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而使用國家所有的土地的權利。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概念體系中,沒有使用地上權這一概念。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就是地上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
1.佔有和使用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為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權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的最主要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土地的使用權,應當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限制房屋的用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土地時不得超出該項范圍。由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為使用土地的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為實現其權利,自然以佔有土地為前提;同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也可以准用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
2.權利處分。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處分其權利。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然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則其必須與建築物共命運,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是,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當事人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做了限制,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轉讓其建設用地使用權。
(2)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為抵押權的標的物,此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另外,當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
(3)出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作為出租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連同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收取租金。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出租人)仍須向土地所有人履行義務。
但是,通過土地劃撥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②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④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在其他情況下,通過劃撥土地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3.附屬行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圍內進行非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屬行為,如修築圍牆、種植花木、養殖等。
4.取得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補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及其他附著物,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立法例上有認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於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有取回權。但取回難免會使物受到毀損,而且即使取回後恢復土地的原狀,也往往對土地不利,從社會的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確認土地所有人對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購買權補救之,即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時,地上權人不得拒絕。這種購買權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勉強;而且該項購買權一旦行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義務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以及合同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
2.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時,應當將士地返還給所有權人,原則上應恢復土地的原狀。因此,如果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以取回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及附著物為恢復原狀的手段時,則取回不但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也是他的義務。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需要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Ⅱ 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嗎
在我國的物權領域實行「房地一體主義」,就是說房產的使用權和房產所依版附的土地的產權是權一並處理的,當抵押了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土地上的房屋也隨之一並轉移;同樣的,如果變動的是房屋,那麼房屋所附著在的土地使用權也一並轉讓。所以,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是「房」、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地」,兩者是一起變動的,不可分離。
Ⅲ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否可以單獨抵押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區別是:1.含義上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專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屬家所有的土地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的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行為。2.土地用途主體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存在於國家所有的土地之上的物權,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建設(如興辦鄉鎮企業、村民建造住宅、村內建設公共設施),則不屬於《物權法》第12章所規定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國有出讓土地所有權的主體是政府。3.目的不同。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為目的的權利。這里的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是指在土地上下建築的房屋及其他設施,如橋梁、溝渠、銅像、紀念碑、地窯,建設用地使用權即以保存此等建築物或構築物為目的。國有土壤土地所有權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可以使用,不問目的。
Ⅳ 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什麼的要求
什麼是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構築物而使用國家所有的土地的權利。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概念體系中,沒有使用地上權這一概念。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就是地上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
1.佔有和使用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為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權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的最主要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土地的使用權,應當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所限定的范圍內進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限制房屋的用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土地時不得超出該項范圍。由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為使用土地的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為實現其權利,自然以佔有土地為前提;同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也可以准用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
2.權利處分。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處分其權利。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既然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以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則其必須與建築物共命運,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是,在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當事人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做了限制,則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轉讓其建設用地使用權。
(2)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為抵押權的標的物,此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另外,當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
(3)出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作為出租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連同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租賃給他人使用並收取租金。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租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出租人)仍須向土地所有人履行義務。
但是,通過土地劃撥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只有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②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③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④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在其他情況下,通過劃撥土地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3.附屬行為。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圍內進行非保存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附屬行為,如修築圍牆、種植花木、養殖等。
4.取得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補償。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及其他附著物,其所有權應當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立法例上有認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對於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有取回權。但取回難免會使物受到毀損,而且即使取回後恢復土地的原狀,也往往對土地不利,從社會的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確認土地所有人對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以購買權補救之,即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地上的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時,地上權人不得拒絕。這種購買權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決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得勉強;而且該項購買權一旦行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該土地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對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給予補償,並退還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義務
1.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以及合同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
2.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時,應當將士地返還給所有權人,原則上應恢復土地的原狀。因此,如果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以取回地上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及附著物為恢復原狀的手段時,則取回不但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權利,也是他的義務。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需要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Ⅳ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質押嗎
抵押設定之後,如果債務人到期不履行承諾,抵押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內定以抵押物折價或以容抵押物的變賣價款較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從法律的角度講抵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對債權人以抵押一定財產作為清償債務擔保的法律行為。它多發生於購買房地產時銀行借出的抵押貸款或在典當商折現非不動產的物品。
Ⅵ 在我國,可以作為抵押權標的有
您好,答案為不動產。
Ⅶ 建設用地使用權能作為抵押物么
當然可以,一般開發商都會抵押給銀行貸款的
依照物權法第180條和第182條的規定,債務人或者回第三人有權處答分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現有的建築物一並抵押,抵押人未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建築物視為一並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抵押人仍然有權依法對該土地進行開發,建造建築物。那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是否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建設用地使用權時,應當如何處理這些新增的建築物?本條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
對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由於其不在抵押合同約定的抵押財產的范圍內,因此不屬於抵押財產。
為了實現抵押權,需要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該土地上已存在建築物,一般來講,只有將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才能實現建設用地使用權現實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實踐中要遵循「房隨地走」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雖然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仍可以將其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處分後,由於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處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沒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只能作為普通債權人行使權利。
Ⅷ 求告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權有哪些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可抄以抵押的。
地使用權、的抵押是一種不動產權利的抵押,
(1)用於抵押的土地使用權必須是通過有償出讓或轉讓方式取得的合法土地使用權,並且是已辦理土地登記手續的土地使用權。(2)土地使用權抵押權設定本身並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即土地使用權抵押後,土地使用者可繼續對土地進行佔有、收益,只有在債務不能履行時,抵押權人才能依照法定程序處分土地使用權,此時土地使用權才發生轉移。(3)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其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隨之抵押。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抵押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必須同時抵押。(4)土地使用權抵押不得違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定。(5)土地使用權人將土地抵押後,並不喪失轉讓權,但在轉讓土地使用權時,應告知抵押權人。
Ⅸ 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新增的建築物屬於抵押財產嗎
生活情景 順翔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順翔公司)為籌措更多的開發資金向銀行貸款五百萬元,銀行要求其提供擔保。順翔公司便把正在開發建設的一塊土地的使用權抵押給銀行,並依法辦理了抵押登記,這時該土地上已開發建設完工了兩棟樓房。順翔公司開發的房地產由於所處位置較偏僻,購房的人一直不多,建設資金一直不能收回,所欠銀行的貸款也未按時償還。貸款期限屆滿時,順翔公司已在抵押的土地上建設了第三棟樓房。銀行與順翔公司協商將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土地上的三棟樓房一起拍賣以優先受償貸款,順翔公司同意將建設用地抵押權和三棟樓房一起拍賣。但該公司認為第三棟樓房由於是在訂立抵押合同後建成的,不能就第三棟樓房拍賣的價格行使優先受償權,銀行則堅持認為第三棟樓房的價格也應當用來優先受償貸款。兩方爭執不下,銀行將順翔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對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和三棟樓房行使優先受償權。 物權法中找答案 有的抵押人將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抵押後,還會在建設土地上繼續建造建築物。當債權人要求行使抵押權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會對新增加的建築物是否作為抵押財產產生糾紛。那麼,新增加的建築物能不能作為抵押財產來擔保債權的實現呢? 《物權法》第二百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該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與建築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根據該規定,順翔公司的第三棟樓房是在建設用地抵押後建造的,屬於新增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抵押人單獨抵押建築用地使用權的,與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起抵押,未一並抵押的視為一並抵押。這里所說的建築物是指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時就存在的建築物。對於建築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新增加的建築物,能否作為抵押物法律有單獨的規定。《物權法》中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新增建築的處理方法的第二百條。從該規定可以看出,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新增加的建築物是不能作為抵押財產的。這樣規定的主要原因是在設定抵押權時,其標的物不包括新增加的建築物,新增加建築物不屬於抵押權設定後,抵押人對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和收益,抵押權的效力不能及於這部分新增加建築物。新增加的建築物雖然不屬於抵押財產的范圍,但是債權人在實現抵押權時,如果不將新增加建築物與土地使用權一並折價、拍賣或變賣,將來就會影響到新增建築物的價值,因為這部分建築物已沒有了土地使用權;如果新增加的建築物拆掉後再行使抵押權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基於以上價值的衡量,法律規定,對有新增加建築物的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該土地新增的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由於新增加的建築物不是抵押財產的范圍,所以對有拍賣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不得優先受償。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五十一條對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有新增的房屋時如何行使抵押權作了規定。該條規定,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物權法規定的是新增建築與建築用地使用權一並拍賣的情形,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的是新增的房屋與抵押的房地產一並拍賣的情形。 就開篇的情景而言,順翔公司只將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給了銀行,根據法律規定,該土地上原有的建築物也視為一並抵押。因此銀行可以對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原有的兩棟樓房一並行使抵押權。第三棟樓房是在建設用地抵押後建造的,屬於新增建築物,不是抵押財產。銀行在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土地上存在的三棟樓房一並拍賣,但對於第三棟樓房拍賣的價款銀行不能優先受償。 溫馨提示 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該土地新增加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新增的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抵押權人不能對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行使優先受償權。 相關法條鏈接 《物權法》第二百條 建設用地使用使用權抵押後,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該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將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五十一條 房地產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25.html
Ⅹ 建設用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物的,其抵押權是自登記時設立嗎
1.對的
2.抵押權以登記為生效要件。
3.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