股份有限公司興起,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絕大多數股東以完全脫離經營管理;

(2)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逐步滲透,增加了債權人的風險。

——這樣導致出現了第一批以查賬為職業的獨立會計師。

注冊審計師審計產生的「催產素」是1721年英國的「南海公司事件」。當時的「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誘騙投資人上當,其股票價格一時扶搖直上。但好景不長,「南海公司」最終未能逃脫破產倒閉的厄運,使股東和債權人損失慘重。英國議會聘請會計師查爾斯、斯耐爾對「南海公司」進行審計。斯奈爾以「會計師」名義提出了「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了獨立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誕生。

1844年英國頒布了《公司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查公司的賬目。於是,獨立審計業務得到迅速發展。1845年進行修訂,規定股份公司的帳目必須經董事以外的人員審計。隨後,政府對獨立會計師進行了資格確認。

1853年,蘇格蘭愛丁堡創立了第一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團體——愛丁堡會計師協會,標志著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誕生。

1862年,英國《公司法》又確定注冊會計師為法定的破產清算人,奠定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

1844年至20世紀初,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英國CPA審計的主要特點:

1、CPA審計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

2、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3、審計的方法是對會計帳目進行詳細審計;

4、審計的報告使用人主要為企業股東。

閱讀全文

與威尼斯的著作權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