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會精神內容要點概括是什麼
兩會精神內容要點概括是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以實干實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要堅決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保持決戰的狀態,壓實攻堅的責任,增強整改的效果,確保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要努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抓好項目建設、企業服務、要素保障和春耕備耕,積極爭取中央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
相關政策:
全國兩會期間,我市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認真履行職責,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最共同的感受是,過去一年,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走過的歷程極不簡單,取得的成績極不容易,交出了令人驚嘆的「中國答卷」。
最深切的體會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根本在於有總書記這個主心骨,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個定海神針。
最堅決的態度是,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著力推動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幹部群眾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穩步向前,更好地把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㈡ 兩會精神誰知道
今年兩會主要集中在國計和民生兩個方面。前者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宏觀調控,經濟平穩發展;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收;轉變增長方式,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國企改革,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保社會安定;推進兩岸關系,制訂反分裂法等內容。而人民群眾關注的話題,則主要集中在如懲治腐敗與親民政治;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地位和困難群體的人文關懷;安全問題;解決收入差距與貧富懸殊問題;擴大就業與社會保障;房屋拆遷與城鄉、城鎮居民的安置等方面。
㈢ 兩會精神的精神解讀
名稱:2011「兩會」精神解讀
規格:4盤VCD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定價:500
2011年的「兩會」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召開,格外令人關注。為配合學習、把握「兩會」精神,堅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民生優先的原則,貫徹落實今年的主要任務,做好今年的十項工作,我們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的專家對「兩會」精神進行了闡述和講解。供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參考。
《2011「兩會」精神解讀》內容簡介:
第一講:全面把握「兩會」精神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博士 王小廣
1、「十二五」規劃要點
2、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
3、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
關鍵詞:「經濟上新台階」「 轉方式調結構」「 社會事業」「 環境保護」「 改善人民生活」「 深化改革開放」「 兩降一升」「 發展模式」「 投資與消費」「產能過剩」「 通脹壓力」。
第二講:「兩會」民生熱點問題解讀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學教研室 王道勇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
2、民生方面的七大亮點解讀
3、幾點總體認識
關鍵詞:「就業優先」「同步增長」「廣覆蓋」「保障性住房」「攻堅戰」「目標4%」「人口結構」「進步」「幸福」「理念轉變」「民生時代」。
㈣ 兩會精神是什麼
改善和保障民生、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縮小貧富差距、加強房產市場調控、反腐倡廉、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城市擁堵整治、應對物價上漲、醫療體制改革、維護公共安全、加強安全生產、校車安全、網路文明建設、耕地保護、產業結構調整、教育公平問題、解決就業難問題、提高公共交通能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人口老齡化、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㈤ 如何解讀2017年兩會精神,談談自己的心得的解讀
改革仍然是重點。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黨提高執政能力和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反腐問題也是要加大力度的著力點因此今年的深度改革官員執政觀念等行動更加吸引人們關注。環境治理問題。在保證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改善環境條件,保證人民健康,給人民良好適宜的生活環境。對於城鎮化有利於促進發展活力,擴大內需,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經濟平衡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人們的期望,不僅是對於退休養老,在社會低保、社會救助方面也許要進一步的完善。而上學、住房、看病等難問題,仍然是重點和中心。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國家仍要完善安檢制度,加強食品安全的檢驗和管理,讓百姓吃地放心。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明顯存在的行業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不可忽視。促進分配公平合理,深化分配體制改革,與效率兼顧而今年新出的熱點問題集中再就業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多,崗位競爭激烈,人民期待兩會能夠給就業市場提供活力和信心。
㈥ 兩會精神 是什麼
所謂「兩會」,就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2011年的「兩會」非比尋常,它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走過了一個又一個五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等各方面猶如走台階一樣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抓緊解決「入園難」等熱點問題
「入園難」、「擇校熱」帶來的困擾,幾乎讓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感同身受。政府工作報告回應說,將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抓緊解決「入園難」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幼教經費一直只佔整個教育經費支出的1.3%左右,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經費占總教育經費支出一般達到3%以上。報告對現狀的判斷符合客觀實際,沒有迴避矛盾,表明當前存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已經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報告提出提供更加多樣、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讓人充滿期待,與之相應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增長措施也讓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支撐,使人踏實。
就業:投入423億元扶助和促進就業
一方面沿海地區用工難,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當下就業形勢凸顯的兩難局面廣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回應說,要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就業難與用工難同時出現,並不是一對矛盾,最後都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沿海地區缺工很大程度是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很大程度上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現代服務業佔比太低,要加快發展,對這兩個問題都要高度重視。報告提出的扶助和促進就業的一系列舉措將有力地促進這個兩難問題的解決。同時,就業難使得公平問題顯得更加重要,對此,報告給了明確關注,顯示政府將會更加重視就業過程中的公開透明度,努力保證公平就業、和諧就業。
控通脹:絕不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正常生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堅決抑制價格上漲勢頭。並明確表示,絕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報告提出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針對性強,對症下葯,必將帶來更加明顯的成效,力保今年物價調控目標的完成。
醫改: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醫改五項重點今年已進入三年攻堅的「收官」之年,人們對此寄予厚望。政府工作報告回應說,2011年要在基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完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任務,同時,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2011年,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准比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每人每年為200元。
經過兩年改革,新的醫葯衛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建立,特別是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現在的關鍵是如何一步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去,讓老百姓享受到醫改越來越多的實惠。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安排,說明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決心。今後政府的財政支出,就是要向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傾斜,不斷增強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保住房:重點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重點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切實穩定房價。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報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產調控重在執行力上下功夫。
通過對「兩會」會議精神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堅信黨和政府必將帶領我們走向繁榮富強。黨和政府的決心和各項措施的力度也讓我們心生歡喜,更加堅定了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