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際使用面積與土地證上不符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首先可以向所管轄的國土局進行重新勘測的申請,所需資料可以打電話做基礎咨詢。
2、接著到國土局列印了不動產權資料電腦查詢結果表,再向公司所屬地區的地稅局信息管理科遞交資料更改登記信息明細。
3、然後在地稅前台領取退稅申請所需資料表,按照那個准備遞交,徵收科審核通過即可。
4、另外自己寫一份請求查證土地使用權面積的申請,附上《土地使用權證》復印件送當地縣國土資源局地籍股,要求核實你土地使用證上的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與實際面積計入你的《土地使用權證》。
按照《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土地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的四至界限與實地一致,但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的,按實地四至界限計算土地面積,確定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據此,請求當地縣國土資源局按照實地四至界限計算土地面積,就可把沒有上在你原《土地使用權證》的面積重新核實後核發新證於你。
要注意的是你的《土地使用權證》是國有的或是集體的,如果是國有的,還要看土地使用權經出讓沒有,如果要增加部分的土地沒有經出讓,增加部分的土地你還要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1)土地使用權面積算錯擴展閱讀:
土地證上的面積計算方式:
1、《房地產權證》上有一般會包括3個面積:總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建築面積。房屋的總建築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屋外牆(或外柱)外圍以內水平投影面積之和。一般是根據房管局屬下測繪所所測量出來的數據為準的。在辦理房產證的時候並沒有實物測量,所以有時會產生面積誤差。
2、面積誤差計算:面積誤差比=(實際計價面積-合同約定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100%。如果實際面積跟合同約定面積出現誤差的,誤差在3%內屬於正常范圍,多退少補。如果超出3%,可以退房,或者買房人只補齊面積誤差3%的差價即可。
3、一般情況下,在房屋交易過程中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房產證面積一般登記為建築面積,包括套內面積、柱、牆等結構面積和公共分攤面積。
4、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指房屋所分攤的所在土地使用權的面積,這個面積相對來說數值較小。計算公式為: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房屋建築面積/樓房總建築面積×樓房佔地面積。
5、土地證上的土地面積是同時使用的業主越多面積就越小,例如高層,越高業主越多面積就越小。但也有例外,像是別墅,使用土地面積的就一個戶主,有時可能會多於房產證上的面積,因為他的使用空間更大,像是花園,休息區,車庫等等。
B. 關於房產證上的土地使用權面積
房屋使用面積系指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牆版面水平投影面積計算權
房屋套內建築面積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外牆的一半)、套內陽檯面積三部分組成。
公攤面積指整棟樓內的樓梯、外牆等公共部位,有整棟樓公攤,分攤系數一樣,分攤面積是按照房屋面積大小乘以系數得出,套內面積越大公攤就多,套內面積小公攤就少
房產證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
你的123.46是你的套內面積,
117.6是指房屋使用面積,後邊的分攤面積是117.6平方米,是錯誤的,
123.46是指房屋套內面積,
140.72是房管局預測面積,房子沒蓋好預測計算出來
140.48是房管局實測面積,指房屋建好後,房管局人員去現場實測,,
實測與預測面積誤差處於實測面積如果小於3%,多退少補,如果大於3%,多出的部分免費送給你們,少於3%的話,雙倍給你們多出的面積房款,你們合同上都有的,
C. 房產證上面建築面積大使用權面積非常非常小,是不是錯了
.房屋建築面積計算按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台專、挑廊、地下室、室屬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米(含2.20 米,下同)以上的永久性建築。
2.房屋共有建築面積系指各產權人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築面積。3.房屋使用面積系指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牆面水平面積計算。房屋共有建築面積分攤以幢為單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僅限於本幢內的共有建築面積。與本幢房屋不相連的公用建築(如變電房、水泵房、門衛等)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本幢內為多幢房屋服務的公用設施建築面積亦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4.房屋共有建築面積按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乘以房屋內相關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不劃分各戶攤得面積的具體部位。共有部位建築面積一經分攤,便不得改變原始設計的使用功能。5.套(單元)建築面積為套內建築面積與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之和。套(單元)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因為產權登記面積包括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面積所以面積較大,如果相差太大,可以申請測繪單位從新測繪或復核。
D. 房產證上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問題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是你經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小區所佔總用地面積,按每套房子建築面積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越大越好 。
土地證是整個小區土地分攤到各戶上的面積,不光是樓的面積注意與房產證區別,房產證是房產的面積就是有公共地盤的也要分一部分給你啊,所有權比如小花園,如果有人要買下它,它又是你們小區集體所有,錢應該每人分的。
在《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對於「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是這樣理解的:
1、納稅人的土地用於自用經營的,按照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2、納稅人沒有土地使用證,或者實際佔用的土地比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大,則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3、納稅人的土地用於出租的,按實際出租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公用分攤建築面積是指每套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E. 房屋建築土地使用面積與土地使用權面積不一致不能房產證登記丶
你好,首先,房產證上的面積和土地證上的面積不一致,甚至有較大差距,這種版情況是正權常的。
1、房產證上的面積是房屋的建築面積,包含房屋建築分攤面積和實用面積;
2、土地證上的面積是土地的分攤面積,一般來說,樓層越高,戶數越多,土地證上的面積也就越小。
3、如果是多層甚至高層,土地面積可能大大小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
4、不過如果是獨棟別墅,土地面積也許還會多於房產證的建築面積。
5、對於商品房來說,土地面積只是體現了土地的產權,並沒有實際面積。土地證上的面積大小無影響,只是在繳納土地出讓金時候有點影響。
6、關於土地面積的分攤方式有多種,但一般採取的方式是:按照建築物面積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該部分的建築物面積/建築物總面積)
因此,房產證和土地證一個是「房屋」,一個算「土地」,面積自然各不相同。
望採納,謝謝。
F. 為什麼土地使用證上的使用權面積和房屋所有權證上的建築面積不一樣
土地使用證上的使用權面積和房屋所有權證上的建築面積是兩個概念,土地使用證上的使用面積是表示你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面積,而房屋所有權證上的建築面積表示的是你所擁有的房屋所有權建築面積,兩者當然是不一樣的。
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第二十條按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計價的,當事人應當在合同中載明合同約定面積與產權登記面積發生誤差的處理方式。
合同未作約定的,按以下原則處理: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
(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退房。買受人退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買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給買受人,同時支付已付房價款利息。
買受人不退房的,產權登記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補足;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產權歸買受人。
產權登記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返還買受人;絕對值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雙倍返還買受人。
產權登記面積-合同約定面積
面積誤差比= ─────────────×100%
合同約定面積
因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規劃設計變更造成面積差異,當事人不解除合同的,應當簽署補充協議。
(6)土地使用權面積算錯擴展閱讀:
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第二十四條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批準的規劃、設計建設商品房。商品房銷售後,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擅自變更規劃、設計。
經規劃部門批準的規劃變更、設計單位同意的設計變更導致商品房的結構型式、戶型、空間尺寸、朝向變化。
以及出現合同當事人約定的其他影響商品房質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變更確立之日起10日內,書面通知買受人。
買受人有權在通知到達之日起15日內做出是否退房的書面答復。買受人在通知到達之日起15日內未作書面答復的,視同接受規劃、設計變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價款的變更。
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在規定時限內通知買受人的,買受人有權退房;買受人退房的,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違約責任。
第十八條商品房銷售可以按套(單元)計價,也可以按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計價。
商品房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組成,套內建築面積部分為獨立產權,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部分為共有產權,買受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按套(單元)計價或者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應當註明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第十九條按套(單元)計價的現售房屋,當事人對現售房屋實地勘察後可以在合同中直接約定總價款。
按套(單元)計價的預售房屋,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合同中附所售房屋的平面圖。平面圖應當標明詳細尺寸,並約定誤差范圍。
房屋交付時,套型與設計圖紙一致,相關尺寸也在約定的誤差范圍內,維持總價款不變;套型與設計圖紙不一致或者相關尺寸超出約定的誤差范圍。
合同中未約定處理方式的,買受人可以退房或者與房地產開發企業重新約定總價款。買受人退房的,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承擔違約責任。
G. 土地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
土地使用面積包括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居住面積。一般來說,徒弟使用面積有以下幾回個方面:
1、佔地面積,答即建築物及其周邊環境共占的面積。
2、建築面積,僅指建築物的建築面積。
3、居住面積,指室內居住面積。
一、土地使用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權的期限:
1990年出台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基礎上,建立了以出讓、轉讓、抵押等為主要方式的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權設置了一定的使用期限。
土地的使用期限是土地使用權的重要內容,《不動產權證書》就應該記載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證書上的「使用期限」指的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的使用期限,不是指房屋所有權的期限,房屋所有權不存在使用期限的問題。
同時,在證書上設置「使用期限」,能夠讓權利人清楚了解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等權利的起止日期,便於保障轉讓、抵押等交易安全;也能夠方便權利人在權利到期時及時辦理續期,保障合法權利。
H. 土地使用證上的面積是怎麼算的
土地使用證上的面積即土地使用權面積。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指房屋所佔土版地面積。計算公式為:分攤土地使權用權面積=房屋建築面積/樓房總建築面積×樓房佔地面積。
土地使用證又稱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是指經土地使用者申請,由城市各級人民政府頒發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該證主要載明土地使用者名稱,土地坐落、用途,土地使用權面積、使用年限和四至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