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舉例身邊有哪些物權

舉例身邊有哪些物權

發布時間:2021-08-11 04:41:19

㈠ 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1、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2、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人力資源

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里平均每個工人的勞動裝備不高,比如紡織業、旅遊業、服務企業、食品企業、日用百貨等輕工企業以及服務性企業等。

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低,勞動者佔用固定資產的數額較低,在產品成本中活勞動消耗所佔比重較大。因而,它具有投資省,單位投資能吸收較多勞動力,技術操作要求較低,資金周轉快的特點。

一些勞動力資源豐富,而資金短缺,技術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利於充分發揮勞動力的優勢,彌補資金和技術力量的不足,積累建設資金,加快經濟建設。

3、新陳代謝

人和動物吃了外界的物質(食物)以後,通過消化、吸收,把可利用的物質轉化、合成自身的物質;同時把食物轉化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儲存起來,這就是同化作用。

綠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從外界吸收進來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轉化成澱粉、纖維素等物質,並把能量儲存起來,也是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是在同化作用進行的同時,生物體自身的物質不斷地分解變化,並把儲存的能量釋放出去,供生命活動使用,同時把不需要和不能利用的物質排出體外。

4、一個釘子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鐵蹄;壞了一隻鐵蹄,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個騎士;傷了一個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5、桑基魚塘

桑基魚塘是池中養魚、池埂種桑的一種綜合養魚方式。從種桑開始,通過養蠶而結束於養魚的生產循環,構成了桑、蠶、魚三者之間密切的關系,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繭繅、蠶沙、蠶蛹、繅絲廢水養魚、魚糞等泥肥肥桑的比較完整的能量流系統。

在這個系統里,蠶絲為中間產品,不再進入物質循環。鮮魚才是終級產品,提供人們食用。系統中任何一個生產環節的好壞,也必將影響到其他生產環節。

珠三角有句漁諺說「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充分說明了桑基魚塘循環生產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系。

㈡ 我們身邊有哪些法律

我們身邊的法律,可以看做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法律。除了憲法之外,歸納起來,大體有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經濟法律四個方面的法律門類,每個法律門類都有幾種最基本的法律。其中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簡單解釋,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法律。

【程序法】指的是人們在打官司時應用的法律規定的程序。

【一】刑事法律

  1. 刑法

  2. 刑事訴訟法(程序法)

【二】民事法律

  1. 民法通則

  2. 婚姻法

  3. 物權

  4. 繼承法

  5. 侵權責任法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7. 民事訴訟法(程序法)

【三】行政法律

  1. 安全法

  2. 食品安全法

  3. 環境保護法

  4. 勞動法

  5. 土地管理法

  6. 道路交通安全法

  7. 治安處罰法

  8. 行政訴訟法(程序法)

【四】經濟法律

  1. 合同法

  2. 產品質量法


在上述法律中,除了《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屬於程序法之外,其他均為實體法。憲法則屬於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國的中心綱領、總體綱領,是國家的母法,總的路線制度。

㈢ 舉例說明什麼是其他物權。

是指非所有抄人在所有人襲的財產上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以及在特殊情況下依法享有的處分權。
具有如下特徵:
1.其他物權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
2.權利主體是非所有人,即除所有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和法人
3.權利的內容是不完全的、受限制的
如租賃房屋後在徵得房主同意下的轉租行為,即為其他物權。

㈣ 物權的各組成部分.並分別舉例

傳統民法中物權的分類:
一、所有權
二、用益物權
1.地上權;專2.地役權;3.典權;4.永佃權
三、擔保物屬權
1抵押權(針對不動產);2.質權;3. 留置權
四、佔有

我國物權法草案的分類:
一、所有權
1.國家所有權;2.集體所有權;3.私人所有權;4.相鄰關系
二、用益物權
1.建設用地使用權;2.宅基地使用權;3.土地承包經營權;4.地役權; 5.居住權
三、擔保物權
1.抵押權;2.質權;3.留置權
四、佔有

㈤ 幫忙舉例說物權的一物一權原則

物權法原則的重新審視
劉凱湘: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物一權原則首先需要討論的問題是:一物一權究竟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還是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物權?這個問題似乎已有定論,即指前者而非指後者。例如,有的學者非常明確地指出:「一物上惟有一所有權之成立,此為一物一權主義。」;或曰:「一物一權主義系指一物上僅能成立一所有權,一所有權之客體,以一物為限而言。」但其實不然,有的學者認為一物一權「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以及不相容的他物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之上。」,或者說,「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設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由此可以看出,一物一權原則中的「權」到底為何種權利亦即僅指所有權還是指所有物權尚存較大的爭議。

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所有權,這是既符合財產的私有屬性又符合法律的邏輯安排的。因為所有權最主要的制度功能就是確立社會財富的歸屬關系,定紛止爭。若允一物之上存在兩個相互獨立的所有權,這比沒有確定一物的所有權還易引發人們之間的紛爭和矛盾,不利於物的利用。這就是早在羅馬法時期就已經存在的「所有權遍及全部,不得屬於二人」規則。至於共有,則是二人以上對一物共同地或者按份地享有所有權,而不是分別獨立地對一物享有所有權,並不與一物一權原則相悖。但是一物之上存在兩個甚或兩個以上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情形則是在不違背財產的私有屬性的前提下,允許所有權人在自己所有的物之上設定或以使用為目的的用益物權或以擔保為目的的擔保物權,正是所有權人行使所有權的方式和實現所有權價值的途徑。一物之上存在數個他物權是普遍的情形,所以一物一權的「權」並不包含他物權,而應當僅指所有權。

那麼,何以學者們都認為一物一權原則同時也包含一物之上不得存在兩個以上性質上互相排斥或者說內容上互不相容的他物權之義?進一步推敲,何謂「性質上相互排斥或者內容上互不相容」?舉例來說,甲將自己的房屋設定抵押於債權人乙,乙取得抵押權,甲旋又將該房屋設定抵押於丙,丙亦取得抵押權,兩個抵押權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它們的性質相互排斥嗎?它們在內容上互不相容嗎?互相排斥和互不相容的確切含義是什麼?以什麼為性質上相互排斥或內容上互不相容的判斷標准?難道乙的抵押權和丙的抵押權是互相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嗎?假若該房屋的價值小於其所擔保的債務總額,兩個抵押權就是相互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嗎?其實若發生此種情形,法律的處理規則很簡單也很清晰:已登記的抵押權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先登記的抵押權先於後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同時登記的按債權比例同時實現。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此二抵押權是不能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的,即使是按照不動產物權的登記生效主義的立法例,若未經登記則抵押權不生效,那也是物權法定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要解決的問題,與一物一權並無關系。

有學者舉下列之例欲說明同一物之上不能存在兩個以上互相矛盾或排斥的他物權:某開發商將一棟房屋的不同單元分別售給各買受人,買受人以其所購買的商品房作抵押向銀行借款,同時開發商又以整個房屋向另一銀行作抵押借款,這兩項抵押權就會形成矛盾和沖突。其實,所謂矛盾和沖突是指權利實現後果上的矛盾和沖突,而非指權利性質和效力上的矛盾和沖突。兩項抵押權都是合法有效的,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設若全部的單元套間都辦理了抵押,則仍依前述已登記的抵押權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實現、先登記的先於後登記的實現、同時登記的同時按債權比例實現的規則處理;設若只有一部分單元套間辦理了抵押,則未辦理抵押的部分由後一銀行行使抵押權,已辦理抵押的部分按上述沖突規則處理,問題都可得到解決。

又例:甲將自己所有的土地設定土地使用權(地上權)於乙,乙取得他物權,則非經地上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在土地之上設定抵押權,若土地所有權人未經地上權人同意設定了抵押權,抵押權應屬無效,但此時導致抵押權無效的原因並非一物一權,而是對已設定權利負擔的物權在為處分行為或為再負擔行為時的一種限制,目的在於保護他物權人的利益。所以,若他物權人同意所有權人在同一物上再設定抵押,並辦理了抵押登記,則此時的抵押權仍為有效,一物一權原則不能適用。不僅如此,若是他物權人自己在土地上設定抵押,則毫無問題,此時,一物之上也是合法地存在數個物權:所有權人的所有權,地上權人的地上權,抵押權人的抵押權,這些權利「和平共處」於一物之上,有何沖突與矛盾呢?!至於實現程序時的順位屬於權利行使的後果問題,而與權利的效力即有效或無效是無涉的。

再例,我國《合同法》第286條規定了工程承包人(即施工人)對建築工程的優先權(或如有的學者稱之為法定抵押權),設若發包方此前已將該建築工程設定抵押權於甲,此時也不存在施工人的優先權(法定抵押權)與甲的約定抵押權這兩個他物權相互沖突或矛盾的問題,更不存在因一物一權原則的適用而導致甲的抵押權無效的問題,而僅僅是一個權利實現的順位效果問題。

其實,在他物權的場合,根本不存在適用一物一權的可能性,無論是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中,地上權人可以在土地上再設定地上權,在同一物之上形成兩個性質相同的他物權,例如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包,在轉包的場合,原承包人並不喪失承包經營權(承包經營權的性質即屬於用益物權,地上權),而轉承包人也取得了承包經營權;地上權人也可以在土地上再設定抵押權。又如,在房屋出典的場合,承典人可以將承典的房屋轉典,其自身仍為典權人,而轉承典人也取得典權,一物之上同時存在數個用益物權。一物之上同時存在數個擔保物權的例子上面已經說明。我們無法找出一個實例來說明一物之上設定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他物權,而這幾個他物權卻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因而不能同時成立並受到法律保護,所謂的「一物之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互相排斥、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他物權」的命題在邏輯上是無法解釋的,在實證分析上是無法找到注釋的。

即便能夠證明實踐中有個別情形在一物之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他物權,也只說明一物可以存在數個他物權為常態,一物只能存在一個他物權為異態、為例外。而將異態或例外作為原則顯然是十分不妥的。何況,事實上連這種例外情形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一物一權原則是物權法中一項僅適用於所有權的原則,一物一權中的「權」僅指所有權而言,不包括任何他物權。有學者正確地指出了這一點,盡管未對其理由進行充分的說明。一物一權的准確說法應當是「一物一所有權」,但為稱呼上的簡潔及尊重約定俗成起見,仍舊稱為一物一權無妨。

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物權法

民法、物權法
1、所有權轉移

民法上的物,分為動產和不動產。

不動產所有權轉移依登記。例:買房的時候沒有登記,你已經住進去了,此時你沒有房屋所有權,卻承擔房屋滅失的風險。

動產所有權轉移依交付。例:買車時,沒有辦理車輛登記,但已經把車給你開著了,此時車輛歸你所有,對方不能以沒有付錢為由要回車輛。

以上延伸出一個問題:丟棄的東西能要回來嗎?

不能。你拋棄物時,你對物的所有權已消滅。丟棄的東西變成無主物,誰先撿到,誰就取得該物的所有權。所以,如果你拋棄的東西被別人撿到,你反悔了想要回來是不可以的。

2、善意取得

沒有物之所有權的人處分物與不知情之第三人,且第三人已支付合理對價。在第三人完成前述所有權移轉形式之後,第三人取得物之所有權。

例:你老公(老婆)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賣你的房子(車子)給不知情的路人甲,路人甲支付了合理價錢,房子已經過戶給他(車子交給他開),此時路人甲取得房子(車子)的所有權,你無法追回。

盜贓物和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

3、房地一體

在辦理土地抵押時,對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視為一並抵押。但抵押後,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但拍賣時,新增建築物會一並拍賣。建築物抵押亦然。

合同法
1、加害給付

因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你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選擇對方要求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但是只能二者選一個,不能都選。

例:乘坐計程車,司機過失駕駛造成你受傷,你可以選擇要求計程車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因為你和計程車公司之間是運輸合同關系。

2、風險

合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交付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後由買受人承擔。

例:交房後你取得房屋鑰匙,房產證還沒辦,此時房屋因地震損毀,你仍需承擔房款。

3、贈與之任意撤銷權

在轉移贈與財產權利給受贈人之前,你可以隨時反悔。但是,公證或因救災、扶貧等道德義務的捐贈不得反悔。

例:某地地震,某公司承諾捐款xx元,後來沒捐,可以要求其履行合同義務。

4、借款合同之實踐性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為實踐合同,即有借條不足為憑,必須提供對方收到款的憑證才行。

銀行轉賬的提供轉讓憑證,現金的提供對方出具的收條。

5、借條與欠條的區別

借條是借款合同的形式,而欠條是債務人對債務的確認。

6、租賃合同

租賃合同期限最長不超過20年。

除另有約定,否則由出租人承擔租賃物的維修責任。

7、買賣不破租賃

在租賃期間,租賃物被賣掉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例:你與房東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合同到期前房東賣掉房屋要求你搬出,可以起訴。

㈦ 誰能舉例說明物權的排他效力

物權排他效力是指同一標的物上,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不相容的物權同內時存在,已容存在的物權,具有排斥互不相容物權再行成立的效力。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同一標的物上,已有所有權存在的,不得再成立所有權。

2.同一標的物上不得有兩個以上都以佔有為內容的他物權存在。

例如,同一標的物之上只能成立一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不得同時成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過,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一般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標的物上。用益物權一般是不動產物權,故其與擔保物權的沖突只能發生在不動產之上,而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擔保物權,如抵押權,一般都不以佔有為內容。

㈧ 什麼是信息我們身邊有哪些信息請舉出3個例子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

例子:打電話對方的聲音,看到的圖片,看到的文字都是信息。

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單位是信息。

(8)舉例身邊有哪些物權擴展閱讀:

歸納出信息是有以下的幾個特點的:

1、 消息發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發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見,信息量(我們用I來表示)和消息發生的概率是相反的關系。

2、當概率為1時,百分百發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為0。

3、當一個消息是由多個獨立的小消息組成時,那麼這個消息所含信息量應等於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㈨ 物權法定 舉例

例如,
土地承抄包經營權,物權法將之規定為物權,就是物權。而永久居住權就不是物權,因為法律沒有將之規定為物權。這就是類型法定。
土地承包經營可以轉包,可以在集體內流轉等等權能都是法律事先規定好的,這就是內容法定。
只能在村集體中,不需要登記公示,這也是法律的事先規定,這就是設立法定。
物權人變更在村集體的范圍內等等,也是法律規定的變更方式,這就是變更的法定。

總之,物權法定主義就是說,有哪些物權存在,這些物權各有什麼權能(通俗的說就是有什麼效果),怎樣能夠產生或者轉移等等全部都有法律預先規定。
權利人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物權。

㈩ 主物權和從物權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從物權
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
如抵押權、版質權、留置權,是權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
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主物權 :「從物權」的對稱,不以他種權利的存在為前提而獨立存在不因他種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影響其效力的物權,如所有權.地上權等。物權能否獨立存在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如果權利人出於一定目的也可依其意思將主物權變為從物權。...

閱讀全文

與舉例身邊有哪些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