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有哪些著作權法保護哪些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創作出來的時候就是收到著作權法保護的,但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內的有哪些你容並不知道,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在受到保護的那一種方式里,可以看看我們為大家介紹的內容。《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築作品;(五)攝影作品;(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體;(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下列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⑵ 下列選項中,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
1、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是B。
2、根據《著作權法》第3條第(三)項的規定,專B中某歌唱家即興創作並表屬演的歌曲屬於音樂作品,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3、《著作權法》第5條規定:「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顯然,C、D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4、A中王某拍攝的黃色錄像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黃色錄像是違法物品,不受任何法律的保護,當然也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⑶ 關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沒有明確規定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實質性條件,而僅僅是對作品的含義以及受保護的作品種類進行了規定,並明確排除了不保護的對象。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及相關理論,一般認為,作品要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獨創性。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作品的定義,要構成作品,就必須具有獨創性。獨創性又稱原創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獨立創作的,是作者獨立思考和勞動的產物,即在選擇和安排文字、情節、音符、顏色、畫面、造型等方面是作者獨立完成的而不是抄襲他人的。這就意味著,抄襲而成的作品,因不具備獨創性,所以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作品的獨創性是指作品表現形式上的獨創性,而不是指作品內容上的獨創性。一件作品,盡管其內容與其他作品相同,但只要其表現形式是由作者獨立創作而成的,即可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例如,張悲鴻獨立畫的馬與徐悲鴻畫的馬都同樣具有獨創性,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作品的獨創性不同於專利法上的創造性。作為發明取得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之一,創造性是指該發明成果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是前所未有的,並且在技術上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而著作權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獨創性是指作品系由作者獨立完成,是作者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成果。換言之,著作權法只要求作品是獨創的,而是否首創的則在所不問。據此,即使兩件作品內容完全一樣(當然,客觀上不可能存在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只要是作者獨立創作完成,兩件作品都可以獲得獨立的著作權。
2合法性。
作品僅有獨創性尚不足以使其獲得著作權的保護,作品要獲得著作權保護,還必須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作品的內容必須是合法的,沒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合法性並非作品的構成要素,但它是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前提條件。
《著作權法》第4條第1款規定: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此規定表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智力成果不但要具備作品的一般條件,而且須以合法性為前提,對於法律禁止出版、傳播的反動、淫穢作品,著作權法不予保護。
《著作權法》第4條規定的合法性僅指作品的內容本身應當是符合國家關於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涉及作品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的問題。一般認為,合法性不僅要求作品內容本身沒有反動、淫穢等內容,而且不能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情況。如果作品完全是侵犯他人著作權而創作的,不僅不能享有著作權,而且應當承擔侵犯著作權的責任;如果作品中部分內容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而整個作品具有獨創性,可以就這些沒有侵權且具有獨創性的內容享有著作權。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築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條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
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⑷ 32.著作權自( )之日起產生,並受法律保護。
A
自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之日取得
這是中國自加入《知識產權公約》後確定的自始取得原則
⑸ 軟體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規定,計算機軟體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軟體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一)獨立創作即受保護的軟體必須由開發者獨立開發創作,任何復制、抄襲他人的、並非自己開發的軟體不能獲得著作權。當然,軟體的獨創性不同於專利的創造性。一項程序的功能設計往往被認為是程序的思想概念,根據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概念的原則,任何人可以設計具有類似功能的另一件軟體作品。但是如果用了他人軟體作品的邏輯步驟的組合方式,則對他人軟體構成侵權。(二)可被感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當是固定在載體上作者創作思想的一種實際表達。如果作者的創作思想未表達出來不可以被感知,就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受保護的軟體必須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如計算機硬體中固定在存儲器或磁碟、磁帶等計算機外部設備上,也可以是其他的有形物,如紙張等。(三)邏輯合理計算機運行過程實際上是按照預先安排不斷對信息隨機進行的邏輯判斷智能化過程。邏輯判斷功能是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功能。因此,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體作品必須具備合理的邏輯思想,並以正確的邏輯步驟表現出來,才能達到軟體的設計功能。毫無邏輯性的計算機軟體,不能計算出正確結果,也就毫無價值。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7條的規定,除計算機軟體的程序和文檔外,著作權法不保護計算機軟體開發所用的思想、概念、發現、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算方法。也就是說利用他人已有的上述方面開發自己的軟體,並不構成侵權。因為開發軟體所使用的思想、概念等均屬計算機軟體基本理論的范圍,是設計開發軟體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屬於社會公有領域,不能為個人專有。對待如何界定著作權法對計算機軟體保護范圍上,學術界和實踐部門仍存在許多爭議。在實踐中如何區分計算機軟體的表達與軟體條例第7條規定不受法律保護的思想、概念、處理過程等部分,仍舊是一個難點。
⑹ 軟體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
軟體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軟體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條、第四條的規定,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體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著作權法所稱對計算機軟體的保護,是指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各項權利。(一)計算機程序《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語句序列。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程序文本和目標程序文本視為同一作品。這就是說:1、計算機程序可以在計算機等裝置內執行;2、指令是構成程序的最小單位,程序是由一系列的指令所組合,而指令是指計算機完成一個基本操作的命令;3、程序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由計算機能接受的代碼編寫的二進制指令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目標程序;第二種是用某種符號或語句編寫的代碼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源程序。計算機程序一般可分成兩大部分,即系統程序及應用程序。系統程序是指具有通用性強,能向用戶提供使用方便特性的軟體程序,例如操作系統、編譯系統及工具類軟體。應用程序除一些比較成熟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軟體程序外,大部分由用戶根據實際應用需要自行開發或者委託軟體程序員開發。(二)計算機軟體的文檔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計算機程序的文檔是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以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文檔一般表現為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⑺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有哪些
著作權分別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專、建築作品;攝影作屬品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⑻ 以下哪項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選C,都不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
⑼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著作權法保護。釋義:本條是關於著作權法適用范圍的規定。本條採取了國際通行的做法,即實行國籍原則、互惠原則和地域原則來確定著作權法的適用范圍。一、國籍原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這是根據著作權主體的所在國籍來確定給予著作權保護的一個原則。凡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只要創作了作品,不論其作品是否發表,從作品完成之日起,就可以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也就是說,按照本法規定的標準保護該作品的著作權。本條規定的發表,我國著作權法對具有本國國籍的作者的保護是基於作品的完成,不論其是否發表,根據本法第十條的規定,發表是指將作品通過任何方式(包括口頭宣讀、演唱)公之於眾。二、互惠原則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這體現了互惠原則。一個國家對本國著作權怎樣實行保護,是國家主權的體現,它有嚴格的國界限制,國與國之間沒有簽訂雙邊協議或沒有共同參加某個國際公約,則不相互保護著作權。因此,當我國尚未同外國簽訂雙邊協議和參加國際公約的情況下,可以不經許可、無償使用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同樣,外國對於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也可以不經許可、無償使用,互相都不受本國著作權法的保護。一旦我國同外國簽訂了雙邊協議或共同參加了某國際公約,則應相互給予著作權保護,實行互惠原則。適用本款規定有三個條件:第一,外國人的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無國籍人的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了有關著作權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了有關著作權的國際條約。這里所說的外國人,包括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外國組織。