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 目 徵收范圍 稅 率
一、交通運輸業 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 裝卸搬運 3%
二、建築業 建築、安裝、修繕、裝飾及其他工程作業 3%
三、金融保險業 5%
四、郵電通信業 3%
五、文化體育業 3%
六、娛樂業 歌廳、舞廳、卡拉OK歌舞廳、音樂茶座、檯球、高爾夫球、保齡球、游藝 5%-20%
七、服務業 代理業、旅店業、飲 食業、旅遊業、倉儲 業、租賃業、廣告業 及其他服務業 5%
八、轉讓無形資產 轉讓土地使用權、 專利權、非專利技 術、商標權、著作 權、商譽 5%
九、銷售不動產 銷售建築物及其他 土地附著物 5%
您的情況屬第八條,稅率為5%
B. 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要交什麼稅
當前,我國法律尚不能明確指出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如《民法通則》規定「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指出所有權主體,導致集體、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對土地的權屬顯示不清。我國學者一直以來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總的來看,無論何種觀點均有其缺陷性。近年來,在物權法、民法典的創制過程中,就體現二種觀點。 (1)一種觀點認為:集體土地屬於該集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對集體土地所有權歸屬明確規定「屬於全體居民共同所有」。 此觀點完全引入「共同所有」的概念,又指出農村集體土地由其所涉集體的內部成員共同享有權利(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共同受「不得劃分份額,不得轉讓繼承」的限制。而內部成員直接享有權利則體現在使用土地方面和土地收益方面。這一觀點有其缺陷: ①集體、全體成員因出生、婚姻、死亡遷徙等原因始終處於動態,是一個變數。這使得集體組織在確定所有者具體權屬和土地收益分配的操作上產生極困難。 ②共同所有的觀點,與我國農村現階段「鄉(鎮)、村集體所有」所有制相沖突。現階段,農村集體土地事實上由村、村民小組、鄉鎮實際控制。 ③共同所有的觀點,容易引起土地私有化,會背離**土地公有制原則。 (2)另一種觀點認為:集體土地由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行使所有權。 《中國民法典(草案)》的物權法編第六章第五十八條的規定「農村集體土地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行使所有權。」此觀點的產生,實際上學者們已經注意到前一觀點的缺陷性,於是提出「集體土地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由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行使所有權。」但這一提法仍沒有解決問題的結症。 其缺陷性體現在: (1)對集體所有權主體不予明確「農村集體所有」是一個模糊概念。看該款表述,所有權主體,既不是農民,也不是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 (2)集體土地受益者——農民,如何從所有權行使者獲得的權益,由於缺乏法律依據造成權益實現困難。 (3)「村集體經濟組織」又是不明確概念。 因此,法律應當明確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為股份製法人,可表述為「農村集體土地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的股份製法人所有」。同時也可規定股份製法人可以是村經濟合作社或是村土地資產經營公司,可以是鄉鎮資產經營公司或鄉鎮土地資產經營公司。作為村集體內部成員或鄉鎮集體內部成員的每個村民以股份制形式,享有與其他成員平等的使用上收益上權益。股份製法人則代表全體股份成員的利益。兩者產權關系,股份製法人與村民的財產權相互獨立,各自承擔自己的民事責任,村民對股份製法人則享有較公司股東更廣泛的權利的成員權。這種權利,不僅限於表決權,收益權等股東權利,它還應包括特有的股份法人資產流轉使用權和股份製法人投資的公共設施、公益設施使用權利等等。股份製法人的設立,同時引入類似公司法上的股東會、董事會模式的議事規則,使其具有現代理念決策機制,從而保證其對集體土地的權益行使更加規范。 採用股份製法人模式是基於如下幾個因素: (1)股份製法人為集體土地所有者、經營者,並不需要改變我國農村土地的結構狀況,也不是對現行集體土地所有制的根本改變,它只是對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確認。股份製法人作為集體土地所有者,是對我國農村土地現狀的承認,並沒有根本否定村、村民小組、鄉鎮是事實上土地所有者的狀況。 (2)股份製法人為集體土地所有者、經營者,符合我國**土地公有制性質,明確了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權關系。其對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法人所有權與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性質相符合。 (3)股份製法人作為集體土地所有者,從而排除「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模糊概念,排除「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非經濟主體的概念,顯得更為科學。
C. 關於集體土地轉成出讓土地後的營業稅問題
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標准為:「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享受優惠政策普通住房的具體標准。允許單套建築面積和價格標准適當浮動,但向上浮動的比例不得超過上述標準的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年1月28日起,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的通知》一、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營業稅。
另外二手房交易還應考慮到契稅的問題,稅率為1.5%~3%
稅費承擔理論上由轉讓方繳納,也可按合同約定由受讓方繳納
如果你在五年內轉讓該房需全額繳納營業稅,五年後出售按現行政策則免徵營業稅
D. 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如何繳納營業稅
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企業在中國境內轉讓土地使用權,應按規定繳納營業稅。對於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繳納營業稅。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於農業生產,免徵營業稅。 【納稅事項】: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 【稅目】:轉讓無形資產-轉讓土地使用權 【稅率】:5% 【計稅依據】:企業轉讓其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企業轉讓抵債所得的土地使用權的,以全部收入減去抵債時該項土地使用權作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營業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採用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納稅期限】:以一個月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十日內申報納稅;以五日、十日或者十五日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五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一日起十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E. 計算轉讓土地使用權時應繳納的營業稅
納稅人轉讓其抵債或受讓所得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抵債作價版金額或受讓原價權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受讓的土地使用權原價,除了納稅人在土地二級市場上購買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價款外,還包括納稅人以招拍掛和協議出讓方式從政府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土地出讓合同載明的土地出讓綜合價金。轉讓以招拍掛和協議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以開具的財政票據為差額征稅扣除憑證。可見,支付的相關稅費6萬元不能扣除。
F. 企業轉讓在開發土地使用權如何交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第三條有規定:「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注意:這里銷售的不動產是原來「購置的」,不是自建的;轉讓的土地使用權是「受讓的」,「購置或受讓原價」由此產生。
同時,該文中第二條有規定:「單位和個人轉讓在建項目時,不管是否辦理立項人和土地使用人的更名手續,其實質是發生了轉讓不動產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對於轉讓在建項目行為應按以下辦法徵收營業稅:(1)轉讓已完成土地前期開發或正在進行土地前期開發,但尚未進入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中「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徵收營業稅。(2)轉讓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在建項目是指立項建設但尚未完工的房地產項目或其它建設項目。」
結合這兩項規定,我們就會發現:
1、如果企業(當然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尚未進入施工階段的」,那麼可按「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徵收營業稅,即:可以「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如果企業(當然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那麼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即它沒有不動產的購置原價,不可能「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的購置…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必須全額徵收營業稅。
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差額交納營業稅,還是全額交納營業稅,其關鍵在於是否「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
G. 土地使用權轉讓怎麼繳納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第三條有規定:「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注意:這里銷售的不動產是原來「購置的」,不是自建的;轉讓的土地使用權是「受讓的」,「購置或受讓原價」由此產生。同時,該文中第二條有規定:「單位和個人轉讓在建項目時,不管是否辦理立項人和土地使用人的更名手續,其實質是發生了轉讓不動產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對於轉讓在建項目行為應按以下辦法徵收營業稅:(1)轉讓已完成土地前期開發或正在進行土地前期開發,但尚未進入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中「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徵收營業稅。(2)轉讓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的在建項目,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在建項目是指立項建設但尚未完工的房地產項目或其它建設項目。」結合這兩項規定,我們就會發現:1、如果企業(當然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尚未進入施工階段的」,那麼可按「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徵收營業稅,即:可以「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2、如果企業(當然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那麼應按「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營業稅,即它沒有不動產的購置原價,不可能「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的購置…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必須全額徵收營業稅。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差額交納營業稅,還是全額交納營業稅,其關鍵在於是否「已進入建築物施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