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人工智慧和版權

人工智慧和版權

發布時間:2021-08-11 03:47:47

① 關於人工智慧著作權,究竟有哪些問題存在

對於人工智慧,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都有可能涉及的。比如人工智慧開發可能涉及技術專利或方法專利,人工智慧所使用的軟體涉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如果進行商業推廣那就會涉及商標權。

② 人工智慧是否可獲知識產權,法律准備好了嗎

如果要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中解決,那麼需要在人工智慧的發明者與利用者之間解決利版益分配問題,相關判權斷標准本身是一個公共政策考量的問題,不是一個制度難題,而是一個適用難題。
楊明說,如果突破現行法的框架,人工智慧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應否確立它的法律主體地位,如果持肯定態度,那麼剩下的問題,比如誰來行使和保護權利,制度設計等方面倒不是很困難。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袁秀挺認為,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沒有承認AI知識產權的空間,但AI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主體關系的變化,甚至可以說必須站在人的立場為新的物種立法。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注AI創作成果的歸屬,也是為包括民事主體制度在內的法律的變革做出探索。

③ 人工智慧是知識產權界的終結者嗎

您好,來對於人工智慧,著源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都有可能涉及的。比如人工智慧開發可能涉及技術專利或方法專利,人工智慧所使用的軟體涉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如果進行商業推廣那就會涉及商標權。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④ 人工智慧及其應用的版權信息

書 名: 人工智慧及其應用
作者:孔月萍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
ISBN: 9787111226321
開本: 16
定價: 20.00 元

⑤ 人工智慧的法律三問 人工智慧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人工智慧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2016年11月,在深圳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一台名為「小胖」的機器人突然發生故障,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自行砸壞了部分展台,並導致一人受傷。

人工智慧應用范圍的日益普及,其引發的侵權責任認定和承擔問題,是對現行侵權法律制度提出的又一個新的挑戰。

「從現行法律上看,侵權責任主體只能是民事主體,人工智慧本身還難以成為新的侵權責任主體。即便如此,人工智慧侵權責任的認定也面臨諸多現實難題。」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程嘯看來,侵權發生後,誰是人工智慧的所有者,就應當由誰負責,在法律上似乎並不存在爭議。「然而人工智慧的具體行為受程序控制,發生侵權時,到底是由所有者還是軟體研發者擔責,值得商榷。」

與之類似的,當無人駕駛汽車造成他人損害侵權時,是由駕駛人、機動車所有人擔責,還是由汽車製造商、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者擔責?法律是否有必要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專門的侵權責任規則?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現實中,人工智慧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可能更多涉及危險責任或無過錯責任。」程嘯認為,例如無人駕駛汽車致害,無論從產品責任還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上看,都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但未來需要考慮的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其本身是否屬於高度危險作業(如無人機),從而決定了是否適用高度危險作業致害責任。

「當前,人工智慧侵權責任中的因果關系、過錯等要件的判斷也變得日趨復雜。」程嘯還舉例說,此前曝光的一些APP「大數據殺熟」和「演算法歧視」,由於代碼的不透明,加之演算法本身的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使得「將演算法歧視歸責於開發者」變得很困難。

在程嘯看來,針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在法律制度的研究方面未雨綢繆,將為以後的司法實踐贏得主動。「人工智慧已經到來,只是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分布不均。我們不應等到未來分布均勻、人工智慧已完全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才想起來從法律進行規范。」程嘯說。

⑥ 人工智慧可以申請專利嗎

可以申請。

申請專利可以自行去申請,但由於申請過程比較復雜,自己申請通過率低,則更多的都是選擇代理機構去申請專利。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的程序:咨詢、簽定代理委託協議、技術交底、確定申請方案、准備申請文件、審查、審查結論、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1、咨詢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對此咨詢,建議多咨詢幾家專利代理機構後對比確定正確的結論。因為當前很多的專利代理機構的資訊接待員是的工資都是提成制的,為了業務量,有時對咨詢會有不恰當的回復。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2、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3、技術交底

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4、確定申請方案

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5、准備申請文件

撰寫專利申請文件;製作申請書文件;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6、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7、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4年。隨著專利局審查效率的提高,外觀設計與實用新型的審查與授權時間大概在4-6個月左右。

8、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

注意事項

1、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請求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以及其他事項。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

2、摘要應當簡要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以及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者照片等文件,並且應當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的類別。

⑦ 人工智慧原理與方法的版權信息

書 名: 人工智慧原理與方法
ISBN: 9787560509341
開本: 16
定價: 32.00 元

⑧ 人工智慧創作作品該不該有著作權

對人工智慧(AI)創作的音樂和小說等的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根據現行的日本《著作權法》,只有人類創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權。由人工智慧創作的作品即使被盜用,也無法採取措施禁止和要求損害賠償,這有可能對投資人工智慧形成障礙。制定法律條款的方針將納入5月敲定的知識產權推進計劃中。
日本的《著作權法》禁止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使用相關音樂、小說和繪畫等。但是,該法將著作物定義為「思想和感情的創作性表現」,在人類幾乎不加入創作意圖的情況下由人工智慧創作作品時,權利難以成為受保護的對象。
日本知識產權本部認為,需要制定考慮到人工智慧正在進步這一現實的法律。該本部設置的委員會將在4月18日發布報告書,隨後在知識產權計劃中納入相關方針。
具體來說,將討論的是建立像商標那樣保護人工智慧創作物的權利的新注冊制度,以代替著作權,或通過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禁止擅自利用。
獲得權利的將是開發出利用人工智慧來創作作品的機制的人與企業。相關人與企業將擁有要求禁止擅自利用和提出損害賠償的權利,以使投資者能收回投資費用。
目前,設想適用於只要人類做出極為簡單的指示即可生成音樂的自動作曲系統等。不過,由於人工智慧可在短時間內創作出大量作品,保護對象計劃僅限於獲得歡迎等具有一定市場價值的作品。
日本知識產權本部在推進權利保護的同時,還將討論旨在使利用人工智慧製作內容更加順利的立法。將討論修訂《著作權法》,以便在提取現有大量作品的特徵、由人工智慧用於創作時,無需獲得原作品的權利人的許可。原因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雖然將伴隨現有作品的復制,但如果每次都需取得利用許可,龐大的信息處理將變得非常困難。

⑨ 人工智慧是否應該被賦予法律地位

這取決於「人工」的程度,或「智能」的程度。

(問題剖析)
我想您的問題應該蘊含一下幾個問題:

題目中的「人工智慧」應該指的是「人工智慧本體」。因為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規化》國家於今年7月已經出台。
相關的法律也逐漸成型,但涉及「人工智慧本體」的法律,尚未現世,在我這正在「草擬」,我也在研究AI。

於是又引發一堆問題:
這個本體是『生命體』還是『類生命體』?是『模仿秀』,還是仿生應用?是『高級工具』,還是真有『靈魂』。

再說白了,就是「人工智慧體」與『真人』有多少差異?如果在一定范圍類與人無異,是否在著一定范圍內與人有同等法律地位。

(撲滅泡沫)
說一個撲滅很多人希望泡沫的理論:任何『人工智慧研究』都無法造出同『自然人』規格的生物。

下面解釋一下:
生命是自然演化的結果,DNA密含無限,生命結構無比精密。雖然有開拓者、好事者、科學怪人等創造了很多新事物,如植物嫁接、動植物雜交、動物器官移植、克隆、轉基因、人造蛋白等。但是這些東西完全是在自然進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干預技術,不是完完全全的人工技術。而「人工智慧」技術,到底是完完全全在人工製造(純代碼),還是在自然人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裝的 如「半械人/生化人/外設增強人」等。這些技術無疑以後都會相互滲透,倫理的硬規則會驅使立法完善。

注意:倫理是因果律,是自然法則,在人間法律之上,在世間智能之上。
再注意:『虛擬人』 是在虛擬社會范圍內的人類,好比游戲中的代理(agent)或精靈(genius),只適應虛擬社會的法律,與現實社會的法律有嚴格的界限或規范的交易介面(interface)。

(解決方案)
現在是弱AI時代。孫正義的pepper遇到研發瓶頸,做成個四不像。馬特奧-蘇茲的Teotronico演奏還稍欠情感。
面部表情識別(微表情),聲紋情緒識別,肢體語言識別,微震動/微輻射/磁感應(心腦電<不是正真的心靈感應>) 都是局部反應一個人的情緒。大數據很難拿捏的准,無法與真正的大數據--『阿賴耶識(藏識)』相比。阿賴耶識是全宇宙級別的大數據。 人工技術怎能相及,人也無法相及,神工技術與神也不能相及,宇宙中的任何局部現象技術都無法相及。

現在問題明晰了
「人工智慧體」若與真人無異,或進化成『神』,則原先人類倫理將發生改變,這是有一個顛覆性的斗爭的過程,質疑與支持,堅持與反抗,甚至產生革命(多為人與人的斗爭,智慧高的懂和諧,和諧是最省能量的)。很多威脅論就基於此理。既然能與人相同,那麼就有可能超過原人類,即便沒有相煎太急的「大屠殺」,原人類也可能會在緩慢的「弱化、奴化」中被逐漸淘汰(懶死、胖死、無聊死)。

「人工智慧體」若仍區別於人,如單領域強,寬領域弱,則根據區別的程度。會在一定范圍類產生法律規范。但不會把『它』視為人,可能有特殊公民權,但不會有人權的。現在很多「人工智慧體」代替了人類崗位。那麼這些機器人自然也的遵守原人類崗位的法律規范,如從業證書,技術資質等。

(真正的問題出來了)
是否能通過人工技術造出整整的「同原人類智能體」、「同某動物智能體」?
這一直是全球AI的發展瓶頸,哲學講不通,邏輯就沒法確立,因果律模糊,代碼就沒法寫。瞎編亂造的,是燒錢的富傻或如科學怪人一樣造出夭折的怪獸或苟且的隱者<怪異,無法融入社會>。

現在巨頭們正在忙著布局、整合、收購,一些企業開始爭贓(搶佔用戶數據)。為的就是突破這個瓶頸。

我也在研究AI,基於佛學,適於道學,參悟「靈魂本體,意識本源」,做真正有靈魂的「智慧體」,睿智安全,和諧無爭,旨在讓眾生生活的更加幸福。相信終會有一部非常完善的《人工智慧法》解決各種新的倫理困惑。

閱讀全文

與人工智慧和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